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还政于朝之归魏 > 第六十三章 帝国西部无战事

还政于朝之归魏 第六十三章 帝国西部无战事

作者:楼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31 22:43:28 来源:笔趣阁

关中之地的叛乱,在皇帝曹丕的带领之下,也终于得到了平息。

长安守卫战结束后的第二日。执金吾.曹真和太仆孙礼的援军,才姗姗来迟,不过也勉强算得上是锦上添花了。

战后,便是应该进行论功行赏。

而首功之臣,自然是率凉州援兵到来的凉州刺史邓艾。一时间,才三十余岁的邓艾风光无两,皇帝亲更是封他为方城亭侯。

可殊不知,邓艾今日的所作所为,也为他日后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皇帝.曹丕是在年关之前,抵达长安城的。临松先生.郭瑜则是在年关过后不久,只身赴敌营的。酒泉郡和敦煌郡,也是在元宵节左右,便已经平定了的。

如此算来,凉州叛乱被完全平定,距今已经一个来月了。可是,这么大的事情,他凉州刺史.邓艾却没有想着要禀报与皇帝陛下。只是在之前,将他与郭瑜所商定的,左右单于封定制衡之策,以邸报的方式传到了长安,而其他的则一概没说。这显然已经有了,持功自傲的嫌疑。

当然,法不传六耳,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凉州被平定之后,也确实是有很多事事情需要善后。但是,无论再忙再保密,他邓艾也应当。此间所发生的事情,告知长安,可他终究还是没有。

无论再怎么说,他邓艾是为臣的,曹丕才是君,他自然应当密信告知皇帝知晓的。如果曹丕知道凉州之地的叛乱已经被平息,而且鲜卑五部中的拓拔部,和宇文部已经投降朝廷的话,那作战方略也必然会跟着改变,而绝不会像今日这般如此的惊险。

不过好在,曹丕并不是那种斤斤计较的人。而且邓艾率兵来援,也确实有功。而其他的众臣们虽然看出来了,心中自然有所不满。如果放在平时,肯定就会有人出来参奏了,可邓艾此时气势正盛,自然也便没有人去触这个霉头,拿这件事儿来找皇帝讨说法。

而功劳排在第二位的,便是那位在此战之中,连斩鲜卑叛军三员大将的,文钦之子文鸯。

对于这个有着赤子之心的憨憨少年,曹丕虽然跟他接触的时日不多,但却也是打心眼儿里喜欢这个有勇有谋的少年郎。

因此,在战后曹丕更是亲自去马厩之中,挑选了一批千里良驹,赐给了这位年青有为的小将军。

若是换成别人,斩杀了轲比能这样大的功劳,最少也得封一个封邑几千户的大侯了。但是,文鸯他的年龄太小,尚不能够封他太大的官职。不然的话,对于他来说也不是一件什么好事儿。

因此在官位的封赏之上,只是略微给他提了一下。加封他为偏将军,关内侯。

偏将军虽然说只是一个正五品的常设将军。但是对于一个年仅十七岁的少年郎来说,已然很是不错啦。

毕竟,他日后的路子还很长。而这个偏将军,甚至是很多人奋斗了一辈子都捞不来的官职。更何况,这还是皇帝亲封,殊荣更是不必多说了。

至于其他的将士和臣子们,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拔和奖赏。

而对于这次在来援

(本章未完,请翻页)

长安城中,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的,鲜卑二部首领拓拔力微和宇文浪。

皇帝.曹丕再与众臣一番商议之后,便按照邓艾和郭瑀所呈交上来的,左右单于封定之法,对他们进行了册封。

封挞跋力微为鲜卑左单于,宇文浪为鲜卑右单于。二者之间没有贵贱之分,也没有上下之别。

并同时将鲜卑部所有旧时领土一分为二,西面的封赏给了拓拔力微,而东面的则封赏给了宇文浪。

受到封赏之后的挞跋力微和宇文浪,当即跪倒在地,对朝廷的封赏表示了由衷的感谢,并歃血为盟发誓道,自己将永远忠于大魏朝廷,如若违誓,天人共弃之。

而皇帝曹丕,对当前的这些肯定是很满意的。可他心里对于这两个人所说的话,也仅仅只是信了一半。

因为他知道,草原上的人,向来都是有奶便是娘。

今天给他好处了,他认你,叫你大皇帝,可等改天你威势变小了,他们就会像今天的轲比能一般,反过来狠狠的咬你一口。

不过无论如何,迄今为止,关中之地的叛乱,还是终于得到了平息。

而且是在二月份就得到了平息,比曹丕和朝臣们所估算的四月,要少了将将两个月。

皇帝曹丕所带来的十万大军,也只是折损了两万而已,远比计划中的要少的多。

反过来看那十万鲜卑叛军,却折损了大半。除去拓拔力微和宇文浪麾下的三万大军之外,那七万大军几乎有十之七八全部折损在了这里,堪堪只剩下了万余人。

如此看来,鲜卑部就算册封了左右单于,可他们两部加起来的控弦之士,也不过五万骑兵了,而且日后他们只会相互制衡,不可能再像今日这般铁桶一块了。

他们没有了能力再生事端,自然也就不足为惧了。

————————

如今,关中之地和凉州的叛乱,都已经得到了平息,下一步便是雍州和益州了。

可就在皇帝.曹丕打算分兵向益州和雍州行进,前去平叛的时候。却意外收到了益州刺史钟会,和平西将军.郭淮联名上书的邸报,“氐族首领.符柔万年,伏诛于益州蜀地郡汶山城下,益州叛乱平息。”

常言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可是今天皇帝.曹丕,却碰到了双喜临门。

在看完了手中的邸报之后,曹丕哈哈大笑着,便随手将其交给了一旁的将领们予以传看。

随即他便下令,命益州刺史钟会,返还成都,镇守益州。而平西将军.郭淮,则继续领兵北上,攻打攻打羌族首领.姚世祥所占领的,雍州州府.金成俊。

同时,命令执金吾曹真,率领三万大军自安定向其发起进攻,凉州刺史.邓艾则率领另一路偏军,自北而南由武威郡向金城郡发起进攻。

得令之后,曹真和邓艾便率领着五万大军,马不停蹄的向雍州.金城郡进发。

益州刺史.钟会,和平西将军郭淮,似乎早就料到了朝廷会有这样的旨意。

(本章未完,请翻页)

在益州的叛乱平息后的第一时间,便将大军摆在了两州的边界之上。朝廷的旨意一到,便即刻领兵北上。氐族除了蜀郡之内的三万大军之外,还有雍州.陇西郡之内的两万大军。可在的氐族族老.杨百千,和新任的氐族首领帮助之下,郭淮几乎是兵不血刃,便拿下了陇西郡,随即兵锋直指雍州.金城。

羌族.姚士祥,显然已经是插翅难逃了。

大魏黄初二年,公元236年,四月初。

魏国三路大军,合计八万,四面围困金城郡.允吾城。

城墙之上的姚士祥,看着城下密密麻麻的三路大军,慌乱不已,毕竟他的手里只有上三万大军,而城下则是由各路名将所率领的十万大军,最重要的是里面还有一个自己的老朋友.郭淮。

不久之后,他更是在城北邓艾的大军之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那人正是他麾下的头号大将.无弋剑,他出现在这里也说明,另一路在酒泉的两万大军,肯定也已近被魏国给平定了。

看到这些,姚士祥长叹一声道,“哎,天命终不在我啊。”

事情已经已经到了如今的地步,再反抗下去,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意思了。

在经过了两天的深思熟虑之后,羌族首领姚世祥毅然而然地打开了城门,手持白旗向此间职位最高的执金吾.曹真将军,发起了投降。

而当魏军们进入允吾城之后才发现,城中的百姓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凄苦。而且,他们的正常生活,似乎也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看到这里,即便是见多识广的曹真和邓艾他们,也感到惊奇不已。反而是郭淮,并没有任何的异样,仿佛他觉得这早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一样。

可毕竟,姚世翔是叛军羌族的首领,最终,他还是被关在了囚车里,由执金吾.曹真将其押往了长安,听候皇帝发落。

临走之前,郭淮还是与姚士祥见了一面,二人也并没有说什么,只是静静的喝了一顿酒。

“我大魏皇帝陛下乃是圣明之君,我相信他终究不会杀你的。”

这也是二人见面之后,唯一的一句谈话。

无奉诏,不可入京。因此,郭淮才会选择在临走之前跟姚士祥喝上一顿酒。

旬日之后,姚士祥终于被押送到了长安。

曹丕也终于见到了那个,虽败,但是却得到了包括曹真、郭淮和邓艾三人之内,共同求情的人。

羌族.无弋剑,在破城之后并没有滥杀无辜,并将酒泉郡太守给放了回来。羌族首领.姚世祥攻破了允吾城之后,也是与民秋毫无犯,使得金城郡的百姓并没有受到战争的荼毒。

正是因为如此,最后皇帝才决定不杀他。

反而将其揽入了自己的麾下,封他做了太子舍人,并将其带回了神都洛阳。

至此,黄初元年八月开始的叛乱,在帝国的西部彻底得到了平息。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