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还政于朝之归魏 > 第五十二章 辽东平定

还政于朝之归魏 第五十二章 辽东平定

作者:楼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31 22:43:28 来源:笔趣阁

大魏黄初二年,春,刚入二月。长安城的城楼之上,便挂出了一颗人头。

有人说那是一颗鲜卑叛贼的人头,而且挺有名,是鲜卑五部的一个首领,是被一个叫做文鸯的年轻人一合就给杀死了的。

这个消息,顿时传遍了整个关中和雍凉之地,甚至是整个天下。

益州.蜀地郡.汶山城,某人听说了之后,顿感后脊发凉。“坏了,这联军南下似乎不太容易了,这该如何是好?撤退?可是,除了向东的道路,其它三侧都已经被五万魏军围的水泄不通了。可我已经杀了这么多汉人了,投降似乎也不太可能了。该怎么办呢?”

凉州.武威郡.姑臧城。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听说之后,随即嚎啕大哭道,“师道兄(臧奎),你的大仇得报了.......”

神都.洛阳城,某个潇洒俊逸、气度不凡的中年人听说了之后,先是一愣,随即便是哈哈大笑。“这小阿鸯还真让人刮目相看啊,看来,府中的这口宝刀是保不住了呀。不过公至(韩暨[jì])老先生,要是知道他的刀被我赠给了这样一个少年英雄,应该也不会反对吧!”

......

小将文鸯在关中之地驰骋的时候,横海将军.司马懿和长水校尉.蒋济已经率领着一十五万水师抵达辽东了。

这新造的宝船果然威武勇猛,在冬季海上风大浪涌,而且还是逆风的情况,竟然只用了堪堪四十五日,在正月二十六日的清晨,就成功在辽东半岛的东岸登陆了。

岸边的渔夫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巨大的船队,吓得纷纷四散而逃了。

魏军一登陆之后,就立刻兵分数路,分别向辽东郡、乐浪郡、玄菟郡和带方郡进发了。

一切果如横海将军.司马懿所料,公孙渊几乎将辽东的兵力已经抽空了,每个郡几乎只剩下了寥寥无几的兵马在守备城池。

所以登陆之后,魏军几乎没有碰到什么像样的抵抗。所有的郡守和县令们,在看到了城池下突然出现了数万大军之后,想都没想就开城投降了。因为他们知道即便是抵抗,也是无谓的抵抗,白白牺牲罢了。与其这样,还不如开城投降呢。

于是在短短二十日之内,横海将军.司马懿和长水校尉.蒋济便占领了整个幽州东部四郡。

朝廷的大军每到一处,都于民秋毫无犯,而且在进城的第一天,都会张贴事先早就准备的告示。被占领的城池,除了驻军增加了之外,并没有什么变动。

官吏依旧也还是那些人,百姓的生活,也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和改变,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样,所以也就没有什么人出来抵抗。

而且为了保险起见,并安抚江东各大氏族的民心。横海将军.司马懿,特意从牢房内放出了,那些被公孙渊无辜关押的氏族子弟们,和被公孙渊迫害的中原士子。

并且从中放出了一个已经被关押了近十年的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物,原辽东太守.公孙恭,也就是公孙渊的亲叔叔,这下辽东,无论是百姓还是氏族的,都彻底的安定了。

至此,距离司马懿率兵离开扬州.建邺,不过才堪堪过去两个月多一点。而年近半百的司马懿,第一次独立领兵,就展现出了他善武的一面。自公孙康以来,困扰了朝廷几十年的辽东问题,也终于在他的手里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此时的公孙渊,显然还不知道他的老巢已经被人给抄了,依旧沉浸在他那与大魏平分天下的美梦之中。

为了不泄露消息,司马懿并没有急功近利的向西发起进攻。而是派人守住了东进的关隘,但是负责与公孙渊西征大军联系的游骑和斥候们,却并没有撤换。

待一切都尘埃落定之后,在辽东郡郡府.襄平城的司马懿和蒋济,也终于可以暂时松一口气了。

这一日,二人得闲相约巡视郊外。

辽东初春的旷野,依旧跟中原之地的凛冬一般寒冷,虽说积雪几乎消尽,可在屋外待得时间长了,依旧懂得让人受不了。

北方中原之地,一般这个时候,农人们也都开始准备下田耕地了,可辽东这里却要往后推迟一个多月甚至两个月,因此这个时候也很少能够在郊外见到人影。

因此,司马懿和蒋济也就只带着数十骑,在郊外见不着一丝绿意的,萧索旷野之上闲逛着。

“仲达兄(司马懿),这大冷天的,咱们在屋内烤着火盆不好嘛,何必出来受这个罪呢。我跟你不一样,我可是个南方人啊。”

说罢,那个看着就与这里格格不入的中年人,再次把身上臃肿的棉衣,又裹紧了几分。

而他口中的那个人见状,忍不住哈哈大笑,“子通兄(蒋济),可别辜负了我的一番好意啊。要知道多让身体挨挨冻,可是有好处的。人的五脏,又叫五藏,要死光释放了,还怎么藏啊?

你想啊,人要是常年待在一个温暖的地方,一年四季身体都得不到休息。可他要是待在一个四季分明的地方,炎夏释放一下,寒冬在收缩一下。这一张一弛,可是对身体有着莫大的好处哦。”

蒋济闻言不禁翻了一个白眼,略带鄙夷的说道,“别别别,可别这么说。您的好意啊,我心领了。我呀宁可一年四季都待在扬州,也不愿来这个尿尿都要带棍儿的地方,这福气啊,还是您老兄自个儿独享吧。哈哈哈...”

听到这些,司马懿忍不住也哈哈大笑起来。他万万没想到,这个平日里不苟言笑的校尉大人,竟然也还有如此活泼的一面。

不过确实,对于蒋济这么一个南方人来说,长时间在这么一个能把人冻的得得的地方,也并没有那么一回事儿。

于是司马懿也不再啰嗦,直接开门见山的说出了今日邀他出城的来意,“实不相瞒子通兄,今日邀你出城,确实又要事相商。”

见到司马懿突然严肃起来,蒋济随即也正了正

(本章未完,请翻页)

身子,“仲达兄请讲。”

司马懿低头思索了一下之后,伸出右臂向身边的田野一指道,“子通兄,你可有在这旷野之中,发现些什么嘛?”

蒋济微微皱眉,看了看眼前的田野,“仲达兄是说这田地,可这田地除了看起来颜色黑了一点之外,似乎没有什么问题呀?”

司马懿闻言,点点头说道,“子通兄有所不知啊,这黑土可是我帝国境内的唯一份啊。”

“哦?”蒋济似乎也来了兴趣。

司马懿随即接着解释道,“在下进城之后,就发现了这土地的奇特颜色,随后便亲自拜访了几个民户,才发现了这其中的奥妙。

这黑土啊,是因为辽东这里植被雄厚,但是因为冬季太长,所以每年秋天的落叶枯枝什么的并不能完全消融,随后也就一点一点沉积在了土地之上。常年累月下来,也就变成了这辽东之地特有的黑土。而且这黑土,肥力很好,可是难得的良田啊。

我曾经打开百姓家中的米缸查看过,那些个米粒啊可是颗颗饱满啊,而且特别的香糯可口啊,与在下过去所吃的荆州米和扬州米简直是天差地别。

不过有利自然也就有弊,这辽东因为冬季太长,一年只得一熟而已。只可惜啊,那公孙渊啊白白拥有着这么多肥沃的黑土,不知珍惜,不知存恤。而且,整个辽东地区,据州府的府库记载,连百万亩田地都不到,真是浪费啊。”

蒋济见司马懿如此言语,随即疑问道,“仲达兄,难道是想在辽东推行军屯。”

司马懿略微一歪脑袋道,“是,但也不完全是。今年恐怕是够呛了,就算要军屯,恐怕也得到今年后半年,甚至是年后了。但是我今日邀约子通兄前来,也并不是完全为了此事。”

“哦?仲达兄但讲无妨。”

司马懿长叹一口气,缓缓说道,“这辽东之地看起来似乎非常富饶,其实已然是穷途末路了,稍有不慎百姓就要揭竿而起了。”

蒋济闻言大惊,“仲达此话何意?”

司马懿闻言扭过头来,盯着蒋济的眼睛严肃的说道,“子通可知,这辽东四郡不过民户三十余万,人口百二十万,可那公孙渊穷兵黩武,竟然六二抽一的征民入军,如此作为,又怎能不亡?

此次公孙渊领兵西征,几乎已经带走了各郡所有的府库中的粮食,甚至民间百姓家中的粮食也都几乎被他们征调强行的征调光了。

如今辽东百姓苦不堪言,家中的米缸都快要见底了呀。而我一十五万大军每天的吃喝用度巨大,辽东实在已经支撑不起了。我等再在这里待下去,恐怕过不了多久,就算不激起民变,也要断粮了。”

蒋济听完这些,整个人已然被惊的目瞪口呆,“这...这...那,如今这个情况,仲达兄你说该怎么办?”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