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命唯汉 > 第二十七章 刘邦:我还可以承受更多!

天命唯汉 第二十七章 刘邦:我还可以承受更多!

作者:曹吉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1:27:03 来源:笔趣阁

曲逆县北,龙脱。

这个往年间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此刻旷野间遍布着两支泾渭分明的庞大军阵。

只是如同潮水般奔涌而来的汉军对面,迎风招展的燕国大旗快速降下,取而代之的一面未经染色的,略微显得有些发黄的白色布匹。

虽说这时候还没有悬挂白旗表示投降的说法,但这反常的旗帜颜色,还是让刘邦有些疑惑。

只是在他身边,刘盈却一蹦三尺高,只是当刘邦向他看过来的时候,他又变成了那副很是乖巧的样子。

燕军营垒中紧闭的大门突然大开,臧荼身穿素衣,脖颈系着草绳,去王冕散发跣足而出。

很明显,他这是在cos当年出城投降的秦王子婴。

这,正是刘盈想要达到的效果。

刘邦这种游侠出身的平民皇帝,不等同于汉景帝汉武帝这样生于宫廷之中,被培养成的纯纯的政治动物。

他这人,对面子看得很重。

最重要的是,人敬他一尺,他还人一丈!

比如当年刘邦押解徭役去咸阳给始皇帝修坟的时候,萧何临别之际多送了他两百钱作为路费。

这件小事,刘邦记了一辈子。

于是在分封功臣的时候,就额外多给萧何加封了两千户的食邑。

两千户食邑是什么样的概念呢?

比如王翦之子王贲,灭魏、灭燕、灭齐、灭代,这一连串的灭国之功,最终换回了两千户食邑的一个列候……

所以此刻臧荼接受了武涉的建议,就是为了给足刘邦面子,让整个事态回到刘盈可以掌控的局面。

其实从历史记录中来看,刘邦这人也从来没有非要对别人赶尽杀绝的想法。

比如彭越,刘邦怀疑他想要造反,于是派人把他拿下,一撸到底。

本来事情到此就告一段落了,但架不住有人煽风点火啊……

于是,彭越,卒……

而随后,英布开始造反……

刘邦:……

所以,支持离婚……刘盈明知故问的指着远处光着脚走出的臧荼,一脸童稚:“咦,那不是燕王吗?”

刘邦低头看了刘盈一眼,眼神中露出一抹腻歪。

自家的小崽子自家知道,但凡他装起来小孩的时候,必然是要给人挖坑了。

只是不知道的是,他这是准备给谁挖坑?

一时之间,刘邦鄙夷过后,心中顿时充满了忐忑。

他的眼睛微微闭合,冷冷的注视着臧荼的一举一动,心中笃定了一件事。

前后如此大的逆转,要说和自己身边这个貌似纯真的小崽子无干,狗都不信!

所以,他决定以不变应万变,看看事情接下来会如何发展。

其实此次讨伐燕国的战争并不是刘邦的突发奇想,而是和张良陈平萧何等人商议之后的一个计划。

不只是燕国,还有梁国楚国等诸侯国,也都在这一揽子计划之内。

灭国,或者说是削藩,是如今的汉国必须要进行的一件事情。

昔日周灭商,周天子分封诸侯国,主要是为了镇压商人的复辟,以及受限于当时的交通条件,生产力条件的不得已而为之。

但那时候的周天子,是诸侯国的爸爸,想灭谁就灭谁……

毕竟‘天子六师,方伯二师,诸侯一师’……不,准确的说周天子共有十四个师!

但随着周昭王和周宣王的一通骚操作,殷八师和西六师伤亡殆尽,所以后来的周天子就从爸爸,变成了‘汝母婢也’……

而秦灭六国而履至尊后,舍弃分封而使用郡县制和封君制并存的方式,并不是吸取周朝灭亡的教训。

根本原因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制度的革新,贵族对政权的控制已经削弱,分封制的基础已经没有了。

分封制不是为了分封而分封,是因为只有分封才能对散布天下的村镇实行有效管理。

而当底层贵族的权力被里长、乡啬夫等不世袭的基层官吏取代,分封也就不再是以前大树到枝到杈再到叶的建立管理系统,而只是在成就一个个军阀。

也因此,立国数百年,有足够官吏来接管地方权力的秦国,自然不需要分封诸公子为诸侯王。

秦国扑街,跟分不分封的没关系,纯粹就是被法家忽悠瘸了,从而不把天下的黔首们当人看,然后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天下人赢粮景从,云集而响应。

但汉朝和秦国没法比,秦国可以不分封,但汉国不行。

只能是先分封,然后再慢慢从诸侯王手里把权力收回来。

毕竟只要不傻,都会明白一个道理。

那就是这帮掌握着行政、立法、税收和军事等权力与一身,名为臣子,实为割据一方的军阀的诸侯王,才是天下动荡的根源!

比如后来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汉中央一想对匈奴用兵,分封出去的诸侯王们就开始厉兵秣马,准备‘彼可取而代之’……

而所谓无解的推恩令,也是建立在七国之乱被平息,诸侯国们几乎全被打废了的基础上。

毕竟推恩令最早的时候,是汉文帝时期的贾谊正式提出。

但那时候,汉朝中央根本就没有推行的实力。

阳谋,从来靠的都是实力。

如果空口白牙的,仅凭借三言两语就能成功,那么吴楚早就分裂成很多小国,也就不会有七国之乱。

其实到了汉武帝时期,对诸侯王们们造成最大杀伤的,也不是推恩令,而是更加无解的‘酎金失侯’。

酎金就是祭祀太庙时候,王侯助祭的金子。

当时齐国国相卜式上书请击南越,汉武帝特意布告天下,希望能有更多人响应,捐点钱啥的。

然而天下王侯完全无视。

于是汉武帝就蹲在宗庙门口,检查酎金成色,一次性撸了一百多个王侯……

………………………………

日中时分,随着臧荼的投降,本就不想,也自忱打不过的燕军士兵面露喜色的交出手中武器,乖乖走到营垒外席地而坐。

虽然看押他们的汉军有些面露不善,但汉军军纪森严,没有人敢出言或是动手去折辱对方。

相反,在刘盈的指示下,降兵周围支起了一个个灶台,面饼的甜香味开始在风中飘散。

一时间,那些吃惯了小米和高粱的燕军士兵,不断吞咽着口水,眼巴巴的等着投喂……

嗯,燕国偏居一隅,缺乏和中原,尤其是代表着最先进农耕技术的秦国交流,所以农业生产水平几乎还停留在周朝末期。

自然而然的,吃的差,战斗力自然也差。

…………………………

燕军大营,臧荼帅帐。

刘邦坐在主位上,翘着二郎腿洋洋得意,而在他面前,则是匍匐在地,光着脚丫子的臧荼。

刘邦声音有些冰冷的问道:“你可知罪?”

臧荼趴在地上瓮声瓮气说道:“知罪。”

刘邦不依不饶:“罪哪了?”

臧荼愣了片刻后,继续瓮声瓮气说道:“不该侵占代地……”

他抢在刘邦继续说话之前,声泪俱下说道:“罪人愿舍弃燕王之位,一死谢罪,只愿陛下开恩,饶恕罪臣一家老小……”

一时间,大帐之中除了臧荼的啜泣声,万籁无声。

刘邦也不由得开始犯难。

处死臧荼,将燕国交给信得过的自己人管控,这就是他亲征的目的。

但现在双方之间并没有真正的兵戎相见,而且臧荼此刻舍弃了全部的尊严,将自己的姿态放入了尘埃之中。

这种情况下,要是真的杀了对方,不仅自己良心上过不去,而且天下人会怎么看?

环视一周后,刘盈主动站了出来,看着刘邦说道:“臣觉得,燕王前番有灭秦之功,后来有诛杀项籍之劳,若是处以极刑,恐怕不妥……”

见到刘盈这样说,一旁的吕泽也站出来附和着说道:“太子所言有理,臧荼毕竟于国有功,褫夺燕王之位即可,死罪还是免了吧!”

刘邦看看睁大眼睛,殷切注视着他的臧荼,又看看不断向他挤眉弄眼的刘盈,轻轻一笑说道:“既然鲁王也这么说,那就免除臧荼死罪好了!”

他看向刘盈说道:“臧荼于国有功,罚为庶人就不必了,废除燕王之位,降为关内侯,举家迁入栎阳……”

刘盈见到目的达到,于是拱手下拜,高声说道:“陛下仁义,当为世之楷模!”

见到刘盈都这么说了,帐内的卢绾、樊哙等人也立刻走出来,大肆吹捧着刘邦……

刘邦一脸矜持的笑而不语,只是等到大家词穷了之后,敲了敲桌子说道:“别停啊,继续呀!”

刘盈忍住竖中指的冲动,安安静静的站在原地不动。

臧荼降了,燕国的战事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但这个远离关中,且位于匈奴、东胡、辽东蛮族以及箕子朝鲜之间的边疆地区,是无法被汉朝中央有效直辖的。

贼来需打。

但若是等到关中的命令到来,战事恐怕早已不是当初的模样了。

所以,封王势在必行。

刘邦看了看卢绾,轻轻点头,旋即将目光移向帐内众将:“燕地不可无王,诸将觉得,谁人当为燕王?”

刘盈正想率先回答,但突然觉得袖囊一沉,脑海中传出了一个久违的声音。

“棉……棉花?”

ps:看吧,系统还活着!

另,吃大瓜,无心写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