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第三世 > 第701章:裂士科举,文帝之远见

大隋第三世 第701章:裂士科举,文帝之远见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9 21:30:59 来源:笔趣阁

杨侗对儒士的回应,引起了一些争论,但儒生也知道圣武帝是一个狠人,惹恼了他绝对没有好果子吃,佛家从香火鼎盛沦落到半死不活、人人喊打的地步,不单是杨侗的手笔,还是儒家的前车之鉴。关键是考生暴动事件结束不了几天,要是大家集会闹事,恐怕不仅是禁考这么简单了。不过大隋从来不禁言论,所以三三两两聚在一处议论还是可以的。

杨侗和卫凤舞带着杨蕙、杨峥这对龙凤胎乔装逛街的时候,就发现那些三五成群的儒生在议论纷纷,从他们的议论之中,颇有一种天柱折的悲观情绪蕴含其中,话语之间还有浓重的茫然无措之感。

这些人的心情就和毕业无分配、下岗再就业思潮极为类似,但毕竟没有动到儒生实实在在的利益,所以对于国家和个人的影响,远不如毕业无分配、下岗再就业,只要他们发现日子和以前一样的时候,自然就会冷静下来。所以杨侗并不担心。只不过茫然中的人最是不理智的,因此杨侗带着两个老婆、两个儿子避开了儒生们。

“父,父亲,您为何怕他们啊?”作为杨侗的儿子,杨峥几乎是听着父皇的故事长大的,十分崇拜自己的父皇,可如今见父皇这个堂堂正正的天下之主、九五至尊,竟然避开儒生,他不仅大失所望,还觉得没面子。

“要是他们认出了我,团团围着要求独尊儒家,你认为我该怎么办?”杨侗问道。

“要是他们围上来,母亲保护我和姐姐撤退,您这个天下第一军神、天下第一战神,可以放开手脚一顿揍。”杨峥年纪不大、傲气不小,他和那些官二代在军营时不时分帮打仗,也懂得弱者先逃的打仗之术。

杨侗不禁摇了摇头:“傻小子,打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会让仇恨进一步加深。”

“李密不就是被父亲打爬了吗?”啃着糖葫芦的杨蕙说了一句。

杨峥狠狠一点头,赞同道:“没错。”

“李密是要杀我们的敌人,自然要以武力压制。这些人不一样的。”杨侗也有些头疼,解释道:“这些人和我们,就好比是你和姐姐,你们姐弟平时有争执,可争执过后,照样开开心心一起吃饭,要是姐姐受人欺负,你会不会帮她?”

“当然要帮。”杨峥毫不犹豫的说道。

“你们和姐姐吵架的时候,想过要打她吗?”杨侗给儿子挖了个坑。

见到父皇母后、姐姐一起盯着自己,杨峥求生欲大增,忙不迭道:“肯定不会。”

“这就对了。”杨侗笑着说道:“你们你记住,打服敌人叫本事,对自己人动粗只会令亲者痛仇者快。”

“哦。”姐弟二人似懂非懂的点头,杨蕙眨了眨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问道:“父亲,那你和母亲争执的时候,打她吗?”

“胡说八道!”杨侗顿时面容一整,义正辞严道:“小舞是我心头肉,我怎么可能打她,哪舍得打?”

卫凤舞本是好笑的看着相互挖坑的父子、父女,谁想到祸从天降,一听杨侗这么说,脸儿羞红,心下甜蜜的嗔道:“鬼才信你。”

“切,心里明明高兴得要死,还死不承认。”杨峥摇了摇头,以一副小大人的模样说道:“女人呐,真虚伪。”

心思被儿子道破,又见丈夫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己,卫凤舞又羞又恼,转了话题道:“这些儒生,夫君难道就放任不管了?”

“只要他们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做事、谈论,朝廷最好还是不要管。禁止言论不但是件一个不可能实现的事情,还会扼杀不同的思想。要是各家学派时不时的开论辩,那才是大隋幸事。”

“夫君的想法总是与别人不同。”卫凤舞笑着摇摇头道。

杨侗出行,虽不至于前呼后拥,但明处暗中也有很多玄甲军、修罗卫在保护,一大群人这么走,难免惹人注目,见到有些儒生往这边张望,杨侗将女儿抱了起来,带着他们向另外一个方向行走,笑着说道:“今天我请你们在外头吃饭,蕙儿想吃什么只管开口。”

“好啊好啊。”杨蕙兴奋的说道。她是女孩,很少出宫,外面的一切都让她感到新奇。

父皇重女轻男不是啥秘密,杨峥早已习惯了,不争不抢也不妒忌,迈开小短腿跟着父皇和姐姐向酒坊走去,卫凤舞落在最后。

一家四口进了酒坊,便有酒保招呼他们到靠门窗坐下,数十名玄甲军士兵则站在门窗之外,另有数人跟入。

杨侗他们还没点菜,外面传来一个熟悉的女孩声音,“姑奶奶,我饿了,咱们吃完饭再逛好了。”

杨侗的亲兵一下子全都躲到了门后,杨蕙、杨峥眼睛一亮,心有灵犀的缩到桌子底下。

只见外面走进两名少女,年长少女身材高挑,一身华贵白袍显得潇洒飘逸,容光照人,腰间还佩一把古朴的宝剑,给人英姿飒爽、女中英杰的感觉。

而另一个肌肤晶莹粉嫩,秀美可爱之极,虽也长得很高,可明显是个小丫头,也就十岁左右,这两人正是庐江公主杨沁芳和杨侗长女杨袭芳。

杨袭芳是杨侗和卢清华在袭芳殿弄出来的孩子,今年只有七岁,受封为江夏长公主。今天母后不在,母亲和长孙姨娘、李姨娘怀孕贪睡,水姨娘和阴姨娘又在带兵,没人管的杨袭芳便央求杨沁芳带她出来玩。

时值正午,杨袭芳肚子饿得咕咕叫,便想先吃了午饭再逛,她们一进酒坊,迎面便看到杨侗和卫凤舞。

杨袭芳看了一眼,低声道:“姑奶奶,这人长得好像我父亲啊。”

玄甲军看到她们,早就躲了起来,杨蕙、杨峥缩在桌底,而卫凤舞背对着她们,所以杨袭芳做梦也想不到这个眼熟男子是她的父皇。

杨沁芳也觉得有点像,但是她扫了一眼便不屑的说道:“衣品虽好,可没点气质,明显就是一个暴发户,他怎么可能是你父亲。”

“噗”卫凤舞一下没忍住,一口茶水全喷在杨侗脸上。

她本就听力过人,又刻意偷听,公主们的对话她听得一清二楚。

杨侗挥袖擦去脸上的水渍,苦笑道:“看样子是非要我说话,你们才知道真假。”

“父亲……”

杨袭芳一下子就听了出来,她惊喜地大喊一声,便如一头小鹿似的跳上来,激动的抓住父皇的胳膊使劲摇晃,眉开眼笑的撒娇道:“父亲,您怎么在这儿?”

“当然是抓你这丫头!”卫凤舞的声音不大,也不严厉,却有一种让人敬畏的威严。

“母,母亲……”杨袭芳不怕父皇和母妃,最怕母后和长孙姨娘,真以为母后是来抓她的,一时间只吓得差点哭出声来。

卫凤舞见她吓得脸都白了,眼中泪水滚来滚去,心头一软,怜爱道:“好啦,下不为例。”

杨袭芳知道逃过一劫,上前搂住卫凤舞的脖子撒娇道:“母亲真好。”

卫凤舞也拿她没办法,只好道:“帝都这些天颇为不安,要是遇到歹人怎么办?”

“我又不是一个人,不是还有姑奶奶嘛?”

“大姐。”这时,杨蕙和杨峥嘻嘻哈哈的从桌底下钻了出来,与大姐闹成一团。

杨侗瞪着杨沁芳,“我很像暴发户吗?哪像了……”

杨沁芳用那水灵灵的眼睛望着杨侗,“你这身打扮本来就跟暴发商人一样,怪得了谁啊。”

卫凤舞好笑道:“这话真是一点不假。”

“懒得理你们。”杨侗见桌子不够大了,便站了起来,一把扛起杨蕙,“走吧,去二楼雅间。”

到了二楼,要了一个雅间,等到他们入座,酒保躬身问道:“诸位客人想吃点什么?”

杨侗看向杨袭芳,笑着说道:“早在门外就说饿了,你芳儿想吃什么,你自己说。”

“我要吃清蒸白鳝,荷包里脊,要是有海参汤就好了。”杨袭芳报着吃大户之心,点了三样自己喜欢的菜。

“姑娘真会挑选,白鳝是今晨才捞上来,新鲜之极;另外小店昨天才进了一些海参,但是到了这里,很多已经死了。只有极少存活,但也够你们一家人食用,不过价格极为昂贵,得要五贯钱。”

海参一般会钻入礁石缝隙之中,想要捞取可谓是千难万难,即便是皇宫之中,亦是极其难得。

杨侗知道妻子提倡节俭,海参这种东西在宫中反而吃不到,他心疼女儿,便说道:“海参都弄好端来。”

他又看了眼卫凤舞,微笑道:“再来一盘烤驼峰、三条火爆鹿舌、一份鹿脯肉、一份锦缠鹅,再来一份红绫饼餤,可以了。”

“客人,您确定?”酒保有些结巴了起来。

鹿舌是极为名贵之菜,这里指的鹿舌自然是草原马鹿,由于长期吃新鲜牧草,十分劲脆。而驼峰乃是骆驼背上隆起的肉鞍,因丰硕膏腴、细嫩甘肥,烤驼峰最为美味,为古八珍之一,这两道菜一直是宫廷贡品,到了乱世才会流入民间,只有高级酒坊才会在冰窖里备上一些,以作镇店之菜,价格之高不亚于海参。

“您稍等。”酒保见一个小姑娘都会吃海参,便知道他们不差钱,不过驼峰、鹿舌非同一般,他犹豫一下便去把掌柜叫来。

掌柜施礼道:“客人,野鹿舌小店只有两条,一条三贯,还有烤驼峰亦是极为昂贵…”

“不要了,不要了。”卫凤舞知道丈夫是为自己所点,一听这么高的价格,便连连拒绝。

“爷像是没钱的人吗?”杨侗掏出一把金币,铺在桌面上,暴发户之状毕露的说道,“给我弄来便是。”

掌柜一见金光闪烁,顿时就放心了,吩咐道:“还不快准备?”

“是,是,是。”酒保忙不迭的离开。

“庐江你是暴发户,半点不假。”卫凤舞似笑非笑的看着杨侗,作为大隋皇帝,这些菜对她来说不算什么,也没矫情。

“我才搞不懂你呢。”杨侗摇了摇头。

卫凤舞明白他指的是自己节俭一事,不过她也懒得争辩,否则又会说出‘财富面要流通才能产生社会价值……’等奢侈有理、勤俭有错的歪理,把孩子们带歪可就不好了。

“夫君,大姐。”然而菜还没上,阴明月便找了来。

“明月,你咋也来了?”卫凤舞乐了,“坐下一起吃吧。”

“多谢大姐,不过恐怕不行。”阴明月摸了摸迎接她的杨蕙的脑袋,低声说道:“杨仆射他们有要紧之事找夫君商议。”

“这顿饭我是吃不上了。”杨侗摇了摇头,有些苦笑着揉了揉眉心,本打算抽一天时间陪老婆孩子,谁想到这么快就中断了。

“夫君当以国事为重。”卫凤舞乖巧的点点头,不过丈夫是皇帝,还是尚未统一天下的皇帝,她知道许多战机一旦耽搁,就会一去不复返,万万不能耽搁,所以就算不能帮到丈夫,也不该让他操心,在这方面,卫凤舞一直是个很懂得很大气的女人。其实丈夫放下国事来陪她们母子的这番心意,她就已经十分满足了。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重要。”杨侗摇了摇头,向杨沁芳吩咐道:“饭后,你带大家逛一逛,务必要小心。”

“知道了。”杨沁芳显得有气无力,这家伙,也不点她爱吃的菜,她生气了。

杨侗现要两张烙饼,和阴明月一人一张,两人边走边啃,直让卫凤舞好笑又心疼,她虽也是将门女子,可她这辈子没吃过什么苦头,比起一直和杨侗东奔西跑的水天姬、阴明月都要幸福。

回到专门跟个别大臣谈话的同明殿,杨恭仁、韦云起、李景、皇甫无逸和杜如晦已经等候多时,杨侗劈头就问:“发生了何事?”

“圣上,零零壹通过襄阳潇洒馆发来急件。”韦云起将一封书信交给了杨侗,自从兼管黑冰台的商部尚书凌敬为恩师刘炫守孝以后,中仆射韦云起代为掌管黑冰台,由于他主要负责民部、工部、商部三部,对黑冰台事务并不陌生,说是无缝接恰亦不为过。

杨侗展开书信,一行行娟秀小字跃然纸上,一目十行的看完以后,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

开科取士?李渊莫不是嫌伪唐王朝亡得不够彻底吗?而政治能力、见识比李渊还强的李建成竟然也答应了。

可如今的伪唐王朝和大业中后期极为类似,不但有关陇贵族作乱,还有关东士族、南方士族,士族数百年来互相联姻,各个地域之间的士族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士族集团,他们虽然不是最强大的南北时之士族,也不是隋之文武的士族,可对于偏安一隅、动荡不安的伪唐王朝来说,依旧强大。

隋朝大乱,就是因为科举触动了关陇贵族和士族的利益,然而李渊在没有平定关陇贵族之时,又用科举来搞士族,完全是在走杨广急于求成的老路,这作死的节奏也未免太明显了吧?

百思不得其解。

杨侗便一扬书信,问道:“李渊蠢是不假,难到李建成也变傻了?竟然同意在在生死关头作死。”

杨恭仁苦笑道:“圣上,微臣可不觉得李渊蠢,他的心机一向很深。”

“左仆射为何这么说?”听到杨恭仁这么一说,杨侗顿时来了兴致,感到他似乎明白李渊开科取士的真实用意。

“圣上。”杨恭仁说道:“房杜二位尚书出使襄阳的真正目的,是挑唆关陇贵族与李渊反目成仇,最后借李渊之手除掉关陇贵族。目前来看,当初洒下的种子如今已经开花。了。”

杨侗问道:“这和开科取士有何关联?”

“关陇贵族全力支持李渊反隋,事后也得到了丰厚回报,七八成朝堂官员和郡守、县令都是关陇贵族子弟门生,而李渊接下来肯定要以伪唐官场大清洗,这七八成官位自然就空了出来。开科取士既能得到他急需的人才,还能让治下文人大唱赞歌,为李渊扬美名,这么一来,治下便会安定不少。”

杨侗沉吟一下,又问:“可推行科举无疑是侵犯士子的利益,李渊难道不怕士族也反?”

“圣上还小,不知科举有三个阶段也能理解。”杨恭仁笑道。

“这……”杨侗嘴角抽搐了几下,张了张嘴道:“朕确实不知还有另外的科举。”

“最初的科举是先帝与士族妥协产生的一种选官制度,将推举和考试相结合起来,各郡可推荐多人,上郡推荐两百五十人、中郡推荐两百人、下郡推荐一百五十人,然后将这些士子集中到京都考试。这是文帝时期执行的第一个阶段,当时被人们称之为‘中正科举制’……嘿嘿,这说白了,就是士族之间的较量。对了,杜尚书和房尚书就是在那时候成为候补官员的,时为吏部尚书的高孝基对二人说:‘二贤当为兴王佐命,位极人臣’。”杨恭仁说得十分介绍。

杨侗会意一笑,老谋深算的杨坚实在厉害,这个‘中正科举制’明显就是用来分化各个士族阵营的阳谋,要是连续搞上十几二十次,一个个看似牢不可破士族集团,一定会因为争夺高位出现裂痕。杨坚这路子铺得相当好,但谁让继承人是急功近利的杨广呢?

杨恭仁双说道:“第二个阶段是大业年间开始,有变化的是,武帝要求各郡推荐上来的学子之中,必须有三成是寒士;第三个阶段,便是现行的科举。”

杨侗恍然道:“左仆射是说李渊的科举要么是第一阶段,要么是第二阶段?”

杨恭仁点头道:“益州是李渊最后的领地,他需要当地豪强支持拥护,所以微臣认为是第二阶段的科举,不过寒士占据的比例应该比三成低得多,或许连一成都不到。说到底,他的科举是一个热热闹闹的噱头。”

“和我们有何关系?”

“房杜二位尚书出使襄阳的真正目的,应该是被李渊看穿了。”杨恭仁笑着说道:“从这里面,李渊能够推断出圣上与士族和解为假,真正的用意是让士族背叛伪唐,然后再借李渊之手除掉他们。于是他将计就计的推出伪科举,让圣上误以为士族会和李渊反目,从而继续坐山观虎斗,最终给予李渊喘息之机。”

杨侗一时间不知该如何答话,好半晌才说道:“为了苟延残喘,李渊也是拼了。”

“不拼的话,他得死啊。”

“这倒也是。”杨侗理解的点头道:“李建成明天就到,朕倒是要看他搞什么名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