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扶宋从皇帝住我家开始 > 第十九章 各方压力

扶宋从皇帝住我家开始 第十九章 各方压力

作者:光棍琉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9 16:29:06 来源:笔趣阁

全绩与光化大户的夜宴了草收场,由于并未谈妥,墟市仍处于紧闭状态。

不及半月,各方压力开始向光化县汇聚,先是光化军衙门,而后是襄阳府衙门,同一口调都是斥责全绩办事不周,有碍民生经营,责令全绩立即恢复边境墟市,最后就连京湖制置司都来了公文,寻问全绩停市的原因。

全绩对这些人的发声视若罔闻,依旧我行我素,倒也不是因为全绩悖逆,而是这些所谓的责令、公文就是署以某人之名,而非朝廷州府之名,虽是同人同令,但公私之差远于千里。

初夏,史嵩之也坐不住了,派宋文士至光化,让其好生劝说全绩一番。

时见县府正堂。

宋文士端坐于客席,而全绩伏案处理政事,静默了片刻,宋文士率先开口:“冶功先生,户曹让小人给您带句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掌握大权之前,不要逆大势而行,否则必招致祸端。”

“多说史户曹提醒,麻烦宋先生回去告诉史兄,木已成舟再难回头,亦未想过回头。”全绩并未抬头,手中的笔墨也未停。

“治功先生,户曹是一番好意,先生莫要辜负啊。”

“不必多言,某不管边境墟市后面有多少人,若他真觉得有理,大可站出来与某一辩,只要合乎情理,某拱手向他致歉。”全绩直视宋文士,现在他已是骑虎难下,光化有多少人等着看他笑语呢,除了公心之外,他还要争这一口气。

“治功先生为何不听人劝?户曹只在好心,先生若不领情,制置司印令一达,只怕先生面上无光。”宋文士指责全绩不识好歹。

“宋兄不必口生威胁,即便史户曹今日在此,绩也是此话。”全绩这几日烦躁至极,本以为史嵩之会派人来分散压力,但宋文士态度伴有威胁,让全绩听的很不舒服。

“告辞。”

“请。”

三日后,光化通判、襄阳通判乃至京湖制置司监务同时上书临安府,在汇报各项工作之余,都提了全绩罢边市之事,临安城内一时风云起。

“踏踏踏!”

相府别院外起了脚步声,老相爷史弥远今日心情很差,走路带着怒风,神色阴沉至极。

“沂王可在房中?”

“史相有何事?”

赵贵诚拱手迎出房门,姿态十分恭敬。

“哼!你家那外姓亲眷要反天了!”史弥远一脸憎恶的表情,这儿郎可真会挑时候,迟不来,早不到,偏偏是当今官家病重的关口,太子之位迟迟未定,不出意外的话赵竑必拿此事作文章。

“不知全绩做了何事让史相如此气恼?”赵贵诚小声作问。

史弥远即把事情原委与赵贵诚说了一遍,其间加了自己见解,多有贬踏之意。

赵贵诚一听,神情略显疑惑的问道:“史相,家兄此事有何错?本不是应该如此吗?”

“何错?错在不自知,他一县官以何权行封市之举?京湖诸府无一聪明人?看不出此间的利弊?唯他一人是贤人?”史弥远落座席位连发数问。

“但只有全绩一人这么做了,仅凭这一点,他比芸芸京湖官强百倍。”赵贵诚也认为收利归国无错。

“是愚蠢,京湖边市牵动了多少人的利益,制置司也不敢枉动。”史弥远不得已将话说在明面上,京湖官场都指望着这块饼分些灰利,有人敢动,那必定是群起而攻之,若非史嵩之在暗地里保了全绩一把,他这顶乌纱帽怕早就保不住了。

“史相,这些都是国之蛀虫啊,史相为何要为他们说话?”赵贵诚越听越气愤,现在的赵宋官场已经变得这么不堪了吗?

“唉,大郎,有些事难说的很,要让马儿跑,就要让马儿吃草,有能力者不代表就清廉,而那些整天把家国天下挂在口边的人恰恰是毫无用处,京湖经不起折腾,赵方、孟宗政、扈再兴等将一死,要扶起新的将领难上加难,你可明白?”史弥远说的十分无奈,他执政十余载,早就看清楚了赵宋这副烂摊子,哪敢做改动,只怕一处崩,处处崩。

“那史相之意是?”赵贵诚不屑再与史弥远辩解,至少他从始至终在心里都支持全绩,不改则灭,改了尚有希望,做些什么总比眼睁睁看着强。

“老夫也不知赵竑会出哪些招数,若他强行给全绩泼上一身脏水,只怕老夫也无能为力,毕竟众怒难犯。”在史弥远心中全绩还上不了台面,他担心的是赵竑引祸水到赵贵诚身上:说句难听的话,赵官家能不能撑过今年都是两回事,现在最重要的是一纸诏书,全绩这件事必然会让赵官家心生偏袒。

“史相真难作保家兄?”赵贵诚双目直视史弥远的老眼,多日气势培养生了效,这一瞬间让老相公都生了压力。

“这……依老夫之见年轻人吃些苦头也无妨,等一切妥当后,沂王自可将其重新安排。”史弥远扶持赵贵诚已有一年多的光景,耗费了大量的心力财力,不想因为此事让赵贵诚落了赵竑的下风,史弥远现在心中后悔之极,早知道当初就不让那全家儿郎踏入官场了。

“明白了。”赵贵诚微微点头不再言语。

是夜,赵贵诚从史弥远取来了关于全绩的卷宗,即邀郑清之前来议事。

时见内堂,郑清之持卷细细阅读,而赵贵诚站在一旁若有所思。

许久,郑清之合上卷宗,叹了一句:“全家五郎,少年英豪,有国士之资,若某在他那个年纪断然不敢做出此事,可敬可惜。”

“郑先生,这些话留在你日后见了家兄再说,某已经问过史相了,他想让我置身于事外,先生以为如何?”赵贵诚与郑清之相对而坐,语气平淡。

“退一步,不粘事,的确可自保,史相无错。”

“那若进一步呢?”

郑清之微微一愣:“也可,在官家心中千官比不了家国,若沂王可以说出让官家接受的家国利弊,也许还有进益。”

“先生教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