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刀斧 > 第一百二十三章 诏对

刀斧 第一百二十三章 诏对

作者:华太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8 18:58:51 来源:笔趣阁

“臣李现,拜见陛下!”

“我朝最年轻的伯爵,呵呵呵,李爱卿平身吧!”

赵祯的声音听得满怀喜意,如今西夏平定,几代先皇未竟的事业在他手上达成了,群臣都赞他比肩太祖太宗,正是志得意满之时。

李现起身后一片茫然,左看右看,站满了朝臣,可问题是,自己该站哪儿?

瞧见韩琦列在文官班列中,李现想自己好歹也是权枢密院直学士,自然应该站在老大身后,作势想挤进去。

“…定西伯你这是作甚?这不是你站的地方!”一个文官看到李现往里挤,连忙阻止道。

“哎,让让呗,我是枢密院的…”

“不成…你贵为伯爵,不要来文臣班中捣乱…”那边上的文官硬是不让,可把李现急坏了。

赵祯看到此景倒是莞尔,只得开口道:“李爱卿,李爱卿…”

李现正和那文官较着劲,没注意,前面一个官员连忙转头道:“定西伯,官家叫你呢!”

“呃…陛下,唤臣何事?您瞧此人甚是无礼,不让我入列…”

韩琦真是忍不住了,回头轻喝道:“官家叫你你就跪下,丢人现眼,回去收拾你…”说着还举起笏板作势要打。

李现此时眼神一扫,整个大殿中都注视着自己,有人还掩嘴轻笑,心下也是无奈,特么的我又没上过朝,唯一来的那次还是因为有人告状,哪里知道这些个规矩,只得走到殿中央跪下:

“臣在,瑾听陛下教诲!”

赵祯捂脸,哭笑不得:“没什么教诲,你以后上朝就站到王爷们身后吧…”说着用手指了指李现左边的班列,那边打头的都是勋亲。

也对,我如今贵为伯爵,自然不能和那些个木头脑袋的文官们站在一起,李现闻言后就挤进了班列,左右不停打量,嘿,真不用说,赵祯长得和这些个王爷们还挺像。

王爷们都被这鬼头鬼脑的给气死了,无数白眼乱飞,一个中年人转过头瞪了瞪他道:

“你看什么看!”

“看你啊…”李现不轻不重的回了句。

“不是…你看我作甚?”

“你们和官家长得可真像…”

这下可好,刚才乱飞白眼的王爷们都回过头来盯着李现,那中年人又道:“当然长得像,我是他叔叔,这里站着的,都是官家的亲戚。”

李现咂舌:“怪不得啊,我一入列就察觉身上暖洋洋的,原来是沾了王爷们身上的贵气,沾光了…”

“哟呵,你小嘴挺能说会道的啊…”

“听说你是韩琦的义子?那老东西走的哪门子狗屎运!”

“散朝后和本王聊聊战事,我跟你说,本王最爱钻研兵法了…”

……

“肃静!朝堂之上不得喧哗!”听着李现那堆人嘀咕声越来越大,礼部仪官不得已大声提醒,倒是把百官都给吓了一跳。

那礼部官员说完后,猛觉背上冷汗直冒,转头望去,一群白眼向自己飞了过来……

“好了,都说说吧,西夏皇室如何处置?”赵祯开口继续道。

“陛下,微臣认为应当礼遇,以作千金买马骨。”庞籍出班道。

“吕相的意见呢?”

“老臣附议!”

“韩相?”

“臣附议!”

“那就在汴京中找个宅子,安顿下他们吧,封李宁明为安乡侯,每年支银钱五万贯。”

“陛下,臣有事启奏。”判礼部事袁时钟出列道。

“袁爱卿请说。”

“安乡侯想进太学,臣请陛下定夺。”

“这是好事儿啊,有何不可?”赵祯疑道。

“学孔孟之道、圣人大义确实好事儿,可若是安乡侯日后学有所成,参加了科举…”袁时钟继续道,说到这里顿了顿。

赵祯也觉得颇为头疼,要是真的中了科举,莫非还要授官?

吕夷简出列道:“陛下,若安乡侯真的中了科举,也未尝不可,西夏已灭,安乡侯即为宋人,宋人为何不可科举从官?”

“吕相所言极是,可那安乡侯毕竟曾是西夏皇帝,若有不臣之心,届时扰乱朝堂该如何是好?”

韩琦此时出班:“陛下,臣与安乡侯同行,途中多有交谈,臣观此人心向华夏文明,在李元昊几个儿子中,唯独此子平日喜爱诗书经卷,颇为西夏百官不喜。”

“哦?此事当真?”赵祯奇道。

“臣与皇室众人反复验证过,果真如此,此次城头投降,也是安乡侯一力主推的结果,臣附吕相所议。”

“…这倒是个美谈!”赵祯想了片刻,敌国投降的君主,通过科举在大宋为官,还有什么手段的宣传效果比得上这种?

“让他去吧,告诉他若是能中科举,该怎样就怎样,以后就没有西夏什么事儿了,我意设光复的疆域为兴庆南路,众臣工觉得如何?”

嘿,兴庆南路,那不至少还有兴庆北路?兴庆西路?看来陛下心思很大啊,辽人占去的地盘儿一块也不舍得放手呢。

“臣等附议!”这些事情政事堂已经提前都商议过多次,朝会上宣布出来也就是走个形式。

“那就中书拟旨吧,无事散朝。”说完,赵祯就转身离开了承明殿。

就这?李现呆了呆,把我叫来就听你们说了这么点儿屁事,就完了?还不如让老子回家陪娘子去,想着就跟着人群一起往外走去,此时从一旁过来个小黄门,拉住李现悄悄说道:“定西伯,官家找你,请随我来。”

哦…原来是要单独见面,还搞得如此神秘,身边几个王爷眼神撇过来看了看,也不说话就走了,李现一路跟着小黄门到了偏殿,赵祯正站在殿内等着,一见李现就迎面问道:

“我听韩琦说,你有法子解决冗兵问题?说来与朕听听。”

“啊,这个啊…义父倒真是省事儿…”

“嗯,快说。”

“官家,国朝有兵一百八十余万,可能战的不过三十万,其余都是白白花赋税养着的厢兵,说是维护地方治安,可厢兵从不训练,遇上毛贼都不一定打得过,要来何用?”

“你意思是解散?朕也想过,不能那么做,会出大乱子!”

“不用解散,可以转为屯军。”

“屯军…?到哪里屯驻…?西北?!”

“陛下英明,连地方也想好了,微臣叹服…”

“可西北一地也放不下这么多屯军啊?”

“我们可以继续打!”李现在半空中挥动着拳头道:“西北不够还有西域,还有吐蕃,还有辽国,还有交趾、占城、真腊!”

赵祯缓缓踱着步,良久才道:“此策有些穷兵黩武了,西南瘴疠横行,道路不通…”

“可西南稻米可以一年三熟,更出产甘蔗,可以榨糖,还有无数奇珍矿物,可强我朝国力!道路不通也好解决,此战俘虏西贼数十万,全部拉去修路,约定服完几年苦役可给其自由身,战俘定然踊跃!”

“几年给予自由?哼…让他们自由再去边境作乱?”

“西南环境险恶,十死无生之地,这数十万战俘到时候能活下来多少,还是另说!”

“有伤天和…”

“陛下,您是大宋之君,何故不舍胡人性命?!”

“…容朕再思量思量,若日后还有厢军编成怎么办?”

“厢军来源复杂,多为流民逃户,而流民多源于失地,为何失地,苛捐杂税逼的啊…”

“嗯?你说朕暴政!”赵祯脸上浮起一丝铁青,李现连忙跪下道:

“微臣不敢,大宋差役繁重,税吏无饷,猛如虎也!夏税秋粮看上去不多,可还有无数名目摊派,火耗杂银,有些地方的杂税已经是正税的三倍有余,流民逃户怎会断绝?”

赵祯看着跪在地上的李现,饶有兴趣道:“朕是眼花了?你一个武人还懂赋税?那你倒要说说看,这局该怎么破呢?”

“去除一切杂税,只征夏税秋粮,摊丁入亩,永不加赋!”

“哈哈哈…好一个摊丁入亩、永不加赋!这跟冗兵有什么关系?”

“杂税去而民心安,安心耕种则民富,民富则国强,厢军终将成为历史,守护国境的任务由禁军和边军承担足矣!”

“我观三司每年收上来的税赋也不少啊,朕觉得民间挺富的啊!”

“陛下,文人贵族手段百出,逃税漏税严重,本该富家承担的税赋却转到了中下平民的身上,贫富不均啊!”

“所以你所说的摊丁入亩是这个道理?”

“正是,有多少地收多少税,太祖也只是说优待士绅,并未说免除税赋,这还是下面的州县上下勾结,做了国朝的蛀虫。”

“呵,看来让你权知枢密院直学士倒是放错了地方,你该去三司教教晏殊才对。”

“那…那也未尝不可啊…”

赵祯真是对李现厚如城墙的脸皮给气得哭笑不得,靠着御座坐下。

“行了行了,起来吧,我懂你意思,堵不如疏,给厢兵们一条活路,也不至于作乱,可以能养活自己和家人,道理不错,细节还需细细思量,你还说要改革军制…怎么个改法?”

李现站起身,心道这韩琦也太不要脸了,自己就提了提,什么都往上报。

“陛下,臣的军制改革,涉及两点。。

兵役!

精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