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制周 > 第二十七章 想差一着的赵匡胤

制周 第二十七章 想差一着的赵匡胤

作者:王彧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7 08:13:50 来源:笔趣阁

当晚,赵匡胤就拉着弟弟来皇长孙府请罪了。

郭宗谊看着被揍得鼻青脸肿、抽噎不止的赵匡义,责备道:“他尚且年幼,元朗何故下如此重手?”

赵匡胤叉手一礼:“打在他身,痛在臣心,只是幼弟已经十二岁,不再是无知小儿,白日里冒犯了殿下,臣自然不能轻易放过。”

“你教训弟弟我管不着,但我白天已恕他无罪,你现在却将打成这样,带来我府中请罪,欲置我于何地?”郭宗谊冷声道。

赵匡胤一愣,自己终究是想差了一截,但平素里温文敦厚,总是笑脸迎人的殿下此时已面罩寒霜,他知道不能解释,只得以首叩地:“臣愿领罚。”

郭宗谊哂笑一声,轻描淡写道:“你倒是个混不吝,我可没权罚你,你自去吧。”

说完,便起身离开了前厅。

赵匡胤心下大骇,若是打骂一顿,他尚且不惧,是他不知分寸在前,但听殿下这冷淡语气,恐是生了嫌隙,这才是最要命的。

他急忙抬头,正要解释,却见那座位上已空无一人,登时心中便泛起一阵酸楚。

自上元节那日与殿下相遇,他便一直对自己青眼相加,每次在宫中遇到了,都会停下来寒暄几句,偶尔也赠些小礼物。

次数一多,连陛下都知道了他的名字,前两日还向都指挥使垂询过,这出人头地机会眼看着就要来了,却被他一时失智弄砸,怎么不叫人懊恼泄气。

张巾袖手一旁,冷眼看了片刻,才出声提醒道:“赵行首,该走了。”

赵匡胤失魂落魄的起身,拉着幼弟离开,赵匡义此时也蹑足噤声,乖巧的跟在后面。

及至府门,一个头发灰白的老郎中拦住去路:“阁下可是东西班的赵行首?”

赵匡胤回过神,仔细看了他一眼,确定不认识,便拱手道:“正是,敢问老丈?”

“噢,某侍御医韦成玉,现掌皇长孙府医药,奉殿下之命,为你幼弟诊治。”老郎中自报家门。

赵匡胤心中一暖,激动拜道:“多谢韦御医。”又拉着赵匡义,按下他的头,朝府内拜道:“多谢殿下垂怜。”

韦成玉捋着胡子,笑了:“我们这便启程吧。”

郭宗谊回到后堂,曹翰、李昉、吕端皆在,吕端不解问道:“殿下既对赵行首此举不满,为何又派韦御医去给那小儿治伤?”

曹翰惊讶的扭头瞥了眼这愣头青,这书呆子连这都看不出来吗?还敢当面问。

李昉也轻扯了他的衣袖,示意他不要多嘴。

但话已说出,他亦知自己失言,脸色瞬间涨红,忐忑不已。

郭宗谊却笑着摆摆手,解释起来:“元朗是做给我看的,若是骂了平常人,他自然不会放在心上,何况他下手确实太重了些,说到底,赵匡义挨的这顿打,其实是为我的身份所累啊。”

“殿下仁厚。”吕端似乎明白了,起身拱手道。

曹翰闻言不禁自疑起来,殿下此番敲打,难道不是恩威并施之意,内圣外王之举吗?

三人神情尽收眼底,郭宗谊会心一笑,摸不准就对了,领导哪能让底下人摸准心思,何况虎狼环伺的五代。

不过,他此举确实是为了敲打,但差人给赵匡义治伤,却是真心实意,没有谋算在内。

郭宗谊督抚流民,正是用人之际,此事满朝皆知。

他对赵匡胤礼遇有加,却敬而不用,暧昧的态度难免会令他患得患失,出了点事,不及思虑周详便急吼吼的领着弟弟过来表忠心。

借此机会,敲上一棒,也好让他清醒清醒。

此人有雄才,有雄志,不是池中之物,对这种潜力无限的人中龙凤,若不能在他微时让他怕你、敬你,假以时日,就再也压不住他了。

可这种心思,怎么能在下属面前挑明了说呢?

郭宗谊命人搬起案上一摞文牍交与李昉,道:“我们继续,先前开封府来报,首批流民三万人已在邺都集结,将由镇兵护送着启程,旬日即达,此是名册,你们收好。”

王殷的效率很高,出乎郭宗谊的意料,兴许是阿耶的信起了作用。

李昉翻了几页,奇道:“这案牍是何人所制?凭户而编,人口貌龄,专擅职当无所不有。”

“是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薛居正,李相颇为器重此人,遂荐与我,负责流民造册编户之事。”郭宗谊答道,但模板其实就是郭宗谊先前绘制的户贴。

户帖有两联,官府加盖骑缝章,一联在户主手里,一联在官府留档。

帖中按人建档,除了常见的姓名、性别、籍贯、关系、相貌等名目,还有婚配、征役、财产、专长之类,极为详尽。

每户以县简称为名,后面编成七位数的号,再加上当事人的出生年月,由此可保证每人一号,绝不重复,人死号封,永不启用。

如此一来,管理索阅,会方便许多,李榖看到后,也言要在来年,推行全国。

“此人有才干,如此繁琐之事,竟也做的如此细致。”李昉感叹道。

“好了,案牍以后再看,流民一至,三万人的吃住不是小问题,我们商议一下如何解决。”见三人翻阅不止,郭宗谊出声道。

众人连忙放下案牍,他才又再开口:“先从住开始吧,这征兖军队出征了,城南的禁军大营是不是空出不少?”

他问过李榖,这京城内外,能容纳万人以上规模的地儿,也只有禁军大营了。

而且军营的部署、建设都有讲究,临水、防疫、易守,有浴房、大灶、通铺,适合集体生活,挤一挤,能容纳二十万人有余,流民暂时安置在那儿能省很多事。

“是有空屋,但若要征用还是要问过兵部。”曹翰久在军中,知道制例,抢先答道。

“那便将暂且将流民安置在城南大营,明日你持我手令去与兵部商量,最好能腾出可供十五万人暂住的屋子来。”

“惹!”曹翰叉手道。

郭宗谊又看向李昉,问道:“建新城的需要的砖瓦木料、图纸匠师,修造案可回复了?”

李昉点点头:“昨日便回了,砖木料三司在郑州、西京都有库,可先用着,只需我们遣人去拉,西京的百座烧窑也已开炉,为流民城烧砖制瓦,木料、石料、黄土、田泥、河沙等物,待流民一至,便可知会都水监,由我们自去伐采,而图纸还需等上两日,修造案正照您的要求重新绘制。”

“粮食农具织机麻料等物呢?”他问向吕端,这事他在负责。

吕端略作回想,方才拱手答道:“禀殿下,开封府预备给修罗墙民夫吃的粮食,仅六万石,按每人每日五升算,三万人仅能吃月余,何况后续还会有流民至。农具牛犊司农寺会分批拨给,但只能算租借,织机在少府监有数百台旧的,修修便能用,至于麻料,不好筹集,怕是要花钱去买。”

说完,他深深一拜,惭愧道:“臣办事不力,请殿下治罪。”

“不必自责,粮食布匹都是紧俏货,短时间内是办不妥的。”郭宗谊淡淡道。

“谢殿下。”

实际上,根据已报上来的三万人的财产状况来看,来京流民不全是身无分文的饥民,相应的,赈济用的物资也会少上很多。

后期他们再准备物资,也只需要按实际情况去准备,但再少,六万石指定是远远不够的。

两京的存粮,他慎重考虑后,又觉得不能贸然使用,于是这粮草就得自己来筹措了。

郭宗谊扶额细细想了一番,突然问道:“开封城中,可有常去南方、西蜀的商号?”

李昉吕端均摇头称不知,倒是曹翰迟疑着,答道:“标下倒听过几个。”

“哦?你久不在东京,居然也门清,且说来听听。”郭宗谊惊喜道。

“标下也是酒席上听人说起,真伪尚不明确。”曹翰不好意思笑道。

“无妨,尽管说来。”

“那标下便说了,这开封府中有实力走南闯北的商贾,当是人称“祝半州”祝仁质的复字号、田冒的草字号、朱同的甬字号,但这几个具体的营生,标下尚不清楚。”

郭宗谊点头,吩咐道:“你明日去打听清楚,若是手头确有来往南北的商队,便持我名刺,前去请来。”

“惹。”曹翰答应,又劝道:“殿下,这商人轻贱,您千金贵体,怎能与这等人接触,您若有事,可由标下出面,谅他们也不敢拒绝。”

李昉与吕端闻言连连点头,看神情是极为赞同曹翰之谏。

郭宗谊爽朗一笑,道:“人有高低之分,但无贵贱之别,就按我的吩咐办吧。”

“惹!”曹翰高声应道。

李昉和吕端对视一眼,同时起身,还欲再劝,却被郭宗谊抬手制止:“夜色已深,我明日还要朝参,你们也尽早回去歇息。另外西院已经清扫,以后便充作公廨,自明日起,三司并开封府借调的那六十名官吏,便在西院点卯吧。”

“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