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制周 > 第二十六章 将门虎子赵匡义

制周 第二十六章 将门虎子赵匡义

作者:王彧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7 08:13:50 来源:笔趣阁

开封城东十余里,有一处孤立山丘,俗名送夫岗,算是方圆十数里最高的地头,登高望下,视野极佳。

若天气晴朗,往北可见黄河奔涌,往西可俯瞰整个开封,往东则是一马平川,只有一条寂寞的黄土官道,笔直延伸到地面尽头。

此刻,送夫岗上,挤满了扶老携幼的妇人,她们视线汇集的地方,是那条看不见尽头的官道,今日的官道上,排成四纵的军卒犹如一条长龙,正不急不急缓的行军。

李俞乘着马车,领着八岁的从弟,与十数名年纪相仿的伙伴来至送夫岗下,望见那已无立锥之地的山脊,她不由倒吸一口冷气。

好在厮役们是常客,他们手拉着手,排成雁行阵,硬生生在前头挤出一条路来,一群锦绣衣裳的少男少女好似雏雁,在他们的护持下上山。

走了约莫小半个时辰,才站到山岗上。

登高望远,总会抒发感慨,队伍里,一个十一二岁的总角孩童率先感叹道:“难怪叫送夫岗,这满山遍野站着的,都是年轻的妇人,竟也没几个男人。”

“三郎所言极是,往年禁军出征,军将的家眷多在此岗相送,渐渐的,这处山岗本来的名字也没人知道了。”队伍中一个公鸭嗓应声响起,说话的少年年纪稍长,十六七的样子,却生得人高马大,好似成人。

那孩童向前挤了挤,总算看见那条长龙,黑压压的一片,自开封城南的军营大寨中鱼贯而出,及官道尽头而没。

军阵中没有打旗号,盔甲军需连同旗旌想必都在最后的辎重营里,所以不知道现在看见的是哪一军。

那十六七的少年也跟着上来,张目望下,不由感叹道:“这八万人马,连同辅兵、民夫近二十万人,只怕前队到了澶州,这后队还没出大营。”

孩童深以为然的点点头,看了一会,觉得无聊,转身想要回去,却不经意瞥见左上坡处,有一块平整巨岩。

偌大的岩台正是一处绝佳的观景处,而此刻,却只站了稀拉拉的三个人。

他不由得有些愤懑,他指向岩台,对身侧那少年说道:“李家二兄,你瞧那几人,霸占了那么大一块地方,好不讲道理。”

李家二郎也深以为然的点点头,同仇敌忾道:“确实如此,我等挤上来如此费力,他们倒占着那么大的地方落脚,着实不……不……”

“不当人子?”李俞的从弟看的着急,接着话道。

“对,就是如此。”李家二郎拍掌道,“小李惟不愧是书香门弟,果真聪慧。”

李惟却不领情,一翻白眼,解释道:“不当人子可不是这么用的。”

李家二郎脸色一滞,气得通红,但李惟年纪小,又碍于李俞的面儿,他不好发作,只得悻悻退到一边。

众人都掩嘴偷笑,却没人敢出声,只因他是李重进的次子李未翰,若论身份,在场的高门子嗣,没有比他地位更尊的了。

那孩童却颇为义气,不仅没笑,还看向李惟,冷声道:“不知好歹的黄口小儿,二兄不必理他,走,我们去那岩上会会那几人。”

说着,拉着李未翰便向那岩台处挤去,众人本来就是以李未翰为首,见状,也都笑嘻嘻的跟上。

“前面的,你们三人占着这么大块地,也不害臊吗?”总角孩童到了地方,叉腰便喊。

三人同时转过身来,为首的是个少年郎君,身穿白衣,看不太清脸,似是乐师伶人,但其余两个却穿着儒衫,似是士子。

孩童有些纳闷了,奇道:“现在伶人地位这么高吗,都有士子陪着了?”

突然,他一拍手,指着那两位年轻的士子,恍然道:“定是你二人喜好男风,想求这伶人不是?”

吕端额头青筋暴起,但他素来宽厚,见是一个小孩,也不想与他计较。

李昉便没那么好的涵养了,若是辱他也便罢了,居然敢说殿下是伶人,他也不管那是不是个孩子,当下拔剑在手,怒道:“哪里来的野孩儿,在这里嚼舌!”

孩童却不怕,反而上前一步,挺着胸道:“吓唬谁呢,某出身将门,还怕你一个儒生拔剑?有本事你便刺死我,来,来呀。”

边说边挺着胸脯往前送,气焰嚣张,神态跋扈。

李昉气极,大喝一声:“来人!”

“在!”后面的人群中突然窜出几名持刀皂衣,将孩童围住。

“锁了送到开封府,让他家人来请罪!”李昉怒道。

当下一名细眼虬须的大汉便要上前,孩童这才意识到惹了高人,忙呼道:“我乃龙捷军都指挥使赵弘殷三子赵匡义,我看谁敢拿我。”

那大汉却充耳不闻,狞笑一声,动作丝毫不减,伸手便将他提起,赵匡义手足齐舞,却怎么也挣不开。

“柴旺,放他下来。”一道清朗的声音响起,柴旺应了一声,将他放下。

众人循声望去,那个白衣少年正缓步前来。

待看清相貌,李未翰神色大变,险些叫出声来,他捂着嘴,悄悄退到队伍后面。

偷偷瞥了赵匡义一眼,心中一阵扼腕,不是兄长不义气,只是惹了我也不敢惹的人,你只能自求多福了。

同行的几名少女均是眼前一亮,上下打量着这个唇红齿白、眉眼锋利的同龄人,脸上浮起朵朵桃霞,暗自思量着,这东京城中,何时有了这般明亮的少年?

李俞却是一阵心慌,啊的一声叫了出来,她早从下人的口中听到,阿翁想把自己许配给皇长孙的事,此时在此地偶遇,自然有些无措。

只是,这真的是偶遇吗?她自幼聪慧,想到当日她在前排拜见,再有昨夜突然让她带着李惟来送小叔,这一切,想是阿翁特意安排的。

郭宗谊疑惑看向她,问道:“我吓到你了吗?”

“啊……这……没有。”胡思乱想间,李俞支吾着,又是摆手又是摇头,心里却泛起一丝哀怨,明明前日才见过的。

李昉早已认出,他上前在郭宗谊耳旁提醒道:“这是李相的孙女。”

郭宗谊恍悟,不由得多看了两眼,这小娘与当日的素装不同,今天打扮得颇为明媚。

仍是素面朝天,但乌黑的头发扎成娇俏的双垂髻,上饰缠花,额前垂发,后脑的辫子用根朱红的丝带系着,被手足无措的她抓到胸前揉搓。

她上身穿着件浅绯织金对襟夹祅,下身是一条青绿鱼鸟纹旋褶裙,站在青黄不接的初春里,好似一株绽开的山寺桃花。

郭宗谊收回目光,歉然一笑,拱手道:“原来是李家小娘,宗谊失礼了。”

李俞不自觉嘴角微翘,眼神飘忽,手忙脚乱的行了个礼,甜糯糯的叫了声“殿下”,便红着脸退到一旁。

小小子李惟左瞧瞧右看看,一头的雾水。

众人这才明白眼前人的身份,纷纷行礼下拜,口称金安。

赵匡义面如死灰,耷拉着脑袋,坐在地上。

郭宗谊看着这个历史上的宋太宗,现在也不过是个还冒鼻涕泡的孩子,微笑道:“起来吧,你家二兄与我相识,再说不知者无罪,我不会怪你。”

赵匡义抬起头,脸上已有数道泪痕,他带着哭腔问道:“真的?殿下真的不怪我?”

郭宗谊伸手将他拉起:“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赵匡义这才放心,没脸没皮的笑起来。

郭宗谊又看向人群,高声道:“表兄,别躲了,你那么大的块头,我早看见你了。”

李未翰这才悻悻的站出来,行礼道:“见过殿下。”

看着这个憨厚的表兄,郭宗谊展颜笑道:“你我兄弟相称即可,上次送的玉杯可还喜欢?”

“喜欢!”李未翰忙不迭的点头,“老表送的那个玉杯,晚上对着月亮,还会发光呢。”

“喜欢便好。”郭宗谊抿嘴笑着,边走边问:“表兄如今可有职司?”

“没有,阿耶不让我去禁军,只让我去太学读书,但我坐不住。”李未翰落他半步跟在后面,不好意思答道。

“表兄当入国子学的,改日我请冯相与田祭酒说一声,但若真是不爱读书,可来我军中效力。”

“当真?”李未翰惊喜万分。

他是知道郭宗谊督抚流民,请旨练兵之事的,毕竟他阿耶最近揍他时总拿这事数落他。

“当然,只要表叔答应,我这边就没问题。”

“好,一言为定,我这便去求阿耶。”说完,李未翰行了个礼,拔身便走。

郭宗谊愣了愣,心道这也是个急性子,比李重进还要莽,只是李重进会答应他来自己军中吗?这样的莽夫,用起来可是很趁手的。

李未翰走后,其余人也不敢再呆下去,三三两两的告辞了,郭宗谊目送他们,再环视一圈,此时山上的人群,也比前一会儿稀疏了许多。

时辰不早,是该走了。

他心想着,便再次来到岩前,此刻官道上走的,是推车赶骡的辎重营。

郭宗谊站定,整肃衣衫,涤荡大袖,深深下拜。

吕端急忙制止:“殿下位尊,怎可下拜。”

郭宗谊没有理会,起身后方才反问道:“皆是国士,怎能不拜?”

李昉与吕端愧然,一同走上前,也拜了三下。

三人下了巨岩时,却见李俞仍旧站在原地,郭宗谊走上前,关切问道:“小娘还不走吗?”

李俞是忘了走,但她又不好意思说,一时间又想不到合适的说辞,把她急得直跺脚。

一边的李惟见状,开口道:“我们没有马车,那会是搭同伴的车来的。”

李俞听他撒谎,正要解释,却听郭宗谊已接过话茬:“原来如此,若不嫌弃,我送你们一程吧?”

“好啊!”李惟抢着答应。

郭宗谊看向李俞,她侧头垂首,红着脸哼唧了两声,还是点头答应了。

这令他很费解,他不明白这小娘子在害羞什么,现在理学未出,没有那么多礼法约束,未婚男女结伴出游也是常事,她怎么扭忸捏捏的。

没有多想,郭宗谊道了声请,便陪着姐弟二人下山了。

吕端正要跟上,却被李昉一把拉住:“等会你与我一同驾车。”

吕端满脸不解,他瞪大眼睛,憨声问道:“凭什么?”

PS:感谢书友楠木铅笔的打赏,诸君的喜欢与肯定,是我写书的最大动力。

另,我码字确实比较慢,毕竟不是爽文,今晚8点还有一章,以后会看看尽量两更,见谅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