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活在原始时代 > 第九十八章失落的仓颉

活在原始时代 第九十八章失落的仓颉

作者:老山活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6 12:15:54 来源:笔趣阁

大楚泰安元年,楚王阚石很忙,这是他来到这个世界后最忙的一年。他和有熊国达成和平协议,完善王国各项制度,调整军队体系,在各城间视察调研等等,他还不断地派出军队,沿着大河向南不断收编沿途的部落。

武力的威慑加上强大的经济能力,让那些被征服的部落很快的就融入楚国。建国后的泰安元年,在往南的路上,他的王国多了两座城,多了一万五千多人。

上辈子,阚石自认为自己不是个有野心的人,他老老实实的当兵,老老实实的作战,老老实实的退伍,最后老老实实地成为一个勘探技师。有一次在野外宿营时,晚上和一位老前辈闲聊,他感慨地自许说自己没有野心。可老前辈“嗤”的一声冷笑,他反驳道:那是因为你没有机会,如果你有机会身居高位。你的野心也会随着自己屁股越坐越高,野心也会越来越大。

阚石当初是不以为然的,现在确实深有感触。来到这个世界十几年。从开始的忙忙碌碌,只为了生存。到现在当了国王,他就有了统一南方的想法,经过长时间考察和斟酌,他都有了完整计划书。人的**是随着能力的增强而增长的,说好听点是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吧。当初阚石让凤部落变强以后,他被人称为“神子”,人人尊敬他,服从他。他也从一开始的不习惯,变得习以为常。人就是这个样子的,一旦高高在上被人捧着供着,也就有了当领导的觉悟,也慢慢有了所谓的事业心。

′……

泰安元年秋,仓颉随着商队来到枫都,他是因为大鸿带回去的一本字典,才知道楚国竟然有了完善文字。仓颉最大的成就就是造字,说他造字,不如说他是把原先各部落的图腾符文进行了总结汇编,说白了还是一种象形字,后世的华夏文字都是基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他拿到楚国的字典时,除了少数几个字,大部分他都认不出来。仓颉当然不认识这些繁体字,这是阚石十多年来回忆编写出来的文字,大多是些常用字。仓颉看到字典,如获至宝。他为了认识这本字典上的近两千个字,他多次恳求黄帝派他出使楚国,这一次终于得偿夙愿。

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四周连绵的神农山脉环抱着城堡巍峨的枫都在阳光下闪烁着一圈光晕,青山神堡,如梦如幻。仓颉凝视着人来人往的枫都大街,如同深处梦幻一般,他脑海中的南方,是一个蛮荒的世界。而现在,眼前这个远超涿鹿城的繁华世界,把他震撼的浑身发抖。为了确定自己没有发疯,仓颉几乎走遍了枫都所有的街道,才让他相信,这座城市是真实存在的。

整个上午,仓颉边走边看,他随着商队的管事转遍了整个枫城,走了一上午,城内城外都看了个遍,管事阿诺是个精壮的汉子,这一番转下来,也大感吃不消。

这时候恰好他们转到了码头,临近码头店铺中,各色人在其中流连忘返,大街人来人往穿流不息。自从城市产生后,就有了城市人口,枫都的城里人基本上脱离了农业生产,成为了这个世界上第一批产业工人。

他们在机关、工厂、作坊服务,虽然收入很高,但是他们的家属可能就闲下来了,为了解决这些人的生计问题,让这些人也能够自食其力。阚石就办了一个类似新东方的培训班,主要教授大家烹调、小手工、制衣等各种生活技能,并颁布了开放商业的政策,允许城市居民按律缴税的情况下开办各种店铺。

这个政策一下,整个枫都的店铺就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城市内外更加繁华,人们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码头主干道两旁成了黄金地段。除了供销社以外,沿街都是各种小商品、服装和更多的小吃店。两旁卖包子、卖烧饼的、卖油条、豆腐的、豆浆的各类小吃让人目不暇接。卖烧饼的摊子上,白面烧饼足足、有数百个,摊贩还在不断地从火炉里往外掏烧饼,粮食的清香,惹得仓颉食指大动,阿诺见状,赶紧掏出两个铜子,买了两个热腾腾的烧饼。

在阿诺的安排下,仓颉进了旁边的茶汤铺子。刚刚坐定一碗带着清香的茶汤就放在他的面前,嗅着清香,那种虚幻的感觉更加的强烈,犹如身在海市蜃楼中。

如果有人要问阚石,在原始时代什么东西最让人头痛,他肯定会说是语言。不要说十里不同音,有时候相邻的两个部落,交流起来都十分困难。这个时代的语言词汇量实在太少,往往无法表达双方真实的意思,人与人的交流得加上手势,一个个手舞足蹈,对方才有可能明白你的意思。阚石入主凤部落后,就大力推行普通话。十年下来,他的学生越来越多,遍布各乡各地,各行各业。加上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广,普通话在楚国已经流行开来,现在楚国的官方语言就是普通话。

仓颉来到楚国枫都,就跟后世出了国差不多,他根本听不懂街上的人在说什么。商队的人倒是多多少少能说一点点,这也幸亏是凤都的人基本上是来自北方,他们基本上还能说中原的土话。

两个烧饼下肚,又喝了一壶茶,仓颉才觉得自己舒服起来。就在这时候,有几个半大小子跑进了茶铺,一个莽撞的小子撞在他身上,一个屁墩坐在地上,抬头朝他憨憨的笑了一下,说了一句什么,马上低头捡拾掉地上的书本。

仓颉已经知道书本这种新事物,并不会太惊讶。反而觉得惊讶的是,这群小孩子人人都背着一个包包,里面装的都是书本。他俯身从地上捡起一本书,打开一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当然他不认识,开口询问小家伙,得亏这小家伙是茶铺老板的儿子,每天迎来送往的,也懂得一些中原话。

小孩子很有礼貌,他恭敬地先是一礼,然后用原始话说:“老爷爷,这是我们学校的课本。”

仓颉很懵圈,他不知道学校是什么东东,问这孩子半天才搞明白,学校是学习文字的地方。这就太令人吃惊了,仓颉自从造字后,也只有那些贵族子弟官员子弟才能够学习文字,这小家伙明显不属于这一类啊。再次一打听,这才知道所有的楚国十四岁以下孩子,不分男女都要学会写字、算数、普通话,学得好的甚至要学到十八岁。

套了半天小娃娃的话,听了小孩子解释完书上的内容,仓颉才矢魂落魄把他打发走。这里有太多他不能理解,没有见过的新奇事物,也让他看到了一片新的天地。仓颉此刻的心情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沉默了半晌,他转头对阿诺说:“诺,替我安排一下,我要早点见楚王!”

阿诺恭身答到:“少师,这恐怕不太容易,听说楚王非常忙,经常还要去外地巡查。我现在就去礼部备案,希望他们尽快安排吧。”

仓颉点点头,答到:“诺,辛苦了。”

“少师,卑不敢当。”

“走吧,回驿馆。”

……

两人默默无语,走在回城的路上。就在这时,身后传来马蹄的声音。阿诺回头一看,失声叫到:“哎呀,少师,是楚王的车驾。”

仓颉循声望去,两旁的行人纷纷靠到路边,远处大道上接驷连骑,一飚骑兵簇拥着一辆四轮马车正朝城门驶来,一面金龙红底旗在秋风中猎猎作响。仓颉心中一动,他甩开阿诺,在路旁行人诧异的目光下,他几步就上了主干道,迎着马车就走了过去。

阚石这会儿正在车上闭目养神,这几天跑了三四个地方,各种琐事多不胜数,的确是非常的辛苦。就在这时,马车突然一顿,阚石整个人向前扑去,紧接着车外传来人喊马嘶的声音。在卫士的怒斥声中,夹杂着一个苍老的声音:“轩皇座下,少师仓颉求见楚王……”

一连几声,阚石总算明白了咋会事。他掀开车帘,走出马车,看到被侍卫摁倒在地的老者,立刻让侍卫放开他。看着这位狼狈不堪的老者,阚石问道:“你是仓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