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活在原始时代 > 第二百九十九章人间正道是沧桑

活在原始时代 第二百九十九章人间正道是沧桑

作者:老山活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6 12:15:54 来源:笔趣阁

李晨毕竟还只是个十九岁的年轻人,又是个热血青年。他对自己太爷爷的治国理念有了质疑后,非常的烦恼,总感觉自己有点对不住阚石的培养。

昨天晚上侯宝林的叙述,让他觉得应该更加坚持自己的观点。他再也沉不住气,他鼓起勇气,连夜给阚石写了一封长长的信。

信中他把自己的见闻和想法毫无保留的写了出来。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第二天就把信寄了出去。

第三天早晨,信就到了阚石的手中,阚石从侍卫手里接过信,还对着黎巧开玩笑说道:“老婆子,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这臭小子还是第一次给我这老头子写信,来一起瞅瞅,看这臭小子写的什么玩意儿。”

“哦!伯益来信了,这倒是个稀罕事,快打开看看,这皮猴子写了什么东西?”正在厨房忙活的黎巧探出头来问道。

阚石呵呵一笑打开信封,兴致勃勃的看了下去。从厨房里笑盈盈走过来的黎巧,发现阚石越看脸色越差,不由得心里咯噔一下,这臭小子莫非闯祸了?看样子把老头子气的不轻。

信写的非常的长,阚石看了很久,虽然脸色不好,但他却看的非常的认真。足足一刻钟过后,阚石这才叹息一声,把信放在桌子上,陷入了沉思。

“喂,老头子,伯益说什么了?他没有出事吧?”黎巧有些紧张的看着阚石。

“放心,这孩子没事。哎!也许我真的老了!办了一件糊涂事。呵呵,你也好好的看看吧,伯益的政治嗅党比我们强多了!”

阚石说罢,露出一个苦涩的笑容把信交到黎巧的手里。他从桌上拿起一根烟点了起来,喷出一口烟。

阚石自嘲的说道:“我真是给穿越者丢脸啊!竟然没有伯益看得远,他说的对,我教给禹儿的方法太功利了……“

”……这不是一个当政者应该采取的办法。伯益说得对!我华夏的皇帝就应该正大光明,弘扬正气。蝇营狗苟的盘外招的确上不得台面。嘿嘿,上辈子咱只是个小老百姓,论起眼光长远,我不如伯益啊!”

这时候,黎巧也快速的把李晨的来信读完,她倒是容光焕发,满脸的喜色。

她鼓掌笑道:“嘻嘻,打小我就瞅着这小子有出息。果然不负我所望。老头子!你也别唉声叹气了,应该感到高兴。禹儿有个好儿子啊!帝国后继有人,这才是皇家最大的收获。”

“嗯,你说的对!我的确应该感到高兴。这个时代属于年轻人的,也许在伯益的手中,帝国能够创造新的辉煌。”

“嗯,老头子,那你打算怎么回复这封信?你不会因为面子而不回信吧?”

“老婆子,你太小瞧我了!虽然这封信让我丢了面子,但这点雅量我还是有的。我要亲自给他回信,虚心检讨。“

”嗯,可能我受后世功利思想影响太多了,做事情太过功利,这会害了禹儿。嗯,就这么办,这封信和我的回复,都要复制一份寄给禹儿,尽量挽回我的影响吧,免得禹儿今后理政走入歧路。”

“说得好!老头子,你果然是个伟丈夫。拿得起放得下,讲道理,不怕丢面子。嘻嘻,这辈子嫁给你我就不后悔。”

“啧啧啧,难得夫人如此夸赞,这话听起来让我老怀大慰啊!这辈子能得夫人这样一句评价,我阚石就没白来这个世界。有你相伴,也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

“老头子,今天你嘴好甜哦!好肉麻,听的我浑身都起鸡皮疙瘩,都老夫老妻了,行了行了,别酸了,赶快去写回信吧……”

“遵命,夫人!”

“老东西,还不快去!”

“哈哈哈哈……”

……

两天后,李晨就收到了阚石的回信,他惴惴不安地找了一个僻静的地方。咬咬牙,打开信封,仔细的读了下去。

读完厚厚的一叠书信,李晨忍不住泪流满面。他没有想到,阚石并没有因为他直言不讳责怪他,而是在信中认真的检讨自己,承认自己的确犯了功利主义,这样下去对国家长治久安是会有危害的。

信中对李晨的执政理念加以肯定,并赞扬:“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封信写的很长,阚石在信中高度赞赏李晨独立思考的能力,他用一种平等的语气,把后世地球上第一大党治理国家的部分方法,用适当的语言告诉李晨,阚石希望这些对李晨形成自己的治国理念有所帮助,不过阚石很谦虚的说,这仅供参考。

文章中,阚石引用后世《礼记》中的话总结道:”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阚石信中讲了多年治国中的感悟。那就是忠诚的根本应该强调“礼”,即正统意识形态,着其义,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信中阚石诚恳地告诉李晨:”一个人贪不贪不是脑门上贴条的,一生中可以起变化,贪和廉也不是黑白分明,而是灰度渐变,

任用官员除了考虑贪和廉之外,更要考虑其才能、名望、资历、能否服众各种因素,成熟的统治者不会只考虑一个因素。”

李晨看完阚石洋洋洒洒两万多字的书信,只觉得心里暖洋洋的。他鼻子有些发酸,没想到太爷爷能平等的和他讨论治国的理念,听进去一个晚辈的道理。

这让他非常的感动,太上皇常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他老人家不仅口头上这样说,而是身体力行,实事求是的约束自己的行为。

这一刻,李晨,哦不,阚伯益真心佩服自己的老祖宗,太上皇才是他学习的榜样。他暗暗发誓,这辈子一定要做太上皇那样的一个伟人。

远在曼哈顿的阚石没有想到,自己一个不经意的行为,影响了阚伯益(李晨)的一生,为他所建立的华夏帝国培养出千古一帝。

阚石夫妇更加想不到的是,这个时空,华夏帝国的第四位皇帝阚伯益成为华夏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被华夏的子孙后代膜拜,名气甚至超过了开创帝国的阚石。

正是阚伯益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高宗之冶”,为千年的华夏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帝国虽然也历尽风雨,却始终保持着大部分时间的统一。

这一切,华夏高宗阚伯益功不可没,正是他完善了华夏帝国的法律制度,有法必依,依法治国。同时把儒学和科学,抬高到无可替代的地位。

这一切,大大促进了老百姓对华夏民族统一的认同感和崇尚科学的精神,为这个延续两千多年的帝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即使是两千多年后,迫于政治形势皇室退位,华夏帝国改为共和制,伯益大帝的治国理念,依然被共和后的领导人所推崇。

后人这样评价伯益大帝:华夏高宗能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不愧为中华千古第一帝。

阚伯益后来撰写之《帝范》堪称千年帝王教科书曰:“至若长气亘地,成败定乎笔端;巨浪滔天,兴亡决乎一阵。当此之际,则贵干戈而贱庠序。

及乎海岳既晏,波尘已清,偃七德之余威,敷九功之大化。当此之际,则轻甲胄而重诗书。

是知文武二途,舍一不可,与时优劣,各有其宜。武士儒人,焉可废也。此十二条者,帝王之大纲也。安危兴废,咸在兹焉!”

……

早春二月,这个光景,在华夏的南方早已是草长茑飞春光明媚的季节,可在北美纽约洲的荒原,残冬还未过去,雪刚刚开始消融。

由于三月初的时候,将有第二批建设兵团抵达,那时候五师才会是一个完整的农业兵团,但是为迎接这一批人来,二月份兵团又开始了大规模的基础建设。

于是战士们又顶着依然如刀子吧的寒风,开始伐木和造房子。一排一排的房子很快的建了起来。

五连的宿舍在连部办公区的西边,东边是家属区,连里的军官最近很开心,估计是家属能来吧,盖房子也很用心。

家属房是准备分给军官的,一般是单独的院子,带阁楼的两层别墅。还搭建有一个车库,院子里有个小菜地,可以种点黄瓜、茄子什么的,还有一个鸡圈,可以养鸡。

三月初,数艘汽船载着天南地北新的一批兵团战士,沿着哈德逊河来到五连的驻地。李昆站在连部办公室的走廊上,看着这群叽叽叽喳喳的青年男女,觉得自己有点苍老的感觉。

那些第一批来的“老”战士,已经在新战士面前吹嘘起来,自己在如何如何不怕苦不怕累与天斗与地斗,又是如何在荒野上与狼搏斗,情节有多曲折就有多曲折,引得一片赞叹声。

随着新的部队到来的,还有从总督府调来的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一般都是北美地区的转业军人,在北美多年,都是拖家带口的,顿时整个营地热闹非凡。

新的血液补充进来,人手是够了,剩下就是赶紧搭建一套完整的编制。全连上下恐怕有五百号人,绝对超过正规军队一个连的编制。

李晨作为团部下放的参谋,责任有点类似后世的指导员。主要负责财务管理和思想工作,在这里有着绝对的权威。

连长负责全局,副连长管军事训练和生产。下面是文书、会计、出纳、统计、农业技术员、机务技术员、卫生员、司务长、保管员。许多职位是从北美总督区调来的退伍老兵担任。

一年之计在于春,理清了头绪以后,这个时候连队开始准备今年的春种。连里组织人手准备种子、肥料和机械。

种子是总督府专门配送来的优质品种,一般有三种:小麦、玉米和大豆。一般每个连队都有自己的实验田,专门育种,因为如果用大田的种的粮食作种,产量会急剧下降。

毕竟是新的垦区,自然需要总督府的大力支援。数台大型机器陆续到位,机务班抓紧时间熟悉各种设备,调试各类机器,天天可以看到他们忙得不亦乐乎。

纽约这块平原广阔低平的地貌,降水集中在夏秋的冷湿气侯,径流缓慢,洪峰突发的河流,以及季节性冻融的粘重土质,促使地表长期过湿,积水过多,形成大面积沼泽水体和沼泽化植被、土壤,构成了独特的沼泽景观。

沼泽与沼泽化土地面积约240万公顷,是曼哈顿附近最大的沼泽分布区。湿生和沼生植物主要有小叶章、沼柳、苔草和芦苇等。

其中以苔草沼泽分布最广,占沼泽总面积的85%左右,其次是芦苇沼泽。土壤类型主要有黑土、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等,而以草甸土和沼泽土分布最广。

五连所处的这块平原开垦前,草甸、沼泽茫茫无际,亦有成片森林,野生动物繁多。是垦区的三大平原之一,总面积十八平方公里,可开发耕地面积六万亩,牧草地三十万亩。

漂筏甸子,学名叫做湿地,这在纽约州是典型的地表形态。伴随人类的大进军,未来可以预见,湿地将会越来越少,变成一块块的良田。

没错,人类因为生存的压力,向大自然索求食物本来是天经地义,当这些湿地逐渐减少甚至消失的时候,人类才发现失去的原来才是最宝贵的。

反过来,湿地、森林的逐渐消失,又影响气候,影响地表的径流,影响着其它动植物的生存。

也许将来有一天,人们又回过头来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退耕还林、退耕还湖,何尝不是讽刺。

这是人类与大自然之间博弈。五连将要开发出耕田三万亩,还有二十多万亩的牧场。三月中旬桃花水下来之后,是春耕的时间。

在这个时间之前是五连仅有的开荒的时间,否则只有秋收之后才有空余的时间。

连长张云带着机务排和三个农工排,来到离连部很远的靠近哈德逊河的一片漂筏甸子,先用镰刀割出事先划定好的开荒区域,然后用火烧出一大片空白区域。

春天野草正是枯燥的时候,那火一点起,火借风势,烧得老高,间或一些栖息在草丛的动物纷纷避难。事先割出区域要足够大,否则引起大火就麻烦了。

等火熄灭后,数台拖拉机拖着犁,一遍又一遍的将地翻个底朝天,将草根从地底翻出,在白天阳光下曝晒,在春天寒夜中冻死。

每隔几天再来一遍,这才可以种庄稼。当然这样的地,第一年的产量不会很高,无法和熟地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