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活在原始时代 > 第二百六十四章唯到高原即西望

活在原始时代 第二百六十四章唯到高原即西望

作者:老山活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6 12:15:54 来源:笔趣阁

华夏五十八年九月三日,拉萨河谷二十里外的曲贡机场,一架双翼飞机稳稳的降落在这里。

在侍卫的保护下,阚石夫妇俩下了飞机,坐上了前来接他们的汽车。汽车很快出了机场,沿着公路向拉萨城行去。

拉萨城西区,长安地质大学拉萨实习基地小会议室。9月3日是华夏地质工作的一个特殊日子,是华夏地质队成立40周年纪念日。

今天这里济济一堂,聚集了帝国老中青三代地质工作者,他们来到这个特殊的地方,进行一些庆祝活动和学术交流。

会议室里,已经七十三岁的地层学专家、当年长安地质大学“西藏科考队”的梁益教授语调缓慢地说起一件件难忘的往事:”呵呵,在座的很多老同事,都是太上皇当年手把手教出来的,现在我们都老啦!可往事还是那样的清晰……“

”……说起长安地质大学与青藏高原的渊源,那可有历史了,从华夏二十年建校开始,在太上皇的指导下,我们学校就组织师生参加了青藏高原的登山与科考,这四十年来从未中断。”

“三一年,金陵地质学院的王纯和朱庆就作为帝国科学院地质学家李璞的助手,连续三年去西藏,拿出了帝国地质学者的第一份西藏地质考察报告,结束了没有地质工作者考察西藏的历史。“

”三三年的那次科学考察,刘肇、何诲、纪诚三名长安地大教师又获得了珠峰地区地质历史的大量第一手资料,为确定这一地区地质构造的性质、矿产预测提供了依据,开创了登山与科考相结合的先例!……”

“……到五六年,我们又在珠峰一带有了很多新的发现和突破。”

”正是从那时起,除了金陵地质学院以外,在喜马拉雅研究上有了长安地质大学学者的声音!那是长安地质大学教授学子的声音!总算是追上了金陵大学的步伐。”

看到老教授不停地揉眼睛,长安地质大学地质调查院院长刘文灿插话说,“老师眼睛不好,高原紫外线太强烈,留下了后遗症。耳朵也有些背,跟他讲话总要大点声。”

“呵呵,说这做什么,上高原的哪个没有留下纪念哟。”老教授一脸慈祥。

梁益,这位从华夏二十三年就参加“西藏科考队”的地层学专家,曾有“敢死队员”之称,大半辈子专注于青藏高原地层研究。

他从羌塘到可可西里,从梅里雪山到海东、昌都,从沿南国境线到与青海交界线,几乎所有的地质线,老教授都跑到了。

著名青藏研究专家潘棠最佩服的就是梁益做的图幅。青藏高原地质大调查,长安地质大学二十多名师生组成了以万晓樵教授和刘文灿副教授为首的老中青三代人的“区域调查队”,

当年己是六十七岁的梁益教授和队员们每天经过的填图路线都要穿过藏南地区海拔5000~6000多米的山脊,气喘、心跳过速、胸闷、头痛、恶心、失眠等高山反应是家常便饭。

曾经有十多天,所有队员都病倒了,怎么吃药都不见效,野外工作又不能间断,大家就互相鼓励着硬挺着,严重者到拉萨打几天吊针,又赶回工作区。

负责前线指挥的刘文灿和大伙一样忍受着头疼、胸闷与呕吐,在荒无人烟的冰川雪地里挑战着生理极限。

晚上帐篷里寒冷异常,他就盖上两床被子,可头还是难受的不能入睡,他便大把地吞着安眠药。起初只是感冒头晕,继而气喘。

再后来却变成了致命的脑水肿,脸色渐渐发黑,差一点倒在了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上。但治疗刚刚康复,他又以生命的高度站立在雪峰之巅。

“人这一生该吃的苦,都被我们吃完了!”

顿了顿,刘文灿教授唏嘘不已地说:”我们的队员最可爱,最可敬,最可亲,这是我彻入骨髓的体会。”

作为青藏高原大调查项目负责人,刘文灿以出色的情商、容纳百川的性格,带领他的团队曾完成了西藏1∶25万江孜、亚东区域地质调查、内蒙古1∶25万补力太幅等诸多项目。

他先后获得了皇家科技最高成果三等奖两项,帝国黄金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项,工部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和“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帝国科学进步奖特等奖。

刘文灿用真诚的心凝聚着他的团队,体贴温暖着每个成员,为获得第一手调查数据,忍受饥渴,车辆无油罢工,穿过道道险地,他身上发生了多少惊魂难忘的故事?承载了多少生与死、病与痛、苦与乐、得与失的严峻考验?

与会的人员望着他那被紫外线灼黑的脸膛,多次提出让他谈谈自己值得回味的沉淀,他却像个高明的太极推手马上转移话题,又兴致勃勃地聊起别人的故事:”就在五五年,我们这位年近七十岁的老教授再上高原……“

”……去考察班-怒一带,为认定“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是冈瓦纳大陆的北界”积累了丰富资料……”

”我记得那天,恰逢中秋节,老教授带领学员正在野外埋头记录地层古生物资料,突然遭遇了一伙手持青铜藏刀的蛮族暴徒袭击……”

”……当时的情况很危险,要不是随队的藏族老队员尼桑及时赶到喝退暴徒,真不知会是什么结果。那天下午,考察‘班-怒含巨型岩块的混杂岩带’的研究生李林、马永,被一群暴徒打得脸青鼻肿。”

说到这里,刘文灿停顿了一下,声音有些哽咽:”我记得,晚上的中秋晚宴,两个人一口也吃不下去,就这样,第二天带伤照样投入工作。就是这一次考察,李林首次提出了‘班-怒带震积岩’,他与马永的论文都是优等!”

看到所有人都兴致勃勃,刘文灿继续笑着说:”呵呵,梁益教授身上的逸闻趣事很多。罗布莎铬铁矿外围普查那年,梁益与藏族科考队员阿真多吉过一个100多米宽的山谷。“

”两山之间只有一座顶端宽约30~40厘米的天然岩壁连接着两侧山体。两人骑着岩壁战战兢兢地爬过了幽深的山谷,梁益与阿真多吉的裤子裆部却全磨烂了,他们只好用标本贴编号的胶布粘好了“开裆裤”!”

“哈哈哈哈……”

众人都会心的笑了起来。此时此刻,秋天的拉萨已近黄昏,但会议室的气氛非常的热烈。下面轮到金陵大学地质学院今年刚刚35岁的周志广教授发言。

一阵掌声过后,有些腼腆的周志广走上了主席台。周志广是一个对科学精神的坚守、对事业的痴迷的人,周志广率领的团队在青藏高原工作长达六年。

主席台上,儒雅谦恭的周志广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不紧不慢地向大家讲述着他们的西藏故事。他说,“呵呵,说什么呢?……“

”……嗯,我记得那年我妻子要生孩子,那时我满脑子都是路线、地质、数字,根本就不知道妻子的预产期,是刘文灿院长逼着我提前回来看看,结果我一进家门,妻子就进了产房……”

正在这时,会议室的大门推开了,两个人走了进来。等看清楚来人,所有人都惊呆了,年迈的梁益更是呼的一下子站了起来。

“太上皇!太后!”

“老师!”……

在一片嘈杂的呼唤声中,阚石和曾经的弟子紧紧拥抱在一起。说实话,他心里有愧,当年为了搞清楚西藏的真实情况,他组建了第一支地质勘探队,让他们替自己去探查这一片高原。

当时的条件多苦啊!中间也牺牲了不少学生,梁益也是幸存者之一。然而万万没有想到,这些当年的孩子都坚持了下来,而且把这份坚持也传承给了下一代。

看着梁益满头的白发,阚石忍不住热泪盈眶。这个当年的小屁孩,如今也年过七十,依然还坚守在地质勘探事业上。

“梁益,苦了你了!”

梁益泪如雨下,哽咽的回答说:“老师!我没有完成任务……”

“不!你做的足够好了。梁益,你是帝国的英雄。我为你骄傲!我要谢谢你!”

“老师!我不算是英雄。牺牲的王纯、朱庆、刘东、唐伟、苏江……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老师别忘了他们……”

“哎,怎么能忘啊?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起他们,我……老师心中有愧呀!”

“老师!您别这样。是您让我们走出了愚昧,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真的!我们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如果不是您,我们早就饿死在荒原里了,如今看到帝国蒸蒸日上,我们心里都很开心啊!我从来没有想到人类能够过上这样的生活。这一辈子值了!”

……

阚石和黎巧与每一个地质工作者一一握手,亲切的交谈。所有人都非常的激动,在他们的心中,太上皇和太后很久没有公开露面了,这一次在青藏高原竟然能够见到两位老人家,这一趟拉萨之行实在是太幸福了!

聊得正浓,会议室的大门再次被打开。西藏镇守使桑结走了进来,他先参见太上皇和太后,然后邀请与会的人员参加今天的晚宴。阚石欣然应允,招呼着大家一起步入设在拉萨的西藏镇守府。

桑结是个朴实的汉子,以前是野牦牛部的酋长,是最早投靠华夏的西藏原住民。和后世人普遍想象的不同,在这个4000多年前的原始时代,西藏并不是一片蛮荒,文明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

雪域高原在这个时代便有先民生活居住,三十多年前,华夏的第一支考察队来到这里的时候,拉萨河谷地区曲贡和昌都都生活着很多的部落,他们已经懂得使用和生产青铜器。

可以说,如果不是阚石,他们并不比中原落后。其实阚石夫妇俩都不知道,眼前担任西藏镇守使的桑结,正是因为他俩的穿越,已经改变了桑结的命运。

如果按照原时空的历史,桑结会在西藏山南地区雅隆河流域壮大和发展起来。因为野牦牛部落不断发展,在逐渐扩张的过程中,成为了一个强大的部落或部落联盟,后世的历史把野牦牛部落又称作“鹘提悉勃野”部或“悉勃野”部。

这便是吐蕃王朝的肇始,当然了这时候的“悉波野”部落,还远远称不上王朝,最多不过是个部落国家而已。在这个时代,也属于最先进的文明之一。

正因为如此,随着一代又一代吐蕃赞普(首领)的奋斗,“悉波野”部不断兼并周围部落和邦国,在所谓“四十小邦”、“十二小邦”时代脱颖而出,成为山南地区最强大的国家,这便是“吐蕃王国”。

当然,在这个时空,肯定不会再有后世的吐蕃国。一切都改变的面目全非,第一代赞普桑结成了华夏的西藏镇守使,还讲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更气人的是,这夫妇俩对此一无所知。

宴会很成功,藏族人淳朴而奔放,再加上太上皇亲临拉萨,当地的驻军军官和藏族各部落的酋长都非常热情,宾主相谈甚欢,觥筹交错中,宴会一直持续到深夜。

……

几天后,机场上,阚石对送行的地质工作者们深情的说道:“帝国要感谢你们,帝国亏待了你们啊!我知道,你们地质人啊,每个人都心怀愧疚,愧对父母,愧对妻儿,我希望你们只要有时间,就想尽量陪他们……”

飞机慢慢的划向跑道,看着舷窗外送行的人们。阚石深有感触的对黎巧说:”老婆子,我心中有愧!这些是多好的孩子,真正的一诺千金啊!“

”几十年来,梁益、刘文灿、周志广……他们将自己融入青藏高原,给生命以呼吸,给灵魂以圣洁,已然成为华夏帝国地质工作青藏精神的象征,可惜,十不存一,牺牲太大了……”

说完,阚石忍不住老泪纵横。黎巧抚着他的后背安慰道:“老头子,你不要想的太多了!虽然你当初要考察西藏但有一点私心,但实际上,你让华夏的地质科学达到了后世的高度。这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吧!都过去了。”

“是啊!都过去了,后悔也没什么用了。老婆子,你说我怎么老了老了,又矫情起来了,今年我都九十三岁了吧……“

”……和梁益站在一起,倒是他看上去像九十岁,哎,这日子真是漫长啊!瞧瞧你,还是不到四十的样子,闺女都不知道怎么称呼你了。朵朵都成了老太婆咯!”

“哎,我又有什么办法!女儿在我面前都像个妈。你倒是好一点满头白发,虽然健步如飞吧,样子倒像个老人。你瞅瞅我!80多岁的人长着一副三十多岁的样子,孙子都比我老。我……我在孩子们的眼中都成妖精了……”

“哈哈哈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