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活在原始时代 > 第二百五十八章霎时大地皆翻覆

活在原始时代 第二百五十八章霎时大地皆翻覆

作者:老山活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6 12:15:54 来源:笔趣阁

纷纷扰扰的四十四年过去了,大批的官员落马,还有一大批的不法商人被绳之以法。

但是帝国的老百姓并不太关心这些,他们依然有条不紊的过着自己的日子。因为这些高官和大商人离他们的生活很远,最多是添加一点茶余饭后的谈资。

然而华夏四十五年春末夏初的一场灾难,改变了老百姓这种事不关己的状况,也增强了老百姓包括读书人对帝国的归宿感。

华夏四十五年四月十一日,秣陵皇宫,今天在这里正在举行一场隆重的晚宴,今天是长公主出阁的日子,按照惯例,皇室邀请了在京城的内阁大臣和一些重要官员出席今天的晚宴。

正在晚宴渐到**的时候,突然间,地动山摇,整个大地开始晃动起来。慌乱中有人叫出声来:“地龙翻身了!”

所幸的是,地震的强度并不是很大,但是这也很影响来宾的心情,宴会草草的就结束了,还没等内阁们回到家里,噩耗接踵而至。

一个时辰后,山东驻军发来的电报惊动了朝廷上下:山东省郯城发生了8.5级地震,震中位于郯城、临沂、临沭三县交界处的岌山附近。震中烈度XII度。

有感范围北至辽南,西到山西太原、湖北襄樊、沔阳一线,南至江西吉安、上饶,向东进入黄海海域和朝鲜西部一带。

紧接着各地电报如雪片般飞来。地震波及鲁、苏、皖、豫、冀、浙、晋、鄂、辽、陕、闽、赣等省及中国东部海域。

有震感总面积近二百万平方公里,有震害记载的地区达十九万平方公里。这是迄今为止,华夏帝国立国后在本土大陆东部一次最为强烈的地震。

兵部派遣十余架飞机立刻起飞,前往灾区实地侦查。更多的坏消息不断的传回:?这次大地震,造成了地裂、地陷、山崩等大量地表破坏,并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到巨大的损失。

据飞行员报告,郯城“地裂处或缝宽不可越,或缝深不敢视”;“泉涌上嘴二、三丈高,遍地水流”;“陷塌处皆如阶级有层次,李家庄一镇并陷,凡数千家”。

沂州地裂,“平地水深丈余,井内涌水高数尺”;“州治北门外里许坍龙潭一区,周围阔五、六丈,深二丈七尺,水清黑”;“山崩”。莒州,“城内四方遍地裂缝,或宽一尺、二三尺,或长数丈,百步、数百步,亦有十字形裂者。

城东南沭河东崖裂缝宽三尺;城东北井二口,喷水高三尺,北门大街井喷砂水高四尺;马蓍山崩四散,五庐固山劈裂一半,阎家固、旋风朵、科罗朵、马齐山、大山各裂一半。

潍县,白浪河近堤处平地开裂,丈尺不等;出黑白砂,井水上溢。泰安,城西南故县村地裂深不见底,宽狭不等,其长无际;城东梭村地裂出水;东南留案、平楼等庄地陷为坑,大小不等皆有水。

三日后,各部门收集的情报开始汇总,人们顿时被这史无前例的灾害惊呆了。

帝国至少有十座城市在地震中明显地遭到了洪水的袭击。如江苏省安东,城内大水行舟;上海市松江兼以水涨,冲倒城郭屋庐。

地震破坏了黄河上的三义坎堤防,洪水建瓴而下,直奔江苏西南清河县,几乎毁灭了整个县城。

这是一场空前的灾难,地震的当晚,阚舜就接到了太上皇的紧急电报,阚石指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军队救灾,义不容辞。

阚石命令:皇家企业要做出表率,带头捐钱捐物,从各地抽调医疗队赶赴灾区。同时,要严查妖言惑众,散布谣言的犯罪行为,加强对报纸电视广播的管理。

这是多年来,太上皇第一次插手朝政。内阁不敢懈怠,调动所有的力量,并派出精干的官员,立刻将这几条命令贯彻下去。

海军,陆军,空军全部都被动员起来,各种交通工具,汽车,飞机、快艇赶赴各大灾区。灾后,道路遭到严重的破坏,有的地方根本无法通行,在军官的带领下,士兵们徒步赶往灾区。

全国的各大企业,也被发动起来。捐钱捐物筹措各种物资送往灾区。各医院也行动起来,组织医生护士赶赴灾区。

皇室带头捐出两亿龙币的物资支持抗震救灾,在皇室的带动下,官员、勋贵、商贾也纷纷跟进,短时间内就筹措了大批的物资。

这次灾难的复杂程度也是史无前例的,尤其是次生灾害层出不穷。水灾是这次地震中最为突出的次生灾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首先淹没城池。震后近一个多月,黄河在江苏邳州决口,真是雪上加霜,残屋剩椽,荡然无余,邳州城受到了致命的破坏。

江苏高邮环城水高二丈,漂溺人,死者数万;河决高邮清水潭。江苏赣榆城外旧无水,忽水至,急登郫视之,水循城南汛,澎湃奔驶;凡河俱暴涨;室自出泉,寒冽不可触。井水高二丈,直上如喷。溺亡人口众多。

由于灾难来得突然,无法精确地统计出此次地震水灾的死亡人数,根据事后统计,至少有数万人葬身。

从死亡原因上看,一是河水溢决堤岸之后,造成了对城市的直接侵入,使人溺水而亡。

如江苏省松江府大水入城,死者甚众;高邮北运河东堤上的险工清水潭被震坏,致使高邮环城水高二丈,漂溺人,死者数万。

其次地震引起了海啸,使滨海地区人民遇难。如苏沭阳地震之后,海水大涨;滨湖之家尽没。

其三是地震时由于江河之内的水体剧烈动荡,也使停泊在岸边的船只失去稳定,造成舟毁人亡的事件。如江苏丹徒、丹阳等地长江之水皆为鼓荡,停泊之舟多覆溺。

其四是淹没农田,毁坏庄稼。这次地震,洪水淹没了大面积的农田,毁坏了大批的庄稼。面对着洪水,人们在无居、无食的环境下,使本次地震的灾情进一步扩大。

如江苏清河地废人逃,邑治几废;冲没治后田庐数十里;水决三仪坝。山东即墨田禾淹没,民地泥涂;河南汝宁府洪水决,田禾淹没。

再有水利工程的破坏:华夏三十年修建的水利工程破坏殆尽。黄河是由开封、商丘以东,经虞城、曹、沛等县,于徐州南流,过宿迁,至清河与淮河、运河合流后东流入海。

黄、淮、运三河交汇之地称为清口,是漕船出入运河的咽喉。三仪坝就是设在清口的一个重要水利枢纽。

在这次地震时,三仪坝被震坏,运河在高邮、宝应多处溃决,这不仅造成了这些地方的下游水灾,而且影响到了航运。河北永年,江苏海州等地河流的堤防也有震坏。

此外,浙江海盐地区的海塘工程崩塌,除了海水的侵溢之外,还引起农田的盐碱化。

水害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朝廷把地裂(陷)、喷水冒砂、水翻波斗的小规模的水灾称为水害。这次地震中,江苏淮安、邳县、连云港、海州、沭阳,山东汶上、郯城、莒县等多处地方都产生了这种水害。

如海州更加的惨烈,地裂处沙涌水飞,深者数十丈;郯城也遍地水流,沟浍皆盈,移时即消化为乌有。

此外,在这次地震中,江西九江江沸涌高七八尺;江苏南京、高淳水翻波斗,不可能不对沿江地带产生水害,甚至水灾。

根据事后统计,郯城、沂州、莒州三地死亡人数最高,有近三十万人遇难。

这场史无前例的大灾难,对朝廷官员也是一次巨大的考验。所有人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所幸的是太上皇和太皇太后赶到了京城。这夫妇俩亲自坐镇指挥全局,各个衙门抽调主官,组成的抗震救灾指挥部。

由于两位穿越者的介入,夫妻俩借鉴后世的经验,让这次救灾工作有序的开展起来。

朝廷的官员通过这次救灾,学到了不少的行政经验,一大批年轻有为的官员被提拔到领导岗位。同时也锻炼了队伍,为今后朝廷应急指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灾难无情人有情,在太上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号召下,一夜之间华夏人民空前的团结,纷纷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

幸亏华夏帝国多年来风调雨顺,积累了大量的物质。同时从美洲和南洋紧急调运了大批的粮食,使得国内的粮价比较稳定,没有引起社会动荡。

同时救灾过程中,朝廷重拳出击。一批心怀叵测,妖言惑众,散布谣言的不法之徒被绳之以法。在朝廷强有力的打击下,社会风气也为之一正。

这次灾害,由于山东,江苏受灾严重。在朝廷政策的引导下,大批的受灾人民被迁往海外领地,改变了海外领地的人口结构。

事后根据户部资料统计,这次灾后大移民,共向美洲移二百六十万人口,南洋吕宋八十万,婆罗洲三十万。稳定了华夏在当地的统治。这些地方成了华夏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整个华夏四十五年,朝廷的工作重心主要放在灾后重建。勤劳的华夏人民面对着如此严重的灾害,依然顽强的站立起来。

在朝廷的领导下,他们积极开展生产自救,重建自己的家园,截止到四十六年初,山东、江苏渐渐地从灾害中恢复过来,呈现出一派勃勃的生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