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活在原始时代 > 第二百五十七章吏治烝烝不於姦

活在原始时代 第二百五十七章吏治烝烝不於姦

作者:老山活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6 12:15:54 来源:笔趣阁

沿着树林间的小径,简如很快就来到林边的小河。远远地看着太上皇钓起一条将尺一尺上的鱼来,刚到河边的简如开口抱怨了起来:“老师,您倒是乐得轻松啊!”

“呵呵,简如,我猜到你最近就会来。嗯,你来得正是时候,今个正好在这打打牙祭,家里宰了头鹿,红肉配上肥鱼,嗯!不错!你算是有口福了。”

阚石头也未抬,将鱼扔进网袋里,重新为杆上了鱼饵,再次甩了出去,这次倒未向先前那般一副临大阵要决斗的模样,而是把鱼竿架到了钓架上。

“呵呵,稀客呀!首辅大人,今天怎么有时间来看我这个老头子钓鱼来了!”

调侃了简如几句,阚石弯腰从一旁的渔具包里取出一包烟,说笑着递给简如一根烟,并示意他坐在旁边。

“老师,您就别挖苦我了,我这首辅当得窝心。唉,真是世风日下呀!这么多从小一起长大的同学,当年都是多么的朴实,怎么现在就一个个变得欲壑难填……”

说到这里,简如的话里带着些哽咽,脸上有些苦涩的模样。

“怎么?有些心灰意冷了。”点着香烟阚石笑了一下,用手指指他说道:“这个位子不好干吧!”

“如坐针毡、如临深渊!”

简如摇头叹口气,至少过去的几个月没轻松过,虽说国家的制度已经非常的完善,甚至已经比以前管控得更加的严格。

但管理一个国家,尤其是一个大国,还是有太多的是意想不到的事情,这几个月他简如的日子并不轻松,南洋走私案、南粤商会谋逆案、尤其是邹廉卖官鬻爵案爆发以后,前来说情的,几乎踏破了他家的门槛。

想到邹廉的买官鬻爵案,简如忍不住朝着阚石看了眼,现在舆论上下都称内阁在处理这件事上,处理的果断而且漂亮,保住了朝廷的面子,又维护了法律的尊严。

可又有谁知道,处理完邹廉后,简如被同僚故友隐隐的疏离排挤,几乎成了孤家寡人。朝廷官员里,有赞许他铁面无私的人,更多的是说他无情无义。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甚至都有了撂挑子的心思。

阚石同情的拍拍简如:“哈哈,简如啊!你心里苦楚,我如何不知?咱们华夏是个人情社会。亲情、友情、同学情、战友情、同僚情。各种感情交织,构成了我们这个社会……”

“……你清正廉明,不徇私舞弊。这些想从你身上得到好处的人就会孤立排挤你,说你不通人情世故。嘿嘿,这甸庄如何能做大?不就是靠着他父亲的余荫吗?用各种各样的人情世故,构筑了一个巨大的徇私舞弊的人情网络。哼哼,一个小小的子爵,竟然能够影响内阁,手都伸到了吏部,竟然可以操纵官员的任命。”

说到这里,阚石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后世,改革开放以后,同样也有一大批**分子都是这样被拉下水,为了整治**,国家那可是下了大力气的。

现在的华夏帝国,问题其实更加的严重。经济高速发展,经商发财的人有的甚至富可敌国。人的**是无止境的,有了财力以后,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心思。甸庄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的问题,在后世全世界政府中也是一个顽疾,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完全的杜绝。说句实话,阚石也拿不出什么好的办法。

前段时间,阚舜就偷偷跑来请教过,结果是失望而归。今天又轮到了简如,同样提到了这个问题,恐怕也找不出好的答案。

简如心情沉重的说道:“老师,如今我们官员的待遇,比十几年前又高出了许多。皇上继位后,推出了高薪养廉的政策,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么多贪官污吏?难道我们就没办法解决这个顽疾吗?”

听到简如的抱怨,阚石也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哎,简如,恐怕今天会让你失望了。有些东西老师也没有好的答案,你永远也没有办法杜绝别人的贪欲。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地完善制度,堵住漏洞。给天下人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

“……这个世界不可能有绝对的公平,从出生开始,每一个人的.asxs.就不同。即使是将来建设一个大同的世界,我想,人与人之间还是有差距的。但是能够给人民提供相对公平的环境,这就是朝廷应该做的工作。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没有外力的强力约束,个人很难克服掉自身各种与生俱来的基因缺陷,这就像把一个人置身于各种金钱、美色、权力的包围中……“

”……而让官员心系国家时,不时的把这些贪、嗔、痴一脚踢开一样,一般人很难做到、做好,所以做个被人民被历史认可的好官,真的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

”……我想,除了制度以外,我们的官员还是树立正确的信念和理想。你们可以在这个方面下点功夫。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吏冶是一门大学问啊!值得我们一生都去研究它。”

简如听到这里,也心有感触地点点头。阚石见他似有所悟,哈哈一笑,拍着他的肩膀说道:“好了!既然来了,走,一起去品尝一下你师母做的菜。我跟你说啊!你师母的手艺现在可是大大的长进了,一般人我还不告诉他……”

阚石收拾好渔具,简如拎着鱼篓。两个人一前一后,现两个老农民一样边说边聊,沿着小径走向远处的农庄,夕阳下,一缕炊烟袅袅升起。

……

华夏四十四年十月,朝廷的官方报纸《金陵通讯》连续刊登了一位笔名为阳明先生的学术论文,对儒家思想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这一系列连载,在朝廷官员和莘莘学子中产生了极大的争议。

这个后来被称为阳明学说的儒家思想,突然就这样呈现在世人眼中,而且没有人知道这位阳明先生究竟是谁,这也成了一个历史之谜,最后隐隐有人传说这是太上皇的文章。但最终没有得到证实。

阳明先生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说,否认心外有理。认为事物的道理或规律离不开心或意识。

他还认为,离开人天赋的良知,就无所谓万物,人的良知是自然界万物存在的依据,所谓物也就是人的意识的表现,精神、意识等是第一性的,万物则是意识派生的。

阳明先生在文中大力宣扬“致良知”与“知行合一”说,认为人的认识就是对本心良知的自我认识,人都有良知,良知也就是天理,一切事物及其规律都包含在良知之中。达到本心的良知,也就达到了对一切真理的认识。

阳明还宣扬“知行合一”说,但这种知行合一不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而是把知与行合而为一,以知为行,认为知是行的先导,行是知的体现,知是行的开端,行又是知的完成,知中含行,行中含知。

在于“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阳明先生要求人们“知行合一”,通过提高自己内心的修养和知识水平,去除自己的私欲与杂念,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运行,即所谓的“致良知”。

教化人们,应将道德伦理融入到人们的日常行为中去,以良知代替私欲,就可以破除“心中贼”。阳明先生主张“致良知”,认为只有疗救人心,才能拯救社会。只有每一个人去掉内心世界的“恶欲”和“私欲”,才能解决现实社会问题。

文章结合今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指出了现在的读书人,丧失了理想和信念,一味的想升官发财。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一个真正的士大夫,到底应该具有什么样的道德品质。阳明学说提倡学校的教育应该“君子之学,唯求其是”的“求是”学风。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的时候,内阁首辅简如撰文对这一学说表示支持。他评价说:良知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是天理。

在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它是“未发之中”,不可以善恶分,故无善无恶;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好恶。

善恶的差别,他可以说是“已发”,事物就有就有中和不中,即符合天理和不符合天理,中者善,不中者恶;良知虽然无善无恶,但却自在地知善知恶,这是知的本体。

一切学问,修养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为善去恶,即以良知为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

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

但是有时候人的判断会出现错误,也就是意之动出现了错误,即不能正确地分辨善和恶,把恶当作善,把善当作恶,那么他的良知也会出现错误,从而格物也会误入歧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因为此时的心已经被私心和物欲遮蔽了,不是天理,这时就要反诸求己。努力使自己的心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了,才能有正确的良知,才能正确的格物。

什么是有理,只要格物致知来达到一颗没有私心物欲的心,心中的理其实也就是世间万物的理。天理不是靠空谈的,是靠格物致知。靠实践,靠自省,即“知行合一”。

心中有天理,无私心,就好比世间有规矩,有规律,有规矩就能丈量世间万物的方与圆。

无论有多少方和圆,无论这些方和圆的大小,都能靠格物致知揭破其规律,不然这些规律就是不正确的。天理就在人的心中。

简如指出:这是阳明先生所追求的人生境界,才是真正的士大夫应该追求的人生境界。即是“怡神养性以游于造物”,“闲观物态皆生意,静悟天机入穴冥。

道在险夷随地乐,心意鱼鸟自流形”的“真乐”或“真吾”状态。这种境界是超凡脱俗,是摆脱个人名利毁誉、贫富穷达束缚的自由状态。

在这种“至乐”境界之中,人与“大化”流行,“逍遥”于“人生山水”之间,实现了社会与自然、理性与感性、美与善相统一,达到了一种活泼泼的怡悦的高度自由的精神境界。

简如最后在文章中感慨道:阳明先生他的良知体验美学值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好好咂摸体验。

他感叹道:在忙忙碌碌前行的道路上,偶一回头,发现先人衣决飘飘,面对蝇营狗苟生活着的人们,早已微笑的将我们宿命的留在艰辛道路上,而兀自去追求那种自在清明的圣人生活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