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活在原始时代 > 第二百零一章布局美洲谋万世

活在原始时代 第二百零一章布局美洲谋万世

作者:老山活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6 12:15:54 来源:笔趣阁

阚石为什么这么早布局美洲,这和他对美国历史有所研究是分不开的。他始终认为,美国的历史就是印第安人的血泪史。而早期的印第安人和华夏人的性格很相似,淳朴而好客,同样崇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年第一批达到美国大陆的欧洲移民乘着五月花号,飘洋过海而来。这一百零二名清教徒,下船时几如乞丐,是破衣烂衫,饥寒交迫。

过了冬之后,只剩下五十人。这时候,附近的印第安部落却派人送来了火鸡肉与土豆泥和一些生活用品,还教这些白人狩猎和耕地,在他们的帮助下,白人移民渐渐地丰衣足食了起来。

自此就有了感恩节。可这些淳朴的印第安人哪里想得到,这帮子欧洲人心里面的真实想法:人家感恩的是上帝,他们认为是上帝让印第安来拯救自己。

等他们缓过气来,欧洲人很快就露出了他们的獠牙。而这个帮助了最早的一批美国移民的印第安人,却迎来了他们百年的血泪史。

而欧洲人为什么会在美洲得逞,却在亚洲只能是逞强一时呢?这和印第安人自身还是有关系的,那就是美洲从来没有靠自身发展出强盛的文明。

美洲为什么无法孕育出强盛的文明呢?一个地区总会孕育一个地区的文明,不少地区性强大的文明总能在史书上留下彪炳史册,浓墨重彩的一笔,比如伊朗高原上的波斯帝国,两河流域的阿拉伯帝国,当然还有咱的中华文明。

可这印第安人呢,却好像不是很受历史青睐。事实上,南北美,非洲和大洋洲后世强大的文明几乎都是白人移民建立的,而原住民似乎总是不尽如人意。资源和地理条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文明的走向。

在美洲的早期自然中,印第安人缺乏适合驯化的种植物和动物,无法形成强大的农业。没有农业,也没有成熟的政治和社会制度。所以印第安人只能建立小而分散的部落城邦。

而直到白人移民到来之后,改良了作物品种,一种高产而富含营养物质的作物玉米,就应运而生了。有了这种作物,印第安人的人口数量的增长才开始迎来了一个高峰期。

另外美洲的地理条件又好死不死地不适合交流。美洲大片大片的雨林隔绝了交通,这一大片“死气沉沉”的绿色,让印第安部落无法连结,从而没办法做到类似中国这样的统一文明体。

缺乏交流的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科技无法发展,比如说掌握了炼金术的部落无法和掌握采矿技术的部落交叉影响。而在我国古代,由于交通上的便利,可以将全国各地的资源集中发展,比如说西汉时期我们就有了七十多个先进的冶铁官窑,相当于欧洲中世纪的水平。

印第安没有成熟的炼金和冶铁技术,就无法砍伐雨林,就无法建设道路,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就把印第安人困在了“石器时代晚期”,青铜器时代遥遥无期。

虽然中美阿兹特克和南美印加帝国相对而言较为发达,生产出了青铜器,但无法大规模生产,还是只能原地踏步。青铜器主要是用来祭祀,大概就和中华文明的商代一个水平。

再者就是动物驯服的有限性。咱们古代有个说法叫三百里加急,这个加急就是快马。而对于古代印第安文明而言,马是什么玩意儿啊?他们没有见过。所以国王只能用双腿统治全国。

不少关于印第安文明的史书都说了,印加,阿兹特克和玛雅都不知道彼此的存在,他们就没了战国时代。没有时代的跨步,文明就只能原地“过家家”。

而阚石的计划就是要把美洲这块大陆的短板补齐,把先进的工具,和优质的农作物引入美洲。当然他也不是个圣母,不会只是付出不求回报。没有意义的事情他是不会干的。

阚石的目标是把这块土地的人都同化成华夏人,想想这块土地曾经生活着一亿印第安人,如果未来这1亿印第安人都成了华夏人。欧洲人在美洲还有出头之日吗?再说印第安人和华夏人相貌区别都不大,不像欧洲人红毛绿眼的,很容易融入到族群中来。试想一下,如果全世界近半人口都是华夏人,我看谁还敢对着华夏龇牙!

……

不到半个时辰,一场索然无味的战斗很快就结束了,方地的舰队不出意外的就击败了这个部落。敌我双方都没有付出多大的损伤,华夏的军人就一个人崴了脚。

几轮火炮,吓蒙了的土著人以为天神降临,立马就投降了。陆战队一拥而上,将这个部落解除了武装。战利品除了金银,其它的东西都不值一提。俘虏中的平民和贵族被分开关押,平民会送回华美城,充实那里的人口。

送回去的平民很快会编入屯寨,在华夏成熟的管理制度下,这些人学会新的农耕方式,同时还会组织学习,告诉这些土著人他们是华夏伏羲部流落在外的兄弟,华夏人是帮助他们来认祖归宗的。

等这些平民学会普通话后,屯寨马上会给他们分田分地分房子,让他们享受华夏平民同样的待遇。这种办法一试就灵,几乎没有例外。这些部落的平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后,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是华夏子民,你不承认他还跟你急。再过去一两代人,美洲土著是什么东东?你问我我问谁去啊?

至于那些贵族,不好意思,这些人可是一些不安定的因素,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华夏也会很宽容的对待他们。这些人将被送回华夏,在秣陵城接受再教育,为丰富华夏文明的结构做贡献。

比如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历法、天文、教义、占星术等等,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从此这就是华夏的文化之一。如果运气好,这些贵族还可能诞生一两个专家教授,成为华夏文化的鼓吹者。

这真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啊!

……

华夏十三年九月一日,六艘新式的大帆船徐徐地开进了海湾,以前秣陵号的锚地附近的海岸,已经矗立起一座城堡。说城堡都不确切,因为这里不光是有港口码头,还有船厂和农庄。应该说是矗立起一座新城——华美海港城。

华美城早已今非昔比,巨大的栈桥从码头一直延伸到海面。码头上塔吊林立,街道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这里的城市周边已经不是原来那个遍地雨林藤蔓的世界。城堡周边三里范围内的雨林被砍伐一空,树木变成了屯寨的材料,空出来的地方变成了大片的农田。绿油油的水稻和玉米一眼望不到头。

华美城经过了两年的施工,目前基本竣工。伊雅部落的土著人是最早被华夏同化的部落,因为方地和伊雅的特殊关系,而且两人还有了自己的孩子,这些部落的族人并没有把自己当做外人,对华夏的认同非常强,现在伊雅部落的族人非常适应华夏式的生活,他们也成了华美城的首批正式居民。

说来好笑,去年城堡刚刚落成,伊雅部的土著人就迫不及待的搬进新居。住在砖瓦水泥大石头建造、还有壁炉的大房子里,肯定比住草棚子要舒服多了。

按说华美城地处南美,这里的房子根本没必要弄壁炉。但由于这里有漫长的雨季,方地还是要求每座房子都要安装壁炉,楼上楼下都有烟道,这不是为了取暖,而是要烘干房间里的潮气。

作为一个习惯了华夏生活的人,方地和远洋舰队的船员们能忍受大海上的湿热,但忍不了这里漫长的雨季,尤其是一到雨季房间里潮湿阴冷,让人浑身都难受。所以舰队成员宁可热得光屁股,也得要有一间干燥的房间。

你问伊雅部的土著习不习惯有壁炉的房子?那太习惯了!他们原来的草棚子不也点着火塘,烟熏火燎的也得住着。现在新房子里有这么漂亮的壁炉,屋子里还没有烟气。实在是太满意了!

华美城里的民居只有一种样式,两层小楼前后花园,除了伊雅部落的人,大部分居民都是舰队的海员和船厂的工人。这些人大部分都在当地找了女人,当然是以伊雅部落的女人为主,所以整个城市里,一两岁的婴幼儿特别的多。邻居之间至少隔着五米远,排列得非常整齐,一排又一排,和棋盘一样。

华美城城市的行道树很特殊,清一色的金鸡纳树,这都是从雨林中移栽过来的,当年大家可吃够了疟疾的苦头,可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城市里面还夹杂着一些比较大的建筑,除了政府的办公大楼,其他的都是学校、医院和供销社的商店,这些建筑物分散在不同的街道上,方便当地居民的生活。

城市中最高大的建筑就是华美总督府。它是淡褐色的,全部用花岗岩大石条垒成,模样和后世的政府大楼基本相同,总共有四层。除了办公和住宿,这里还存储华夏弄来的书籍,每个成为华夏正式居民的人能进入阅览,当然现在书籍有限,目前还只许看,不许借走。

方地下了马车,走进总督府,迎面就遇到了第一任总督,原户部侍郎蓝坤。总督蓝坤一见到方地,立刻露出了笑容。方地连忙行礼报告:“报告总督,末将奉命清剿莫迪部,顺利完成任务。俘获二千一百零三人,我军没有损失。报告完毕!请指示。”

蓝坤立刻回礼:“很好!我代表总督府,感谢方司令大力支持。你们辛苦啦!好了,这正事谈完了,咱俩就谈谈私事吧。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嘻嘻,昨天伊雅为你生了一个儿子,六斤八两重。你可要请客哦!”

方地顿时大喜过望:“真的!这可太好了,哈哈哈哈……请客,没问题。老蓝,我先走一步。晚上一起喝酒。”

“行!你先去吧。余下的事情我来安排。”

“那谢谢啦!先走了……”方地余音未落,人已经钻进了马车,很快就消失在街道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