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活在原始时代 > 第一百七十二章初到龙城有故人

活在原始时代 第一百七十二章初到龙城有故人

作者:老山活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6 12:15:54 来源:笔趣阁

“父王,等等我!”小武在后面高呼道,也拍马追去。

“小武,咱们比试一番,看谁先到雁门山!”阚石回头说道。

“可有彩头?”小武嬉笑道,最近跟在爹爹的身边学会了不少东西。他的视野变得开阔起来,心胸也宽阔了不少,性格也变得活跃起来。

“呵呵,小子,那你想要得到什么?”阚石揶揄地问道。

“嘻嘻,父王,孩儿若是赢了,您马厩里的阿拉伯马,可让孩儿任选一匹。”小武歪着头想了想,狡黠的说道。

阚石没有丝毫的犹豫:“可以!”

“不过孩儿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小武赶紧补充说道。

“呵呵,小子,不错不错,学会动脑筋了。行!什么要求,只要公平,为父答应你。”

“父王有这匹阿拉伯马,太占便宜了,孩儿骑着草原马太吃亏了。为了公平起见,我要求父王与孩儿互换坐骑。”小武的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嗯,这倒是公平。”阚石看了看雁门山的距离,心中估算了一下,便很痛快的答应下来,不过他也有自己的条件:“慢着,小子,你可没说输了怎样?嘿嘿,你别以为你输了就可耍赖。”

“嘻嘻,父王太小瞧孩儿了,愿赌服输!”小武胸脯拍得山响,他非常豪迈的说道:“父王,孩儿也是响当当的男子汉,若是孩儿输了,我想想,就……就在三天内把你刚写的兵法要义背熟,如果做不到甘愿受罚。”

“哈哈,小子,这可是你说的啊。那一言为定!”阚石畅声大笑道,他还是和后世一样,对自己的孩子平等相待。

当下父子二人互换了马匹,相互看了看,同时向前冲去。那阿拉伯马果然神俊无比,一下子就窜出老远,把阚石远远地甩在背后。亲卫们笑嘻嘻地跟在后面,他们也觉得胜算不大,大王可能会输。

阚石却不慌不忙的打马扬鞭,尾随在小五的后面。他心里有数,阿拉伯马虽然短途冲刺速度快,耐力也不错,但光比耐力和持久,它还是跑不过座下的蒙古马。这里离那雁门山还有三四十里路,阿拉伯马已经跑了这么久,到时候肯定会输给蒙古马。

果然,快到雁门山的时候,阚石已经追了上来,最后又超越了过去。部下们觉得很惊奇,小武见此情形也瞠目结舌。却也只好乖乖认命。他垂头丧气的换回自己的坐骑,一脸的不可思议。

“呵呵,小子,愿赌服输啊!今天父王教你个乖,阿拉伯马虽然神骏,但你的坐骑也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马,天下无双的良驹;你可不能小瞧了它。”

“父王,这是真的吗?可是它的个子小多了。长得也不好看,那像阿拉伯马神骏!”

“是啊!这种草原马个子是小一些,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它很好养活,耐粗饲料,不怕严寒酷暑;速度虽然不快,但很有耐力。这才是骑兵最好的伙伴,骑上它,后勤保障要求低,母马的产奶量也高,在草原上遇到粮食紧张时,还可以饮用马奶……“

”……这么好的马,难道不是世界上最好的马吗?阿拉伯马就难侍候多了,而且它虽然耐热,却受不了严寒,当然它也是一种好马,也有自己的优点。所以啊,我们可以把这两种马杂交一下,让它们的优势互补,也许会得到更好的马。你要记住不可以貌取人,马也不可以貌相哦!”

听到父亲的介绍,小武忍不住摸摸自己座骑,顿时忘记了刚才的失败,心情开心了不少。

……

颛顼建立夏朝后,筑九鼎镇天下,他划分天下九州:关中、山西、河北、汉中、中原、山东、巴蜀、荆楚、江东。从上面的排序,你可以发现他也很有战略眼光。除了关中,他把山西排在了第二,这说明他有多么的重视这个地方。

雁门关,此刻还没有这个称呼,这里的山叫勾注山,阚石一行牵着马在山下远眺,只见山峦起伏,层层叠叠,连绵不断,气势巍峨,水气湿润,滋养着千姿百态的植物,使哪儿繁花似锦,四季长绿。林间雀鸟鸣唱,看不到人烟,好一派蛮荒景色。

显然在这个世界,还没有人注意到这里。阚石心中感慨万分,上辈子他曾来过雁门关,后世的雁门关已经成了一个旅游景点,它是万里长城在山西的一段。虽然说后世这一带也是郁郁葱葱,但是哪里看得到这样的古树参参。阚石放眼看去,这山谷中到处都是三四人合抱的大树。

山谷中只有一条小径,更确切的说只是一个兽道,这条小路根本不像人走出来的。行至蜿蜒的山路中途,仰视山巅起伏的山峦和美丽的树木,组合成一尊天然的、酷似一尊被佛光环绕形成的圣地。

沿着山谷大家一路行军,不时邂逅各种野生动物。整整一天,大家才出了山谷,又走了二十多华里,夕阳下,远远的看到一个堡寨,正是华夏驻扎在这里的边军。阳高屯寨属于军寨,由一名队正领着百余骑兵驻扎在这里。

屯寨还有一百多户平民,负责在这里开荒种地。屯长牛秀是个朴实的汉子,也是名退役的老兵。阚石一行的到来让他手脚无措,一时间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局促的坐在那里不知该怎么好。幸亏阚石很随和,平易近人地与他寒喧,这才让他平静下来。聊了一会儿当地的风土人情,正赶上驻军回了营。

骑兵队正余禹来自滨城,是方艾的老部下,他可是见过阚石的。见到熟人阚石也非常的高兴,余禹倒也大方,他介绍自己成为边军以后,全家就搬迁到了这里,在这里的生活倒也安逸,只是没有仗打了他很不习惯。余禹表示这里很多屯民来自东夷和共工部落。

方艾自从驻扎太原后,就将本地的颛顼部落人迁徙到太原附近屯田,便于集中管理。阳高屯属于百里外的大同城管理,目前大同城正往这边修通道路,估计今年年底就可以通行马车。

余禹直言不讳的告诉阚石:“王上,末将在此驻扎将近两年,从来没有听说过有游牧部落入侵本地。在这里驻扎一支骑兵小队,实在有些浪费,而且还得不到充分的训练。其实这个地方非常的闭塞,周边也没有什么防守压力,除了虎豹熊,根本没有敌对势力。屯寨的屯兵完全可以应付。请王上明查!”

阚石微笑着点头说道:“余队正,你的建议很有道理;这次我去龙城会跟方艾将军好好说说,到时候会做一些调整。但是命令来到之前,你还是要安心的履行职责。”

“多谢王上,末将遵命!”余禹大喜,连忙躬身施礼。

阚石微笑点头示意其坐下,心中也很是感慨。有些地方不到现场看一看,就容易犯经验主义。现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还没有发展起来,目前对山西构不成威胁。山西目前的人口并不算太多,根本不需要构建雁门关,如果凭经验去构建雁门关,的确有些劳民伤财之嫌。这件事,是他自己有些想当然了。

第二天阚石就去了大同城,检查了当地的城市建设和民众情况。总体来说,目前的官员还很称职,工作也非常到位,对此阚石非常的满意。几天后阚石不再耽误时间,一行人直接奔向太原。

华夏三年六月初三,阚石一行抵达太原。太原也称龙城,由镇西将军方艾镇守。太原西、北、东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整个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海拔最高点为二千六百七十米,最低点为七百六十米,平均海拔约八百米;龙城就坐落于海拔八百米的汾河河谷平原上,在崇山峻岭间显得格外的突出。

太行山雄居于左,吕梁山巍峙于右,云中、系舟二山合抱于后,太原平原展布于前,汾水自北向南纵贯全境。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横贯太原全境,流经境内约百公里。龙城东有太行山阻隔,西有吕梁山。

阚石已经有三年没见过方艾了。说起来方艾已经年近四十,在这个时代年纪不算小了。方艾镇守一方将近十年,又是鸟部落的老人,在阚石心目中是最忠诚可靠的地方大员。方艾外表粗鲁,实际心中自有锦绣,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山西交在他手里,阚石是放心的。

……

此刻龙城城外,方艾带领全城官绅、百姓,正在此等待华夏国王的到来。自从华夏统一天下后,山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过编户齐名,过去的奴隶都成了平民。再加上先进的生产力和各种屯寨的建设,当地人的收入大幅度提高,产品也越来越丰富。闻听国王北巡路过龙城,全城老少早早地就赶到城外,一观国王圣驾。就连平时最忙碌的各行业工匠,也都换上自己最体面的衣服。

“参见城主大人!”力牧和大鸿对着方艾施礼问候,今天俩人特意穿戴整齐,全身上下显得特别精神。

“王上驾到,两位功臣应当站在最前面。”方艾先施一礼,接着笑呵呵地说道:“本官能够顺利的把龙城发展起来,两位大人出力甚多,方艾感激不尽,在此先谢过两位相助!”

“不敢、不敢!”力牧和大鸿两位还礼并谦恭答道,他俩此刻心中也很自豪,龙城的高速发展和他俩放下成见,大力相助脱不开关系。

力牧和大鸿都曾是黄帝的大臣,也是部落的首领,不过这两人没有什么野心,属于那种真正把族人装在心里的人。以前这两位都出使过楚国,很羡慕楚国的经济繁盛,人民富足的生活。因此他们主动投降华夏以后,对华夏的各种政策非常的配合。

编户齐民得到顺利的执行,效果立竿见影。占总人口绝大部分的奴隶成为了平民后,分到了自己的田地和农具,有了自己的房屋和家庭。他们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加上先进的农耕技术,山西的生产力水平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

这几年,那怕是灾年,山西也获得了粮食的大丰收。再加上山西煤铁资源丰富,朝廷在这边开办了冶炼厂,也带动了一批工坊的诞生,活跃了当地的经济。眼下山西人民富足,各民族和睦安居乐业,这里对华夏的认可度在北方最高,已经成长为北方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