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小士族 > 第六十二章 孤城之困

汉末小士族 第六十二章 孤城之困

作者:牛角的二师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5 22:00:09 来源:笔趣阁

咸阳城的城墙上,张懿正带着麾下军官们视察城防。

他手下只剩下不足一千的兵力。

他希望自己的到来能给士兵们带来一点点力量。

匈奴人的骑兵分守四门,张懿尝试去突围了几次,均以失败告终。

毕竟跟随着他一路从中埋伏杀回来,然后再经历了多次的匈奴兵攻城,他手下的士兵们都已经精疲力尽了。

张懿能做的只加紧巡逻,亲自鼓舞士兵,提升士气。

他知道,士兵们的士气要是泄了,那真的是灭顶之灾。

现在问题在于张懿眼前所面临的最大的困难并不是匈奴兵的进攻。

四千士兵攻打一千人防守的城池,只要不出现明显失误,就算是攻一年,都是可以守住的。

何况匈奴兵并不善于攻城,他们更善于野战。

匈奴人的攻城器械也并不先进,只是粗暴地用两颗原木造成的攻城梯,并不坚固。

张懿又使人应急打造了一批铁叉,在匈奴兵攻城的时候能够及时地用铁叉将攻城梯推离城墙。

张懿现在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于它的粮食不足了。

张懿刚回到军营的大帐内,军官们和军需官上报了军粮的情况。

张懿看到军需官的脸色十分凝重,便开口问道:“我们的军粮还能坚持多少天?”

军需官回答道:“只剩下三天了,但是如果我们每餐供给减半的话,还能坚持个六天。”

军需官的话还不曾说完,下首走出那位名叫韩啸的校尉。

韩啸向张懿拜曰:“刺史,此法断然不可用啊,士兵们守城体力消耗甚大,如若吃不饱,连守城的力气都没有。

最重要的是,如果不让士兵们吃饱,最终会大大打击守城士兵的士气,会让士兵知道我们的粮草已经不济了。”

张懿也是一个久经沙场的,韩啸说的话,他自然能明白,点头应道:粮草减半之事断不可为。”

思虑了一番,张懿又向军需官馆问道:“如若我下令在地内征收粮草,采用粮食补给制,能多撑多少天?”

听到张懿的话,军需官面露难色,想了一下,回道:“事实,就算我们采用这样的办法,那也不过是多撑三天。”

这个数目虽然少,但是并没有超出在场军官的心理底线。

因为大家都知道咸阳城地处边境,常常受到匈奴人的劫掠,存粮必然不多,三天必然也已经是极限了。

张懿点点头,又继续对众人道:“那放在我面前的,就只有突围一条路了,你们都说说你们的意见吧。”

下面的军官刚想发言,张懿想起了什么,说道:“对了,有些丑话先说在前面,要是谁敢跟我说投降,那我就要他的脑袋。”

刚刚出来劝阻张懿的校尉韩啸说道:“我赞成刺史的看法,目前我们确实只有突围一条路子,但是属下认为,不能等到三天后断粮再进行突围,以防那些匈奴兵通过别的途径知道我们的存粮只能支持三天了,然后在第三天等着我们了。”

在场的所有军官都明白韩啸说的别的途径是什么途径,其实说的就是本地的大族们。

因为匈奴兵经常往来劫掠,为了保存自家的家族,大族们难免有些你来我往的。

而这小小的县城里,关系盘根错节,他的大族想知道张懿的存粮还有多少,其实并不难。

张懿点了点头,认同了韩啸的说法。

张懿说道:韩啸说的有道理,那我们就两日后的傍晚突围。”

“另外,对于突围方向,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这时,又走出一位名叫靳亮的校尉。

靳亮说道:“其实,我们突围的路子无非只有向东走一条,否则往北往西往南都是匈奴人和乌桓人的势力范围,要是我们从这三个方向走,必然是死路一条。”

有军官却不甚赞同,开口道:“所有的人都猜想到我们会往东突围,因为这样才可以进入雁门郡的防守范围,夺得一条生路。

但是我们想得到匈奴人自然也想得到,我认为不能往东走,应该向南进入北郡,然后再想办法回去。”

张懿这次开口了说道:“不用再争辩了,我们往东突围,匈奴人全部都是骑兵,上郡也全是匈奴的势力范围,我们躲不过那么长距离的截杀。

只有往东突围,然后迅速派出信使,召雁门郡骑兵前来救援,才是一条生路,再无他路可想。”

张懿已经发话了,麾下的军官们都不敢与其顶嘴。

看到麾下的军官们并没有什么异议,张懿提出了他最后的一个问题:“那我们该如何突围?”

军官们都没有发话,因为张懿的这个问题,其实是在问,谁愿意死?

因为只有在充足的兵力断后,或者有人吸引住了匈奴兵的情况下,才能有机会顺利突围,张懿这是在找人做这些事情呢。

过了半晌,韩啸站了出来。

“刺史大人对我有知遇之恩,明日傍晚,我愿意率两百骑兵往南突围,待我将匈奴兵们吸引过来以后,刺史可将兵往东突围,必然能顺利撤退。”

韩啸的话语刚说完,靳亮也站了出来道:“光是使用声东击西之计怕是力有不逮,亮愿意引三百骑兵为刺史断后。”

眼前这一幕,说明张懿在并州刺史部还是很得军队的人心,属下们也愿意为其效死。

张懿的眼角有些湿润,看着自己的两员心腹爱将,心里百般不舍。

张懿多想说一句,我觉得我还是留下来有诸君共存亡吧。

但是他不能,因为一旦他愿意留了下来,很可能就战死了,这对汉朝的声望会是非常巨大的打击。

毕竟刺史级别的汉朝官员都被轻松的杀死,那汉朝到底有多弱了。

更有一个原因,张懿担心如若自己战死了,后来的刺史不会对并州那么上心,坚决抵御外寇的入侵。

许久,张懿才吐出一句话:“此事都怪我指挥不当,中了那匈奴人的陷阱啊,才连累诸君跟我走到这一步。”

军官们都默言无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