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显耀大唐 > 第一百零八章 平定高句丽

显耀大唐 第一百零八章 平定高句丽

作者:汉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3 15:27:58 来源:笔趣阁

大唐总章元年四月初十日,唐军在李显、李绩的统率下,攻破平壤城,杀高句丽最高掌权者渊男建以及不愿投降的将士数千人,收纳降兵两万余人,得到粮食数万斛,珠宝、器械若干,高句丽政权宣布灭亡。>≥

数日之后,平壤南部诸郡县亦皆放弃反抗,接受了以宝藏王和泉男生的名义联合布的劝降诏书,将军士、物资和户口送到了平壤。

与此同时,在南线负责镇守的高句丽大将、渊盖苏文之弟,也是宝藏王的女婿渊净土向新罗金仁问的大军投降。

至此,历时两年的征伐高句丽战争结束。

在平定了高句丽之后,李绩并未立刻班师回朝,而是将详情上报正在洛阳的高宗,等待高宗的圣裁。

传递消息的人员自然不敢耽误,采用八百里加急传递,只用了五天时间便把战报传到了洛阳。

“哈哈,好啊,好。媚娘你看,李绩于半月前统率大军攻克了平壤城,高句丽已然平定,显儿亦是出人预料,竟然当阵斩杀了贼酋泉男建,真不愧为朕之皇子。呵呵,想当年隋炀帝征百万大军,三征高丽,却连造败绩,太宗皇帝亦征十余万人,御驾亲征以平高丽,却依然没有彻底平定,最终饮恨新安城下,如今朕命李绩率军,一举完成太宗遗愿,终于可以向先皇交代了。”

身在病榻上的高宗听闻喜报,顿时喜上眉梢,自觉一身的病也好了大半,拿着喜报,对武后呵呵笑着说道。

“那是,陛下英明神武,又有哪个能够比得上?”武后的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随口接了一句,然后又问道:“不过陛下可否考虑过,该如何处置已被平定之高句丽?”

“呵呵,这还用说?自然是将其并入我大唐疆土,建立州府,进行直接管辖,此等穷山恶水之地,必有刁人,如若羁縻,定然不妥。”

高宗虽然性格懦弱,有的时候思路还是挺清晰的,根本不用思考便把对高句丽的处置方案给决定了,至于当初泉男生请求帮其复位的那一幕,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至于这一点,武后其实也是同样的看法,所以在听了高宗所说的话之后,立刻点头以示同意。

不过武后关心的却是另一问题,于是开口问道:“具体当如何管辖呢?”

“呃,朕准备在高句丽故地建立安东都护府,下设都督府若干,并置州县统辖,建立户籍,征收税收,又强令高句丽民众迁徙内地,以便监察之,不知媚娘意下如何?”

其实这些事情高宗早已经和政事堂那些宰相们商议好了,现在说出来自然不费神,而高宗一向性情懦弱,自然便将这一切都老老实实的说了出来。

其实对于高宗说的这些,武后比他还清楚,因为政事堂的那些宰相们,李敬宗和李安期都是她的人,当时高宗和宰相们商议此事的时候,李安期早就把详情告知了她。

不过武后最关心的还不是这些,而是在新平定的高句丽土地上,人员的任命问题。

其实这些年来,武后过得也不是那么如意。

先,不得不说,在平定铁勒叛乱和废后事件之中,武后接连两次取得胜利,将她的人安排进了朝堂,同时尽力的排挤高宗的亲信大臣,可是高宗却也不像他表现出来的那般软弱,与武后之间展开了长时间的争斗。

就在上官仪死后没多长时间,高宗就展开了第一次反击,命太子右中护检校西台侍郎乐彦玮、西台侍郎孙处约同东西台三品。

而武后自然也不甘心大权旁落,联合许敬宗等人的力量,先是将荣立战功的姜恪扶植到相位上,后来又借故罢免了乐彦玮、孙处约的相位,改任亲信6敦信检校右相,与此同时武后命许敬宗等人上书高宗,请求封禅,又借助亚献、请封爵位等事件扩大武后在群臣中的影响,这时候武后的威信可以说是空前提高。

可是高宗却并没有完全退让,在因为封禅大典而大赦天下的时候,高宗特意下诏,凡长流之人一概不能赦免,这导致正在长流中的李义府忧愤而死,再也无法重返朝堂,从而让武后彻底失去了这个臂膀。

之后6敦信也在高宗的强大压力下辞职致仕,高宗乘机拜刘仁轨为右相,从而再度开始掌握朝堂。

不仅如此,高宗还趁热打铁,一举任命了五名宰相,这就是西台侍郎杨武,西台侍郎、道国公、检校太子左中护戴至德,正谏议大夫、检校东台侍郎、安平郡公李安期,东台侍郎张文瓘。

这样一来,除了老迈的许敬宗和还算是武后心腹的李安期之外,政事堂中再无其党。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武后才决定利用平定高句丽的机会,尽快安插人手,重建自己的势力。

“陛下英明,臣妾也是如此想的,只不过不知陛下欲用何人镇守安东都护府?”武后终于图穷匕见,露出了自己的真实目的。

“呵呵,本来朕属意于李司空,可此公毕竟年纪太大了,以年届八旬之龄,又打了二载余战争,总该休息一下了。李绩在给朕的战功表中,以左武卫将军薛仁贵为最,故此朕欲以其为安东都护府大都护,不知媚娘意下如何?”高宗倒也没有隐瞒,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意图,满脸微笑的看着武后。

“为何是薛仁贵?陛下,薛仁贵虽然战功最高,作战亦勇猛,然则对于边疆安抚之事,臣妾以为还是契苾何力比较擅长,比如上次平定铁勒,薛仁贵以暴制暴,结果并未获胜,而契苾何力只用数十骑,一通喊话便即定矣,由此可见,契苾何力在招抚人心方面要强过薛仁贵,更何况何力于此役之中立功亦不小,仅次于仁贵,命其掌控安东都护府亦说得过去。陛下若是还在犹豫,不如待朝会之时由群臣朝议决定此事。”武后自然不会放过这么一个提拔亲信的机会,连忙乘机向高宗推荐麾下这位悍将。

高宗自然知道,在朝堂之上武后的势力还是很强的,如果是通过朝议解决,事情很可能会违背自己的意志,不过高宗也不傻,怎么可能会就这样把人事大权拱手相让呢?所以只是略一犹豫,便淡淡笑着说道:“朝会需要在三天以后才能举行,届时再讨论实在有些晚了,高句丽十余万大军尽皆驻扎,每多一日,便多消耗一日粮草,与其如此,还不如将消耗的粮草送于高句丽百姓,所以,依朕看来,此事还是交付政事堂商议为妙。”

武后见高宗竟然拒绝自己,心中自然很是不满,不过她也知道,如今的高宗已不是昔日的高宗,如今他大权在握,又有柔情似水的姐姐武顺的抚慰,可以说是志得意满。

“哼,武顺这个狐狸精,一天到晚总是缠着他,致令他对我已大不如前,若不及早除去此人,总是一个麻烦。”

武后这时候也顾不得武顺是她的姐姐了,直接将其比喻为狐狸精,与此同时杀心顿起,决定务必杀了武顺,相信只要武顺一死,高宗被悲伤所牵动,旧病定然复,这时候她再乘机插手朝堂,重掌大权,一定可以再次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武后却也不能一点好处也得不到,便以郭待封也立下大功为由,请求高宗对其进行封赏,高宗毕竟性格懦弱,为了弥补心中的愧疚,便答应封郭待封为左威卫将军,武后见状,也只能如此。

且不说武后在回宫之后如何安排杀死武顺之事,却说高宗经过与政事堂一番商议,最后下诏大军班师,同时授薛仁贵为右威卫大将军,封为平阳郡公,检校安东都护府大都护,统率两万大军镇守平壤,又将高句丽故地分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

除此之外,高宗还下诏新罗文武王金法敏,在新罗设立鸡林州都督府,实行羁縻统治,又在百济故地设置熊津、马韩、东明、金涟、德安五个都督府,下辖三十七州二百五十县,依旧以右卫郎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统兵镇抚全境,又命左骁卫郎将刘仁愿率兵一万镇守百济城,委派当地的酋长分任都督、刺史,实行羁縻统治。

至此,整个三韩故地已经完全处于大唐统治之下,大唐威望之盛远胜于前。

当然,郭待封、郝处俊、契苾何力等人也都因功获得封赏,李显麾下那二百王府亲卫也都各自封赏,从正六品上的录事参军到正四品下的中郎将不等,薛讷也因为功勋卓著被授予右威卫中郎将,李多祚更是因为举族归附而被授予营州都督府司马,受封从三品归德将军。

而李显身旁最重要的两个人物张无尘和窦仙童则因为为人低调放弃叙功而只是提升勋爵一级,不过对于这两位来说,只要跟在李显身边就行,无所谓官职大小。

李显本来获得大功,破了平壤城,说降宝藏王,杀了渊男建和渊男产,可是由于他故意将功劳分给部下,所以除了给另加二百户的封邑,又赐予御马十匹,并没有特别的奖赏。

李显也不在乎这些,反正这一次出征他收获满满,既获得了威望又收服了几员大将,也算是狠赚了一把。

眼看着就要离开这里了,不过有一件事情,李显在离开前还必须要交代,所以,李显来到了薛仁贵的营中,对他郑重交代一件事。8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