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朝请郎 > 第427章 两府三州

大唐朝请郎 第427章 两府三州

作者:宁溪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2 15:55:10 来源:笔趣阁

“郎君,褒斜通顺了,仆下为郎君贺。”果不其然,信使一进门就是一礼,大声给张军道喜。

褒斜路,修通了。

“拿来我看。”张军伸手索要公文。

信使笑着从公文包里拿出公文来,双手呈给张军。上面褒城县驿递的大印十分醒目。

张军取出信纸打开,正是孟保与赵贵先二人的联书。孟保由斜谷入,一路修行,赵贵先是从傥骆道绕至褒谷,反向修路。

在两个人两支部队的努力下,终于修通拓宽了褒斜古道,经过改途,取直,架桥设栈,给南征大军打通了一条坚固的行军大道。

“好。”张军拍了一下桌子:“孟保与赵贵先有功,当重赏。”

“郎君,孙将另有要务,却是不好分功。”卫阿荣在一边小声的提醒了一句。郎君,你派了三位将军出去,各有任务,不能只赏两人啊。

“正是,你说的对。孙部另有要务,自然也须奖赏。”张军发现自己有点兴奋过头,顺着卫阿荣的口风转了回来。

要不然这话要是被传出去,怕不是要引起孙福达对赵贵先和孟保的不满了。

张军站起来负着手在屋子里转了几圈,心中欣喜。虽然不说,但其实他心里对于路这事儿是一直吊着的。

打仗靠什么?战斗力?武器?勇气?都不是,是交通。没有交通什么都是扯毛蛋,啥也干不成。

往南去可不是草原大漠,没有路也能踩出来路,直到方向不迷失怎么走都可以说有道理。

往南不行,只要过了渭水,万重大山就成了一种必须妥协的制约,天王老子来了也没有用。

秦岭,大巴山,巫山,大别山,雪峰山,南岭,武夷山,七大山脉,把个长江以南占的密密麻麻,根本就没有多少空地方。

这还不算在各大山脉中来回穿梭复纵的密如蛛网似的大小水系和原始森林。这会儿沿海各地很多陆地还没有形容。

南征最大的敌人并不是哪个羁糜国,而是大自然。

还好就是张军不用想办法去对付横断山脉以及大雪山,这也是他只想堵住吐蕃想任其自生自灭的主要原因。

需要付出的代价只会比想像中更大,完全是得不偿失。

有些地方只是武器上的压制是完全不够的,还需要更先进的工具,更先进的载具以及更先进的材料。暂时他都实现不了。

只能靠人力,靠牺牲。这也是为什么如此强大的大唐,竟然在西南十万大山里存在着那么多的小势力的原因。

关键是还穷,这是科技上的限制。

修复褒斜道,大军入蜀就再无阻碍,起码张军的实际影响力就可以轻松的延伸到戎州一带,即使不灭南诏,这也是一个重大的里程碑。

嘉戎二州在手,张军就可以开始自己的河运海运计划了,可以开始造大船,控制长江延线,训练水军,研发海军和海战武器。

整个大唐的大型造船厂,造船的技艺颠峰,都在长江沿岸,从嘉州到扬州。同时这也是漕运的大动脉之一。

大唐有四大名城,长安、扬州、成都、敦煌,是大唐东南西北四大经济文化中心,民族交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

褒斜道一开,张军已得四大之三,可以随时勾连两京和剑南,江南诸州。

从此以后,凤翔的各种物资,武器弹药,就可以源源不断的通过褒斜古道进入西南,抵御吐蕃,镇胁安南,可以顺着长江迅速到达江南。

在这个年代,水运是最安全,最快速的运输方式,没有之一。尤其是顺流而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可不只是写景色。

转了几圈,张军平静下来,捏了捏拳头,吩咐犒赏褒城信使,唤卫阿荣着人去请李应右和张良,刘承旨,高庆四人过府。

张军自己到门外换了换空气,看了看院中已经郁郁葱葱的草坪树木,这才回到屋内再次拿起行牒,仔细的又看了一遍。

因为有了炸药,这次的重修褒斜道实际上比历史上每一次都要轻松一些,但仍然付出了十几条生命,还有两百多伤员。

这在这个时代已经是相当惊人的成绩了,是完全可以忽略的数字。事实上,在大唐的各级公文中,除了战损以外,从来也不会提及这种伤亡。

大秦修长城,筑驰道,埋骨累累,谁见过相关具体记录?汉隋唐数次开凿大运河,疏浚水利,可有伤亡记载?

一别便是终生的故事,在各个朝代都不是什么稀奇事儿,埋骨他乡更不可能得到关注。名留青史者,自古只能是重官巨富。

“着人问询,荣军农场之事,扶风县可有回牒。”

“诺。”

“此次褒斜道十数烈士,两百余伤卒,着功曹视同战阵,依制入勋。烈士入塔,伤残者入荣军院,未残失力者入各部有司落职。”

“诺。”

“诸英烈,依制褒奖厚恤,惠及三代,伤者依伤残程度制定嘉奖仪程,制牒某要审看。”

“诺。”

“去安排吧……着专使去褒城,代某探视慰问,将伤亡将士驿递回来。再问问……你先去吧。”

张军还想问问关于成立医院的事情,但又一想不如一会儿直接问李应右,摆手让卫阿荣出去安排。

经过这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改变,凤翔成力医院的事情已经提上日程。

医院分军民两部,民用部分已经在改设过程中,把民间的医馆药坊整合起来,提高功能性和普惠程度,按人口分布重新设建。

军用则分为三部,凤翔府军营外设总医院,在防区设战区医院,也就是分院,然后成立随军医院,也可以叫战地医务中心。

随着酒精工艺的完善,量产,加上张军的作弊,现在凤翔在医疗,尤其是外伤科医疗方面,已经有了十足的飞跃式发展。

两刻之后,李应右,张良,刘承旨和高庆四人来到南堂张军的办公室。

“郎君,今岁新茶却是到了一批,某顺路为郎君带来了,只是郎君要求却高,不知能否到达,是故未曾许多。”

“新茶么?”张军愣了一下:“何处的新茶?”

“有江南与中原两地。”高庆向外指了指:“已交给管事。某对茶却是不通,还是郎君亲自看看吧,若是合意,便叫多多征集。”

高庆负责凤翔府的对外贸易,产品销售,所以物资流通采购这一块也交到了他手上。李应右那边成立了内保局,负责安全护卫工作。

现在凤翔的几巨头都比较繁忙,是真的忙。地盘扩张的太快了,除了兵源,所有方面都需要重新建立秩序,安排处置。

兵源的不断扩大也让做为凤翔留后都知兵马的张良恨不得住在军营,不管是训练整编还是军事学院那边,事情多的让他飞起。

李应右现在负责总后勤,内卫内保和军法,监察,同时兼顾财政。不过现在元琇已经被张军截来凤翔,正在接手府中财事。

刘承旨就不用说了,九镇之地的吏政户制需要接手处置,整个人现在都要冒烟了,可以说是四个人当中当下最忙的一个。

总的来说,凤翔府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可用之人太少。其实不是人员少,是能让张军认可信任的人太少。

这就是暴发户的最大不足之处,还没有办法,只能一点一点来。也是好在这个时代民智未启,整个管理上并不算太复杂,还能应付。

“褒斜道已经修通,”大家落座,张军直奔主题:“物资弹药可以起运了,此事五哥辛苦。”

李应右拱了拱手,这事儿早有周到安排。

“二哥这边,部队也要开始安排出发,一应调配依计不变,兴元,成都二府,雅嘉戎三州乃重中之重,当立行营。”

“梓州如何?”

“并不关键,日后再议。”

梓州虽然是剑南东川节度治所所在,但不管是从地域还是发展,还有军事地位上来讲,它都远远不能和张军所说的两府三州相比。

所以张军决定先放一放,等大军北归再说。

兴元府是李适避难之地,冲着李适的面子也要重视,再说这里确实是陕蜀这间的咽喉重地,交通要道,不容有失。

成都府虽然已经被去了南京称号,但府治尚在,是人口四五十万的西南唯一重镇,大唐四大城之一。

雅州是唐吐要塞,雄关多处,西控大渡县,是吐蕃东出南诏北进的重要军事要道。

嘉州是西部造船重地,是若水,沫水和都江三流交汇之地,是吐蕃,南诏,西南诸夷和大唐的分割点。

戎州更不用说了,是镇慑西南的武力中枢。

和这五个地方相比,梓州要地位没地位,要人口没人口,自然在凤翔就有点排不上号,不过就是个节镇治所而已。

因为前期已经准备充分,很多方面已经做好了周密的计划,五个人并不需要太繁琐的讨论,命令一条一条的发布了出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