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朝请郎 > 第407章 大光明寺

大唐朝请郎 第407章 大光明寺

作者:宁溪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2 15:55:10 来源:笔趣阁

就这么过了几天,张军也没再进宫,就在府上处理事务,编写一些书册。

中间就是去开明坊和安善坊看了看转了转,看看自家别业的情况,人员编排安置。

长安已经入春,坊内野地山林已经泛绿,赶早的野花都开了,很多事情都已经开始,开明坊里一派繁忙。

除去山峦老林河流道路,张府别业差不多已经把坊内能利用的土地坡塬都用起来了,只有西北隅光明寺孓然独立。

也不知道这座寺院是谁建的,为什么要建在这么荒芜的地方。

坊内没有官员私地和家庙,也没有官署以及宫内产业,紫蕊确实是找了一个好地方,张军相当满意。

居住区,坊作区,街市,耕种区,饲养,放牧,果林,蜜坊,本来荒无人烟的开明坊已经到处充满了生机和人气。

坊正已经换成了府上的老兵,带着坊中的胥吏使役过来拜见。

虽然坊内居住的都是府上奴隶仆众,但也设邻保诸长,街市诸吏役,方方面面都是健全的。

主要是为了省麻烦,要不将来人一多热闹了万年县肯定要派人过来。

张军骑着马把坊里看了一圈,嘱咐紫蕊干脆去找万年县,把其余的地方都买下来算了,琢磨着让凤翔出人来这边建几处分厂,扩大生产就近供应长安。

一群人骑着马,从坊东门进来,走走看看指指点点的,最后来到了光明寺前。

光明寺坐北向南,在西坊门内横街以北。横街现在叫青松路,寺址就是现在‘中兵北特能’那地方,是四等寺,占地八分之一坊下。

长安的寺院分四等,一等为皇家寺,皇帝为了祭奠追忆皇后或者先人所建,占一坊之地,长安城内有三座。

城西南角的和平,永阳两坊,均为上坊,有禅定,大禅定两寺,是纪念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夫妻的。

两座寺庙不是各占一坊,而是各占两坊的一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寺内各建百米木塔相伴相倚。就是后来的木塔寺。

另一座是密宗祖庭,靖善坊大兴善寺,是建于晋武帝泰始二年的遵善寺,隋文帝建大兴城,因城名大兴,坊名靖善,赐名大兴善。

二等寺占地半坊,三等寺占地四分之一坊,是三论,法相,律,禅四宗的佛寺。

四等寺占地八分之一到十六分之一坊,主要是皇家尼寺或重臣家寺。

唐代自武帝起佛教大兴,天下寺庙如雨后春笋一样涌现,长安城内也是一样。

这东西是上行下效,皇帝和大臣喜欢修建,下面自然就纷纷效仿,老百姓自然也就跟着信奉有持了。

主要原因就是可免赋税徭役。

前面说过,虽然大唐律法规定寺庙同样要承担税赋徭役兵役,要交地税,但实际上到了地方有一万种方法与以免除。

资本的本质就是丑陋的,是趋利的,是没有底线道德束缚的,为了谋利无所不用其极,食肉吞血榨取民生。

资本最擅长的就是收买上层,鼓动下层,用权力推动,用舆论粉饰。而佛教就是唐宋元明清最大的资本集团。

是佛教,不是佛学。

张军骑在马上,在横街的南侧打量着这座寺院的大门。

大唐对建筑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墙高墙厚,大门样式,屋檐的样式,房屋高度,面展宽度等等。

建筑等级最明显的就是屋顶,最高为庑殿顶,皇家和高级政府单位专用。

二等歇山顶,五品以上官员可用,三等悬山顶,低及官吏和下级单位,四等硬山顶,民居。

除了顶的区别,还有制式,比如单重檐和双重檐,檐角的高度阔度等等,最高等是三出阙,次等为重楼。

等级森严,不容许任何逾越。

但这里面有个特殊的存在,就是寺院。

它一进中土走的就是上层,得以建‘寺’,再加上大量的皇家宅邸重臣府邸改寺,这就造成了它的建制很高。

这也是它能快速发展得到老百姓认同的基础,太唬人了。老百姓一看这建筑,心里就已经被气势所压服了,诚惶诚恐。

虽然有规定除了那些由皇家建造,或用重臣府邸改建的寺院,也是不允许逾制的,但事实上管理的并不规范。

因为皇家和重臣的原因,寺院间接大量的使用了高等样式和制式,造成了地方上的无从管理,导致逐渐泛滥。

现在张军面前的这座寺院也是如此。

高大的围墙,庄严的山门。虽然门坊就是乌头门,大门面展也是规定的三间单洞,但高度,上面城楼的阔顶飞檐都明显超出了规定范围。

这座光明寺绝对不属于皇家,也不是由重臣府邸改建,是纯粹的民间佛教自建建筑,但这规模和制式,可不是民间该有的样子。

甚至张军可以肯定,就算是一街之隔的昊天观,占了保宁坊一坊之地,建筑规格上都比不过这座‘无名’寺院。

长安城中先后有几座光明寺,东都洛阳也有光明寺,都和隋文帝有关。隋文帝祟尚佛学,而且学问深厚。

日本也有光明寺,是仿建的洛阳光明寺,并仿大庄严寺木塔。话说小日本是把整个洛阳都复制过去了的,自名东京都。

这里面还有一个秘辛,光明寺和另一个不太出名的实际寺,是净土宗和其他佛学宗派的战场,是佛学向佛教转化的里程碑。

光明寺对日本和整个东南亚佛教的影响相当大。

张军在琢磨,那座传说中的寺院,是不是就是面前这一座。同时,他也在想,开明坊之所以如此荒芜废置,是不是和这座寺院有关。

开明坊周边的坊内,都有官宅宫苑,道观家庙,虽然也荒凉,但人烟不断,耕牧不绝。

只有开明坊,除了这座光明寺就什么也没有了。

按县志所载,以前也曾有村郭,偶尔也有人家搬到这里,但后面总会搬离,或者消失,落了个‘鲜有人居,烟火不继’。

“紫蕊,购地之时,县吏可曾有什么话讲?”

紫蕊一身男装,英姿焕发的骑着马随在张军身侧,听到张军问话,扭头看了看张军,摇了摇头:“并未有什么话讲。”

想了想又说:“确实不曾。”

张军点了点头:“地契全部办妥了吧?可曾有什么阻力?”

紫蕊摇了摇头,不明白张军突然问这些是什么意思。

张军看着马路对面寺院大门的翘角飞檐,想了想说:“着人去寺上拜访,问一问可否售买。”

“是。”紫蕊虽然感觉奇怪,还是应了下来,莫名奇妙的看了看紧闭的寺院大门。

张军又吩咐卫阿荣:“着几个擅于潜探的,找机会进去看看虚实。小心行事。”

卫阿荣拱手应诺。

张军皱了皱眉头,又看了一眼大门:“走吧,回府……要着坊内员吏对此寺多加关注。”

众人齐声应诺,看张军如此关注,也都对这座寺院产生了兴趣。

一直回到府上,张军还在琢磨。这座寺院,给他的感觉实在是有些古怪,但也不好直接上门查看。必竟这里是长安。

“阿郎。”背着手刚进了办公室,屁股还没坐稳,紫蕊拿着封名刺就追了过来。

“何事?”张军看向紫蕊手中的名刺。

“有荆南节度,江陵尹皋投怗在此。”紫蕊把手中的名刺递给张军:“门吏言是本人亲自,气度威严。门吏以礼相请,尊驾并未等待。”

张军接过名刺看了一下,果然是荆南节度观察等使,江陵府尹,嗣曹王李皋的拜怗。

李皋回到长安,上让来投怗张军并无意外,意外的是李皋本人自亲上门。

至于门吏以礼相请,李皋没进府门直接走了这事儿不奇怪,他要是真进来了才奇怪。

必竟是嗣王,皇帝的亲堂叔,亲自登门已经是相当给面子了,这要是主人没出府相迎就进来,那就真是太不符身份了。

要是李皋真这么干了,明天全长安的御使都能疯,奏劾能把李适给埋上。有失皇家尊严。

张军收起李皋的名刺,想了想:“着人持某名刺……算了,备马,某去李府相拜。”起来去后面换衣服。

紫蕊不敢怠慢,马上开始安排。

这就不是随意的出府了,穿着,马匹,旗仗,随从都要符舍张军的身份。这也是表示对李皋的尊重。

张军换好了正式衣裳,配挂好鱼袋玉剑,带着旗仗随从按照李皋名刺上留下的地址赶了过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