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朝请郎 > 第397章 天兴县伯

大唐朝请郎 第397章 天兴县伯

作者:宁溪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2 15:55:10 来源:笔趣阁

虽然没有盈夜击鼓,噪凌霄门,焚飞龙厩的具体计划,也没提出‘事捷大剽五日’的口号,但这些人的罪名并不会减少半分。

一应口供具实,最后,张军才和软奴和尚谈了一下,这家伙好像被抓的不是他一样,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平静的不真实。

“某见岳渎众神,谓某天子,戒某趣举,可复冠。”这是他唯一的一句话,便再不作声。

我见过五岳山神和四河河神,他们说我是天子,鼓励我起事,可以恢复皇冠。

张军和霍仙鸣对视了一眼,就没再问这李软奴什么了,两个人这会儿息息相通,都怕这家伙说出什么不该听的东西来。

复冠啊,他说的是可复冠。这还不明显么?

不过以张军的角度分析,这个人啊,就是被心里的事情压抑折磨的,有点精神病了,已经产生了幻视幻听,有了强大的自信。

“此事至此,某以为,可以具结了,不要再有牵连,两位大监意下如何?”

找了一间静室,让李同系带人守在外面,张军和霍仙鸣王大监开了个小会。张军的意思是到此为止,可以上报了。

霍仙鸣和王大监商量了一下,同意了张军的意见。

于是张军主笔,把事情前后原委经过详细的写了一份奏表,霍仙鸣和王大监具名,两个人带着奏表去大明宫见李适。

张军带着李同系继续待在资敬寺内监押诸嫌犯。

资敬寺的主持律师这会儿也不平静了,有点忧心忡忡的模样。这事儿她在一边从头听到尾,早就弄明白了,不怕是不可能的。

万一要是李适迁怒,不止是她和寺院,连长孙家里弄不好都得跟着吃锅烙。造反啊,拉着禁军造反,就在她鼻子底下串谋。

虽然她是出家人,但长孙家的身份在那,这个摆不脱。

“太保救我,长孙家感激不尽。”主持律师扯开道袍坦露胸乳跪在张军面前。

这个不是耍流氓,这是下定决心坦荡荡的意思,相当于发誓。

张军有点小尴尬,不太适应嘛,知道是知道怎么回事儿,遇到还是头一遭,多少有点懵逼。话说有点下垂呀,这律师应该四十来岁了。皮肤到是不错。

“起来吧,不必忧心,此事……不会迁连。”张军错开目光,让律师起来整理道袍。

长孙家虽然在长孙无忌失势的时候被流放岭南,但因为有长乐公主李丽质的关系,又被平反,虽然回到京城以后不复当初,但也是赫赫之家。

其实长孙无忌死的挺憋屈的。

他杀李恪是为了外甥李治上位,但因为反对李治立武则天为后,被李治不喜,然后被武大帝给坑了,流放黔州,被老武派人逼着自缢而亡。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长孙家还算是大唐的顶流家族。

“奴奴心神不宁,唯恐有祸。”收拾好衣服的主持律师泪眼朦胧。

这事儿谁摊上都得懵,李晟当时都吓的跪地痛哭,就别说这么一个出家的尼姑了。

“此事,莫要通信延福坊宅,”张军想了想,还是给她指了一条路:“不妨近几日相请隔壁亲仁坊赵国夫人来此礼佛。”

长孙家必竟已经是过去了,在李适心里的地位,呃,就没什么地位,反到不如请这位赵国夫人过来站台。

赵国公郭晞和李适论起来,那可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李适是正式拜了郭子仪为尚父的。

赵国夫人长孙璀是长孙无忌的嫡亲五世孙,老郭家现在的掌门夫人,庇护一间尼寺绰绰有余,根本不用麻烦长孙家。

话说真把长孙家抬出来,这事儿还真就不太好说了,谁知道李适能搞出来什么妖娥子。

但老郭家就完全不一样了,李适会无条件的相信他们。郭子仪有的是机会造反自立,但是一心保着李唐,李适心里肯定有数。

当初郭暧把升平给揍了,升平大怒:我爸是皇帝。郭暧哧了一声:那是我爸不想当,要不然我特么现在是太子。

升平在气头上,回头就把这话学给代宗李豫听了,想让皇帝老爸给自己出气,结果代宗笑着说,郭暧说的是真的呀,要是你阿翁想当皇帝,天下早就是郭家的了。

郭子仪带着郭暧上朝请罪,代宗笑着请郭子仪喝茶,说不痴不聋当不了阿翁,孩子夫妻间的气话不要听。

当时发生这事儿的时候李适都二十好几,当了好多年太子了,自然是清楚的,而且他和郭晞郭暧的关系本来就好。

别忘了李适可是妹妹奴,宠妹妹那真是天下第一的。

主持律师也是情急之下懵了,张军一点当即就通,很快就冷静了下来,红着脸躬身给张军致歉,致谢。

不过那眼睛怎么水汪汪的?

……

李适今天没上朝,也没招诸宰臣来议什么事,就在金銮殿看书……发呆来着。怎么可能看得下去嘛。

张军虽然没有明说,霍仙鸣也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儿,但是做为皇帝,多少还是能猜出几分来的。

做为一个刚刚经历了禁军无能,差点被叛军干掉,跑路几百公里的皇帝,对这事儿太敏感了,而且愤怒。

“大家,霍王两位大监回宫求见。”

“传。”李适扔下手里的书站了起来,又马上深吸了一口气,把胸中的沸腾压了下去,只是把拳头握的紧紧的。

正常来说,霍仙鸣和王大监来见李适是不用通报的,只需要走到殿门喊一声就行。但这不是出宫办事了嘛,就得走一下流程。

“大家。”

“奴婢见过大家。”

“嗯。”李适搓了搓手,摆了摆:“你下去吧。”把那位刚刚通报的大监给赶了出去。这大监一脸的委屈,行礼退了出去。

内侍殿中两省有大监十好几个,理论上身份相当,但事实上高低分的清清楚楚,不是叫声大监就能得到皇帝宠信的。

能守在李适身边什么事都不用回避的大监,绝对不会超过五个。霍仙鸣和王大监是其中之二。

“事情结束了?”

“是,刚刚厘清,太保手书奏表在此,嘱奴婢二人速来回报大家。未敢耽搁。”

“何事?”李适伸手去接奏表:“可是谋逆?”

“大家睿断。”

李适心里莫名的一松。猜对了,就说明事情过去了,不会再有什么威胁。他对张军的处事手段还是相当信任的。

把奏表仔细看完,李适出了口长气,想了想,看了看王大监:“人等,可曾带回?”

“回大家,并未带回,由太保亲押在资敬寺内,等待论处。依太保之意,便就地正法,不做声张,不作迁连。”

张军在奏表上也写了建议,虽然没说的太清楚,但是李适懂。牵扯到了皇位问题,这是李唐不能碰触的地方。

“涉案者多少?”李适问了一句。

“缉捕在案者,头目十六人,禁军三百二十六人,多为射生,少有神策部众。”

霍仙鸣接过话头,自己在李适面前跪下:“奴婢充职左神策都知兵马使,未能发现端由,险酿大祸,请陛下赐罪。”

当口供上出现神策部将的时候,霍仙鸣差点魂飞魄散,当时真的,那种感觉外人无法体会,对张军的感激那也是直线拉升,没有尽头。

可以说,张军救了他和他的家族的性命,无疑是再生父母。事实上这事儿还真没这么严重,但是他不知道啊。

就像李晟,一听里面有姓李的禁军,当时就瘫了。家族啊,一大家子都有一两千口,只要摊上一个,那就大家一起玩完。

韩游魂听说儿子造反以后,连军营都不敢待了,马上往长安跑,怕属下杀他。他知道李适不可能杀他的。

“都查清楚了?”

“是,查勘无误。”王大监看了李适一眼:“张太保之意,此事不必迁连,先前大患,诸将军拼死护卫,已证忠诚,不该以子论父。”

“你起来吧。”李适看了眼跪着的霍仙鸣:“此事与你无关,但总有枉疏之嫌,罚你半年俸钱。”

“是,奴婢谢大家宽宏。”霍仙鸣磕了一个,站了起来。

“当以此为例,整肃全军。”

“奴婢谨诺。”

“朕记得,张太保曾言,禁军不应以官贵子弟为将士,恐骄奢,恐糜烂……看来张太保所言甚有道理。

官贵子弟,还是去充仪仗巡街吧。”

“大家,奴婢以为,也不能以此概论,只是操练与教谕需得跟上,时时鞭策。”

“神策此次调配凤翔部如何?”

“回大家,奴婢以为,可用改头换面来称谓,判若两人,焕然一新。”

“如此明显?”

“是,奴婢看的惭愧,已多有向太保请教,太保赠操练手册,言练兵分两部,一为体魄技艺,二为思想,即忠君爱国之教谕。”

李适愣了一下,看了霍仙鸣一眼:“凤翔诸部也是如此么?”

“是,奴婢多有行走,凤翔诸部飨食后有小课,便是这思想文化,习字读经,多有讲家国,讲忠君爱国,讲保家卫国。”

李适默默的点了点头,又把手里的奏表看了看:“即然如此,便依所言……这资敬尼寺……是故赵国公家寺吧?”

“是。”

李适想了想,叹了口气:“敕祟玄署,”

“大家,”霍仙鸣看着李适:“资敬寺虽有迁连,只是疏忽失察,长孙氏乃太宗文德皇后本家,故长乐郡公主夫家……”

皇上啊,那是你曾祖大母的娘家啊,是你姑母长乐公主的夫家,搞事情的话,怕是传出去名声不好听,有损陛下你的声誉。

长孙家对于李唐那真的是功劳赫赫,是李适这一支的亲舅翁,亲手扶持李治登上了皇位,然而又是被李治间接给弄死的。

说起来,李治和他的子孙,都欠着人家长孙家的。

虽然这事儿只作秘传,没有人敢拿到台面上来说,但是大家心知肚明心照不宣。

李适真要是对长孙家做出点什么事情,说不上就会传出来什么样的流言,甚至弄不好就会引起朝臣的不满。

有句话叫兔死狐悲,今天皇帝对某大臣后人的态度,可能就会是日后对自己家族的态度,在这一点上不管是友是敌,大臣们肯定是站在一边的。

“大家,”王大监插了一句:“故赵国公五世女,乃今郭氏主宅赵国夫人。”

霍仙鸣给了王大监一个眼神儿。懂事。

这也算是一个轮回了,赵国公长孙无忌的五世玄孙女,成为了现任赵国夫人,顶了自己本家老祖母的爵号。

李适愣了一下,用手点了点霍仙鸣和王大监,摇了摇头:“敕祟玄署,着祟仁坊资圣寺复为尼寺,赐为长孙家寺。

资敬寺主持律师敕禅师,主持资圣尼寺,复文德皇后福惠,造长乐郡公主像陪祀。

永乐坊资敬寺疏枉不察,予以除籍,立为军学院,移交凤翔府统辖,一应官吏师员着凤翔府荐举任用。

敕天兴县尉同系,亲理庶务,分判众曹,割断追催,收率课调,智勇忠信,仁义敦厚,心惟可嘉,迹颇劳止。

可授府司马,爵天兴县伯,散忠武将军,赐金若干,绸帛若干,赐田本府调制若干,主者施行。”

听了李适口谕,霍仙鸣和王大监都松了口气,还以为李适要坚持惩处长孙家寺呢。

祟仁坊资圣寺本是长孙无忌家宅,长孙无忌全家被武帝流放后,被高宗改置为尼寺,供奉文德皇后,后来又改为僧寺。

也不知道这个李治到底是怎么想的,反正很难理解。这里面应该有武帝的影子。

现在又把资圣寺恢复为尼寺,赐还给长孙家做为家寺重新贡奉文德皇后,到是个好结果,应该可以换来朝中重臣的好感

这个寺院可就大了,不是资敬寺能相比的。

祟仁坊做为紧靠皇城和东市,是长安城里最大最繁华的坊制,没有之一,占地近一平方公里,而资圣寺,整整占据了四分之一。

祟仁坊有四门,大十字街的东南隅全部是长孙府范围。由此可见当年长孙无忌之荣宠。

事实上资圣寺是双府合一所制,为长孙无忌府,长乐公主府。一翁一媳,都是李世民极其信赖宠爱之人。

其实除了长乐公主,李世民的小女儿新城公主也是嫁到了长孙家的,不过后来又改嫁了,所以都避而不谈。

“陛下睿智。”看着李适有点得意的小眼神,霍仙鸣和王大监适时的送上马屁。

至于对李同系的封赏,三个人都没在意,算不上什么事儿,也就是给张军个面子,给李同系挂了个官方级别。都是虚的。

“大家。”王大监提醒了一声。

李适双目微垂,眨了眨眼睛:“去吧,着张卿明日入宫议事。”

王大监行了个礼,退出金銮殿,转弯没角的来到二进宫政事堂所在。

王大监刚才的提醒,就是询问接下来怎么处理,李适没应,那就是凭他和张军安排。他是过来取敕书和制授的,正好给张军带过去。

刚才李适的口谕早就被记录下来,由内侍送到了政事堂这边制可备案。

像这种不涉及到国家大事和重要官员任命的敕旨,政事堂不会驳斥审议,所以速度会很快,也就是大佬们和各级办事人员签个字的事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