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朝请郎 > 第380章 宗正谱牒

大唐朝请郎 第380章 宗正谱牒

作者:宁溪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2 15:55:10 来源:笔趣阁

张军点了点头:“已至华亭,后日使可到凤翔。但,大监,此事却不宜宣扬,”

张军看了霍仙鸣一眼:“而且此时也不宜搞献俘,这两个人此时不能和陛下相面……一切,待某南行归来。”

霍仙鸣被惊了一下,瞬间就冷静了下来,必竟是跟在皇帝身边的人。

眨了眨眼睛:“节镇是……节镇担心什么?”

张军摇了摇头:“此次拿了威州与长乐诸州,尚拿了两万余吐蕃战卒,某正缺劳力,挖矿修路都需要大量人力。”

霍仙鸣的眼睛再次增大。这次和上次抓吐蕃俘虏可不一样,上次实际上算是趁其不备,有偷袭的‘嫌疑’。

这次是真的攻城掠地抓的俘虏,这里面的差别就太大了。

差别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上次的两万人就是两万人,这次的两万多战卒……其实是小十万人。

一个战卒平均算需要四到六个人来服务,像禁军的话,能达到八个。

上次吐蕃的部队是打着帮忙的旗号来的,所有物资辎重服劳都是大唐提供,这次不一样,是跑到人家老窝里抓的。

于是就一锅端了。

去除少量的汉族奴隶,搞回来小六万人。六万壮劳力,一个老弱病残都没有。现在一路上运送物资的就是这些人。

张军修路这事儿,在大唐朝堂上颇有议论。

大手笔嘛,陇泾庆甯丹延鄜坊八州数十县,被一条六车道串连了起来,还是硬化路面,可以想像在这个时代是什么影响性。

现在这条路已经在三原一分为二,向东修向同州至黄河渡口,向南到咸阳,然后经兴平武功扶风岐山回连凤翔。

另一边,从甯州向南经邠州到奉天,从奉天直下盩厔的路线也完成了一半。

虽然因为冬天尚有一部分路面没有进行硬化,但整条路现在已经基本成型,路基已经搞好了。话说这个路基就比原来的大唐国道要硬。

张军拿过一张地图:“如今威州一线起复,萧关故道复通,陇州至威州的大道要马上动工,以利军务。

威夏盐庆延五州之间也需新筑大道,彼此勾连。

某还打算重修褒斜道,贯通雅州延途,连结嘉州与戎州都督。日后,需从雅州修至姚嶲二州,以畅交通。”

张军把地图推到霍仙鸣面前让他细看:“待克服南诏,自羊苴咩城经拓东城至播州,”张军的手指一直往东划:“再经锦州抵潭州。

再以戎州交播州南至钦州,由潭州至广州都督,由此,南方大定。”

张军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卄形:“兵事,其实就是一个快字,秦皇何故修直道?汉隋大兴水事,都不过是为了,快。”

大唐最不稳的地区,均在张军这一横两竖之间。霍仙鸣就呆了。张军的心,太大。

“待南诏事定,江南诸地需要梳理,以篦当虱,修桥筑路寻矿冶炼尚需大量劳工,只是吐蕃是不够的。”

张军喝了口水:“只需拿下南诏,吐蕃便不必理会,但此事有一个要处。”

霍仙鸣一琢磨:“结赞那囊?”

张军点了点头,欣慰的笑了笑:“此人眼下杀不得,但也放不得,所以某以为,陛下便不要相见了,和论莽罗衣一样,便作不知。”

“一直不知?”

“便一直不知。凤翔人居兴旺,也不缺几个人的吃食,慢慢养肥了吧。”

大唐内乱,到处都在造反打仗,节度使和朝庭之间不相往来,这些情况周边各国都清楚。

皇帝要说就是不知道,把事情往节度使身上一推……欸,还真挑不出毛病来。

或者知道了也没办法,他不听我的呀,要不,你自己来要人?

以大唐皇帝天可汗的身份,按着人家的大相和皇族将军不放是不行的,杀也不行,周边属国都看着呢。但是张军可以。

而且现在和吐蕃接壤的区域全是张军的地盘,任何人都不用耽心帮张军背锅。

连失两个大将,再加上尚结赞,想来挲悉笼腊赞这位藏佛三法王,师君三尊,会感到很开心的。

寂护和莲花生受益喜旺波的邀请,于775年建桑耶寺,同赤松德赞并称师君三尊。

从不信佛到疯狂迷信,后面打身毒攻西域侵犯大唐,其实多多少少都和佛教的那些破事儿有点关系。

他也如愿以偿和他祖宗一起成为了**王。

但事实上,他在国家管理方面,那是相当不行,除了吹牛逼就是搞个人迷信。不会别的。

和现在的某位极其相像。

只要尚结赞不死,吐蕃朝庭就会产生混乱,尚结赞的系派,皇派,后派和其他派之间会有很多精彩奉献。这正是张军想看到的。

话一说透,霍仙鸣就明白了,表示支持张军的想法:“某马上动身回京。”

“明日吧,明日大军归营,你不想看看?”

“当然要看。”霍仙鸣笑起来。

吐蕃大相啊,皇族大将军啊,那必须得看看,虽然不能公开了,回去说给皇帝听听,也是能让皇帝龙颜大悦的。

“那便由大监送大相大论与那莽罗衣相聚吧,大监体己陛下,便代陛下亲手。”

“某自是求之不得。”霍仙鸣脸上欣喜之色难以抑制。像这样的大事件,是必然会上史书的,他亲自监押二人,也必然会青史留名。

青史留名,便是古人最高的思想追求。哪怕身死也乐于偿试。

“节镇。”兴奋劲儿一过去,霍仙鸣的智商又重新占领了高地,皱了皱眉头,看着地图对张军说:“如此规划,节镇可知需钱几缗?钱从何来?”

这可不是小工程,需要修的路何止万里。

凤翔府修筑的道路霍仙鸣当然去看过,宽阔四十余步,以石垫基三尺,夯土填充上覆碎砾,以双层竹条结网,再浇灌‘水泥’,坚硬平滑。

因为有炸药,开山辟石再也不是什么艰难的事情,炸下来的石头正好填充地基,所以道路修的又宽又快。

最主要的,人力不花钱,而且可以‘不计损耗’。战俘嘛,只要不虐待就算是得体了。

战俘的人力还是不足,其他的就以各州县的徭役填补。

历来都在说徭役的不是,说是封建皇朝压榨剥夺拿百姓不当人什么的。其实未必,只不过就是以今日看去年,站着说话腰不疼的马后之炮。

秦役修筑长城,保中原大地何止千年?

汉役戍边,可以理解为今天的义务兵,所有的男人都要至少去边疆保卫国家一年。

隋役大运河,使整个国家水渡通畅物资调运无阻,一直到现在都还在使用。

唐役以杂役为主,役期也比汉隋短,每个壮年每年要在县里干二十天,干修桥补路疏通水利这些。这不应该吗?

造成冤声载道的原因不是徭役本身,是那些中间商,现在又何尝不是如此?不平和愤怒还比古代少了?

凤翔修路花的钱其实不多,材料就地取了,人工只需要些粮食,也就是水泥的制造运输需要一些钱,但也是内部价格。

而且水泥厂可以就近成立,事实上成本也不高。修这一圈公路,都建了**个水泥厂了,以后都是财源。

主要是这会儿一直到阿拉善地区都不缺水,大河遍地都是,水力不是问题。

水泥的烧制关键就是粉碎和磨制搅拌,只要有大型水力设施建厂很简单。

当然,所有这些霍仙鸣不知,皇帝也不知,自然也就以为张军修路花费了巨大的代价。

听到霍仙鸣关心的问话,张军心里还是很高兴的,笑了笑:“筑路修桥诸事,不能以花费来算,要算军务,算国事,算利在千秋。

若巨唐能处处通达,大军辎重悉数朝发夕至,大监以为如何?”

如何?那当然好啊。霍仙鸣自然知道这其中的意义。

不是现代人才懂发展受制于交通,古人更明白其中的道理。就比如整个大江以南羁糜无数,年年叛乱不断,不就是因为交通不便嘛。

朝庭的部队过去一次太难了,驻军根本不可能,所以只能容忍,怀柔。物资跟不上。

支持南诏,支持西越,支持姚爨杨诸姓,都是这个原因,所以才以夷治夷,用本地人管理本地人,慢慢的王服教化。

其实也有分割分化的意思。现在西南湖北地区有那么多的民族,都和唐代的羁糜州属国制度脱不开关系。

谁都想当老大嘛,都不想屈居人下。

那就分封呗,小势力都是刺史都督,大势力就是国王,只要年年纳贡缴税,你们随便打,开心就好。

但是如果真有这么几条大道,把整个羁糜地串连起来,大军能够纵横其间……霍仙鸣感觉那时候巨唐才真的是巨唐。不敢想啊。

那边直到这会儿还有没有内附的‘国家’存在呢。

张军的意思他当然听得明白,那就是只考虑军事用途,考虑是不是利于国家治理,其余的都不去想,只管做。

霍仙鸣起身给张军施了一礼:“某不如节镇多矣,但有驱驰,绝无二话。”

“大监乃中官,系陛下安危于身,你我各施其职,名尽其责,不能如此相比。”张军起来拉住霍仙鸣让他坐下。

“郎君。”卫阿荣出现在门口:“上善观有事。”

张军扭过头看了看卫阿荣:“何事?但说无妨。”

郜国大长公主入道上善观,张军安排了武候随时关切上善观周遭大小事,拦阻一些目的不明的人。就是监视保护。

上善观因为是大长公主修道之地,暂时并不对老百姓开放。

卫阿荣看了霍仙鸣一眼,进来低声汇报:“有彭州司马李氏,持宗正谱牒,欲入观围,被武候所阻。扬言获罪。”

那个人拿着宗正寺的谱牒,要强行入观,被武候拦下来以后扬言说要治武候的罪。

张军眉头一皱,看了一眼霍仙鸣,想了想问:“只他一人?”

“是,事主一人,侍者五人,马九乘,言自长安来。”

“大监如何看?”张军有点闹心,脸色不太好看,问了霍仙鸣一句。

霍仙鸣是什么人?天天陪着皇帝的人,察颜观色是他的本能神功,瞬间就知道这里面有事儿,然后略一思付,大概也就知道是什么情况了。

“某与此人不相熟,素未谋面。”我不认识这个人,连听都没听说过。

张军禁不住又看了霍仙鸣一眼,你这反应也太特么强烈了点吧?

大唐一共有上州一百零九个,虽然说不太可能每个州的官员都能记得住,但彭州就在成都府北,乃蜀中商贸河运重镇。

而且这还是个皇室宗亲,你堂堂大监说不相熟我也就信了,你说完全不知道?

不过也能理解,越是皇帝身边的人,越是皇帝亲近的人,其实越不想和这些皇族打交道,太容易引祸上身。

“把人马带回来,不要让人围观议论。”张军吩咐了一声:“你亲自去。”

卫阿荣一听就知道这事儿没那么普通,应了一声转身跑出去了。

霍仙鸣这才看向张军:“此人?”

“你想听?”张军似笑非笑的盯着霍仙鸣。

“不,某绝无此意。”霍仙鸣马上摇了摇头,态度坚决而肯定。

张军垂下眼帘想了想,点了点头:“此事,却是不好与大监言及……彭州司马一职,却是需要更替了,大监若有人选,不妨一试。”

我靠,这么严重?

霍仙鸣脸色大变:“节镇,某今日身体抱恙,却是从未来过节府。某……怕是需回转京城相询大医诊治一番。”

张军笑起来,摇了摇头:“却不用如此,大监言重了。你不朝面便是。”

“可,可,可以吗?”霍仙鸣就感觉屁股下面扎了钉子一样,有点从不安稳。

“自然,此中原由某又未与大监言及,日后陛下垂问,便往某身上推搪就是。”以后皇帝要是问你,你就说我不告诉你。

逃跑回避太低级了,反而容易引起皇帝的猜疑。李适老大的疑心病,那是真的没治。

“报,郎君,长安杜尚书府有信到。”

张军抬手在头上抓了两把:“今日事到是有些繁多。信使可在?”

“某可要回避一二?”霍仙鸣还是有点坐不住,就想借机赶紧走人,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也是倒霉催的,好好在军营待着不好吗?

“大监此言可经思考么?”张军斜了霍仙鸣一眼。

你做为当朝大监,皇帝近人,凤翔南征监军,一听尚书府有信就回避?你这话真经过大脑了?

嘿嘿……霍仙鸣有点尴尬,抓了抓脸,心中的焦酌到是去了不少,安稳了下来。

近卫带着送信的人走了进来,给张军施礼。

“张郎君,奉我家阿郎之命,快马书信在此,交由张郎君当面。”

称张军为郎君,称杜佑为阿郎,那这个人就是杜佑的体己人了,身边的近侍。张军不由得都郑重了些。

亲手接了信匣,让近卫带人在府上吃饭休息,安排马厩,又叫外府管家过来当面,亲付赏钱。这是表达对杜佑的尊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