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假太子逆袭南明 > 第二百二十九章 标准化之难

假太子逆袭南明 第二百二十九章 标准化之难

作者:远方之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2 07:00:23 来源:笔趣阁

“殿下,那铳管钻成之后,便可再于前端装准心,后端装照门。而铳管尾部,内壁刻有阴螺纹,以螺钉旋入旋出,旋入时起闭气作用,旋出后便可清刷铳内壁。整个管口,外呈正8边形,后部有药室,开有火门,并装火门盖。完整的铳管制成之后,再安于致密坚硬的铳床上,在铳床后部,连接弯形枪托,铳床之上,再安装龙头形扳机……”

听着戴升用唠唠的语气,向自己介绍这鸟铳制作的整个过程,王明把玩着手中这把鸟铳,又不觉陷入沉思。

他看到,自己手上的这支火绳枪,确实是非常精巧,光滑的木头侧面上光是铜部件就有七八个:机座、待发面、击锤轴、火绳击锤、击锤弹簧、套帽……每一样都精心打磨过,倒是如同艺术品一般。

这样精巧的套件,加上前面繁琐困难的枪管制作,一个人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若能生产出一支合格的火绳枪来,也确实是尽力了。

这时,另一名匠头许旆又插话道:“殿下,这鸟铳构造精巧,若是要制好,共有数十道工序呢。而且每道工序都不能出错,稍有偏差,整支火枪便是报废。据我等估算,基本上出产一支合格的鸟铳,平均就要报废一支废铳。而且这个速度,还是要有五年以上经验的老工匠,才能保证这般产出。若是不足五年的新匠,那报废的鸟铳,当会更多……”

听到这里,王明已是眉头大皱。

他暗暗想道,哪怕自己的手下,亦如南京的工部军器局那般,有三千名匠人一齐打造,每个月也只有产出3000只,其数量真可谓是少得可怜。

而自己有三镇兵马,其中有弩兵两万七千人,若要将这些人全部替换装备,那最快也得要九个月才能完成。

更何况,这样的速度,还是在手下都是五年以上经验熟练匠人的情况下,才能达到。

而自己现在只有这两名匠头,其余的工匠皆需新募,那产出的速度,当会慢上好几倍,也说不定呢。

也许悲观一点,哪怕自己一直维持这三镇的规模,想要将这些军兵全部换装完毕,估计也得要好几年才能完成。

王明心下郁闷,又下意识地问道:“既然鸟铳如此难造,为什么不把每道工序分解出来,一人只负责一道呢?这样分开制造后,再统一组装起来,不就方便得多了么?”

王明这个观点,便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早就习以为常的流水线化生产。

其实,这种流水线式生产,在中国古代,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早在秦代之时,秦朝的军械制造,便是采用这般流水线作业模式,大规模地快速生产。

秦军能纵横天下,横扫六国,每每将数倍于几的帮军彻底击败,除了秦军军法严明,骁勇善战外,和背后有一支高效率的兵器生产线是分不开的。

要知道,秦军连年作战,其兵器的消耗远大于六国,其国家人力却只六百多万人,不过是六国的几分之一。能以这样的国力,支撑着数十万大军的连续作战,秦军却从来没有为兵器发过愁,这样的流水线生产模式,堪为居功至伟。

只不过,自汉代秦之后,随着法家思想的衰微,儒家思想渐占上风,这样的流水线生产作业,亦是渐渐消失,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而听了王明的话语,戴升与许旆二人,俱是愣住。

见他二人这般模样,王明又问道:“二位匠头,此法难道不可行么?”

戴升苦笑道:“殿下,这般想法是好,但想要做成,却是极难。因为各个工匠,都是手工打制,所生产的物件,都有些微差异,要想将不同工匠生产的部件,再一齐组装起来,谈何容易!若真这样生产,在下估计,只怕速度还会更加下降,浪费报废的物料,亦是增加更多哩。”

戴升的回答,王明并不满意。

他立即反问道:“戴匠头,既然各人所产物件均有差异,那为何不给每一个部件,都定一个详细的标准,达到这个标准才合格,以标准化作业,尽可能地减少人为差异。况且,只要所有的部件都达到了设定标准,可以互相通用,那在组装上,又怎么会导致速度下降以及浪费物料呢?”

王明这般回答,在戴升与许旆二人听来,却是有如异想天开一般。

许旆一声轻叹:“太子殿下,若真能给每一个部件都定一个具体的标准,当然可以大大加快生产速度,可是鸟铳如此精细之物,每一个部件都要手工反复打磨比对,直到合上去之后,才能发现是否严密无缝,可以使用。这样的制作下来,又怎么能定出统一的标准来呢?殿下,微臣愚昧无能,实在是无法做到。”

戴升亦在旁边插了一句:“殿下,这标准作业,若是用在刀枪剑戟等物上,或许可行。但鸟铳太过精巧,每个部件都要匠人潜心制作,相差一丝一毫都不行。且就算是熟练匠人,也只能一点点打磨测试,实是不易。这标准化生产,未免太难实行。”

听到这二人鸡同鸭讲般的回答,王明心下,有种抓狂的感觉。

唉,这个时代,科学技术与管理水平俱是落后,故而哪怕是与这个时代的顶级匠人沟通,都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

王明闷闷地回道:“单凭工匠自己检查,当然不成,但是,你们就不会用工具统一测量,然后再设定一个通用的标准吗?”

“工具测量?”许旆掻了掻头,却又皱着眉头回道:“殿下,恕在下直言,以军器局中现有的那些工具,根本无法测量出鸟铳部件的精度与尺寸,又如何可以统一标准呢?”

王明心下一声微叹,不由得微微摇了摇头。

他终于知道,为何戴升与许旆二人,俱向自己诉苦,说无法标准化作业了。

原来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准确的测量工具之故。

这个问题,才是真正制约诸如鸟铳与火炮之类的火器,不能大规模生产的根本原因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