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节度江山 > 第一百一十一章 西窥绝险地

节度江山 第一百一十一章 西窥绝险地

作者:远处白云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0 04:03:34 来源:笔趣阁

李承顺废掉兴福王,自立为国主,并遣使朝觐,求赐国名,这事让政事堂几位宰相都有些为难。通事郎于佐贤提议道:“天子虽逊位,然国号未更,年号不改,咱们便以此实言告知来使便可。其国名之事,乃由新卢国主与臣下,自决便可。”

几位宰相都觉得可行,遂召新卢使臣相见,并向他们表达了上国无意参预藩国国主更替之事的态度。不过也有人感慨:“安国公亦为雄魄之主,只是与督政相较,则判若云泥矣。”

“此惊世骇俗之壮举,自古以来,绝无仅有,天下几人敢为之?”

使臣们还向宰相们表达了冀求谒见督政大人的意愿,郭继恩却对此事不置可否,眼下他另有一桩急务要办理。

楚州行台检校都督唐成义、湖南道检校巡查使杜葵,联名上封事,密奏长沙府刺史秦长浩贪赃事。郭继恩遂召议政集议之后一直被留京的崔如贤至澄心阁,商议此事。

崔如贤至澄心阁涵元殿时,郭继恩正在与新任燕州行台检校都督郜云汉相谈。郜云汉依旧如当年一般,身子坐得笔挺,言语不卑不亢。崔如贤走进屋子,郭继恩便请他坐下,将那道封事递给他瞧:“秦长浩之事,事据详实,绝非空穴来风。”

崔如贤将封事仔细读过,沉吟道:“监核之事,本属宪台。下官此前廉查河东,熟知官场弊情。督政既以此事见示,则下官愿会同王中丞,严为谳实。”

“王中丞已经告病,如今宪台暂由周相兼理,替代之人,本帅尚未敲定。”郭继恩觑着他道,“湖南之地,虽心向朝廷,毕竟是去岁才入于版图,文官皆为旧任,或相勾连,亦未可知。”

“唐公忠直之人,必不允有此等之事。”郜云汉虽扳着脸,仍然提醒道,“湘地之官,若果如都帅所说这般不堪,如何会有模范之名?不过似这秦长浩者,如确为害群之马,则必不可饶。”

“秦长浩此人,行迹未露之时,可是政声颇佳,湘地无不以为循吏。”郭继恩摇头,“或许其初为官之时,确有澄清之志,然始终之异,天下并不鲜见。总之,此事必得详查严办,涉及之人,决不可放过。”

崔如贤躬身作揖:“明白了,下官这就往宪台去,吩咐人手督办之。”

“下官愿往湖南,”郜云汉突然说道,“为朝廷核勘此事。某此前亦为宪官,赃污之事,实不能容之。”

“本帅亦知郜都督铁面无情,不过,督政府已密令关内道监察御史卫英荃,为廉访巡按使,急赴湖南。郜兄才从营州返回,朝廷欲以燕州托付之,倚君之气秉刚明,才优经济,令之更上层楼也。”

郜云汉不知卫英荃其人,便转头望向崔如贤。

崔如贤点头:“卫御史亦有令名,署任关内之后,颇有强项之誉。”

郜云汉便不在坚持,起身拱手道:“下官得遇都帅,平步青云,竟至封疆,心实愧之。朝廷既以腹心之地托付,必当鞠躬尽瘁,不敢松懈。”

“为国举贤,理所应当之事。”郭继恩瞅着他一本正经模样,笑了起来,“当初才见之时,咱们可是不大愉快啊。不过,本帅既是见识了郜兄之风骨,岂有不用之理。”

“下官不明白。”

“用霍真人的话说,不媚上不阿附者,必是有真本事之人。”郭继恩敛了笑意,“郜兄正是如此,本帅自当擢拔。”

崔如贤头一回听见这样的见解,不禁大奇道:“真人此语,果真绝妙。”

郭继恩见郜云汉神色奇怪,又笑了起来,摆手说道:“行了行了,咱们都是为国,不用说相谢之语。郜兄素来勤勉刚直,不问家产,也不用本帅再多嘱咐,只是也不可操劳过甚,身子要紧。明日你就动身,往海津去罢。”

唐颂良得知秦长浩之事,深觉愧疚,也赶来澄心阁,向郭继恩请辞相位:“老夫识人不明,妨害国家,着实无颜据此高位,恳请都帅宽仁,遣放归去。”

“这世间,总有秦长浩等辈,满口礼义廉耻,实则骄奢淫逸。”郭继恩开解他道。“如今既已露出本相,咱们依律严惩便是。咱们不会因为这点小过失,抹杀唐公治理地方之功绩。不过——”

他沉吟说道:“虽有明主,百步之外,听而不闻,天下大治,终究还是得靠府县之官。所谓治国先治吏,洵为至言也。”

“是,老夫御下,过于宽仁,其实不可取。济民以仁,治吏以严,才是正道。”唐颂良连连点头,“如今国家开言路,倡新俗,勤俭持之,与民生息,大兴定可见之也。”

“不说这个了,”郭继恩将一封书信递给他,“此乃益州副统领陆奋云将军呈来之奏议,还请唐公一观,共与参详。”

“好,老夫瞧瞧。”唐颂良接过书信,仔细阅读,不禁面露惊讶之色,“以益州军西出雅州、维州,经西山诸羌,径取逻些?”

“是,陆将军主张以益州军为主力,收取卫藏。”郭继恩点头,“如今吐蕃势衰,各部首领彼此相斗,正是收复良机。唐公以为如何?”

“自益州入藏,道路极难。”唐颂良沉吟道,“都帅,兹事体大,当与政事堂诸位相公,仔细斟酌之。”

“从河湟、蜀中两处用兵,卫藏之地,朝廷必取之。”郭继恩斩钉截铁,但他又说道,“不过,此事可以先缓一缓。咱们先请大学堂任夫子等人,一道整理舆图,搜集民情,联络诸羌,然后再出征。”

他想了想又问道:“入藏之事,路途艰远,以陆将军的身体,恐怕难撑?”

“可是他主动请缨,一腔热血,也不好拒之。都帅可另择一将辅佐,再者,大军入逻些之后,如何治理,也要先为议定才好。”

“有理。”郭继恩点头思忖,“这事,某也要请霍真人过来,一道商议。”

霍启明从西山赶回,瞧过陆奋云书信,眼神发亮道:“咱们这就去找任夫子!”

“蜀中、滇南以西,无详图,无信史。前人笔记,也是语焉不详。”任之久讲课回来,在寓所向郭、霍二人说道,“成都、昆州两处,已有书信来京。老夫便向他们提议,遣出精干之人,将山川形势、途径道里,风物民情,详为勘查。”

三人面前是一幅展开的旧舆图,霍启明伸手指点道:“从成都直至昆明,西面皆为崇山峻岭,高峡深沟,雪峰急流。大山皆南北而向,大异中原,所谓穷山恶水,盖非虚言。”

任之久面露惊讶之色:“真人的确见多识广,如此偏远之处,说得这般明白。”

“横断,”霍启明难得地神色十分严肃,“群山逶迤,横阻断路,是为横断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