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节度江山 > 第一百三十二章 攻守难议定

节度江山 第一百三十二章 攻守难议定

作者:远处白云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0 04:03:34 来源:笔趣阁

枢密院新设楚州军,选将募卒,遣发南阳之际,讲武堂也有一批学生被急召入军,提前离开西山脚下的学校,奔赴战场。

年方二十的雷元庆初夏才入京城之时,便以其壮硕的身躯和出众的武艺,迅速赢得了不小的名声。于贵宝、王忠恕等老将,对他都很是喜爱。对这个行伍出身的少年来说,学堂的读书、操训都很是新奇。除了课业之外,学生们还要响应官府的号召,往乡县帮扶百姓,教认字,帮农活,修水利,筑道路。城里学堂的学子们也同样要做这些事情,机缘巧合之下,他认识了中州军检校师监谭宗延的长女谭云珠。

十五岁的谭云珠已经出落得身形窈窕,眉目清秀,两个少年人一见钟情,便由于贵宝作伐,早早定下了婚事。郭继恩得知此事,也是啧啧称奇,却又正色吩咐道:“两个人都正是读书的大好年华,定亲虽可,这婚事却不着急,大可过几年再说。”

雷元庆也只好按下相思之意,在讲武堂中发奋努力。看看到了冬天,枢密院一道军令下来,他与尤太全、陈启义等人,都被拣选出来,提前离开学堂,赶赴南方战场。

除了各处拣选的大小军官,德州、郑州、东都等处操练的新兵也都聚集起来,他们被编成了楚州军第二、三、四、五师。统领官唐成义率领第四、五师继续南下,经鲁山县冲出鲁阳关,奔赴南阳战场。二师和三师,则由楚州军检校军监常玉贵率领,在汝州继续操练。

汝州城墙方方正正,方长九里余,内有玉皇阁、望嵩楼等著名建筑,如今城内聚集了不少从向城、方城等处逃难而来的百姓,他们无以为家,刺史章庭芝等人只好请官兵相助,在城外搭设起窝棚,以避寒冬。

陈启义、尤太全等人虽是出身忠烈之门,依旧只是定为九品协尉军阶,授哨长之职。独雷元庆以军将身份入学,乃定六品提尉,授团练之职,一时间,颇为引人侧目。

三师一旅一团团监杜百祥,足足比雷元庆大了十三岁,其人形容苍老,倒像是一个农夫。他带着雷元庆一道,见过了团里所有的营官队官,又领着伙伴们出西城门,帮着百姓搭设窝棚,并挖灶埋锅,煮粥与大伙分食。

雷元庆皱眉低声道:“这些事本该府衙差役去做,如今倒教咱们这些军汉出力奔忙,天寒地冻的,其实难捱。”

此时官兵们已经停了活计,聚在一块歇息,杜百当正取了皮囊喝水,他瞅着对面茅棚前那个双目无神、衣衫褴褛的老汉,和他那双张着饥饿大眼的孙儿孙女,听了这番言语忍不住叹息道:“这些人衣单肚饿,若咱们不施以援手,实难挺过这个冬天。雷团练,你是富贵出身,不曾吃过这等苦楚,杜某和团里同袍,九成九都是贫苦出身,知道这等滋味,就算无有军令,咱们出一把力,也是该当之举。”

三师点检左绪堂、师监吴孝明也和众人一块忙碌,雷元庆觑个时机,去拜见军监常玉贵:“咱们在这汝州城倒成了看管粥厂的了,敢问军监,何时才能开赴南阳战场,杀贼报国也?”

常玉贵负手打量着他,温言笑道:“想是雷提尉牵挂令兄?唐统领、中州军谭军监各率部伍,已经克复方城向城,南阳虽是被围,其实不用担忧过甚。对了,谭军监还是雷提尉之岳丈?令岳是军中宿将,自有方略,咱们安心在此处练兵,只等枢密院钧令便好。”

唐成义率领楚州军第四、五师自鲁阳关冲入南阳境,下向城之后又沿淯水继续挥师南下。戴虎不得已率部南出方城县,从淯水东岸赶来阻截。得知驻扎独树集的唐军还携带着大批急着返回故土的百姓,戴虎心下稍定,遂下令全军急速向西,于石桥铺越过淯水,紧追唐成义所部之敌。

石桥铺因淯水河上的一座石桥而得名,戴虎率军来此,眼见石桥完好,连叫万幸,当即下令兵马过河,向南继续追敌。不料人马才过一半,中州军第六师师监陆况就率领着一支骑兵尾随追来!

淯水河宽水急,不少人被驱赶着跳进冰冷的河水,生死不知。唐军官兵们沿岸南走,羽箭连发,河面上冒起一束束血迹,还有一些人眼见无路可走,索性便跪下高喊投降投降。戴虎检点人数,眼见又折损了近两千人,既心痛又无奈,他也不敢追敌太紧,遂于蒲山镇安营,静等前方消息。

唐成义所部两万人马,大多数都是从未上过战阵的新卒,在南阳城北与荆湖军激战一场,险些溃败下来。好在军官和老卒们稳住了阵脚,两军从午时直战至申时,殷天生未能击退东唐援军,情知南阳已经无法围攻,便一声令下,主力大军一口气退至邓州,依托水运便利,以图持久作战。

唐成义没有急着入南阳城,而是下令全军再次掉头北返,截杀戴虎所部。戴虎此时已经不敢应战,全军连夜弃营西逃,南阳之围顺利解除。点检魏守亭抱拳问道:“敌围既解,咱们可要顺势南进,夺下邓州?”

“以我师眼下战力,守则有余,攻则不足。”唐成义摇头下令,“先入南阳城再说。”

殷天生遣出的信使报入江陵,留着一脸虬须的呼元通正在新筑的霸王宫内与妃子们一道饮酒作乐,听闻前方吃了败仗,当即大怒吩咐,将戴虎营前处斩,并另遣后军统领郭益宁赶赴邓州以接替殷天生。

王宫典书令傅纯修急忙劝阻:“大王勿怒,小臣有一肺腑之言,殷将军老成之将,虑事周全,我师虽有小挫,士气未堕,仍可与敌力战之。猝然换之,恐前方虎贲心生疑惑,反为不美。再者,唐国似乎早有预备,援军来之何速也,此等情形,小臣奏请,遣使传书于南吴国主、太子,非是我等不愿全力出兵,只是南吴之兵,亦当同期北进。不然,彼岂非坐收渔利哉?”

“可是区区一座南阳城都未能拿下,本王便要催促南吴,也难免底气不足。”呼元通放下酒杯,又示意身边的姬妾都退下,“殷天生不能克敌,本王自然要另遣别帅替之了。”

“小臣斗胆直言,郭统领之才,未必胜于殷将军,”傅纯修言辞恳切,“南阳是中州门户,历代加固,实难猝取。殷将军退至邓州,实欲长远图之。昔日大王亲自出征,不也是未曾克下么?”

“你倒是胆大,敢这样与本王说话。”呼元通拈须笑了起来,他觑着这个文官,摆手道,“就先依了你,教郭益宁还留江陵便是。给南吴之书,也委傅典书写了罢!”

郭益宁得了王旨,兴冲冲回到衙署,正在挑选心腹亲近之人跟随自己一道出征,不料霸王宫内又传旨过来,吩咐他不用去南阳了。郭益宁登时大怒,立即去找中书副相王行鹏:“此必是傅纯修之主张,前日末将欲往安陆平乱,也是被他阻止,这人十分可恨,王相当与末将联手,将其尽早除去才是!”

王行鹏不慌不忙整理紫袍:“安陆之事,换掉刺史不就平乱了么,又何必动用甲兵。”

“不出兵,那里有金银可得?便是奉与王相之常例,亦指望着杀贼事也。”

“何必嚷嚷?”王行鹏不满地扫视郭益宁一眼,“傅纯修如今颇得大王信重,此事不可急躁,当详细为计。”

因为傅纯修的劝阻,戴虎逃回邓州之后并未被砍头示众。殷天生只是坚壁不出,耐心等着唐军主动前来攻打。

楚州一师点检雷元和、师监夏振发皆在北门相迎唐成义。眼见这位新任统领官年才三旬,脸型瘦长,硬朗俊俏,雷元和心下暗自讶异。只是转念想到更为年轻的郭继恩,也就释然不以为奇,恭谨抱拳道:“卑职无能,惊动统领亲自率部相援,甚是惭愧。如今南贼既退,统领若是欲发兵南取邓州、新野,职部当为前驱。”

“边走边说。”唐成义自己牵着马进了城门,“荆湖军此番来势汹汹,仍不免有虚张声势之感。雷点检,本官以为呼元通或有趁乱打劫之意,只是这殷天生行事稳健,知道南阳城池坚固难以攻打,是以仅有试探之意。雷兄以为如何?”

“是,卑职与荆湖诸将,大小亦有十余战。这殷天生者,颇善用兵,见事深远,实为劲敌。”

“既是如此,咱们就按兵不出,只以安抚人心,训练部伍为要。”唐成义停下脚步,果断吩咐,“还有,汴梁那边,多遣信使过去,打探消息。”

“是。”

汴梁当面之形势,也是错综复杂,徐智勤两次打退东唐军的反击,顺利夺下曹州之后,留统军副使路士瞻镇守,自己则回到宋城。奉徐智玄之命从徐州赶来的行军长史潘文佑,见徐智勤从曹州回转,也不禁长松一口气:“太子殿下深恐司帅执意从曹州继续北进,如今见着司帅回藩,可见用兵老到,下官这就给太子殿下去信。”

徐智勤风尘仆仆,面色也不大好看:“某虽是两度击退北贼,兵马折损也是不小,若再往北打,实已是强弩之末,不可为之。本官打算在宋城休整、募兵,以期来年开春之后,大举西攻汴梁。”

潘文佑闻言一怔:“曹州既得,向祖才手握重兵而不敢出击,可见彼前番败于宋城,已失了胆气,当可鼓勇而破之。如今粟清海所部之敌,已经逼至临沂城下,山东方面,形势颇急,我师既在河南已成主动,当速速攻取汴梁才是。”

“早就知道徐智兴实非将帅才,一时意气,非要去打青州,致有今日被动局面。”徐智勤终于忍不住抱怨起来,他注目潘文佑,“曹州战事,向祖才虽说接应迟缓,毕竟汴梁等处还有七万大军,非一举可破之也。我师连番苦战,将士俱疲,伤亡亦多,今冬实在是不能再出征了。”

“司帅,太子殿下在徐州,也是甚为焦虑。”潘又佑面有忧色,“北征之事,关乎国之存亡,不可心存观望之意,以害大计也。”

“这是什么话,”徐智勤很是不悦,“本官一腔肺腑,皆为国家计,岂有私意哉!北贼士马雄强,精兵良将不计其数,粮草辎重,亦源源不绝。我师易败而难胜,贸然出师,必为敌所乘,不可不从长议之。”

潘文佑长吁短叹,徐智勤始终不肯答应。一时情急之下,潘文佑拂袖而起,愤然说道:“若不以攻代守,俟敌尽起全国之兵而来,此宋城又能守得几日耶?”

“这是何意?听说太子已与荆湖呼元通议定盟约,一道抵御燕京之敌。”徐智勤微觉诧异,“难道荆湖军已经被唐军杀退了么,这也未免太不济事了也。”

“下官所言,非是此事。”潘文佑摇头不已,“据说郭继恩早已另遣一支大军,出征朔方,领军主将,便是周恒!”

“竟有这事?”徐智勤也不禁变色,“既是周恒为帅,想必出征之兵,当有十万之众。郭继恩发兵二十万与我征战许久,还能另遣灭国之师,如此耗费民力,竭泽而渔,他就不怕钱粮难以支撑,以致前方大溃么?”

潘文佑瞅着他不说话,徐智勤自己也觉得揣测不实:“以北贼之力,恐怕是撑得住两路开战啊。”

“是,司帅也想到了这层。如今郭继恩无力再往中州增兵,此正天赐之时也。”

然而徐智勤犹豫一会,还是摇头:“潘长史,本官以眼下之兵力,实无把握能拔取汴梁也。若是徐州还能增兵——”

潘文佑苦涩说道:“司帅也知道临沂形势,徐州实在是不能再往宋城增兵了。这边,只能请司帅自己再想想法子。”

徐智勤不再说话了,他往椅子上一靠,捏着眉心闭目沉吟。不管潘文佑再说什么,他都不应声。

夜色降临下来,潘文佑无可奈何退了出去。这时蒋寿生才从暗处闪身出来,凑到主将身旁,低声说道:“司帅,卑职觉着,司帅当与潘长史一道往徐州,面见太子,详细分说这边情形。不然,太子殿下定然恚怒,再有小人以言语惑之,则事情愈难挽回矣。”

徐智勤轻轻摇头,蓦地睁开眼睛,语调苦涩:“我若去了徐州,太子必定会另遣他人替代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