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节度江山 > 第一百二十一章 子孙入华夏

节度江山 第一百二十一章 子孙入华夏

作者:远处白云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0 04:03:34 来源:笔趣阁

徐智勤在金乡击退乔定忠所部唐军,南吴河南军司暂时扭转了被动局势。而在胶东地带,驻扎在高密县城的徐智兴得知东唐兵马突然大举进攻密州,便急遣出张鸿所部南救密州,却被营州军第一师岳宝云部阻截于白龙山、石空崖一带。密州地境山势低缓,易于大军行进,但是唐军筑垒坚固,守备严密,骁将段克峰、耿绍忠等屡次率死士出垒杀入敌阵,斩杀数百,令吴军士气大沮。

心急如焚的徐智兴亲自赶往小沟头督战,徐宾、张鸿二将皆披挂上阵,轮番攻打唐军营垒。岳宝云设在常家屯的前敌营寨被猛攻三日,小小的村寨,村中百姓早就被唐军迁往别处安置,村外的土墙虽然被用大小石块再行加固,终于还是被潮水一般的南吴士卒冲垮。两军遂在村中逐屋逐户争夺着每一寸土地。刀光闪处,血光飞溅。

常家屯终于陷落,三旅巡检郭泰龙战死,旅监葛宝山率领残部南撤至石空崖,与郑道永、温殿杰的第二旅合兵一处,继续死守。

得知常家屯失守情形之后,师监晁孟立即遣出一旅旅监苏吉昌赶往石空崖,接任三旅巡检职务。白龙山的一处寺庙之内,他神色严峻叮嘱道:“统领在将军岭已经将临沂来援之敌一举殄灭,密州克复,只在数日之间,徐智兴欲救密州,石空崖、白龙山两处,是必经之地,决不容有失。哪怕二旅三旅战至最后一人,亦不许后退一步!”

“是,职等,定不负师监所托。”方形脸庞的苏吉昌没有多说什么豪言壮语,只是沉声抱拳应命。

白龙山在西,石空崖在东,虽然山势不险,却是恰好夹住一条大道。相比之下,白龙山更难攻打,因此徐智兴严令各部,全力攻打石空崖。两军的火器都已经告罄,只能以羽箭、刀枪对杀。五日激战下来,张、徐二将使出浑身解数吗,区区五千人把守的石空崖,竟是不能逾越一步。

小沟头村内的一处庄院里,詹信苦劝徐智兴道:“密州实已不可救,殿下当速速东走,沿胶河至五莲山东麓,一路向南回海州,才是脱身之道。不然,待北贼主力克下城池,大举北来,则事不可为矣。”

徐智兴放下手里的粟米粥,皱眉说道:“于制军相必已尽起临沂精锐来救密州,本王半途而废,必失军心也。”

詹信欲言又止,一旁闲坐的顾天鸣开口说道:“当面之敌如此顽固,不计死伤以阻我师,便可料知南面于制军要么不曾来援,要么,中道被击,凶多吉少矣。以于将军性情推测,临沂兵马,多半是吃了个败仗。”

徐智兴微微变色,詹信却长松一口气:“是,顾长史所言,极有道理。殿下不可迟疑,当速为决断。”顾天鸣见徐智兴起身来回踱步,知道他仍是心中不甘,又继续劝道:“粟清海将我师拦腰截断,高密实已不能守,殿下不可因为一时之忿,白白折损了这多淮南老卒。只要临沂尚在我手,这形势,便不算难看。”

“我两次攻打青州,都折师而返,至尊那边,恐怕不会轻易放过。”徐智兴神色有些惴惴,又忍不住哀叹一声,“听说燕京并不曾往山东增兵,这个粟清海,竟然就敢将手中全部人马都拉出来,致我腹心一击,当真是胆大心狠之辈,实堪比于古之名将也。”

“彼之眼力过人,能孤注一掷,大名自非侥幸。不过,殿下也不用这般灰心。”顾天鸣轻轻擦拭锦袍之上的污渍,耐心说道,“不过是自请一道罪折之事罢了,只要殿下自己不离开山东,至尊或有斥责之语,终究不会夺了殿下的兵权。”

詹信连连点头,又拱手说道:“这道疏奏,便由小臣替殿下写了便是。”

徐智兴终于应允,长叹一声下令,张、徐所部暂停攻打,退回大营休整,又与顾、詹二人凑在舆图之旁,商讨南撤路线,直至深夜才胡乱睡去。

翌日,吴军拔营准备退出战场,向东直至胶河沿岸,再顺着五莲山东面的沿海道路绕回临沂。正在忙碌之时,李神韬从海州遣来的都尉钟允荣匆匆赶来了。

得知于善立在密州南面的将军岭战败身死,临沂守军逾万人殁于是役,不但徐智兴如闻晴天霹雳,詹信、徐宾、张鸿等人也是目瞪口呆,面如死灰。

于善立军中宿将,严谨自持,素有威望,其死讯对部伍士气打击极重。幸好顾天鸣还算冷静清明,出言问道:“李将军是遣钟都尉自海路过来?”

“是,”钟允荣躬身献上书信,“卑职奉太子教令前来,此是太子殿下急诏,呈与江都王详阅之。”

徐智玄严令二弟速弃高密城,从崂山西面的海湾登船急返海州。只是搜集赶来的船只数量不足,大约能带走六七千人,剩下的官兵们,就只能让他们自求多福了。

顾天鸣遂提议,主将登船南走,另选一将带着上万人马依旧沿胶河赶往五莲山:“兵分两路,总好过在高密县城坐以待毙。”

钟允荣有些迟疑:“太子教令,是吩咐余众东走即墨、昌阳,来往游击——”

“还说什么游击,”顾天鸣嗤笑一声,“胶东半岛,多有流亡,军伍若撤逃过去,恐连吃饭都难以为计,岂非自寻死路。向南强行突击,尚有一线生机也。”

钟允荣不敢再说,徐智兴便目视徐宾:“徐都尉,我带六千人,跟钟都尉往海边走。其余主力人马都交与你,辎重皆弃,只要人回了临沂,便是你的大功!”

徐宾硬着头皮抱拳道:“是,卑职省得了。”

营州军将军岭大捷,徐智兴解救密州不得,仓皇经海路南撤。粟清海遂轻易克复密州城,并下令麾下各师撒开双腿,转向东南,追杀徐宾所率领的这支南吴军。

霍启明冒着秋雨赶回燕京城,进了广寒宫西节堂,郭继恩便将才送来的胶东军报递给他:“密州全境已经光复,徐智兴自崂山西岸登船,经海路逃往海州。南吴山东军司驻留高密之主力一万六千余人,则沿五莲山东麓海岸奔逃临沂。粟清海遣兵于琅邪山以西两度截杀,斩俘七千余,生擒主将徐宾。详情都在这军报之上。”

“山东连战皆捷,形势已然扭转,咱们如今可以放手经营胶东等处矣。”霍启明接过军报,却并不细瞧,他觑着瑞凤郡主面带喜色,大有神采飞扬之意,便打趣道:“丰州未下,周恒兄还在草地悠游,殿下就这般高兴?”

“今日得了西北军报,桑将军所部已经逼至丰安县城,叛将朱兴不敢接战,逃往丰州。”郡主敛了笑意,认真向他禀报,“周总管非是顿兵不进,乃有乞答部达贺奇归降,安抚部众,拨粮救助,是以耽搁了时日。”

“这事我也听说了,乞答部,髡发左衽之辈,是就地安置,还是遣放别处?”霍启明目视顾蓓,“顾典书。你书读得多,你来说一说。”

“啊?是,”顾蓓错愕抬头,她穿着淡蓝色女官袍服,略施淡妆,与当初相比,整个人显得素雅了许多,她稍稍沉吟,“山海经云,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后北狄一分而二,曰匈奴,乃处于西,曰鲜卑,乃居于东。昔慕容氏得国,分定鲜卑诸部,有一部东迁于黑水,与乌桓部相融,遂有乞答之名,是以该部久居于此。据周总管军报所言,归降之乞答部众,不过万人,畜产亦缺,就置于单于台也无不可。不然,其发祥之地乃在黑水道之大鲜卑山,路途万里,若将其遣放故地,也不知他们是否情愿。”

“原来北狄亦为黄帝之后?”霍启明笑了起来,“都说华夷有别,据此说来,彼此竟是同源同族了?”

他摆摆手:“古久之事,咱们如今也不议这个。你替本道和都帅,回书周总管,是留是迁,悉听其意。若该部情愿回营州,咱们便沿途予以方便就是。”

顾蓓点头应命,提笔拟文。霍启明这才扯来一张椅子自己坐下,一边展开军报,一边对郭继恩说道:“胶东形势甚好,鲁南那边,却被徐智勤搅得颇为狼狈,先是乔定忠败于金乡,后有温贵河被困曹州——这曹州若是落于敌手,山东河南两处被阻隔开来,中原战事,则又添变数矣。”

“徐智勤这一记回马枪,杀得极妙。”郭继恩听着门外的雨声,慢慢说道,“徐家三兄弟之中,就兵法之道言之,要算这个徐智勤,最为深通。不过,我昨夜仔细想了许久,就算咱们让出曹州,又有何妨?”

“又有何妨?你说得轻巧,”霍启明不高兴了,他手持麈尾,差点指到郭继恩面门之上,“彼以临沂阻住我山东兵马,如今再据曹州,那南吴徐智玄,便可全力西出宋城、亳州。南北两路齐进,北路直驱汴梁,南路则攻许昌、东都,如此,说不定年内便可占据河南全境也。”

“此方略极好,”郭继恩拊掌而笑,“若我是徐智玄,也必定采纳此议。”

“道爷没有工夫与你说笑,”霍启明眉头大皱,又对郭继恩身后的许云萝数落道,“你家这位老爷,如今怎地这般油滑起来了?道爷我在西山督造新式机器,无暇顾及军务,你们倒好,中原本是五五之局,如今这般被动,还不赶紧给运鹏兄写信过去,教他召集诸将,仔细检讨作战得失,部署方略?金乡之战,范长清部为何先乱?陈之翰部为何迟迟未至?还有杜屹的羽林五师,竟然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一仗,败得实在是不成话!告诉杨运鹏,无论是谁人过失,一个都不可放过,老老实实交代明白。”

郭继恩正要说话,却觑见唐应海在门边探头探脑,便皱眉说道:“这般鬼鬼祟祟做什么,都与本帅进来说话。”

“是。”唐应海硬着头皮进来,又向门外招手,于是陆祥顺带着一个身形高大的年轻军官一块进来,向着郭继恩行礼。

郭继恩恍然拍帽:“是应海转任别职,要去山东战场了,是么?”

“是。”唐应海挺直身体,眼神之中颇有不舍之意,“往后不能跟随都帅左右了,还请都帅凡事仔细小心,不要过于操劳。”

“如今我很是悠闲,你不用担心。”郭继恩瞅着他的七品正尉臂章,又拍了拍他的肩膀,“好歹也是从西海池出去的武官,望你能以令兄为楷模,早日立功杀敌,本帅等着你的好消息。”

霍启明也站起身来,觑着唐应海道:“随侍都帅身侧,擢升自然是比别处要快一些,这是你的机缘,却也是你的枷锁。前方战场,厮杀酷烈之处,望你记得晏子御者之故事,时时警醒。”

“是,卑职早盼能有报国杀贼之日,定然不教都帅、真人失望。”唐应海神色振奋,慨然向郭继恩、霍启明郑重抱拳,他瞧见许云萝关切神色,又向她抱拳说道:“小夫人也要多多保重。”

许云萝轻轻点头,没有说话。唐应海深吸一口气,这才转身大步出了节堂。

郭继恩若有所思,这时陆祥顺才向他示意身旁的高大青年:“都帅,此是亲卫营甲队队监,奉效节奉协尉。六月里才从讲武堂结业别庠,这一期的学生之中,他可是枪法最好的一个。”

“哦?”郭、霍二人都饶有兴趣地打量着这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霍启明晃动着麈尾,神色诧异问道:“贫道记起来了,你不是奉夫子家中长孙么,令祖竟然舍得教你往讲武堂去习武?”

“当初倭军入寇,小人便加入了义兵,后来又自告奋勇入了王师,跟着诸位将军一路杀到了云池。”奉效节解释自己的来历,“再后来,小人就跟着大军一块回了中土,这是小人的二等勋章,二位大人请过目一瞧。祖父大人见小的确是有志于军伍,也就没有出言阻止了。”

“这倒有些意思,”郭继恩瞧着这高大青年小心翼翼从佩囊之中摸出那枚勋章,摩挲着下颌道,“你一个新卢少年,如今竟然是我华夏之武官了。”

“禀都帅,小的如今也是汉家子弟,”奉效节忙正色道,“小的乃是亲卫营甲队队监,但有差遣,绝无违忤。”

“好,本帅与霍真人,都信得过你。”郭继恩点点头,嘱咐陆祥顺道,“你先带他四处瞧瞧,先熟悉园内情形。”

陆祥顺躬身应命,引着奉效节退了出去。霍启明这时才意味深长地对郭继恩道:“原来奉夫子早就将自家孙儿送进讲武堂了,你说,这其中,可有深意?”

“那自然是想着往后子孙世代永入华夏了。”郭继恩点点头,“不过,我猜他万没想到,我并无自立为帝之想,也无意干预新卢国事。这个么,想必是令他很是失望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