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节度江山 > 第一百三十五章 晋地有群贤

节度江山 第一百三十五章 晋地有群贤

作者:远处白云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0 04:03:34 来源:笔趣阁

“或许将来某一日,都帅遇见了自己真正的心爱之人——”

“然后她与你生得一模一样,其实是你失散多年的双生姊妹?”郭继恩嗤笑一声,“这么会编故事,不如你回燕京之后就去乐班,替她们编书好了,保管人人爱看。”

许云萝垂头不语,秋风拂过她的发丝,郭继恩想了想,又说道:“我喜欢你,只是因为你是许云萝,与相貌才学出身,半点不相干——”

许云萝蓦地抬头瞧着他,郭继恩笑了,他贴着女孩嫩滑的面颊道:“我也知道你不相信,往后你就明白了。走罢,回议事厅去。”

“嗯。”

郭继恩便牵了她的手,穿过庭院直至议事厅。谢文谦见他进来,皱眉说道:“才接晋北军报,向统领进兵太速,在吴家堡吃了个败仗,幸好只折损了六百余人,如今顿兵于北周庄,稍作休整。”

“这个乌伦布台,果然十分难斗。”郭继恩在椅子上坐下,接过军报瞧过,“听说他与图鞑同罗部之间,颇有积怨,平城又高大坚固,难以攻打。不如教向将军暂且罢兵,先守住朔州再说。”

参谋们都愣住,傅冲皱眉道:“平城不克,敌既可东出宣化,又可南下朔州,总是一处极大的隐患。总得将北虏逐回云中故地,才能教晋地百姓安心。”

“平城离和林牙帐、黑城太近了。”郭继恩手指轻敲桌面,“阴山难抵胡马南来,咱们能驱走一时,不能靖边百年呐。须有釜底抽薪之计才成。”

“如何釜底抽薪?”傅冲问道,“从宣化出大马群山,直捣黑城么?”

“你所说不错,不过眼下还不成。”郭继恩点头吩咐,“传令下去,并州军主力回师,分兵镇守朔州及各处关隘。另,羽林军各师,亦当分批返回燕京,以备中原战事。”

“这就要收兵了?”谢文谦诧异道,“且不论平城,陕北银州夏州等处,还有朔方之地,尚未收复呢?”

“非一时之功,待往后再取之。此番出征,河东除平城之外尽复,又得了关中,实乃大捷,咱们不可贪多务全。”郭继恩想了想吩咐道,“仍以粟清海为枢密院战训司参军,教他先回晋阳。”

“以粟将军之才,这回又有战功,也该令其独领一军才好。”谢文谦犹豫一下,还是直言谏道。

“往后再说。”郭继恩摆摆手,“本帅明日先行返回燕京,赏功抚恤诸事,就请诸位帮着谢监军,一道办妥。”

参谋们都连声应命。郭继恩牵了许云萝的手出来,转头问她道:“陪我去晋祠瞧瞧?”

晋祠是一处千年祠宇,几经战火,祠内读书台、望川亭、仁智轩等建筑都显得有些破败,游客稀疏,景象萧条。那几个前来游览的士人见到郭继恩,连忙都寒暄作揖,郭继恩也抱拳回礼,又对其中那个叫崔如贤的说道:“磨穿铁鞋寻不见,崔御史竟然在这里!如今朝廷四处举贤,崔御史为何不应征召也?”

“实是不知,”崔如贤摇头叹息道,“当初某至晋阳,苦劝卢知进卢副督小心防备北虏,他却疑某是梁魏说客,当真是无可奈何。某心灰意冷之下,也就躲藏起来,不想再问世事矣。”

“如今河东光复,崔御史可往都督府去,”郭继恩瞅着他身上的粗布青袍,郑重说道,“眼下燕州夏树元出任此地都使,崔御史要么随本帅入京,要么留任此地检校巡查使,你选哪个?”

崔如贤愣愣地瞧着他,郭继恩不耐烦道:“这又有什么好迟疑的,御史才名早著,如今国家用人之际,你还藏着做什么,读圣贤书,所为何事?”

他那几个朋友也悄悄在背后轻轻拍打,崔如贤这才回过神来:“在下颇知晋地民情,愿意先留任此处。”

“好,回头咱们寻个地方,一道用饭,再详细分说。”

那几个士人都轰然叫好。郭继恩又一一询问他们姓名,其中有王姓兄弟,名为王静贞、王静吉,郭继恩便诧异道:“莫非前户部王侍郎的二位公子,你们不是在雍平十六年便中了进士么?”

“是,”那哥哥王静贞年约三旬,唇上一笔短髭,拱手说道,“我兄、兄弟二人,原本已在中、中州为官,那梁逆篡位之时,我二人便、便辞官回了晋阳。”

“家兄自小便有些口吃。”王静吉连忙解释道。

“原来如此,这个无妨。”郭继恩摆手道,“此前我那亲卫营队正,也是和王兄一般的情形,如今已经擢升为营监,在邯郸军营之中领着三百多伙伴。对了,令尊身体可还康健?”

“有劳元帅问询,家父身体安康。”

“既如此,为何不往燕京去任事?”郭继恩转头对唐应海道,“回头教谢监军、夏都使一道去王宅拜访。”

“不敢当!”王静吉连忙摆手苦笑,“家父性子极是执拗,若被起复,倒未必能为元帅所用也。”

“要他为我所用做什么?令尊正当盛年,中枢之中,当有一席之地才是。”郭继恩摆手道,“这事,就这么定了!他若不肯,你们就回去告诉王公,本帅也不怕来个三顾茅庐。”

“不敢不敢,家父如何敢比之武侯,”王静吉慌忙答应,“小可必定将话带到。”

几人边走边说,慢慢出了晋祠,崔如贤对燕州军的监军制度很感兴趣,便听唐应海陆祥顺两个详细解释。郭继恩则与王氏兄弟闲话:“二位既有功名在身,也不用再躲着了,明日便往督府去谒见夏都使,瞧他是什么吩咐。”

王氏兄弟连连称是,郭继恩见四人之中年纪最轻的那个一直沉默不语,于是又问道:“这位元焘元秀才,不知可有什么打算?”

正在沉思的元焘回过神来,慌忙回话道:“小生有位异姓兄长,如今却在元帅帐下作着参军,前番恰巧有书信来此,吩咐小生往西京去寻他。”

“哦,在西京任着参军?”郭继恩想了想问道,“莫不是陈疆达陈参军?”

“正是。”

“陈参军跟随桑统领,在朔方与北虏连番苦战,也算得上是一位俊杰。”郭继恩点点头,又吩咐道,“你也不用赶往西京去,先跟在本帅身边,跟着办理军务,让本帅也瞧瞧你的成色,如何?”

“咦?”崔、王几人都颇出意外,元焘也有些困惑,但是这等进位良机,他也是心中大喜,忙作揖道:“是,元帅既有吩咐,小生自当效劳。”

他们回到城内,自燕州大军收复晋阳,此地渐渐又有了兴旺气象。不少店铺重新开始经营,还有从河北各处来的商人货卖各种新奇之物。晋地原本就煤产丰富,如今煤饼也开始被百姓们所接受,各处食铺,都在用煤炉烹煮食物。他们寻了个整洁气派的食店,教店家端来汤面,佐以羊肉、蘑菇,配以豆腐,鸡子醪糟,又有晋地特色食品莜面栲栳栳等美食,边吃边聊。

唐应海、陆祥顺两个,已经在绘声绘色讲述燕京的繁华奇异盛况,就连崔如贤这等老成持重之人都听得十分神往:“这才叫神京气象啊。”

“燕京兴旺,全赖工商百业,”郭继恩解释道,“咱们在燕州营州所行之新政,与往日大是不同。详细情形,回头崔御史等可去请教夏都使,总之,不出三年,晋地之兴盛,未必就输给了燕州也。”

崔、王等人都欢喜赞叹,元焘却思忖道:“听二位队官所言,燕州所以兴旺,实乃以煤铁为基。然晋地虽然多煤,铁矿却少,再者,此地多山,不比河北地形平坦,于商贾往来,亦是不便也。”

“你能想到这一层,很是不错。”郭继恩赞赏地瞅着元焘,“河东既然不似河北,则咱们就得另想法子,铁矿少,咱们可以再找,山多,咱们就多修路。所谓功业因人而成,只要咱们存此志向,三年五载,总会有所小成罢?”

王氏兄弟连连点头,崔如贤瞅着郭继恩,神色复杂:“元帅之志,实乃圣人心迹,着实可敬、可佩也。不意天地之间,竟果真有这等盖世英雄。”

“我算什么英雄?这些事情,不都是两镇之文武、百姓胼手胝足干出来的么。”郭继恩失笑,又转头瞧瞧许云萝,见她捧着鸡子醪糟吃得专心致志,便轻声取笑道:“好吃么,瞧你吃得眉开眼笑的。”

许云萝面上微微泛红,有些哀怨地瞅了他一眼,默默放下了调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