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逢君闻见花开 > 第十四章 子弟兵

逢君闻见花开 第十四章 子弟兵

作者:独立风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0 00:41:57 来源:笔趣阁

上午下过雨,地面上泥泞不堪,拳脚套路中有一些扑地、躺倒的动作,即便面对泥坑,甚至碎石,这些年轻人也会毫不迟疑的扑上去,封不遗看了频频点头。

一趟拳打完了,百十来个小伙子,全都变成了泥人,同样一身泥污的赵遵对他们喊道:“十人一队,两两搏杀!”

赵遵一声令下,十个小伙站了出来,每个人找一个对手,在泥浆中打了起来,那是真打,咬着牙撕心裂肺的嚎叫着,完全不似演练,好像面前就是自己的仇敌,刚开始还能看出一点套路,后来就成打群架了,一刻钟不到全都挂彩,头上脸上除了泥就是血。

赵遵见差不多了喊了声:“停!”

十个拼死搏斗的人应声全都停了下来,一个个累得气喘如牛,还有点气力的纷纷伸手把刚刚还在殴打的兄弟从泥浆里拉起来。

赵遵问了一声:“叔叔,还要继续吗?”

封不遗摇了摇头,他走进了人群,看着一张张稚嫩的面孔,脸上露出了满意笑容,他走到一个身材瘦小的小伙子的面前,亲自为其擦掉了额头上的泥污和血污,然后和善的问道:“你多大了?”

小伙子一挺胸脯:“十六!”

“读过书?”

“读过!”

封不遗表情变得有些严肃道:“打仗和读书可不一样,要死人的,你不怕?”

小伙子异常坚定的喊道:“我辈自幼受圣人教化,深明大义,为国家利为民族益,虽九死其犹未悔!”

“好!好啊!”封不遗激动的抱住了他略显单薄的肩膀,赞道,“忠义之士,忠义之士啊!贤侄,像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多少?”

赵遵答道:“方圆百里既读过书又习过武的年轻人能有七八百人!”

封不遗频频点头:“武技可以后天培养,有忠君爱国的信念比什么都重要,这样的人不怕死,更不怕苦,是天生的斗士!这种信念很难培养,百里难挑一,可你们这儿的年轻人天生就懂这个道理,哎呀,读书啊,读书人真是不一样!”

赵遵道:“那这些人,您都收下了?”

封不遗说道:“这样的好苗子,有多少要多少啊!”

在场的每一个年轻人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对他们而言当兵上战场意味着荣誉,即便吃苦哪怕牺牲也无所畏惧。

封不遗吩咐手下的军士埋锅造饭,让这些干了一天活的小伙子饱餐一顿,封不遗是常年带兵的将军,看到这么棒的小伙子心里那个高兴就别提了。

他拍着赵遵的肩头说道:“贤侄,皇帝让我们几个老家伙在天下募集一万敢战之士,你一下子就解决了十分一,说,让叔叔怎么谢你!”

赵遵摇头道:“叔叔,这些人都是普通农家子弟,都是苦出身,而且年纪都不大,希望您多照顾他们,给他们建功立业的机会,但是在此之前请先交给他们怎么在战场上活下来!”

封不遗道:“这个当然,不训练上两年到战场岂不是送死啊,我可舍不得!对了,这些人有个头没有,他们听谁的啊?”

赵遵心目中的最佳人选是自己的结拜大哥许奉,可是他在两年前就失踪了,自己另外三个结义的哥哥也颇有威望,不过他们也早早的去从军了,而且一起练武的这些伙伴,年纪稍大的也有很多已经陆续从军,剩下的人都太年轻,没有威望很难服众。

赵遵无奈的摇头道:“除了我好像没有人能带得了他们。”

封不遗点点头:“皇上派遣我到东方募兵,却没说多久,眼看要到农忙时节了,他们还都在河堤上帮工,一时半会走不了。这样吧,让他们先留下,白天忙活,到了夜里我安排人训练他们,这样可以两不耽误,等朝廷征召的时候再离开。贤侄,这期间还需你多帮衬着点啊!”

赵遵一抱拳:“小侄义不容辞!”

封不遗遥望着兖州府叹了口气:“原不打算惊扰地方,如今一下子征召千名青壮年,怎么也得到州里打声招呼了!”

赵遵道:“小侄与王太守私交甚好,我为您引荐!”

封不遗笑着说:“在你的地头上,一切都听你的!”

第二天在赵遵的带领下,封不遗在河堤上与前来监工的王太守碰了面,王太守一听当今皇上的心腹爱将车骑大将军亲临,高接远迎做足了排场。经过两位大人的磋商,给与了这些即将服役的年轻人超出一般的待遇,首先免去了这些人家中的一切赋税和徭役,其二家中有六十以上老人的州府每月拨发俸禄,第三家中有年幼子弟的一律送县学免费读书。

这些条件开出来,投军的年轻人更多了,三天的时候封不遗选拔了一千两百名兖州的子弟兵,他留下自己的心腹那名叫小五的军官和十名亲兵训练这些年轻人,赵遵负责协调地方和新兵们的关系,也参与一些训练。

五天后轰动一时的招兵事件终于平息了下来,被选中的年轻人开始在军官们的指导下有秩序的训练了起来。

这天封不遗检阅了新招的千余名新兵,心中说不出的高兴,等新兵们开始训练之后封不遗将赵遵拉到了一旁:“贤侄,我来东方诸郡募兵是朝廷对匈作战的机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赵遵忙道:“小侄自当守口如瓶!而且朝廷年年征兵,并不稀奇啊!”

封不遗道:“你说得没错,不过我的目标太大,万一被匈奴的细作侦知了内情,皇帝出奇兵致胜的计划就要泡汤了!这个风险太大了,我看我还是快颠吧!”

赵遵听到“细作”两个字,猛然间想起之前破坏魏郡太守韩奎与匈奴人勾结的事,立刻向封不遗禀报事情的经过。

封不遗听罢脸色立刻沉了下来,低声问道:“当真?”

赵遵又把细节详说了一遍,封不遗长叹了一口气:“我素知韩奎与孙桓不睦,没想到竟闹到勾结匈奴人这一步,韩奎这是要作死啊!”

赵遵对河北的局势不甚了解,问道:“叔叔,这韩奎是何许人啊,胆子也忒大了!”

封不遗说道:“说来话长啊,高祖五年到九年,这四年间匈奴主力年年越过长城袭扰内地,曾经逼近到距长安不足百里的甘泉宫,为了抵御匈奴高祖连颁征兵令,我和你父亲也是在那期间入的伍。记得那是高祖八年全军比武大会,我和你爹都参加了,最后在百名健将中选出了八名最优者,其中就有一个是韩奎。这厮比我们晚一年入伍,骑射功夫了得,凭借一身硬功连胜六场,而且这家伙内功路子阴柔的很,每次看到他我都全身不舒服。”

赵遵又问道:“那他又是怎么去到河北魏郡做的太守?”

封不遗道:“韩奎戍边多年,虽然不及你爹功劳大,也有十分的辛劳,为此升格做了将军。当今天子继位之初天下不稳,冀州刺史孙桓拥兵自重,皇上为了制约他,就派韩奎到魏郡去做了太守,刚开始确实制衡了孙桓,让他老实了好几年,但后来韩奎渐渐膨胀,迅速扩大在魏郡周边的势力,朝廷对他失去了控制,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

赵遵奇道:“既然朝廷知道韩奎有二心,为什么不撤掉他?”

“撤掉他!谈何容易啊!韩奎在魏郡盘踞十年根基已深,手下有两三万河北精兵,实力不容小视!有他在可以很好的制衡孙桓,一旦失去韩奎,将形成孙桓在河北一家独大的局面,这是皇上不想看到的。这韩奎这厮长相虽然卑鄙,但是处事谦恭不显山不露水,朝廷收取赋税征调钱粮不曾少过分毫,在朝内也有不少人为他说好话,道义上讲也不能无缘无故罢免封疆大吏。”

赵遵道:“可他通敌资敌,罪同叛国!”

封不遗把手伸了出来:“证据呢?空口无凭,单凭你红口白牙嘚吧嘚,就能定一个朝廷重臣的罪?你啊,太猴急了,抓他几个奸细问出口供来也好啊!”

赵遵苦笑道:“叔叔,还抓几个呢!我去拦截韩奎的手下,一对一好悬没把命送在那儿!他们都是亡命之徒,宁死也不会被人生擒的,即便受伤被俘,想从他们的口中得到口供也是不可能的!”

封不遗道:“如果现在咱爷们去告发韩奎谋反,没有确凿的证据很难治他的罪,弄不好还会被他反咬一口,而且一旦把他惊了,以后他更加小心行事,咱们再想抓他的把柄就难了!”

赵遵点点头,表示明白了。

封不遗提点赵遵道:“孩子,即便咱们真拿到了确凿证据,皇上也未必会罢了韩奎!”

赵遵大为不解道:“这是为何?皇上如此精明怎会放过韩奎这个叛国的恶徒!”

封不遗道:“区区一个韩奎能掀起多大的浪!他那两三万人,在我眼里就像熟了的稻子,想什么时候割就什么时候割!但是韩奎代表着一个群体,一个势力非常大的群体,那就是藩镇!函谷关以东有大大小小二十几个藩镇,他们虽然私底下互相争斗,但实则结成了一个同盟,一荣俱荣一辱俱辱!朝廷即便拿出真凭实据罢了韩奎,他们没话可说,可别忘了兔死狐悲,那些藩镇就会猜疑皇上的意图,是否有意削藩,一旦这些拥兵自重的将军闹将起来,朝廷一半的军队都会卷进来,到那时就没法收拾了!懂了吗?”

赵遵听傻了:“哎呀,侄儿完全没有想到那一层,真是受教了!”

封不遗拍着赵遵的肩膀劝慰道:“你还早呢,慢慢学吧!朝廷里那些弯弯绕,你不接触也好!”转而又说道,“不过这事给我们提了个醒,在咱们大周朝内部确有人和匈奴人勾结!”

赵遵有点忧虑道:“这次我虽然破坏了韩奎和匈奴人的勾结,但他们以箭换马的交易恐怕不会就此中断,我有点担心!”

封不遗道:“孩子,你没上过战场,还不了解战争的消耗。五万支箭听着很吓人,实际上一场遭遇战打下来也得消耗几十万支,如果是大军团的会战那就更厉害了,得以百万级!匈奴左贤王要这五万支雕翎箭充其量能撑个场面,装备千把来人,只有消耗没有补给,起不了什么作用。况且匈奴人也不是铁板一块,他们也有孙桓和韩奎!就说这个左贤王吧,他就和左谷蠡王有夺妻之恨!要不是大单于压着,两个人早打起来了,这箭啊,还不知道是给谁预备的呢!”

听了封不遗的话赵遵这才稍稍安心,这时封不遗从怀中取出一个纯金打造的名牌交给了赵遵:“贤侄,叔叔虽然没啥大本事,但这么多年也混了个傻人缘,朝中的丞相和太尉也卖我几分面子。这张名帖你收好,以后遇到危难的时候拿出来,说不定能帮你!”

赵遵接过名帖,深深地点了点头:“谢谢叔叔的关心!”

封不遗笑道:“嗨,叔叔不过是卖个乖!你是个老实孩子,能惹什么事啊?再说凭你爹的声望,地方上都得贡着你!”说到这儿封不遗缕着胡子说道,“朝廷对匈奴用兵在即,却出了韩奎这档子事,让你说的我心里也有点犯嘀咕,我猜既然韩奎和匈奴把接头地点定在兖州,恐怕以后还会在此地会面!”

赵遵点头道:“叔叔说的没错,韩奎在南,匈奴在北,中间隔着死敌孙桓,量他也不敢在本州和匈奴人勾结,匈奴人绕道幽州青州路线太长容易暴露,如此思量还是越海在兖州登陆会面的可能性大一些!”

封不遗补充道:“而且你把交易双方的使者都给打掉了,双方的幕后主使全不知情,他们之间断了联系,想要重新勾结只能从断掉的地方走起!不然接不上头!对了,贤侄,你是在哪儿偷听到的?”

赵遵脸一红:“是在……在花……花御坊!”

封不遗对此毫不在意:“恩!那么他们很有可能再派人到花御坊碰头或者调查,我走之后你要盯紧花御坊,想办法把卖国贼给揪出来!切记,留下活口!”

赵遵点点头,封不遗道:“小五是我从小带大的,处事谨慎,我把他留下,有事多和他商量!嗯,花御坊是个花钱如流水的地方,你若是经常去钱够花吗?”

赵遵脸更红了:“不劳叔叔费心,钱上的事侄儿还出得起!”

封不遗笑道:“那是,你的封邑可比我的大多了!孩子!看到你健健康康的,叔叔我这心里比啥都高兴!你婶婶听到这个消息也会高兴的睡不着的!兖州的事已经了结,明天一早我就走啦,你不要来送我!好好训练你的弟兄,别辜负了父老乡亲的信任!”

赵遵拉着封不遗的手说:“叔叔才见面几日您就要走了,就不能再多留几日吗?”

封不遗沉吟了片刻,拍着赵遵的肩膀说道:“孩子,叔叔有种预感,我们很快就会再次相见,再见时属于你的时代就要来了!”

赵遵被叔叔高深莫测的一句话震慑住了,什么叫属于自己的时代?还想再问,封不遗已经走远了,赵遵向着封不遗的背影喊道:“叔叔,我父亲是您的结拜二哥对吗?”

封不遗回身说道:“这还能有假,你爹年长我一岁,我一辈子都得称他为兄!”

“那我大伯是谁?还健在吗?”

封不遗愣住了:“怎么问起这个来了?”

赵遵道:“如果他老人家建在,我这个做晚辈的肯定要登门拜访,给他老人家磕几个头!”

封不遗仰天大笑:“你大伯活的很好,至于他是谁,等下次见面的时候我再告诉你吧!哈哈哈哈!”说罢笑着离开了,笑声悠远久久不散。

赵遵呆在了当场,他不明白封不遗最后卖的什么关子,他爹的结拜大哥很神秘吗?为什么不能直言相告?可是叔叔不肯说,自己总不能去逼他,只好怏怏不快的回了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