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逢君闻见花开 > 第十三章 车骑将军封不遗

逢君闻见花开 第十三章 车骑将军封不遗

作者:独立风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0 00:41:57 来源:笔趣阁

再说那个中年男人,离开赵府也是满怀心事,虽然骑在高头骏马上,走的却极缓,行出约莫七八里,他把马带进了道旁的树林。

任谁也想不到,一片不起眼的小树林中竟藏着一支军队!一水的骑兵,金甲红衣头戴白缨,一个个高大威猛,没有人发号施令的情况下都站在自己的马旁边,人不动马也不动,一看就是训练有素的精兵。

这群骑兵总数在二百左右,队伍中间还有车驾和仪仗,阵仗可不小!

这些兵看到骑马的中年男人进了树林,一个个抖擞起精神,站得笔挺。带队的军官,徒步迎了上来,双手抱拳施以军礼道:“将军,您回来了!”

男人只是略微一点头,跳下马背径直走向了马车,军官牵着马缰跟在他身后,男人从下马到上马车始终未开口,过了好一会牵马的军官才敢开口问:“将军,咱们还去兖州吗?”

车中的男人冷冷的说:“不去了,往北,到青州看看!”

“是!”军官得到了指令,立刻指挥卫队开拔,被称作将军的男人坐在车中,心情有些沉重,闭着双目时不时的发出叹息,他手下的军士们似乎也感受到了主将情绪,整个队伍死气沉沉的,没有一个人敢发出一点声响。

那将军静坐在车驾中,闭目盘膝,道路上一丝风都没有,但车窗两道竹帘却在不停地摆动,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位将军的内功已经步入了化境,呼吸吐纳自然带出一种霸气。

他回忆着刚刚与赵母的对话,恍惚间又回到了二十年前,他和赵破虏初识的情景历历在目。

正回忆间,马车突然停了下来,队伍的前方传来了一阵吵杂,惊动了这位神秘将军。

他轻咳了一声,贴身的军官立刻来到了车窗前,只听里面的人沉声说道:“小五,去看看怎么了!”

“是!”名叫小五的军官骑马径直向队伍前面奔去,他自幼跟随这位神秘将军,视其为父,他能感到自己的主帅回来之后心情很差,原因他不得而知,但是谁胆敢再让主帅不痛快,他肯定不会饶过对方。

然而他心中也很疑惑,这次随他们东巡的二百精骑都是跟随将军出生入死多年的老兵,别说在中原腹地,就算在草原上遇到匈奴骑兵突袭,也不会这般慌乱。

“让开让开!”小五用马鞭挥退挡道的军士,乡间的道路狭窄泥泞,他废了好大劲才挤到了队伍的前面。

“你们欠抽啊!”小五呵斥前军开路的几个士兵道。

几个小卒吓得直缩脖子,其中一个胆子大点的指着前面低声说道:“队长,你看!”

小五顺着小卒的手看去,只见不远处,道路中央,立着一人一马,把路堵住了。

小五道:“什么人,搭话了吗?”

小卒道:“我去问话了,什么都不肯说,傻捏捏的!要不是将军吩咐勿要惊扰地方,我早抽死他了!”

小五呵道:“多嘴!”他见挡住去路的人,年纪不大,一身白衣和坐下的马匹上全是泥污,好像快马疾驰来的,小五为人精明干练江湖阅历丰富,一眼就看出来此人拦路挡道必有隐情,于是策马迎了上去,抱拳当胸问道:“朋友,有何贵干?”

前人还是默不作声,只是用眼睛遥看着将军坐的马车,小五又道:“朋友,通个名,我代你传话!”

骑在马上的年轻人终于开口了:“我是赵遵,泗水侯赵遵!”

话音刚落,十丈外马车上的两扇小门突然飞了起来,只见那神秘的将军像一道闪电一样冲了出来,几个起落就站到了年轻人的马头前。

他上下打量着年轻人,眼睛渐渐变红了,小五发现主帅表情变化,警惕的凑过来,却被将军挥退了:“你们都闪开!”

他手下这些兵当真是听话,愣都没打,全都撤进了道两边的草丛里。

却说马上的年轻人真是赵遵吗?真是!赵母送走神秘男人之后,他立刻回到了房中,果然没多久母亲的“探子”便来了,赵遵和她照了个面,蒙混过了母亲。而后他跳窗而出,悄悄牵马出府一路狂奔,他是本地人熟悉一些小路,一阵紧赶终于拦在了神秘人的车驾前面。

神秘的将军的眼睛越来越红,眼角挂着泪珠,口中自言自语道:“像,太像了……”边说边不由自主的向赵遵靠近,最后双手握住赵遵牵马的手,激动地全身直抖。

赵遵原本有一肚子话要问,却被这一幕弄蒙了,问道:“您……”

“我是封不遗!”

此言一出赵遵立刻大惊失色,惊道:“您是车骑将军,封……”,说罢立刻从马背上跳了下来,翻身就要下跪。可他还没跪下去,一双有力的大手已经托住了他的臂弯,无论赵遵如何发力,都压不下去分毫,自己的力量如泥牛入海,轻轻松松便被封不遗化解了。

赵遵这才知道眼前这位封大将军有惊世的内功,自己那种无力感,和对方给与的压迫感都是自魏平君之后第一次遇到,赵遵被深深地折服了。

封不遗微笑着扶起赵遵,抓着他的手道:“孩子,这里非讲话之所,走,去前面的竹林,咱爷俩坐下慢慢聊!”

赵遵带着一百个疑问,跟着封不遗来到竹林,二人席地而坐,不等赵遵开口,封不遗率先说道:“孩子,方才挂在屋檐上偷听的人是你吗?”

赵遵一愣,封不遗笑道:“看你的脸色就知道了,你现在肯定很想问我和你家有什么关系对吗?”

赵遵点点头,封不遗用激动地声音说道:“我和你爹是磕过头的异性兄弟!他大我一岁,你该叫我一声三叔!”

赵遵脑子嗡的一下子,不知道该如何接话,封不遗接着说道:“那是二十年前了,我和你爹同时参军意气相投,结为兄弟,后来一起跟着先皇打匈奴,都封了侯,不过当时你爹的官可比我大!”

赵遵这才信以为真,哭着拜倒在地,结结实实磕了几个头:“叔叔在上,小侄儿给您磕头了!”

这次封不遗不再搀他,而是点头道:“这个头我受得!”

赵遵自幼丧父,母亲又不让他接触父亲生前的一切,今天突然冒出一个三叔,他如何不高兴,一边擦眼泪一边傻笑。

封不遗也很喜欢赵遵这个孩子,慈祥的打量着他,感叹道:“真像,你和你父亲年轻时候一模一样,看见你啊,就……就想起……哎,不提这个啦!孩子,叔叔我看你步履稳健,呼吸悠长,内功根基已成,得有小十年的功夫底子了吧!”

赵遵答道:“侄儿八岁开始习武,至今已有九载,学无所成,让叔叔见笑了!”

封不遗笑道:“我十六七岁的时候可没本事穿房跃脊挂房檐!孩子,你天资聪慧,假以时日前途不可限量!不过……不过多年来你母亲一直说你体弱多病,为此我和你婶婶都非常担心啊!”

赵遵听罢不知该如何向叔叔解释,只得低下了头,封不遗见赵遵这副模样,心里有数了,哑然道:“嗨,我这嫂子啊!为了保住赵家的独苗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啊!难为她了!”

过了一会儿,赵遵突然很神秘的问封不遗;“叔叔,您这次离京到东方的州郡来是为了巡防吗?”

封不遗犹豫了一下才说道:“孩子,叔叔不能骗你,我是受了皇命到东边州郡募兵的!”

赵遵奇道:“叔叔,据我所知朝廷每年都在征兵,有些灾年一年要征两三次,而今天下太平已久,又值农忙时节,皇上为何又要募兵啊?”

封不遗道:“你也说了,朝廷多在灾年时征兵,说白了,就是为了防止灾民聚众滋事谋反,给灾民口饭吃,让他们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仅此而已!你指望他们去打仗?”

赵遵说:“朝廷府库充盈,军资粮草应有尽有,选派良将,豁出去练他个三两年,还怕训不出精兵吗?”

封不遗说道:“孩子,羊再训再练也变不成狼!因为他们的根软,没有野性,不嗜血!朝廷招募的兵卒,要么世代为农,要么是流民,没血性!他们打从生下来就没打算过要去打仗,更不想立功受赏,封妻荫子光宗耀祖!他们到了战场上只求活命!这样的兵要再多也打不了胜仗!”

封不遗一番评述让赵遵大为受教,赵遵说道:“叔叔教训的是,真正的精兵强将是在一次次的战场拼杀中历练出来的,是在血水里滚出来的,那些老实巴交的农民确实不容易练就!何况朝廷近十年来不曾大规模用兵了,真正会打仗的,打过仗的兵能有几个,将又有几个啊?”

封不遗道:“所以皇帝让我巡视东方州郡,寻找真正可用之兵!”

赵遵问道:“有标准吗?”

“有!”封不遗说道,“皇上说让我在民风彪悍的地方,集中招募年轻人组成子弟兵团,爱财的、爱物的、想立功的、想要封赏的,只要有所图的,肯拼命的,都要!”

赵遵笑道:“那叔叔去山里招降土匪流寇算了!他们符合皇上的要求!”

封不遗大笑:“我也这么想过,不过土匪军纪太差,懒散惯了,训不出来!”

赵遵说:“叔叔,您在兖州境内找到合适的兵源了吗?”

封不遗摇头道:“我只是路过兖州,顺道看看你们母子,就准备北上了!”

赵遵奇道:“兖州地广人多,难道没一个地方的年轻人能入叔叔您的眼吗?”

封不遗说道:“就因为兖州地广人多,地里干活的好把式一抓一大把,肯主动到战场上为荣誉而战的人太少了,即便真有,不成规模也违背皇帝的初衷,所以我打算去青州、冀州转转,那里民风彪悍,素来出好兵。”

听到这儿本来席地而坐的赵遵一下子站了起来:“叔叔,朝廷是不是有大动作,要对匈奴用兵了?”

封不遗赞许的看着赵遵说道:“孩子,你很有见识!不错,十年前朝廷兵发四路进击匈奴,结果漠北会战,其中三路全军覆没,只有你爹拼上身家性命断后才保住了两万生力军。皇帝为此十分悲痛辍朝五日,破格封不足八岁的你做泗水侯,剩下几路逃回来的主将,或被杀或革职,一片哀嚎。惨败后皇帝痛定思痛,决定采取守势,苦心经营长城防线,经过这么多年的韬光养晦,大周的军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而今已经到了反击匈奴的最佳时机,我们要一鼓作气把匈奴人赶出河套剪除他们对京城长安的威胁!”

“什么时候?”赵遵激动地有点发抖。

封不遗说道:“皇帝等着一天已经等了太久了,我想超不过三年。”

赵遵握紧了拳头,十年了,丧父的悲痛在他心中压抑了九年,他没有人可以倾诉,报仇更无从谈起,今天他终于听到了朝廷要和匈奴人开战的消息,“我也去”三个字几乎立刻要从嘴里喊出来,但是猛地想到了含辛茹苦拉扯自己的母亲,这三个字硬生生的又憋了回去。

赵遵深深地吸了口气,慢慢地吐出来,握紧的拳头松开了。

赵遵这些表现封不遗自然看在了眼里,他慈祥的拍着他的肩头说道:“你爹在天之灵看到你的成长也会高兴地,照顾好你母亲,报仇的事就给叔叔!嗯!”

赵遵眼泪在眼眶中打转,无可奈何的点了点头,封不遗拍了拍膝盖站了起来,挥动着双臂吼道:“这趟兖州没白来啊!见到二哥的儿子长大成人啦,高兴!”

赵遵抹了抹眼泪说:“叔叔您能不能别急着走?”

“哦?为何啊?”

赵遵说:“我想您不用去那么远的地方募兵了,本地就有您想要的有狼性的年轻人!”

封不遗眼睛一亮:“当真?”

赵遵说:“别忘了,我父亲也是兖州人!叔叔,您给我一天时间,我帮您集结一支队伍,行不行的,您自己看!”

“好吧,等上一日也不碍事,不过这几百人的队伍可藏不住啊,惊扰了地方很麻烦!”

“我有办法!”赵遵把封不遗请到了魏平君授业时居住过的小屋,一众军士全都安排驻扎在了山上的密林里。

安排好一切之后赵遵就出去了,一整天都没回来,直到傍晚时分赵遵才带着一身泥污回到了石屋,封不遗在小院里待了一天正闷得发慌,见赵遵回来忙问究竟。

赵遵并没解释,而是把封不遗邀请到了他和同乡人操练的演武场,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但演武场中却灯火通明,上百名壮小伙子每一手举一杆火把,排列的整整齐齐。

封不遗看着眼前这一群朝气蓬勃,脸上又带着坚毅神色的年轻人不住的点头,他问赵遵:“贤侄,这些壮小伙都是什么人?”

赵遵道:“回禀叔叔,这些年轻人来自周边数个村镇,我们在一起习武较艺已经有六七年时间了。白天他们都在修堤筑坝,我刚把他们召集起来。”

封不遗在人群中走了一圈,这些年轻人穿着非常朴实,鞋裤上多有泥污,脸上虽然带着些许疲倦,但精神都很饱满。

封不遗很满意,问赵遵:“他们都学过什么?”

赵遵答道:“拳脚套路,剑术长枪,射箭也都练过!”

“好,练一套拳让我看看!”

赵遵点头称是,向着自己的兄弟们喊道:“大家跟我打一趟拳!”说罢赵遵站到了队伍最前面,他们常年在一起习武,拳脚套路好比日常吃饭睡觉一样熟练,在赵遵的带领下,动作整齐划一,招式如行云流水一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