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临高启明之海外扬帆 > 第一节 甘粕右卫门

临高启明之海外扬帆 第一节 甘粕右卫门

作者:吹牛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7 15:02:22 来源:笔趣阁

“老师,您刚才讲的我不是很明白,这些树都不能吃,为什么种它们反倒比种大米能养活更多的人呢?”课堂上甘粕右卫门操着结结巴巴的普通话问道。

项天鹰扶了扶眼镜:“米泽的气候比较寒冷,并不适合水稻的生长,就算把所有的土地都种上水稻,还是产不出多少米。种桑树可以养蚕,种楮树可以造纸,种漆树可以做漆器,种麻可以造布匹,种靛青可以造染料。在日本一石二斗米才能换一两黄金,可如果把楮树的树皮做成纸,再画成浮世绘,只要一百枚就能换一两黄金,这样的话,生产浮世绘来卖钱换米不是比直接种水稻简单得多吗?而且楮树的叶子还可以用来喂猪,果实和汁液可以入药,只要利用好了,浑身都是宝。当年的谦信公的一个重要财源就是青苧,青苧不能吃,但是可以用来织麻布,而且做出来的衣服并不贵,很多平民百姓也买得起,所以很多商人都到上杉家来买青苧,商人多了,税收就多了,国家就有钱了。”

甘粕右卫门点了点头:“那为什么主公不种这些……经济作物呢?我听说景胜公在世的时候,直江大人在米泽种了很多桑树、漆树和楮树,可是后来就不种了。”

经济作物虽然效益比粮食高得多,但是风险性因素也大得多。旧时空大量的农业中的大量骗局几乎都是利用农民对经济作物的特性不了解来行骗的。经济作物投入大,大多需要特殊的生长环境或者种植条件;其次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很大。粮食的价格,除非遇到灾害或者剧烈的通货膨胀,否则价格的变化是平稳的。经济作物可就不一样了,贵得时候卖到几百几千,贱得时候只能当肥料和柴火。

项天鹰组织了下语言说道:“这有三个原因。第一,你看在高雄这里,天地会有各种各样的技术,不论种什么,都能既省力产量又高,可是米泽没有这些技术,种植经济作物就很难有好收成;第二,米泽缺少良好的道路和船只,也不掌握产品的销售网络。做出来的纸、生丝、漆器、麻布、染料自己运不出去,只能依靠往来的商人。既然你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你就没有选择权,只能按照商人的价格低价出售;而商人贩运来得米价格高,所以百姓还是缺粮;第三,就是种植经济作物需要本钱,可是幕府不断给上杉家安排各种普请任务,又是修江户石垣,又是修寺庙,一分钱也攒不下来。上杉家只能向商人借高利贷,高利贷越滚越多,最后变得永远也还不完,百姓辛辛苦苦一年,种出来的米还不够利息。”

“这么说来,都是商人坏了事?!”

“也不能这么说。”项天鹰想了想,“商人其实非常重要,虽然他们不事生产,但是流通四方货物,移多补缺,对经济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你不能指望商人讲良心,毕竟他们拿出自己的本钱来行商,千里迢迢,冒着巨大的风险--比如到你们藩,海路不但有风暴,还会遇到水军盗贼,出了事,不仅是没了钱货这么简单,连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所以他不可避免的要追求最高的利润。何况,运输旅行本身就意味着极大的成本。你想想看,去江户参觐一趟要花费多少?”

此时,江户幕府时代最著名的烧钱活动参觐交代还没有形成正式的制度,不过从岛津家开始,外样大名为了表示忠心,已经开始陆续的展开了此项活动。

甘粕右卫门思考了一会儿:“那……老师,元老院会去打倒幕府吗?”

高雄的日本人大多是来自日本西南部的切支丹,但是甘粕右卫门不同,他的家乡在日本东北边陲的米泽。

米泽上杉家和西南的萨摩岛津家、长州毛利家一样,是少数几家一直生存到明治时期的战国大名之一。米泽上杉家的历史是从人称“越后之龙”的上杉谦信继承关东名门上杉家开始的,上杉家脱离了濒临灭亡的绝境,并在战国乱世中成长为地跨数国的大大名。但是上杉谦信死后,他的两个养子之间为了争夺继承权爆发了内战,上杉家的实力一落千丈。最终上杉景胜取得了胜利,但是他随即就要面对天下布武的织田信长大兵压境,就在上杉家危如累卵之际,本能寺之变爆发,织田信长被部下明智光秀杀死,上杉家第二次死里逃生。

消灭了明智光秀的丰臣秀吉迅速继承了织田信长的遗产,上杉景胜也加入了丰臣秀吉麾下。根据丰臣秀吉的要求,上杉景胜的夫人菊姬要到大坂作为人质,甘粕右卫门的父亲甘粕信纲就是在这时作为主母的扈从来到了大坂。

在大坂,菊姬遇到了一位著名的切支丹,明智光秀的女儿,细川忠兴的夫人明智玉子,教名伽罗奢。两个个性要强的女人很快就成了闺蜜,经常来往。甘粕信纲就是因此接触到了天主教,最终受洗成为切支丹。

丰臣秀吉的禁教令对甘粕信纲并没有多少影响,毕竟他的主公上杉景胜是丰臣秀吉的托孤重臣,丰臣五大老之一,没有几个人敢为难他,只要他别到街上嚷嚷自己是切支丹就行。但是丰臣秀吉死后不久,决定日本命运的关原之战爆发了,战败的上杉家被改易,领地只剩下米泽三十万石。

毛利家等被改易的大名大多靠大批裁员来保持财政平衡,可是上杉景胜却认为不能丢下这些为上杉家流过血的家臣不管,硬是咬着牙不裁一人。区区三十万石的领地,却要养活六千家臣,上杉家刚到米泽的时候堪称筚路蓝缕,连高级武士都难得吃顿饱饭。好不容易缓过一口气,幕府又不断地让上杉家承担各种工程的普请来消耗其实力,德川幕府的禁教令比丰臣政权更为严厉,但是上杉景胜还是顶了下来,因为北方的切支丹并不多,活动也无南方那么显眼,幕府一时顾不上他们。

可是到了元和九年,发生了两件对于上杉家的切支丹造成毁灭性打击的大事,一件是上杉景胜去世,他的儿子上杉定胜继位,另一件则是二代将军德川秀忠让位给了他的儿子德川家光。

德川家光时代幕府统治严苛,是著名的“武断政治”时期。被改易的大名数不胜数,纵是谱代大名尚且不免,何况是上杉家这样的“西军余党”,而上杉家纵容切支丹正是一个绝好的借口。宽永五年,上杉定胜终于顶不住幕府的压力了,为了不连累上杉家,甘粕信纲和其他几个切支丹家臣很爷们地选择了切腹,而他的儿子,年仅七岁的甘粕右卫门则被教友带着,在漫天飞雪中逃离了米泽。

出奔的几个米泽切支丹在酒田凑上了船,辗转来到平户,又从平户到了大员。本来他们是想直奔马尼拉的,可是从米泽跑出来的时候身上就没带几个钱,从平户到大员已经是靠对船主苦苦哀求才算是只出了一半的钱才上得船,实在是没钱再去马尼拉了。于是他们只得在大员附近的日本人村落中留了下来,靠给荷兰人当佣兵养家糊口。

给荷兰人打工的生活很不愉快,荷兰人不许这些天主教徒按天主教的仪轨礼拜。但更严峻的考验是这里的气候,从冰天雪地的越后和米泽来的北国武士完全适应不了高雄潮热的天气,三年下来,或者病死或者在与土著人的冲突中送了命。最终,这批来自北国的流亡者只剩下了甘粕右卫门一个人。

甘粕右卫门靠着干杂活勉强吃饭,他年纪小,身体也不健壮,其实也干不了什么活,很多时候还是靠人施舍,就这样苦捱了大约一年,他听说南边的打狗来了一般奇怪的海贼,在岸上建起了营寨,还在招募人当兵,什么人都要。

反正也是吃不饱饭,不如去投海贼吧,甘粕右卫门抱着这样的想法来到了打狗,但是眼前的景象让他惊呆了。

轰鸣的机械,雪白的楼房,整齐的道路,还有那一队队装束奇特的短发士兵,每个人都背着一支铁炮,上面插着闪着寒光的短剑,难道是传说中毘沙门天统率的天兵。不过他的大脑已经不允许他再想下去了,咕咚一声,一天没吃饭的甘粕右卫门昏倒了。

在检疫营度过了两个月的净化期之后,十一岁的甘粕右卫门被送进了高雄国民学校。

整个发动机行动期间,高雄接收了四万难民,有大量适龄儿童,虽然“高雄国民学校”的牌子是挂起来了,班子却根本没搭起来。元老教师一开始只有项天鹰一个人,归化民教师也没有几个,于是项天鹰就只能游说魏八尺,把各部门轮流派不当班的归化民来代课,项天鹰也不挑拣,哪怕只有丙种文凭的人都行,只要能凑合给小孩子扫盲就成,饶是这样,依然让魏八尺很是不满,连呼国民学校占用人力太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