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临高启明之海外扬帆 > 长宁国之卷:第四十四节 油田建设(二)

“这么劲爆!”吴廷伟的兴趣更大了,“这对我们来说是好机会呀……”

“别别,我们就这么点人,有个屁机会。”崔云红生怕会议走偏,“我们当个看客就好了,何必去搅浑水?”

不过,素丹毕竟是和他们达成了相关商业协议的,如果真得出现政局动荡,对他们的石油开发也有很大的影响。崔云红也不得不关心一下:

“有详细的消息吗?”

“没有确切消息传出来,不过有人说可能和天猛公有关。”黄璐说。

“天猛公?那不就是那个黄什么来着……”崔云红大吃一惊。

“黄世北!黄老爷子的长子。”吴廷伟补充道。他亦是满脸错愕,“怎么会这样?!”

黄璐说:“具体情况还不清楚。麻拉的商人们也挺关心这件事的。”

“这事蹊跷。”崔云红摸了摸自己的下巴,“山八港一陷落,大城那边就出了事。难不成……”

“我看这里面有阴谋。”吴廷伟说。

“这事要不要通知下黄世东和黄祺燕?”

“不必了,他们本来就是要去大城的,就算我们要通知也晚了。”崔云红眉头紧锁,他有种不好的预感,“眼下的局势不明朗,我们要提高警戒的水平。”他想起了什么,问黄璐:

“我们营地里现在的武备情况怎么样?”

“有一个海兵分遣队,四门火炮和炮手。”

营地本身的武备并不算强,因为有“野风”号炮舰从海上时刻保护着营地。

“劳工有武器吗?”

“没有……他们大多都没有经过军事训练,有枪也不会使……怎么?你是说……”黄璐诧异道。

“政局动荡,我们肯定要有所防备。”崔云红点头,“黄家寨看上去固若金汤,不也给人打下来了?我们虽然有海军看场子,也不能掉以轻心。”

话说到这里,气氛多少有些凝重。但是工作还是要继续辖区。崔云红宣布从明天开始,由黄璐全面负责营地的安全工作,其他全部扑到基建和勘探上。争取在一两个月里打出量产油井。

对目前已经打出油,但是出油不稳定或者预期储量较小的几口油井,决定采用人工挖掘为主和机械辅助抽油的办法进行开采。同时,根据资料和现场地表情况进行测井作业,试图在距离海岸较近的区域内找到可满足一定工业开采要求的石油井。

石油对策小组在几年近乎“无用功”的“勘探开发”中培养了一批勘探人员。陈鹏宇和秦西科在准备阶段又组织这批技术人员以“老带新”的模式开展了矿山探测技术的培训,还专门对临高的地下水资源进行了模拟性的勘探。

崔云红现在以这批人为核心组织了四个工程队,分别在确定试点的四个地方开始挖掘2*5米的探坑,再视情况判断要不要再继续钻一个二十米到三十米深的井。如果运气够好,在清理了地表的土石以后,会有大量石油沿着合适的地质构造从下面涌出来。这种油井当然是最复合他们期望和眼下贫弱的采油设备的。

“一周内修建一条三公里的简易道路,保证四个勘探点的正常施工;一个月内完成营地生活区路面的硬化。同时还要协助把勘探队的钻机运到制定的测绘点。你看能办到么?”崔云红问陈鹏宇。

“可以。但是得把拖拉机给我用。”

“没问题,拖拉机给你用--就是别用坏了。”

“用坏了我们修就是。本来也是老秦在机械厂自己带着徒弟修好的。”

工人们在勘探区收工砍伐树木,砍下的木头被运到诗里亚河畔漂流下来,送到木材加工厂。木材厂里配置了干燥炉。木料被熏蒸后用以加工成建筑材料,加工剩下的下脚料被充作燃料,驱动蒸汽机运作。

修路工作进展的十分缓慢,加里曼丹岛的雨水很多,几乎每天都有一场大雨。没有经过硬化的道路雨后都变得烂湿难行,迫切需要进行道路硬化工程。

虽然本地发现了多个沥青湖,但是沥青本身并不能用来硬化地面,铺设的时候还需要集料和矿粉来搅拌混合。而这些碎石、矿渣在本地都没有现成的资源可供利用。

好在这里有的是木材,所以陈鹏宇复活了在本时空欧洲比较常见的做法,用木料来铺路。

砍伐下来的原木直接在松软的地面上铺设成道路,上面再用沙土和树枝填平。不但能经受得住行人和车辆,让蒸汽拖拉机通过都毫无问题。

这种做法大大节约了修路的时间。一周之内,1.5公里的勘探路就完成了。

按照四个探坑的试钻结果,崔云红选定了其中一个最有希望出油的地点。以探坑为中心又划出了一个4*5公里的区域进行试钻,

这一次的目的全面探测地下情况,勾画矿区结构。如果碰运气打出来一口可供生产的油井当然更好。

这里地下富藏着石油,即使没有完善的勘探技术,简单粗暴的按照每三百米打一个探井的办法,不用等把地面打成蜂窝煤就能打出稳定出油的油井。不过,这属于掠夺性开发,会导致矿脉破坏严重,给后期勘探带来很大的麻烦。

矿井的安全生产也要求必须掌握地下最新情况。因此他决定只打二十个个五十米米深,直径40mm的竖井来勘测出最有希望出油的核心区域地层分布图。

工人们用牛车把第一台机械钻机运进作业点。因为这是第一次采用蒸汽机驱动钻机,所以由秦西科亲自掌控。

作业点的地面一片焦黑。这是工人们将作业点的大树木砍伐拉走,将剩下的茅草点火烧掉之后留下的痕迹。出于防备野兽蚊虫和操作安全的考虑,每一个作业点清理出来的面积不得低于300平方米。然而热带地区植物生长十分快,没几天的功夫,原本焦黑的地面又有草木萌发了。秦西科让工人将地面清理干净,命令工头指挥着大家将钻机竖起,搭好架子。

锅炉工早就给锅炉升上了火,见秦西科发出了命令,立刻投入了更多的燃料。随着燃料的暴烈的劈啪声响起,一股青烟从炉膛中冲了出来。锅炉工用棍子拨了一下炉膛,开始还不断的填料,同时注意着压力表。十分钟之后蒸汽压力达到了要求。秦西科将阀门推了过去,让蒸汽机开始带动钻机。石油开发组开始钻第一个钻井了。

钻进隆隆作响,转头迅速的钻入地面,带出大量的泥土和植物的根系。秦西科每天从一个工地奔向另一个工地。由于土层里面沙石含量较少地层结构简单等情况,几个钻井点的钻探情况进展还算顺利。虽然钻头即原始强度也不够,仍然保持了2米/小时左右的掘进速度。

“林千尺,你来测电阻!”他吩咐自己的徒弟。

划分单井地质剖面并不是秦西科的目的,不过出于对熟悉设备和锻炼队伍的目的,他还是让自己的“首席徒弟”林千尺用进行井周电容电阻测量。

林千尺首先是将一个电极固定在井口,然后将另一个电极依次固定在井口周边的各个测点,给电极通一定的电压,测量井与测点之间的地层对电容和电阻的响应。然后秦西科将根据电容、电阻的变化情况推断地下地层水的分布。这样就能为识别地层流体性质及运移方向、油气地质存储评价提供合理的依据。

获得第一手的数据之后,秦西科便教授徒弟们练习标图。秦西科发现他们他们勉强还能适应二维面并画图,但无法抽象的理解三维层面事情。他只能铲了一堆土,在桌子上堆成一座小土堆。然后他拿起一根木棍从上面戳了进去,代表钻井机,然后边讲授边指点他们怎么将收到二维数据映射到三维层面去。

这真是一个相当难的教学任务,不要说林千尺这样其实只有初小文化水平的勘探工,就算是旧时空的中学生,立体几何苦手的人也是大有人在。秦西科讲了好几天,这几位依旧不得要领。秦西科也只能继续勉为其难的教授下去。

在1号探井钻转了两天后,第一口50米的井已经完成了。钻探结果除了水和沙,没有油气的迹象。当然,秦西科也不指望自己运气能好到第一次试钻就能发现一个可供商业开发的油井。

就这样,一个井一个井的试钻采集数据。不过,迄今为止,除了早期用顿钻钻出的几口井有少量石油采出,还没有更多的发现。勘探队的几位元老中间开始弥漫着焦躁的情绪。

整个诗里亚油田项目是元老院目前耗资最大的海外项目,如果不能很快见效,接下来整个石油对策小组、南洋公司连同他们,都会面临巨大的压力。

大家都知道这里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但是诗里亚就好像是在和他们开玩笑似的,时不时的给他们一点希望,却不轻易把自己的宝库向他们敞开。元老们操劳过度,加上水土不服,一个个都上了火,面目浮肿,牙龈肿痛。每天都喝枯草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