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临高启明之海外扬帆 > 第三十节 土木运天(下)

临高启明之海外扬帆 第三十节 土木运天(下)

作者:吹牛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7 15:02:22 来源:笔趣阁

许多年后,市长向国器坐在首里城的办公室里,仍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大宋册封船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此地距离运天港已是不远,远处的港口不知何时又修筑了几道新的木栈桥,向羽地内海笔直的伸展而出。晴朗的天气更是使得栈桥旁停泊的船只可以被看得很清楚——两艘悬挂着蓝白星旗的比唐山的册封船更大的巨船正停泊其中,巨船之下,几艘冒着黑烟的小艇无风自行,在大船与栈桥间来去自如,装卸着各色的货物。

码头上,几座与首里城的百浦添御殿不分上下的高塔不知何时竖立于此,塔楼的上面斜斜得向空中伸出长臂刺破天际,不停的缓缓地改变着方向,用垂下的铁钩吊起船上卸下的货物。

高塔下,数十名戴着藤帽的琉球人,正在几个“宋人”和琉球士人的指挥下,在碎石铺成的道路上,齐声喊着号子,铺设着一条条发黑的木材和两条平行的黑色铁条。

向国器在这光怪陆离的环境中不由的看呆了,信马由缰地走到那群琉球士人旁边。他突然觉得为首的那个年轻士人很是眼熟:“莫不成是羽地殿内世子殿下?”

满头大汗的吴象贤连忙扶了一下藤盔,连忙拱手作揖道:“让国头亲方世子见笑了。”

“不敢不敢,”向国器赶紧还礼,问道,“世子殿在此所为何事?”

吴象贤笑道:“在下近日在读大宋使者所赠《物理小识》,见其中有‘铁轨’之物,不甚了解,因此特意前来观摩体验一番。见无姓多不懂宋人言,便在此做起通事。在下游学时萨师时,曾读唐人诸书,见先秦有一大儒荀卿,曰:‘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固其‘性恶论’绝非正道,但此言极是。”

“原来如此。”向国器虽然最近耽于学习日语,但是汉文古籍是琉球士人的基本功,这几句还是听得明白的。

“《淮南子》有言‘圣人以身体之’,听圣人言而后行之。去那大宋澳洲行在所在自是虚妄,不过,若是有幸去那临高看看则是极好的了。”

向国器自然不知那“澳洲”和“临高”在何处,便附和着笑了几声,道:“世子胸怀大志,在下甚是佩服。”

两人相互寒暄了几句,只听得背后一阵马蹄声,向国器和吴象贤转头一看,只见是向鹤龄跟堂弟向国用骑马而来。向鹤龄距离几步翻身下马,一脸怒气地走了过来。

向鹤龄瞪了儿子一眼,没声好气道:“不先拜见使者大人,你在此作甚?”

向国器低着头不敢吱声,吴象贤倒是解围道:“国头亲方勿要责备世子,在下正与世子格这铁轨之理呢!”

向鹤龄也做出一副笑脸,作揖道:“既是如此,倒也无妨。只是不知羽地殿内世子可知大宋使者在何处?”

“赵大人如今正在今归仁按司加那志的田里,和几位大宋的农技员与今归仁按司加那志、仪间亲方共商耕种之事。”

“多谢羽地殿内世子嘉言。”向鹤龄转头对俩儿子道:“还愣着作甚?还不上马。”接着三人绝尘而去。

“若是真能去趟临高就好了……”吴象贤叹了口气,扶了扶藤盔,继续充当翻译投入指挥琉球平民铺设铁轨的工事中。

正午的阳光照射着大地。今归仁村的一片红薯地中,“大宋使者”赵彦昊正夹着临高生产的草帽,一边听着新任的“农垦琉球联队队长”滔滔不绝的对麻平衡解释种植红薯的机理。

这个职务原本万里辉很感兴趣——至少琉球距离日本很近,琉球也有不少日本人,这距离他拿枪随便打日本活靶的“宏图伟业”至少更近了一些——结果不成想这次居然还是和日本人贸易。听到这个消息,万里辉脸色阴晴不定的在内阁大楼外转了半天。最终决定放弃这个外派的职务和册封副使以及在琉球出风光的机会——相比不被外派泡不到琉球美女,在琉球看到萨摩藩出产的移动靶却不能开枪,这种情况对万里辉来说更加痛苦。

其他的农业口元老多半都不愿意离开南海农庄这块风水宝地跑到琉球去开荒,邬德思来想去突然想到了一个过去常常被他胖揍的高大的归化民干部的身影。

林兴虽然转正了百仞滩公社的正社长,也有了自己的老婆小孩。但是思来想去,和他一起被俘的王田都当上了南海农庄的副主任,而劳改营的符有地在归化民和土着中更是“家喻户晓”的存在,而同时被俘的“难友”们只要没死没残的,大大小小都是个干部了。最差的也都在某地当了社长或者“农场场长”。林兴和他的公社虽然年年都是能登上《临高时报》的“农业标兵”,但是这么放置着简直是太过屈才了。因而邬德建议,由林兴担任“天地会琉球特派员”这一职务。赵彦昊让林兴去把种子送给麻平衡后,二人已是相当熟络。

“您瞧瞧这棵红薯,”林兴接着从地里拔出一棵红薯,“仪间亲方当初推广红薯的时候,与现在的红薯相比,如何呢?”

麻平衡捻了捻胡子,“在下想当初向野国总管大人学习种红薯时,便知若是用红薯切块种植,未经几季薯苗就变得又矮又小,长出来的红薯也是这般,产量大减。若是选种种植,亦不便利,更不便于推广。若是用萨摩藩人的俗话,那就是‘弁庆立往生’,进退维谷啊!”

薯类的病毒感染的问题,其实和其流行的无性繁殖有很大的关系。过去并无好的解决方法,只能采用有性繁殖来重新育苗,对农户来说无形中增加了不少负担,

林兴又说道:“的确,红薯存在这种问题。这是由于红薯被虫害传毒所致,”接着他让其他的归化民干部摸出一个红薯说道,“但是若是仪间亲方用了大宋的‘脱毒薯苗’,则种出的红薯却能避免这些问题。”

“那么敢问林队长,大宋的薯苗又是如何‘脱毒’的呢?”麻平衡言辞变得很是恳切。

林兴笑了笑,说道,“我并不清楚,请您问一下首长吧。”

麻平衡面露难色的看了一眼一旁装作四处看风景并且配合着相应动作的赵彦昊,显然大宋不打算白白送红薯苗给琉球。若是持续购买大宋的红薯苗,购买种苗的花费倒是小事,只是农业的命脉就要把持在宋人手中了。

不过多种一些红薯总是能多救几条人命,总比天天吃苏铁果粉被毒倒在地要好许多。

麻平衡想想觉得以后有机会试一试自己能不能自己留种保存一些这样的薯苗。

“靠人不如靠己,我可不信自己种不出‘脱毒’的红薯。”老头满怀期待的小声用琉球话都囔道。

林兴又简单介绍了几种新带来的蔬菜——番茄、花椰菜、西兰花等等。麻平衡认出菠菜是日本人最近从明国带来的“菠薐草”,只不过宋人的“菠菜”叶子更大;而辣椒麻平衡本人没有见过,但是他吃过萨摩藩的官员带来分给他尝鲜的“柚子胡椒酱”,据说是用“柚子”(酸橙)和“高丽辛子”制成——根据味道判断,他觉得宋人所谓的辣椒可能就是“高丽辛子”。至于西兰花和菜花,那就更是大开眼界了,麻平衡在宋人来航前从来没想过这样的食物可以吃。

这些品种都是天地会根据琉球的地理气候环境,参考旧时空琉球的作物种植情况选择的,有很强的针对性。只要交到合适的人手里种植,很快就能扩散开。

江远之一行还带来了一些果苗,更是让麻平衡觉得闻所未闻。比如说一种长得像漆树的树苗,赵彦昊说这是天竺国圣物“阿摩落加”,特此赠与琉球,倒是让麻平衡好一阵感动。又见天朝使者吩咐手下拿出一些无法用任何已知植物形容,外形长得近似于兰,但是叶子又呈剑形和稻麦类似的植物;还有一种看起来类似芭蕉,但是使者却说可以长出不少更香甜的果子的植物。赵彦昊吩咐郑玶拿了这些水果的果干过来分给麻平衡、向绳祖和他手下的几个地头们尝尝。向绳祖和麻平衡吃得啧啧称奇,道:“不愧是上国果品,果然非凡。”

“此物名为香蕉,与本地的芭蕉亦算是近亲。只是吃起来更为香甜可口,关键是和芭蕉一样可以果腹,平日里食用不足之时对百姓而言也不无小补。”

琉球原来芭蕉,但是产量甚低。赵彦昊带来的香蕉是后世专门优化过的品种,产量要高上许多。

“只是这些水果成熟之际,琉球又有梅雨,又有台风,要百般呵护才行。”

“赵大人所言极是。”“所言极是。”二人附和道。

“若是有什么问题,还望各位大人不耻下问。”林兴抱拳说道。

“不敢不敢,”麻平衡连忙挥手道,“听君一席话,便如唐一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