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抢救大唐 > 第二百二十一章 安禄山封王

抢救大唐 第二百二十一章 安禄山封王

作者:姬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7 09:40:13 来源:笔趣阁

李隆基感叹道:“若梦祈为男儿身,这帝位,我真是忍不住想交给她才好。”

李隆基这话,让宦官,宫女们连忙低头,装作什么都听不到的样子。

高力士倒是不在意,他笑道:“可惜小万春是个女子,不过,这平南伯,倒真是一个人才,老奴问了小万春,她说这些东西都是平南伯教他的,依老奴看,坊间传言的平南伯有宰相之才,倒也不假。”

“宰相之才吗……”李隆基听到这话,心中一动,或许……

不过,那念头只是在李隆基心里转了转,便暂时放下了,李泰初,还太年轻,或许自己百年之后,自己的儿子李亨,可以按自己的设想那般。

无人知道,李隆基刚才在心里想了什么……

李隆基看向高力士,道:“以后,每天送报纸来吧。”

这是自上次李白文章惹怒李隆基以来,李隆基第一次要求每天送报纸过来。

高力士点点头,满口答应,然后继续说道:“圣人,南海郡的港口已经初具规模了,只是铁路尚且未修建好,恐怕还要一两年,或者是更多的时间,从长安到南海郡的铁路才能修好。”

李隆基点点头,道:“无妨,这件事情你决定便是,朕先走了。”

“是。”高力士目送李隆基离开后,也径直离开了。

此时,李泰初正在南海郡大兴建设,根本顾不上长安的事,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些本来应该发生的事情,也在发生着。

自去年以来,水旱灾相继,关中一带大饥,可如今的两个宰相,一个陈希烈,一个李林甫,可都不是管事的人,让他们管这些事情……

如今灾情倒也不严重,不过再过几个月,那就说不定了……

按记载,天宝十三年秋天,关中阴雨连绵两个多月,到时候,关中势必将迎来一场重大的饥荒,田地里面的禾苗大部分都要被泡死,也不知道有多少房屋被压塌,使百姓流离失所。

而李泰初,他并不知道这件事情,哪怕他看过的书挺多的,可是这种事情他怎么会记得?

史书上面也不过是寥寥数语,写了几句关中大饥罢了……

史书上的寥寥数笔,也不知道是多少人的一辈子,多少人的生死……

不过还好,他和长安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他虽然不知道这件事情,但是他阻止了另外一件事情的发生。

史书记载:天宝十三年(七五四)二月二十三日,安禄山入朝奏请说:臣所部将士讨奚、契丹、九姓及同罗等,功勋甚多,乞不限常格,超资加赏,仍写告身付于臣军,授与将士。

于是安禄山部下除将军者五百余人,中郎将者二千余人。

禄山预谋反叛,欲以此收将士之心。

三月一日,安禄山辞归范阳,玄宗解御衣赐之,禄山受之,既惊且喜,遂疾驱出潼关。

然后乘船沿黄河而下,命船夫执绳板立于岸边,十五里一换,昼夜兼行,一日数百里,过郡县都不下船。

从此凡有告安禄山反者,玄宗皆缚送范阳,于是人皆知禄山要反,但无人敢说。

这件事情,就是安禄山在谋反前做的最后一件事,那就是以藩将代汉将。

这件事情之后,范阳,平卢的军队彻底落入了安禄山手里,他让军队往东,军队就绝不会往西,也是因为这件事情,安禄山才断然反叛,同时获得了平卢,范阳上下的一致支持。

这件事情,李泰初会让他办成?别开玩笑了好不好……

安禄山入朝请藩将代汉将的那天,以吏部侍郎韦见素为首的大批官吏,以及左右相陈希烈和李林甫,皆上书表示反对。

李隆基无奈,本来想答应的他只能放弃了这一举动。

安禄山则是愤怒不已,他得知这个消息后,差点把大开杀戒,把自己府邸里面的奴仆杀得一干二净,最后虽然被劝住了,可是安禄山府邸的奴婢起码消失了二十几个……

安禄山无奈,只好跑去大明宫哭惨。

肥胖的安禄山跑起来不让人觉得他有三百斤,反而十分敏捷。

他从含元殿广场一路跑到珠镜殿,漫长的距离,让他手脚发软,满头大汗,他到达珠镜殿后,一见到李隆基,就瘫软着跪了下来。

他嚎啕大哭,向李隆基哭诉道:“阿爷!朝堂上下看我是胡人,就如此对待我,实在是不公!天地可鉴,我对阿爷忠心耿耿,对阿娘也是尊敬有加,如今宰相辱我也罢,那韦见素,不过一个小小的吏部侍郎,居然说我为藩将请功是想谋反!阿爷明鉴,我怎么可能谋反啊!我愿以死,向阿爷以证清白!”

说罢,还没等李隆基反应,安禄山就一头往旁边的宫柱上面撞去,“碰!”的一声,只见安禄山头破血流,生死不知。

李隆基顿时大急,他连忙说道:“快,让御医过来!”

医生们很快就过来了,不多时,安禄山便醒了,他看到一脸关切的李隆基,顿时又抽抽了起来。

他哭道:“我该死啊!我让阿爷担心了!阿爷请赐我死罪啊!”

“哎,你我父子,何必说这些!”李隆基见这一幕,眼中有了几丝泪花,他拍了拍安禄山的后背,安慰道:“我儿吾忧,朕封你为宰相便是。”

安禄山大喜过望,连忙谢恩,而李隆基则是让人拟制,然后,高力士交给李隆基的一封信,改变了李隆基的想法。

信是李泰初写的,上面写道:“安禄山虽有军功,但目不识丁,怎可为宰相?若如此,四夷必有轻我大唐之心!若圣人真想封赏,不如封安禄山为亲王,将封地放到岭南,想来朝堂上下,必不会再说闲话。”

李隆基看罢,惊讶不已,封安禄山为相之事,乃是他临时起意,李泰初怎么会知道?

想到这里,李隆基心中多了几分忌惮之意,不过他仔细想了想,还是改了诏书,封安禄山为楚王,封地放在了古楚国之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