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贝纳颂 > 98.十五贯

贝纳颂 98.十五贯

作者:李赫霖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7 01:36:23 来源:笔趣阁

南宋都城临安城中有一个人名叫刘贵,字君荐。刘贵祖宗豪富,到了刘贵这一代,偏偏时运不济,渐渐衰败下来。

刘贵本来读书,想考取功名,看看坐吃山空,不能再读书,就改行做生意,因为是半路出家。买卖中屡屡赔本,几乎把整个家业都赔光。

因为没有子女,又娶了一个老婆陈氏,但一家三口,和睦相处,刘贵为人和善,邻里关系很好。人们都安慰他:

“刘贵,你是一时运气不好,才这样不顺。等过一段时间,一定会财运亨通,万事如意。”

说是这样说,可就是没见个好运头,刘贵整天在家愁眉不展,无可奈何。

一天,刘贵的老岳父过生日,托人捎话叫刘贵夫妻去喝寿酒,刘贵如梦初醒:

二天,“我整天烦闷连老岳父的生日都忽略了。”

三天,和老婆王氏简单收拾一下,对陈氏说:

四天,“好好看门,我们今天不回来了,明天一定早些回来。”

说完就和王氏去了丈人家。刘贵的丈人家离城20多里,不用多长时间就到了,互相问候,就献上一点礼品,喝起寿酒来。

第二天一早,丈人就找刘贵说:

“女婿,你不能老是这样坐吃山空,必须想一个办法,我把女儿嫁给你,希望她生活富裕,不能老是现在这个样子。”

刘贵叹了一口气说:“我也整天愁眉不展,我是一无本钱,二无人缘,实在不知怎么办,所以整天胡思乱想。”

丈人说道:“我也知你为难,这样吧,我帮助你们一下,给你一点本钱,开个柴米店,赚点儿钱,安排一家人生活,你看怎么样?”

刘贵哪得这样好事,连忙表示感谢。吃过午饭,老丈人拿出15贯钱,递给刘贵说:

“先把这点钱拿去用,收拾好店铺,等你汗张时,再给你10贯。女儿暂且留在我家过上几天,开张那天,我和她一起去,顺便祝贺你开业大吉。”

刘贵再三感谢大人,背了钱就走。

到了城里,天色快黑,碰到一个熟人,就到他家坐了一会,商量起开张营业的事。两个人边喝酒边谈生意经。

吃了有三五杯,刘贵就感觉有些头晕,生怕喝醉,就和主人告辞,刘贵东倒西歪,碰碰撞撞,好不容易才到了家门前。

这时已是夜里,小老婆陈氏一个在家,没有事做,天一黑就闩上门,在灯下打瞌睡。

刘贵敲了半天门,陈氏被敲醒,赶紧给刘贵开了门。

到了屋里,陈氏从刘贵手里接过钱来,放在桌上,问道:

“哪里来这么多钱?干什么用的?”

刘贵一来因为喝了点酒,有几分醉意,二来怪罪陈氏开门晚了,想开个玩笑,吓她一下,说道:

“说出来,怕你见怪,不说吧,又必须告诉你。都怨我一时糊涂,把你卖给了一个朋友,因为心里舍不得你,只卖了15贯。如果我手头稍为宽裕些,就把你赎回来。”

陈氏听了这话,本来不相信,可明明白白放着15贯钱;相信吧,可是平时两个人感情很好,大婆子王氏和我也相处融洽,绝不至狠毒到把我卖了。

刘贵回答说:“要是让爹妈知道,我肯定不能卖你。你明天先到朋友家去,我再慢慢和你爹妈商量。”

陈氏又问:“你今天在哪里喝的酒?”

刘贵说:“就是把你卖给他的那人家,写好卖契,他请我喝酒。”

陈氏还有点疑虑,又问:“那大姐姐王氏怎么没回来?”

刘贵说道:“她不忍心和你分离,等你明天离了家再回来,我也没有什么办法。”

说完,暗地里忍不住笑了起来,不脱衣服,倒头就睡。

陈氏想了又想,不知刘贵把她卖给谁,一心想给父母报个信,再作处理。

心里焦急,哪里还管那么多,就把15贯钱一古脑儿堆在刘贵的脚边,轻轻地收拾好随身衣服。

悄悄地出了门,把门带上,到左边邻居家住一夜。早晨早起,拼命向娘家赶去。

刘贵一觉醒来,已是三更,见桌上灯还亮着,陈氏不在床上,以为她还在厨房收拾,就喊陈氏倒茶。

一连喊了几声,没有人答应,想爬起来,又觉头晕,不知不觉又睡了过去。

恰巧有一个小偷。白天输了钱,晚上出来偷东西,摸到了刘家。

那陈氏出去时门只是带上,轻轻一推就开了。

小偷蹑手蹑脚一直摸到房里,灯还亮着,四下打量一番,没有什么可拿的。

又摸到床上,看见一个人睡得正香,脚后倒放了一大堆铜钱,就摸了几贯,偏偏这铜钱的响声,把刘贵惊醒了,他爬起来说道:

“你也太不近情理了,这是我从老丈人家借来的几贯活命钱,你给我偷走了,叫我喝西北风?”

小偷也不讲话,照着刘贵脸上一拳打去,刘贵一下躲过,连忙爬起来和小偷争夺铜钱,小偷早抢出门来,来到厨房。

刘贵紧追不舍,正要喊人捉贼,那个小偷狗急跳墙,见地上一把明晃晃的劈柴斧头。

摸起来,一斧头正好砍中刘贵的面门,把他砍倒在地,怕他不死,又补了几斧头。

小偷此时反而胆大起来,一不做,二不休,又回到房里,把15贯钱拢在一起,用一条单被包了,捆扎结实,提了就走,出门又把门给带上。

第二天,左邻右舍见刘贵家门也不开,喊道,“刘贵,天亮了。”

喊破了嗓子也没有人答应,椎了推门,门一下子开了,走到屋里,看见刘贵被劈死在地,就一起声张起来。

大家都说大老婆王氏两天前去了娘家,还没有回来,为什么小老婆也不见了。

那个留陈氏过夜的邻居只好说:

“她昨天夜里到我家借宿,说是刘贵把她卖了,她先到娘家去和爹妈商量一下。现在派人把她追回来,就能弄个明白。”

左右邻居有的去追陈氏,有的去刘贵老丈人家报信。

再说陈氏一早出了城,走了没有三四里,就脚疼得要命,只好坐在路边歇息。

看见一个年轻人,背了一个口袋,走了过来,年轻人走到陈氏眼前,见陈氏在路边休息,就上前问候。

两个人谈了一会话,正好都是往褚家堂的,陈氏就央求年轻人带她一起走;两个人走了不到两三里,后面两个人追了上来。

看见陈氏和年轻人在一起,二话不说,一人抓住一个,说道:

“你们干的好事,往哪里走?”

陈氏吃了一惊,抬眼看时,认得是左右邻居,说道:

“我丈夫无缘无故把我卖了,我回家和我爹妈商量一下。”

邻居哪里听得进:“我们不管那么多,你家现在出了人命案,正等你回去解释呢。”

陈氏不愿意去,邻居就是不放,缠在一起,那年轻人见势不妙,就对陈氏说:

“既然这样,你只管回去,我走我的路了。”

两个邻居哪里肯听,一齐叫喊:

“如果你不和她在一起也就算了,既然你和陈氏一路,你怎么能走?”

年轻人自恃清白,就和陈氏两个邻居一起回来。

到了刘贵家门口,家里已经乱成一团。陈氏进屋,看到刘贵被劈死在地上,床上的15贯钱分文没有,惊得目瞪口呆。

年轻人到了此时,不由也慌了,一股劲地抱怨:

“真是晦气透顶,我干吗要和她走一路,连我也牵连上了。”

邻居们只管起哄。正闹得不可开交时,王氏和她父亲来到家里,见了刘贵尸体,大哭一场,对陈氏说:

“你怎么杀了丈夫,抢了15贯钱,现在天理昭然,还有什么话说?”

陈氏哪里肯接受:“15贯钱,确实是有的,只是丈夫昨天晚上回来,说是一时糊涂,把我卖了15贯钱。因此,我趁他睡了,把15贯钱一古脑放在他的脚边,带上门,到邻居家住一宿,早晨正要回家和爹妈商量这件事,无论如何也不知道他怎么死了。”

王氏听不进去,说道:

“我父亲昨天明明把15贯钱交给丈夫背来家作个本钱,养家糊口,他怎么会骗你说是卖你的身价钱?肯定是这两天在家勾搭上别的男人,觉得家境衰落,另攀高枝。见了15贯钱,一时见钱起意,杀了丈夫,抢了钱,又使个诡计到邻居家借住一夜。其实早就和野男人约好,一起逃走。你刚刚还跟着一个男人同走,还有什么可说的?无论如何也抵赖不了。”

大家一起附和说:“讲得有理。”

王氏又对那个年轻人说:

“年轻人,你怎么和陈氏谋杀亲夫,暗暗约好在僻静处等候,一起逃跑,我看你怎么收场?”

年轻人说道:“我叫崔宁,和陈氏互不相识。我昨天到城里卖了几贯蚕丝钱。路上遇着陈氏,偶然搭话,知道是同路,才同她一起走,并不知道陈氏谋杀亲夫的事。”

大家听也不听他的解释,夺下他的口袋,不多不少,恰好搜出15贯钱来。

众人一起叫起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你和陈氏杀了人,抢了钱,拐骗妇女,想逃往外地,铁证如山,还有什么话说?”

当即王氏扯着陈氏,王氏的父亲抓了崔宁,左邻右舍帮着把两个人一起带到临安府中。知府听说有杀人案犯,立即升堂审讯。

王氏的父亲上堂禀报说:

“我的女儿嫁给本府城中刘贵为妻,因为不生育,又娶了小老婆陈氏,三口人一向和睦相处。只因我前天生日,女儿、女婿去过了一天。考虑女婿家境衰败,就给了他15贯钱作为本钱,开个柴米店养家。家里留下陈氏守着,谁知昨夜女婿到家时被人劈死。陈氏却和一个叫崔宁的一同逃走,被邻居捉拿到这里,望大老爷可怜我女婿身死不明,奸夫淫妇,人证物证都在,乞求大老爷明断。”

那知府大老爷听了这话,就叫陈氏上堂,问道:

“你怎么伙同奸夫,杀了丈夫,抢了钱,和人一起逃走的?快快从实招来!”

陈氏哭道:“我嫁给刘贵,虽然是个小老婆,可他从来不把我当小老婆待,大娘子王氏又贤慧,三人和睦相处,怎么能起杀夫抢钱的歹心?昨天夜里丈夫回来,喝了半醉,背了15贯钱进屋,我问他钱从哪里来,他说因为家境贫困,把我卖了,卖了15贯。我一时六神无主,连夜离家,到邻居家借住一宿,今天一早想回家和爹妈商量一下,才走到半路,就被邻居追回,带回家中。实在不知道丈夫的死因。”

那知府大喝一声:“这15贯钱明明是刘贵丈人送他的,你却说是卖你的身价,分明是胡诌八扯。更何况一个妇女怎么能在黑夜里走来走去?肯定是脱身之计。这样的事,肯定不是你一个干的,一定有奸夫帮助,谋财害命。赶紧从头讲起。”

邻居们听了知府的话,不等陈氏开口,一起下跪说道:

“青天大老爷讲得正确。陈氏昨夜确实住在邻居家里,一早晨就走了。我们见她丈夫被杀,就去追她回来。追到半路,果然看到她和一个年轻人一起逃跑,认死不肯回来,我们好不容易才把他们两个人抓回。正巧王氏和她的父亲回到家,说有15贯钱交给刘贵养家糊口,女婿死了,这15贯钱不知去向。问陈氏,她说放在床上。我们搜了年轻人的口袋,从中搜出15贯钱,分文不少,还不是明摆着陈氏和那个年轻人合伙犯罪?”

知府听他们讲得有道理,就叫崔宁上堂,问道:

“皇帝的京城,怎么能让你这样胡作非为,你是如何勾搭陈氏,如何抢了15贯钱,杀死刘贵的?两个人要到哪里去藏身?从实招来!”

崔宁说道:“我叫崔宁,昨天在城里卖蚕丝,卖了15贯钱。今天偶然碰上这个小娘子,连她姓什么叫什么都不知道,怎么能和她同伙杀人?”

知府大怒,“胡说!世上有这样的巧事吗?他家丢了15贯,你卖丝也正好15贯,这明明是支吾其词,你如果和陈氏互不熟悉,为什么和她一路行走?像这样的嘴硬家伙,不打是不会招的。”

知府喝令公差把崔宁和陈氏一顿大板,打得死去活来。

那边王氏和左邻右居一口咬定是崔宁杀了刘贵。知府巴不得早点了结公案,拼命用刑,崔宁和陈氏经受不住拷打,只好招认,说是一时见财起意,杀死丈夫,抢了15贯钱,和奸夫一起逃走,都是事实。

知府就叫左右邻居画了押,把两个人用大镣铐了,送进死牢。把15贯钱送还原主。然后知府准备好公文,上报朝廷。

不久,圣旨下:崔宁奸骗人妻,谋财害命,立即斩首;陈氏伙同奸夫杀了亲夫,大逆不道,凌迟处死。

立即从大牢中把两个人带了出来,读了判决书,押到大街,斩首示众。崔宁和陈氏浑身是嘴也开脱不清,含冤而死。

王氏在家设了个灵位,为丈夫守孝。她父亲劝她改嫁,王氏不同意:

“不要说为他守3年孝,至少也要守一年。”

王氏在家苦苦支撑,巴巴结结将近一年,她父亲派了家里仆人王二去接她回家,王氏想了想,父亲的话也有道理,就收拾一下,和王二一起上路。

刚出了城,迎头一阵狂风暴雨,两个人只好到附近树林里避雨。刚进树林,只听背里一声大喊:

“静山大王在这里,过路的,留下买路钱。”

话音没落,从树上跳下一个人来,手拿朴刀,直扑向两个人。王二一见,火冒三丈,大骂道:

“你是哪里来的毛贼?要钱没有,要老命倒是有一条。”

说罢,一头撞向来人,毛贼轻轻闪过,跟上一刀,将王二砍倒在地。

王氏见了,料想脱不了身,突生一计,拍手叫道:“杀得好,杀得好。”

毛贼听了,瞪圆了一对怪眼,问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王氏虚心假意说道:“我不幸死了丈夫,被媒人骗了嫁给这个老头。今天幸亏大王杀了他,替我除了一害。”

那个人见王氏胆小怕事,又生得漂亮,问道:

“你愿意做我的压寨夫人吗?”

王氏想了想,无计可施,只好答应。那人非常高兴,把王二尸体扔到山沟里。

带了王氏,曲曲折折,绕到了一个院子前,拣块小石头扔向院里,就有人开门。

到了屋里,毛贼吩咐杀牛宰羊,当晚和王氏成亲。

谁知这毛贼自从和王氏结婚后,接连抢了几个财主,家境变得非常富有。

王氏乘机劝毛贼改恶从善,要毛贼做点生意什么的。毛贼经不住几次劝,真的放弃旧业。

到城里租了一间房子,开了个杂货店,横竖家里有的是不义之财,也不在乎杂货店盈亏。

没事时候,两口子还到寺院去念念佛,做点善事。

有一天,两个人在家闲坐,毛贼对王氏说:

“我虽然是个拦路强盗,但知道冤有头,债有主,每天只是连哄带吓骗人点东西。后来得到了你,买卖顺利,改恶从善,有时想想过去的事,只冤杀了两个人,常常记在心里,想做点善事,超度超度他们。”

王氏惊奇万分:“你怎么杀了两个人?”

毛贼说道:“一个是你的丈夫,不久前在林子里被我杀了。他和我往日无仇,今日无冤,被我杀了,又抢了他的老婆,他是会死不瞑目的。”

王氏假装生气:“不这样,我怎能和你在一起,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不提了。你杀的另一个人是谁呢?”

毛贼说道:“杀这个人更是天理难容,而又因为杀他,连带了两个人无辜偿命。大约在一年前,我因为赌钱输了,身无分文。夜里就去偷东西。

到了一户人家,门也不闩,进得屋里,看见一个人喝醉了,睡得正香,脚后倒堆了一堆铜钱,就去摸了几贯。

刚想走时,那个人偏偏又醒了,说道,‘这是我丈人给我的本钱,你拿走了,想把我们一家饿死?’爬起来抢我的钱,拼命喊叫起来。

我见势不好,正好脚边有把斧头,拿起来三两斧头就把他劈死,到屋里拿了他15贯钱。

后来听说因为这连累了他小老婆和一个名叫崔宁的年轻人,都被判处死刑。我当了一辈子强盗,只杀了这两个人,天地良心,说不过去,早晚还超度他们。”

王氏听了,暗暗叫苦:

“原来我的丈夫让这家伙给杀了,又连累上陈氏和崔宁无辜被杀。细想起来,我当初不该冤枉他们。他们在阴间也不会放过我的。”

尽管这样,表面上还装出笑脸,陪着毛贼说话。

看准时间,直接到临安府喊起冤来。

当时,新换的知府才上任不到半个月,正在升堂,料理政事,听见王氏喊冤,便叫左右带上大堂,问明原委。

王氏到了堂上,大哭起来,哭完,把毛贼杀了刘贵,当时的临安知府没有详细查访,糊涂办案,把陈氏和崔宁屈打成招,斩首示众,从头到尾讲了一遍,又把毛贼杀了王二,霸占自己也讲了出来,请求知府大人派人去捉拿毛贼。

知府见她讲得头头是道,痛不欲生,估计是实情,立即派人去将毛贼捉来。一顿乱棍打去,毛贼一一招认,和王氏讲的一模一样。

知府当时就判毛贼死罪,上奏皇帝,过了60天限期,圣旨下来:

“毛贼谋财害命,连累无辜,造成4人死于非命,立即斩首,不得迟缓。原临安知府糊涂断案,削职为民。陈氏、崔宁可怜冤死,官府查访家人,给予抚恤。王氏既然是毛贼逼迫成亲,又能为丈夫伸冤雪恨,把贼人家产一半充公,一半判给王氏,赡养终身。”

王氏当天到法场上去看了毛贼被杀,拿他头祭献亡夫和陈氏崔宁,一场嚎陶大哭。

然后把所有家产,捐给尼姑庵,自己入庵念佛诵经,追荐亡灵,直到去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