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秦万万年 > 133大秦开国

大秦万万年 133大秦开国

作者:黑哥睇世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3 08:57:57 来源:笔趣阁

秦王二十七年十月初一,上午。秦王率王室子弟、文武百官以天子之礼先祭太庙,再祭天地,正式称皇帝,改年号为秦始皇二十七年。

下午,皇宫外的大广场方六百步,四周早已经是人山人海。宫门口,十二金人分立两边。十二金人高五丈,重千石(约90吨),乃收天下之兵所铸,十分壮观。金人对面,筑有点将台,高三丈,可俯瞰整个大广场。

广场中央,两万秦军锐士,衣甲鲜明、刀剑明亮,分成九个大军阵,分别是:三十六辆战车阵、骑兵方阵、重甲步兵阵、盾牌阵、长茅阵、弓箭手阵、重剑阵、轻兵阵、库弩阵。

几十个宫女和太监簇拥着一辆华丽的六匹龙辇,自宫门缓缓驶来,马是万里挑一的阴山宝马,不仅年岁相当,体形也几乎一样。龙辇是优质纯铜所铸,下面方车厢,上面是圆形铜丝织成的伞盖,车身镶嵌的珍珠珠宝石数不胜数。

龙辇后面,三百多名右更以上爵位的官员身着崭新的新式官服,紧随其后。

“大秦万岁!秦王万岁!万万岁!”两万士兵同声高呼,声音响彻云宵。

秦始皇帝头戴通天冠,身上穿着黑色绣金龙袍,身材伟岸挺拔。他下了马车,踩着厚厚的红地毯,缓缓登上点将台。这个时候,广场上,两万受阅秦军高声大合唱《歌唱祖国》:

黑色国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

宽广美丽的大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

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铿锵有力的旋律、气势磅礴的歌声立刻征服在场所有的人。无论官吏百姓、商贾走卒在此刻都不约而同停下脚步,停止说话,抬起头、挺起胸,沉浸在这首歌的旋律里,向往着这个朝气蓬勃的大秦帝国。

合唱完毕,四周平民姓热血沸腾,纷纷高呼:“大秦万岁!始皇帝万岁!”呼声震天动地。

大臣们好生奇怪,因为开国大典的流程中,并没有百姓喊口号这个环节。这是来自百姓们内心深处的呼唤。

一刻钟后,秦始皇双手向挥了挥,四周才慢慢安静下来。秦始皇大声说道:“朕驱匈奴、灭六国、定西域、征百越,统九州。筑长城、开灵渠、建驰道,以震九州龙脉。卫我大秦,护我社稷。朕以始皇之名,在此立誓,朕在,当守土开疆,扫平四夷,定我大秦万世之基。朕亡,亦将化身龙魂,佑我华夏永不衰,此誓,日月为证,天地共鉴。”

“大秦万岁!始皇帝万岁!”四周百姓、士兵又是齐声高呼。

接下来是由御史大夫冯去疾代替老丞相王绾发言道:“大秦帝国国府新令。

一、即日起全天下统一文字为隶书,限时收缴原七国文字所书的一切书籍,送至咸阳由丞相府统一整理、收藏,上缴有者偿,私藏者罪之,举报者有功。

二、即日起全天下统一度、量、衡。禁用旧六国度、量、衡,限期未改者罪之。

三、即日起统一车轨长度,禁用旧一切旧轨车辆。”

“大秦万岁!秦法万岁!”冯去疾话音刚落,广场又是一片高声欢呼。

……

第二天早上,咸阳皇宫张灯结彩,大殿内,文武大臣们终于等来最难忘的一天一一秦始皇封赏功臣。大家都按奈不住兴奋的心情,纷纷讨论着能得到皇帝什么样的赏赐。

“皇帝驾到!”随着司礼太监一声高喊,众大臣都站直身子,朝大殿后侧行揖手礼。

四个掌灯宫女在前,秦始皇头戴天平冠身穿龙袍走在中间,四个宫女后面紧跟两个宫女拉着长长的龙袍,两个掌扇宫女各拿着一柄黑红相间的大扇子,缓缓走入大殿。

秦始皇踱上六级台阶,稳稳地坐在龙椅上才大手一挥,道:“免礼!”

“谢陛下!”大臣们这才站直了身子。

这个年代的君臣之礼,远没有后世的繁琐,还没有动不动就要下跪磕头的规矩。

秦始皇帝扫一眼文武大臣说道:

“大秦有今天,非朕一人之功也。是无数先王、故臣和诸位爱卿呕心沥血、战场拼杀方有今天大一统的天下。联今日,不仅要封赏诸位功臣,还要追赏前朝历代功臣。长史,念诏书!”

长史冯劫拿出一道圣旨,高声念道:“制曰,商君、司马错、张仪、白起等四位先秦名臣,为大秦帝国立下不世功勋,特追赐入太庙,在其故乡建忠良祠,由官府四时祭祀。钦此!”

“陛下圣明!”众大臣齐声应道。

赵高又拿出一份圣旨,高声念道:“制曰,封王绾为列侯,食邑万户,号文成侯;封王翦为列侯,食邑万户,号武成侯;封王贲为列侯,食邑七千户,号通武侯;封蒙恬为列侯,食邑七千户,号安北侯;封黑山为列侯,食邑七千户,号安南侯;封蒙毅为列侯,食邑五千户,号蒙山侯;封冯去疾为列侯,食邑五千户,号文亭侯;封李斯为列侯,食邑五千户,号文通侯;封郑国为列侯,食邑三千户,号河渠侯;封蒙武为列侯,食邑三千户,号昌侯;封李信为列侯,食邑三千户,号有陇西侯;封滕越为列侯,食邑三千户,号南阳侯;

封冯劫、白仲、鄣邯、姚贾、顿弱、嬴奔为关内侯。

封孟昭、辛胜、杨端和为大庶长。

大庶长以下由丞相府、国际府论功封赏。钦此!”

随着赵高所念名字,宫女们将一个个象征列侯、关内侯、大庶长爵位的高山冠、玉印送到一位位受封的大臣面前,当场为众人换上。

赵高念罢诏书,众大臣无不高声齐呼:“大秦万岁!始皇帝万岁!”

同时封了十二个列侯、六个关内侯、三个大庶长,自周武王分封天下后八百余年第一次。

列侯是大秦最高的第二十级爵位,享有一定的封地百姓缴纳的税赋;关内侯为十九级爵位,没有封地。

大臣们都在相互恭贺,大殿内一时欢声笑语。老丞相王绾却是一脸严肃,用那苍老的声音大声说道:“老臣王绾有本要奏皇上。”

吵杂的大殿立时安静下来,大家重新站好位置,注视着丞相。

“老丞相,有何要事?”秦始皇问道。

“十八个列侯、关内侯中,有王翦、王贲,蒙武、蒙恬、蒙毅,冯去疾、冯劫等父子兄弟。除了关内侯的老嬴奔,再无嬴姓子弟、皇子皇孙受封。天子富有四海,子孙岂可伦为匹夫?皇室兴,则国家兴,请皇上挑选贤能皇子、皇族册封为侯,以安社稷!”丞相王绾大义凛然地说道。

众人听了,这才恍然大悟。十二个列侯六十关内侯中,除了嬴奔,没有一个嬴姓宗亲,除了白山、辛胜、鄣邯是土生土长的老秦人,其余都是入秦未过三、四代或者刚入秦的山东旧六国人。这种情况,自夏、商、周以来,绝无仅有。周武王分封八百诸侯国,姬姓就占了五百余。于是大臣纷纷禀奏道:“臣等附议!”

秦始皇说道:“大秦本是西陲小国,自商君变法后,平民可因功而贵,贵族亦可因无功而贱。自此,六代先君皆因守法而霸,直至朕统一天下。今若无功而封皇子、皇亲,无异于废法。不出三代,皇室必弱,国必危矣!”

大臣们听了,都面面相觑,无法回答。

丞相王绾又上奏道:“今天下一统,天下初定。诸皇子多有成年者,皇上当早立太子,一则为皇上分忧,二则熟悉政务以安天下!望皇上三思!”

第一份奏折,只是丞相的试探,这一份才是真章。大秦的疆土比周朝大了一倍多,又全部是郡县制,大小事务都要通过丞相府和皇帝处理,如果不早点培养好接班人,将来如有万一,国家将大乱,这个也是郡县制的一个致命的短板。王绾看得十分清楚,他多么希望自己呕心沥血三十余年的大秦帝国可以真正做到传之万世。但是,春秋以来,太子的父王争权的闹剧数不胜数,立储君已经是盛年时君王的大忌。如果不是为派到他国为人质需,立太子的寥寥无几。现在,始皇帝正当盛年,此时提出立太子,的确不是好时候。偏偏秦始皇至今没有举行大婚,也从来没有册封皇后。因此,附议的大臣没有几个。

始皇帝思考片刻,说道:“立太子乃国之大事也,诸皇子皆缺少历练,没有出类拔萃者,待日后多加

历练历练后再议不迟。”

始皇帝连续驳回老丞相两份奏章,大殿内的气氛有点紧张了,一下子静得落针可闻。

就在这个时候,有个大臣站了出来,奏道:“臣钦天监李未戌启奏皇上,皇上现在贵为天子,依旧礼,现在的宫殿、陵寝还有太庙都未达到天子的规制。臣建议皇上,应当从新规划骊山陵墓,重建皇宫、太庙,这样才能彰显天下共主的天子威仪。”

这个时候的秦始皇,他打败了一个个对手,华夏大地上,已经没有一个对手了。现在他要考虑的是如何把自己这个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漂亮。

始皇帝听了钦天监的话,正合他的心意,便下旨道:“可!着丞相府与少府立刻着手重修宫殿、太庙、骊山帝陵。”

王绾本想再劝两句,见始皇帝已经应允,只好作罢,又从怀中取出一书,双手递上,道:“禀皇上,老臣现在已经是如同朽木、耳聋眼花,望陛下许臣荣归故乡,有生之年,再看一眼家乡的土地!”

虽然早有传闻了丞相要告老还乡,但此时百官听了,着实意外,大殿顿时安静了下来。

始皇帝听了更是诧异,正想亲自起身去接,怎奈一身新式龙袍又长又宽,很不习惯,动了一下,竟站不起来,只好说道:“老丞相何忍弃国而去?赵高忙把书呈上来。”

赵高快步上前,双手郑重地接过奏折,从侧面上台阶,呈给始皇帝。

始皇帝展开,只见秦折上写道:

臣本布衣士子,虚有才名,幸得吕相荐于先王。先王不以臣卑微,委于太子傅重任,常伴陛下身边。先王崩后,臣又得陛下宠信,十八年大夫十载丞相。臣愚钝,受命以来,唯宵衣旰食、鞠躬尽瘁以报陛下知遇之恩也。幸不负使命,能亲厉陛下横扫**,即天子位,此生足矣。

今九洲虽一统,但天下人心犹未归。陛下当奖励耕织少征伐,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生息。万不可好大喜功而急功近利也。

陛下勤于政务,本是万民之福。然日夜操劳废寝忘食,不惜龙体,亦是大祸也。陛下当劳逸结合。但有繁琐事,可令诸皇子及丞相、国尉府、廷尉府为陛下分忧。

今当远离,涕零之言,望陛下听之改之。

始皇帝二十七年岁首王绾顿首拜上。

秦始皇看完时,已经眼含热泪,少年时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历历在目。近几年,总是觉得老丞相守成有余,创新不足,自己对他也是日渐疏远,今日突然要别离,才知内心是那样的百般不舍。于是百感交集地说道:“老丞相为了大秦日夜操劳数十年,今欲归乡享几天清福本不该留您,但是朕实在是于心不忍。请丞相多呆些时日,待文成侯府修好再回不迟。”

始皇帝不等王绾回话,又下诏道:“令少府即刻多派工师随琅琊郡守回琅琊郡,将琅琊行宫改进为文成侯府,限半年完工。”

“诺!”少府和琅琊郡守同时应道。

“封……冯去疾为左丞相(副丞相),即日起全力协助老丞相处理政务!”始皇帝本来想升李斯为左丞相,话嘴边时,想到李斯平时常与王绾政见不合,此时将他们两个人放在一起显然不妥。便改口让老成持重的冯去疾去助王绾。

当始皇帝宣布让冯去疾任左丞相时,所有大臣包括冯去疾都十分意外。因为在大家的心目中,李斯才是继任丞相的人选,因此,竟都忘记向冯弃疾表示祝贺,大殿内立时陷入诡异的安静。

“李斯升任御史大夫,顿弱升任廷尉、姚贾升任典客。”始皇帝宣布道。众人这才纷纷给几人道贺。

一会儿,赵高又高声喊道:“制曰,今天即是岁首,又是大秦开国喜庆之日,难得天下各郡守聚集咸阳,设宴咸阳宫,君臣同庆!”

“谢陛下!陛下万岁!”大臣们齐声谢恩,大殿又热闹了起来,能得到皇帝赐宴,必竟是莫大的恩宠。

咸阳宫大殿内,数十名宫庭乐师演奏着雅乐,十余舞伎在中间翩翩起舞。一百多位大臣按爵位大小围坐两边饮酒作乐。

始皇帝此时心情非常好,频频举杯邀群臣共饮,气氛十分欢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