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秦万万年 > 132蓝田大营

大秦万万年 132蓝田大营

作者:黑哥睇世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3 08:57:57 来源:笔趣阁

带着众老部下刚刚过了两天醉生梦死的生活,第三天中午,黑山和大家正在瞎扯蛋,门吏来报:“上将军,中车府令来传王书!”

黑山急忙整理一下衣冠,快步来到门口将赵高迎进大厅,拱手施礼道:“黑山拜见秦王特史,请特史宣读王书!”

赵高取出秦王书,说道:“秦王令上将军即刻前往蓝田大营,巡查开国大典秦军仪仗队的队列训练情况。”

黑山接过王书,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命令十分疑惑,问道:“府令大人,您知道王上为何突然让我去蓝田大营?这开国大典的日子马上就要到了啊!”

赵高转头看看四周,黑山急忙挥手让其他人退出去,赵高才说道:“刚刚御史大夫冯大人参您,说驸马您将四公主和王室乐师带到九流之地,为商贾、黔首演奏,有失王室威严,当依律治罪!秦王听了大怒,问廷尉李大人该治何罪?李大人说,秦律无此条款,王室之事,可交由宗正处置!”

“那老驷车庶长是如何说的?”黑山焦急地问。

“老驷车庶长说,王室成员去酒肆茶楼饮酒作乐者多矣,只是黑山做得太出格了,由王上下令惩戒一下可也!王上这才说您太闲了,让您去蓝田训练受阅的军队。”赵高小声地答道。

“多谢赵大人,我立刻出发去蓝田大营。”黑山向赵高施礼谢道。

“驸马有王命在身,当立刻起程,小高子先回去复命了!”赵高也施礼回答道。

送走赵高,黑山立刻起身去蓝田大营。

蓝田大营位于咸阳以东的蓝田县,骑马半日可至。商鞅变法后,从魏、楚手中夺回函谷关和武关,迁都咸阳,在蓝田修建永久驻军基地,两条七尺驰道直达、咸阳、函谷关和武关。从此蓝田都常驻军十五到二十万不等,进可支援两关,退与咸阳成犄角之势,可相互支援。大营在蓝田县城南面,三里,是县城的三倍大,四周是夯土墙,内有数千间营房和秦帝国最大的粮仓、武库、军工坊。

天下一统后,蓝田的战略意义大减,大营现在只有两万老军长期驻守负责粮食和武库的安全,农闲时则成了新兵的训练基地,专门训练刚刚入伍新兵。

黑山带着众护卫来到蓝田大营门口,营门站岗的一队士兵象树桩一样站得笔直。一名军吏见有马队到来,立刻大声喊道:“军营重地,来者下马!”

黑山等人翻身下马,张进向前几步对营门口的士兵喊道:“上将军黑山奉王命巡查蓝田大营!”

“上将军稍候!”军吏应道,又对营门内了望塔喊道:“秦王特吏到,吹号请将军出营。”

了望塔立刻响起“呜……呜……呜……”三声长号角,远处军营中立刻回应了三声。这是军中常用的通讯号。

不一会儿,数名将军来到营门口,为首的正是战功累累的老将杨端和。

“参见上将军!”众将向黑山拱手行礼道。

黑山施礼道:“奉王命,检阅蓝田大营参加开国大典的队列训练情况!请杨将军接秦王书。”

杨端和接过王书,看了一遍,对部下命令道:“吹号,全体将士校场集合,请上将军检阅。”

“诺!号兵吹集结号!”军令司马应了一声,又身边的号手喊道。

“呜……呜……呜……!”三声短声号角响后,营内立刻传来“咚……咚……咚……”的战鼓声。

杨端和这才转身请黑山道:“请上上将军随末将进营检阅大军!”

“走!”黑山应道,便和杨端和走进营内,众将紧随身后。

蓝田大营经营一百多年,方圆二十余里。众人来到大校场,大军已经集合完毕,六万人分成三个巨大的方阵,一眼望去黑鸦鸦的一大片,除了风吹战旗的猎猎作响再没半丝声音。

登上点将台,望着鸦雀无声的秦军大军阵,杨端和介绍道:“右边两万是老军,现在主要负责粮仓和武库的安全;中间两万是从各军精挑细选出来的精壮锐士,年龄都在二十五岁以下,全部是不更以上爵位,身高在七尺五寸到八尺之间,在此集训,将在开国大典时接受秦王和百官检阅;左边两万是刚从关中招的新军,来年春忙后将分派到各地军中。请上将军检阅!”

“杨将军治军果然严谨,不愧是大秦常胜老将。”黑山称赞道,一边向军令司马下令道:“右军向右三百步,左军向左三百步,中军千人为一队,散开!”

军令司马令旗一挥,三军立刻踏着整齐的步伐左右散开。

“中军按行军队列齐步走!”黑山又命令道。

军令司马高高举起令旗,挥了挥。“咚、咚、咚……”四面战鼓同时敲响。

中军二十个千人方阵踩着鼓点,整齐伐一齐步走。黑山见他们的步伐已经达到后世正规军的水准了,禁不住赞叹道:“军阵步伐如此整齐,杨将军没少下功夫啊!”

“托上将军的福了!这行军队列还是上将军首创,末将岂敢班门弄斧啊!”杨端和谦虚地答道,“这两个月来,多亏弟兄们每日苦练四个时辰,方有此成绩。”

队列通过点将台时立刻改成正步走,刀盾营、长茅营、弓箭营……一个个方阵整整齐齐,士兵们个个脸上都充满自信、骄傲、坚毅。

晚上,黑山在军营下榻。军营虽然没有自家府邸舒适,却也收拾得十分干净、整洁。营房内一盆炭火将屋子烤得暖洋洋。回顾下午的队列训练,总觉得和阅兵式还少了点什么,心想:“队列已经练得十分整齐了,要是两万人能同时喊一些口号,那气势定能惊天动地,多激励人心啊!那喊什么呢?对,就喊大秦万岁!始皇帝万岁!若能再来个气势磅礴的大合唱,就更加完美了。在这样的场合唱什么歌好呢?”黑山想道这里,立将后世在军中常常唱的歌回忆一遍,最后觉得《歌唱祖国》这首最合适,只是歌要稍微修改一下。

黑山来到军案前,拿起鹅毛笔,立刻写下《歌唱祖国》的谱和词,认真推敲,最后决定将“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改成“黑色国旗迎风飘扬”。

离开国大典只有五天了,时间紧迫,黑山立刻对门口喊道:“来人!”

门“吱”一声打开,一名值夜侍卫入内施礼道:“请上将军吩咐!”

“立刻派人回府,让阿黑哥将军和府中的乐师明天早晨卯时到此听令!召集军中书吏,将此歌词抄录五百份,明天天亮前完成!”黑山命令道。

“诺!”侍卫应声而去。

第二天卯时,晨雾还未散去,黑山来到中军幕府,阿黑哥带着众乐师已经在幕府待命,杨端和也带着几位将军前来听令。五百份歌词已经整齐摆在帅案上。

黑山对杨端和命令道:“杨将军,立刻下令三军,将善于唱歌的全部挑出来,帐前听令。其余人练习喊口号,我们的口号就是‘大秦万岁、始皇帝万岁。”

“诺!”杨端和应道。

黑山拿出自己抄的词曲命令道:“阿黑哥!”

“未将在!”阿黑哥应道。

“命你带众乐师立刻学唱这首《歌唱祖国》,你们会了再教会其他人,三日后,全军两万人全都会唱!”黑山将词曲交给阿黑哥命令道。

“末将领命!”阿黑哥应道。

能当上王室的乐师,本来就具备有极高的音乐天赋,不到一个时辰,众乐师们无论弹奏还是演唱都比较熟练了!这个时候,杨端和也从六万军中挑出两百多个善于喝歌的将士,带到帐前复命。

中午时,众乐师也交会了这二百多人歌唱。下午又将这二百多人到每一个屯中,教参加阅兵式的每个士兵演唱,每个乐师负责一个千人队的矫正。两天后,士兵们已经能熟练的歌唱了。

两万人大合唱,歌声震天动地,再加上这首歌很容易激起每个人的爱国情怀。

点将台上,杨端和听了这万人大合唱,感慨万千地说道:“以前只知道上将军用兵如神,人称小白起。今日方知上将军真乃文武全才也。老夫数月的训练,本想在开国大典时夺个彩头,现在看来,还不如您这两天教的这首大合唱啊!”

“老将军过谦了!这首大合唱能否在开国大典上亮相,还需要秦王同意才行。后天就是开国大典,我必须马上回去向秦王汇报。这边就交给你了!”黑山说道。

“请上将军放心!”杨端和应道。

“为了保证后天大典上歌声嘹亮,明天不要大声歌唱,让嗓子休息一天!”黑山又交代道。

“诺!”众将军应道。

想在安排得密不透风的开国大典中,插入大合唱的节目可不是小事,黑山必须提前赶回咸阳协调这件事。

夜幕降临时的咸阳依旧人来人往,地面已经清洗得一尘不染,所有街道两边挂满崭新的灯笼,整个城市成了不夜城,空气中弥漫着灯笼里火烧油脂的清香。

孟昭自被封为总司开国大典的主事,每天忙得脚不着地。除了参考周礼,制定天子仪仗,天子雅乐、车马,还要定制天子朝服、冠冕,百官朝见天子的礼仪。如祭天、地、太庙的时辰、祭品、祭文,都要仔细推敲、精确计算,不能丝毫马虎。

回府后,黑山在孟夫子的院外等待,直到最后一批官员离开老师的院子,才入内拜见。

孟昭见黑山夜里来见,有点意外,问道:“你不是到蓝田大

营检阅阅兵队伍吗?今天就回来,定有什么重要建议,说吧!”

“知我者,老师也!”黑山拿出《歌唱祖国》的词和谱,双手递给老师道:“我已经让两万受检阅的军队全部学会这首歌,准备在后天受阅时,来个大合唱,为开国大典献礼!老师您意下如何?”

孟夫子几个月来忙得天天熬夜,此时已经是双眼通红,接过歌词拿到油灯下,认真的看了一遍,又对着曲哼了几句!大声赞道:“太好了!我虽然没有完整听过,但是光看这个词就足够激励人心啊!”

“老师,您看开国大典时,能否增加这首大合唱?”黑山问道。

“大典的各个环节,都已经全部丞相反复推敲确定。最后的方案已经送到丞相府,今天晚上就会递交秦王,我们必须去趟丞相府,征求一下王丞相的意见。”孟昭答道。

已经是二更天了,丞相府依旧灯火通明,官吏门进进出出。黑山和孟夫子来到大门口,侍卫上前向门吏报上名号,门吏立刻过来,向两人行礼道:“不知孟夫子与上将军驾到,失礼了!两位请随在下入内见丞相。”

黑山好奇地问道:“你们不用先进去向丞相通报一声吗?”

“上将军有所不知,丞相府是日夜不休的,丞相早有令,少上造以上爵位的官员来访,无论何时,可以免通报入内。丞相此时正在书房理事!”门吏答道。

黑山听了,感慨万千,有如此勤奋的秦王和丞相,大秦得天下毫不意外啊!

丞相王绾一身黑色布衣,银须银发,得报后亲自迎出书房,笑道:“两位星夜来访定有要事,快请入内叙谈!”

王绾丞相的书房十分简陋,几个大书架,放着满满的书籍,墙上挂着几张字画,再无其他装饰。

三人分宾主入坐,孟夫子将《歌唱祖国》的歌词、谱递给丞相,说道:“丞相,您看这首歌曲写得如何?”

王绾也是精通音律的文学大家,只一过目便赞叹道:“此歌气势磅礴,激奋人心,若是用作大合唱,更能展其气势。好词!好曲!”

“如果在后天秦王检阅三军时,让受阅的两万将士合唱此歌,丞相之意如何?”孟昭问道。

王绾思考片刻,说道:“两万将士大合唱,定能为开国大典添彩,激发世人的爱国热情。只是时间紧迫,能来得及吗?”

“丞相请放心!晚辈两日前已经让两万将士学会唱此歌了!只要丞相同意,明天便把词曲交给太乐府,宫庭乐师熟悉此曲,一日足矣!”黑山答道。

“哈哈!原来黑山是有备而来啊!既然如此,就在开国大典中加上这首大合唱。”王绾拈着雪白的胡须,满意地答道。

孟昭与王绾又将大典的流程又详细推演一遍,确保每一个细节都没有遗漏后,两人起身准备告辞离开。王绾突然拉住孟夫子的手,支开左右小声说道:“老夫七十有五,入秦三十余年,能辅佐秦王一统天下,此生足矣。然秦王虽是旷世明君,却是刚愎自用,急功近利之人。老夫每每以老师的身份劝他,他多少还能给我三分薄面,将来老夫走了,再没有人能劝得了他了。今天下虽定,然六国旧贵族复辟势力依然很大,老夫担心王上看不到潜在的危险,实在放心不下啊!”

孟昭答道:“李斯处事干练,政务娴熟,又深得秦王器重,他接任相位,定可助秦王安邦定国,造福天下。”

“李斯之才,尚在老夫之上。但是这十年来,他事事顺着秦王暂且不论,每每提出建议,都能得到秦王认同,这绝对不是一个正直的臣子该有的。老夫看人还可,李斯虽然出自儒家大师荀子门下,却没有读书人的正气。这样的臣子遇明君会兢兢业业,遇昏君必是大奸大恶之人也。”王绾激动万分地说道。

黑山听了,暗自佩服王绾的识人之明。????孟昭自进咸阳后,全部身心都放在帝国大学上,一心做个桃李满天下、有教无类的夫子,今天听了王绾的话,大感意外,沉思片刻说道:“昭本是桐柏县一士子,得长公子与丞相不辞劳苦,接昭入咸阳,方有今日成就。大恩不言谢,丞相有何差遣,昭万死不辞!”

王绾沉思片刻,又坐回案前,提笔奋书,写下一封奏折,郑重地交给孟昭道:“王上已经批准老夫开国大典后回故乡荣养。老夫走后,秦王定会召百官议丞相人选,到时候麻烦您将此奏折递给秦王!”

孟昭双手接过奏折,应道:“诺!”

“黑山,最近,顿弱、姚贾等重臣极力推荐李由任黑冰台仆射,这个官职虽然不大,如果落到有心人手里,却是极其厉害。老夫特地留下,让王上在庭议上与百官议决。你若有合适人选,到时候一定要和他们争一争,此职务若落到居心不良的人手里,后患无穷啊!”王绾紧紧地握着黑山的手,交待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