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奇葩一箩筐 > 第四十一章 可悲可惜蓝玉大将军?

前文说到,胡惟庸倒了,中国千年制度丞相制度被废除了。老朱的皇权可以直接辐射到帝国的每一个臣民。再也没有任何势力可以影响到大明朝的皇权了。

可是军队方面,一班淮西勋贵老哥们在朝里的地位无人可以制衡,也就刘基的浙东集团可以唱唱对手戏,本来这一套平衡还可以应付,大明朝的步伐正在稳步的推进,连年打仗,老百姓的日子不是很好过,不过立国之初为了开强拓土给儿孙们留下一个安稳的地理环境和政治环境,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所以为了拓展大明朝的生存空间,大将军蓝玉捕鱼儿海大捷一举摧毁了北元的官僚体系,等于直接把北元的政治构架打乱了,可谓是功不可没。

蓝玉的结局,笔者认为不只是个人的原因,以至于什么侮辱元妃骄横跋扈等等都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只有可能是妨碍了统治基础。

明朝初年的统治基础是以朱元璋为首的皇权统治为中心,辅导以朝中的淮西勋贵集团还有为之平衡的江浙集团。

朱元璋驾崩以后,整个国家的权利平稳过渡传位给正牌太子朱标,整个帝国将会没有任何动乱,如汉武帝传位给景帝,再传给汉文帝一般过渡,使得帝国从对外开疆拓土然后稳定到国家休养生息,那么内政外交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虽然汉武帝晚年闹出了巫蛊之祸杀了太子,闹出了一系列乱子这个比喻不太恰当,但是纵观中国古代王朝开国君主到第二代皇帝的权利交替大多数都是伴随着腥风血雨的。老朱就是想积极避免这种矛盾冲突。

老朱的千秋大计全然落空了,就是太子死了,全盘打乱了老朱的设计。朱标是中国历史上最被皇帝信任的太子之一,也是最有权势的太子之一,他在可以压制一切不服从命令的番王大臣,蓝玉也将是他最大的助力,不敢妄动。

太子朱标自幼接受宋濂等名儒为师授其经学,接受正规儒家教育。

洪武元年即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朱标被立为皇太子,带刀舍人周宗上书乞教太子,朱元璋欣然同意。中书省、都督府刚刚成立,请以朱标为中书令,朱元璋不许,说:“儿年未长,学未充,更事未多,宜尊礼师傅,习经传,博古通今,识达机宜。他日军国务重,皆令启闻,何必为中书令?”。

朱元璋对朱标极其爱护,命詹同考历代东宫官制,并选拔功勋道德老成者兼领东宫,辅导太子。其中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右都督冯胜兼右詹事,中书平章政事胡美、廖永忠、李伯升兼同知詹事院事,中书左、右丞赵庸、王溥兼副詹事,中书参政杨宪兼詹事丞,傅瓛兼詹事,同知大都督康茂才、张兴祖兼左、右率府使,大都督府副使顾时、孙兴祖同知左、右率府事,大都督府事吴祯、耿炳文兼左、右率府副使,御史大夫邓愈、汤和兼谕德,御史中丞刘基、章溢兼赞善大夫,治书侍御史文原吉、范显祖兼太子宾客,不再与东宫外另设府僚,意在朱元璋外出征战期间,由太子监国、方便各将军丞相辅佐。

可以说太子东宫出来的所有班底都是大明帝国的巩固栋梁,四面八方都安定得稳稳的,法统上挑不出半点毛病。

唯一让朱元璋不喜的就是朱标太过于文气,未来是个守成之主。对内安稳,对外恩抚,守护疆土,已待未来有个雄才大略之主待国力强盛开疆拓土缔造盛世伟业也不错。至少,国内不会乱。会善待兄弟们,老朱最看重家里人了。

此外,朱元璋还在宫中特设大本堂,贮藏各种古今图书,让诸名儒轮班为太子和诸王讲课,并挑选国子监学生国琦、王璞、张杰等十多个才俊青年伴读。在教学中,太子的一言一行,都被要求按礼法行事。朱元璋自己也时常赐宴赋诗,商榷古今。

他曾特地对教育太子和诸王等人的儒臣说:“我的孩子们将来是要治国管事的,教育的方法,要紧的是正心,心一正万事就办得了,心不正,诸欲交攻,要不得。你要用实学教导,用不着学一般文士,光是记诵辞章,一无好处。”故此,除了让太子诵习儒家经典,又专门选了一批德行高雅的端人正士,又以梁贞、王仪为太子宾客,秦庸、卢德明、张昌为太子谕德,让他们把“帝王之道,礼乐之教,和往古成败之迹,民间稼穑之事”,朝夕向太子讲授。朱元璋还常常以自己的经历训导太子,要他明白创业的不易,守成的艰辛。

朱标尽管生于安乐,但并无纨绔之习。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朱元璋命东宫及王府官编辑经史古人行事可为鉴戒者,训谕太子和诸王。洪武四年即公元1371年的春天,朱元璋制《大本堂玉记》赐太子。

他长大后,温文儒雅,慈仁殷勤,颇具儒者风范,而且还虚心求学,对宋濂等人言必称师父,后宋濂一家牵扯进上一讲的胡惟庸大案中,朱元璋想处死宋濂,经马皇后及太子力保,才得免一死。

如此仁厚的太子,可以弥补洪武朝的很多政策上过火的地方,提拔浙东集团的人平衡淮西勋贵集团,由此防止上演权臣夺权的戏码。

洪武七年即公元1374年朱标的长子朱雄英出生,洪武十年即公元1377年次子朱允炆出生。

皇孙出世对于太子地位的稳固,也起到了作用。这里提一句太子长子朱雄英早夭,不然怎么也轮到后来朱允炆当皇帝。此为后话。

遥想这年朱标二十二岁,朱元璋见他年纪已长,遂令今后一切政事并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有意让太子“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

这个时候老朱告诫说:“我所以要你每日和群臣见面,听断和批阅各衙门报告,学习办事,要记住几个原则:一是仁,能仁才不会失于疏暴;一是明,能明才不会惑于奸佞;一是勤,只有勤勤恳恳,才不会溺于安逸;一是断,有决断,便不致牵于文法。”

朱元璋说“我从作皇帝以来,从没偷过懒,一切事务,惟恐处理得有毫发不当,有负上天付托。天不亮就起床,到半夜才得安息,这是你天天看见的。你能够学我,照着办,才能保得住天下。”

从此朱标开始学习并协助其父处理日常政务。在这过程中,他每每希望实行“宽通平易之政”,但终多因与朱元璋意趣不合而难行其道。

但是朱元璋虽然显得更加喜欢更像自己行事风格的四子朱棣但是从来没想过换太子。因为他知道未来需要的是一位与民修养的皇帝。

洪武二十二年即1389年,置詹事院,朱元璋谕令吏部侍郎侯庸:“辅导太子,必得忠正贤良之士。”,以兵部尚书唐铎兼任詹事。

洪武二十四年即公元1391年八月,朱元璋有迁都西安的想法,于是命朱标巡视陕西。同时受封于这里的秦王朱樉因为在当地多次犯错而被召回京师,朱标因此也被要求趁机调查一下秦王的言行。朱标巡视归来后,献陕西地图,又替秦王说情调解,朱元璋才让朱樉回西安。

朱标自秦中视察返京后不久就生了病,在生病期间还向朱元璋上书关于筹建都城的事。洪武二十五年即公元1392年四月二十五日他的时间到了这里戛然而止,太子朱标薨。

朱标死后朱元璋痛哭不已。八月,将他祔葬在孝陵东侧,谥“懿文太子”。

记住这个时间,公元1392年四月二十五日。讲了这么多太子朱标的事情,对蓝玉的结局有很重要的影响。

书接上回,洪武二十一年即1388年,蓝玉十五万大军北上破元取得捕鱼儿海大捷,堪称蒙古版“靖康之耻”,得胜班师回朝,晋升为凉国公。成就堪比汉卫青、唐李靖一般的功劳。

随后蓝玉大将军再次挂帅出征平定西南,再立大功。

大军里面有一未将军,就是沐英。后来他的后人世镇云南。大明朝廷安定南疆的大家族。

说起来沐英是朱元璋的第一个孩子,不过他没有皇室血脉。只是一个义子。

接着说蓝玉大将军的远征。

时间来到洪武二十二年当年为公元1389年,蓝玉受命督修四川城池。

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施南、忠建二宣抚司南蛮反叛,蓝玉奉命前往讨平。接着,又平定都匀今属贵州,安抚司散毛诸洞,被加禄五百石,奉诏还乡。

洪武二十四年即公元1391年,朝廷再命蓝玉统领兰州、庄浪等七卫兵,追讨逃寇祁者孙,于是攻取西番罕东之地,当地首领哈昝等逃遁。时逢建昌指挥使月鲁帖木儿反叛,蓝玉又奉命率军征讨,当蓝玉率军赶到时,都指挥瞿能等已大破其众,月鲁逃往柏兴州。

蓝玉大将军乃派百户毛海诱捕月鲁父子,送往京城处死,又尽降其众。因此请求增设屯卫,太祖下诏许可。蓝玉复请征当地百姓为兵,讨伐朵甘、百夷,朱元璋下诏不许,蓝玉才班师回朝。

明史上说蓝玉后来居功自傲,自中山、开平二王死后,蓝玉多次统领大军,也多次立功,朱元璋对其优礼有加。

蓝玉便日渐恣意骄横,蓄养了许多庄奴、义子,乘势横行霸道。蓝玉曾强占东昌民田,被御史查问,蓝玉大怒,将御史赶走。

蓝玉北征南返时,夜抵喜峰关,守关官吏没能及时开门接纳,蓝玉便纵兵毁关,破门而入,朱元璋闻知,很不高兴。

又有人说他与元主的妃子有私,致使元妃羞愧自杀,朱元璋为此切责蓝玉。当初,朱元璋本欲封蓝玉为梁国公,因蓝玉有这些过失,便将梁字改为凉,并命人将这些过失刻在世袭的凭证上。蓝玉犹不改过,侍奉皇上酒宴时口出傲语,军中将校升降进退,大权操于他一人,朱元璋多次责备他。

蓝玉西征返回后,被封为太子太傅,蓝玉不愿位居宋、颍两公之下,说:“我难道不能做太师吗!”此后上奏言事,朱元璋大多不采纳他的建议,蓝玉越发怏怏不乐。

且不论真假如何,朱元璋的策略是对外安抚蒙古人,打一派帮一派,慢慢的把蒙古人融入到大明的版图里来,合理合法的继承元的疆域。对内善待老百姓,稳定民生发展牢固统治基础。你蓝玉这么搞,这是在拆我老朱得台,我也就只能看在你功劳大的面子上忍了。

可是到蓝玉告发被杀,中间有个微妙的时间信息,前文说太子朱标是公元1392年四月二十五日薨逝的。

紧接着洪武二十六年即公元1393年,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下狱鞫讯后,狱词称同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筦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反,拟定乘朱元璋藉田时发动叛乱。

锦衣卫是干什么的?稍微了解一点明史的朋友都知道那是朱元璋一手创立的只对朱元璋一人负责的情报特务组织,是统治百官诸将的最有利的工具。

正在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朱元璋深感不安,以谋反罪将其逮捕下狱,并被剥皮实草,抄家,灭三族,并株连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约一万五千人。为警诫群臣,朱元璋手诏布告天下,并条例爰书即中国古代的一种司法文书。

为《逆臣录》。此大案就是明初史称“蓝玉案”的惊天大案,一举摧毁了淮西勋贵集团的第二号人物,第一号之前讲了是倒霉蛋胡惟庸。

太子死了,江山不稳,坐看你淮西集团做大?老朱是不能忍的,老朱太知道自己的江山是怎么来的了,我可以造反得天下,同是淮西人没有什么祖上的荣耀,我老朱可以,你们也可以。为了让江山永远都是朱家人的。

这个时候沐英前几年因为义母马皇后薨逝,太子又殁了。伤心加病,也随他们去了。死的时候年仅四十八岁。

坐镇京师的朱元璋得知后倍感痛惜,命归葬京师,追封黔宁王,赐谥“昭靖”,侑享太庙。此后,沐氏子孙世代镇守云南,直至明末。

接着说蓝玉的大案。书接上文所以蓝玉无论如何必须死,番王制度历史上反复证明是错误的,但是无论番王怎么闹,江山还是姓名朱的。

这就是朱元璋的老辣智慧之处了,但是也埋下了很深的隐患最终坑惨了他的宝贝孙子朱允炆。

开上帝视角来看太祖皇帝朱元璋在历史上十三次北伐,功绩都没有你这第七次北伐蓝玉捕鱼儿海这一战的功劳大、影响广、战果丰厚。

堪称是大明朝的卫青霍去病一样的人物,如今你功高震主太子又早薨,此时不弄死你更待何时?

杀人狂魔朱元璋,为什么杀人?而且开刀的都是功臣勋贵?那么他杀得有没有道理?都说历史是个糊涂账,后世自有公论。

但是此时晚年死了太子的朱元璋,很是心痛,头痛。白发人送黑发人,想起自己讨饭的日子,好不容易刀头舔血换来了这金灿灿的龙椅,自己的最宠爱的儿子坐不上了。

南京,顺天府,紫禁城,奉天殿。老朱落寞的坐在门槛上,屏退了周围的所有身侧伺候宦官,这个铁腕冷血的无情帝王终究还是落泪了,月明星稀透着一股子悲凉。

朕精心培养的太子标儿,怎么就成了短命鬼?俺老朱创下的这偌大的大明的江山将何去何从?

伤心之余,老朱开始了他关于后世皇位的盘算。千秋大业创业不易守业更难,不能让江山被外人篡了,帝国诸王内部也不能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