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奇葩一箩筐 > 第二章 小朱悲剧的开始

大明奇葩一箩筐 第二章 小朱悲剧的开始

作者:孤临易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2 12:59:41 来源:笔趣阁

日子一天天过,不算好,也不算糟糕。此刻老朱最大的梦想应该就是能有一头自己的牛,自己的地然后老婆孩子热炕头,生了儿子再种地然后周而复始,在此刻的人生中权利和富贵对于小朱来说肯定是遥不可及的。

阶层固化是漫长的历史时期为了稳定统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最大限度的堵塞阶级上升的空间,对于统治者与豪强地主来说是稳定的,对于能吃得上饭的农民来说也是满足的,因为中国是农耕文明,把人民固定在土地上各行各业各司其职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来说可以最大的节约统治成本,以及人民结成流寇造反的可能。

以上的话,简单粗糙的理解就是直接封闭排位系统,不存在什么青铜逆袭成最强王者。也不搞什么比赛机制了,世界冠军?不存在的。白银还是白银,黄金就是黄金。那个段位的人就干那个段位的事情,至于青铜渣渣们,就好好干青铜的事儿就行了,不要胡思乱想了。

小朱八八或者叫朱重八有种说法是他是重字辈,现在尚未考证。此刻处于这种元朝接近末世且自我尚未觉醒,一心只想着自己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就可以的普遍的农民思想中。他农民的思想会导致他正式统治中国建立的大明朝在很多政策上就保留了这些特点,后面会讲到,现在我们来看朱八八的生活怎么样。

尚沉浸在“二十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甜美幻想中的他。遇到了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可不得的发生在元末的大事。

不抽烟因为没有烟,不酗酒因为没钱买酒,没钱不赌博因为他穷的小朱,摊上了他人生中与此刻广发的老百姓一样的悲剧。

话说当年元朝统治年间,黄河向南决口增多,多次夺淮入海,致使淮河流域水灾频繁。

所以前文一直交代他们家和所有广大的农民一起处于半温饱的状态。要知道早在泰定二年即公元1325年六月,除了少数民族多次起义反抗。

河南息州人赵丑厮、郭菩萨以“弥勒佛当有天下”为口号反元,被后世史家视为元末农民起义的先声。尽管这些起义并未成气候,但可以说元朝已在泰定年间进入多事之秋。

天下大乱,群雄四起,这个戏码相信读过三国的都烂熟了。历史上规矩的叠次上演,不是黄巾就是赤眉,各路大神各显神通,青铜逆袭就在今朝!弟兄们跟我上,干翻敌方水晶,皇帝老儿哪里装备多!抢他女良的就完了。

元至正四年,扛不过去的大灾难来临了。如果说之前的动乱只是小打小闹,那么这次就揭开了反抗暴元的大幕,和很多王朝末期的乱世一样,也是成就英雄的时代。但是这些,和现在的朱八八没有任何关系。

如此戏码,元朝贵族们该吃吃该喝喝,手里有兵怕个锤子。小小闹心毛贼,何足道哉。

借用三国演义里三国第一吹将零陵上将军邢道荣的事迹来演说一番,当时刘备攻打零陵,刘度的儿子说:“父亲放心。他虽有张飞、赵云之勇,我本州上将邢道荣,力敌万人,可以抵对。”

随后使用大斧头的零陵上将邢道荣出战,大骂“小贼竟敢犯我边界”。诸葛亮说我是杀得八十万曹军片甲不留的卧龙诸葛亮,你见到我了应该早早投降。邢道荣笑着说赤壁的胜利是周瑜的谋略,关你什么事。

相谈不愉快,双方就大战起来,邢道荣冲入诸葛亮军中,先遇见张飞,不敌张飞,就败走,又遇到了赵云,这下连跑都跑不了了,被抓了起来。刘备要杀邢道荣,诸葛亮就说要想不杀你,你要配合我活捉刘度。邢道荣爽快的答应了,说自己有办法一定能办到,约定今晚共攻刘度营寨。

邢道荣回来后,大吹特吹,一人力战赵云张飞二将,勇闯诸葛亮所布大阵,全身而退,凭借如此战绩,真的可以说是三国第一战将了。刘度竟然相信了他的话,邢道荣本就诈降,回来后又见众人以他为首,于是带领众人晚上劫营。

没想到,诸葛亮早就知道他诈降,早已经设下埋伏,刘度等人跟随劫营发现刘备军弱爆了,追了十余里突然道路两旁火光冲天,这时才知道中了埋伏。此时张飞、赵云引军杀出,三国第一上将军邢道荣死于赵云枪下。

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大元的江山刘被“说出吾名,吓汝一跳,还不速速下马受降”的大元名将之后们,败得七零八落了。

然而正当造反造得不亦乐乎,元兵与造反军打得乱七八糟的时刻,抗不过去的大灾,突然降临。

其实自朱八八自襁褓长大到放牛娃的日子里,其生活的淮河流域一直有断断续续的天灾**,老朱家并没有被幸运之神眷顾,朱重八的嫂子、侄子乃至大姐一家都相继过世,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至正四年这一年前所未有的灾荒降临。

自开春起,先是大旱,接着就是蝗灾,进而瘟疫肆虐。如此三记重锤对老朱家打击尤为惨重: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亲朱五四因瘟疫去世;初九,大哥也因病不治身亡;不久,大侄子也夭亡;二十二日,朱重八的母亲陈氏病故。

半个月内小朱八八痛失四位亲人,前一位亲人的头七还没到,后一位已经出殡了。

为什么会缺粮少药?幅员辽阔的大元朝难道就不会想办法吗?大元朝廷这个时候真的是滑稽百出,苦笑不得。

当真是国家没钱?还是别的地方粮食也不够吃?无法赈济受灾的灾民吗?果然都不是。

其实发生大灾后,元朝官府赶紧的发粮救济灾民,前文提过,最高统治阶级的皇帝和宰相都不是昏君奸臣。可是元末的基层贪腐都已经烂到骨头里了,救灾的粮食一层层盘剥下来,到了朱家手里,不,根本就没到过朱家手里,压根就没有发下来。

虽然划分了四个阶级,各司其职。现在看来是不通情理,但是在统治阶级看来不失为一种黄老之学的统治办法。天下大同不就是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嘛?然而实践起来就是另一种情况了。

但是,没有任何一个统治阶级的统治逻辑是会愿意让底下的广大的人民天天造反玩的。他们是嫌自己事儿不够多吗?大元的皇帝天天等着底下的老百姓造反,好好的日子过腻味了?那后宫娇滴滴的各色美人儿,世界各地的新奇物件儿,不香呀?

更凄惨的是,老朱家根本没有土地去埋葬他们,切切实实的里极度悲惨的到了极点。

人死了终归要下葬,四月虽说未值盛夏,但尸身也不能一直放在家里。现在朱八八只剩下相依为命二哥了,走投无路之下兄弟俩幻想他们一直为之服务的没有怪罪他吃牛的地主刘德可以施舍一些土地来埋葬亲人。然而终究是他们两太稚嫩了,低估了这个世道的残酷。

刘德大度的表示,你的父母的确帮我做了不少事情,我也看在眼里,对你家人的遭遇我也感到很同情,但是要土地,不行!

土地可是乱世之中最虚无缥缈的东西了,刘德之流鼠目寸光之处就在于此了。简单来说莫欺少年穷,往深了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可是刘德终究愧对了爹妈起的名字,是一点儿德都没留呀。

不知道刘德在二十年之后是怎么认识自己的这一举动的,可能会后悔地狂甩自己大嘴巴子吧?谁能想到此刻几乎无立锥之地的穷小子能做到逆风翻盘一路开挂,无往不利坐上中国历史上强盛的大明帝国的开国皇帝的位置。最后,还是以前曾帮过老朱家的地主刘继祖提供了一块土地,朱氏兄弟才得以埋葬亲人。

最终老朱得了天下以后。此时需插一句,朱元璋也没有忘记朱八八时代所受的恩惠,洪武十一年颁了《追赠义惠侯刘继祖诰》,乡间地主摇身一变成为侯爵,要知道刘基就是刘伯温也不过封了个诚意伯的伯爵而已,自此刘继祖荫及子孙。子孙们后代享受两百多年富贵日子,有钱又有爵位,当个纨绔子弟每天会所嫩模香车宝马不学无术不香吗?可惜刘德没有后悔药吃。

简单说明下,明朝的爵位制度大致是公侯伯,没有子男两级。具体原因会在老朱开国大明定都南京大封功臣会具体来讲。从大致来看刘伯温的爵位伯爵和侯爵只相差一个等级。由此可见一个简单的道理,帮助他人也是一种投资,投出去的或许无关痛痒,但是得到的回报将是你想象不到的。死人的问题解决了,活人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呢。大嫂带着小侄子回了娘家,兄弟俩可没娘家可回,周边亲戚想了一个遍也没有可投奔的,没办法,挨吧!

和今天的很多人一样,一边打零工一边度日,实在没辙的时候,有人给朱家二哥出一主意,实在不行就让朱重八奔庙里做和尚吧,考虑到朱重八年纪尚小,投身寺庙也许是条生路。

尽管他在寺庙里没有享受到佛祖所说的众生平等,但起码有口饭吃,而且是自己辛辛苦苦乞讨来的。所以说老朱年轻的时候当过乞丐也就是这么来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