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奇葩一箩筐 > 第三十五章 大明立国第一败

大明奇葩一箩筐 第三十五章 大明立国第一败

作者:孤临易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2 12:59:41 来源:笔趣阁

大都里的元顺帝,带着金银细软老婆孩子一路跑到了上都。曾经繁荣辉煌的世界大都市完整的落在了徐达、常遇春手里。后来改名字叫北平,即北方平定的意思。

顺帝因为顺天应人跑得好,没给留下战火,所以朱元璋和后世称呼他为顺帝。在当时蒙古人自己的称呼是不会这么叫的。

搞定北平了,那么王保保会善罢甘休嘛?不可能的,他手里还有10多万大军。怎么会甘心臣服,或者远遁漠北呢。

前文书说道,当明军攻克大都之后,元惠宗逃到塞外、立足上都建立元朝小朝廷,史称“北元”。北元君臣还是习惯性地因循以前的思路来思考问题,绞尽脑汁地想着反攻。

当时,新兴的明朝基本控制了南方各省当时的云南、四川除外与北方的山东、河南、河北,人力与物力远强于北元。

相反,北元小朝廷出塞后便处于物质匮乏、财政收支捉襟见肘的困境。此外,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实际处于军阀割据状态,对元惠宗阳奉阴违是时有的事。

显然,这个内外交困的小朝廷当务之急是想办法如何生存下去,而不是好高骛远地策划反攻。

北元时刻想依靠决战来恢复失地,而明朝也同样渴望通过决战来彻底消灭敌人,双方都希望决战,决战就必然会发生。明军向大都进军的过程,虽然一路摧枯拉朽,但所遇皆非劲敌,从没有与元军主力进行过决战,要想彻底灭亡北元,必须消灭元军主力,然而,只有歼灭王保保所部,才算歼灭了元军地方部队的主力;只有歼灭直属元帝的中央禁卫部队,才算歼灭了元军正规军的主力。

对于奋战在第一线的徐达、常遇春诸将来说,这是个任重道远、不可一蹴而就的任务,需要进行多次的大决战才能完成。

早先明军还先派元朝尚书九住前去冀宁招抚扩廓帖木儿这蒙古语意为“青铁”,也就是王保保。但没有成功。

当时,常遇春的主力即南下保定、中山、真定,作为攻山西的北路军。徐达的部队则驻扎彰德一带,作为南路军。徐达派前锋汤和部自怀庆取泽州,形成孤军冒进的态势。

时间差不多来到大都被占的2个月后,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洪武元年十月初,扩廓帖木儿派军南击汤和,在韩店大战,明军惨败。

说这场大战之前,要先介绍一下王保保城,位于兰州市区黄河北岸的白塔山东侧。因是元末第一名将王保保所建,故名王保保城。王保保城居高临下,地势险要,属于易守难攻之要塞。王保保城南北长约210米,东西长约370米,占地77700平方米,开东南二门,现存残断东墙北墙7处,高6米,宽4米,夯土层厚度10--20厘米,累计长度不足百米,在居民院落中仅存有残迹两处,夯土层清晰,城址依稀可辨。

公元1368年冬,王保保纠集元兵15万人之众,接连攻克景泰、平番今永登,随即于1369年春,带兵包围了兰州。

明将张温凭借黄河之险,一边据守黄河南岸的兰州城,一面派人向明廷求救。王保保依托重兵,将兰州城团团包围,并在与之遥遥相望的白塔山东侧山坡上修筑城堡就是王保保城,《明史》记载,王保保城应该建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十二月至洪武三年四月之间。王保保城居高临下,俯瞰兰州,王保保在此处筑城,就是为了伺机跨河攻打明将张温。同时,王保保率兵攻占定西和兰州间大片地方,切断了两地之间的联系。

就在徐达、常遇春在河北境内攻城略地的时候,汤和与冯胜已经抢先一步打进了山西,他们于十月从河南渡河,经武陟(zhì)、怀庆越过太行山,攻破碗子城这个关隘,一举拿下了泽州,逼退了王保保的守将贺宗哲与张伯颜,接着连克潞州、雄州等地。身在太原的王保保如坐针毡,立即派出韩扎儿、毛义率领马步兵反攻泽州。

明军知道来者不善,紧急要求杨璟、张彬等后继部队前来支援。天底下最强的两支军队在韩店相遇并决一雌雄,结果明军失利而还。明军的失利与主将汤和、冯胜、杨璟、张彬的指挥能力脱离不了关系。

前文说到刚登基不久的明朝皇帝朱元璋即派徐达、常遇春率25万大兵征讨,但是此次韩店失败,打乱了明军的步伐。

火红旌旗遮天蔽日,汤和帅领的大明北征的10多万大军先锋兵至黄河北岸,留下了军队驻守大都。原本一路进军克大都,迅速荡平沿途的残元抵抗势力。传檄即定,望风而降者甚多。虽然北方的地盘还有些反复,但是一路以来比较顺利。开国之战如此容易获得的拓土大功,怎么不让这些从上至下都弥漫着一股客观情绪的明军们兴奋开心。

“鞑子皇帝老儿连大都都丢了,仓皇北逃,咱们一路进兵顺利。加把劲儿,一鼓作气把鞑子赶回草原去,咱们汉人可好好的长一会子志气。”

一路进军弥漫着一股自信气息的北伐大军中一名军校百夫长得意洋洋的一边领着军士们赶路给手下的大头兵们训话。

“托皇上他老人洪福,汤大帅统兵有方,当然了还有咱们百夫长指挥得当。咱们才有如此胜利。若是侥幸立了军功也是有咱们百夫长一份功劳的。大家伙说是也不是阿!”

被拍了一顿马屁起先训话的那个是军校百夫长被这顿彩虹屁拍得十分舒服。

“众位弟兄,莫要客气。都是大家用命,咱们呐……”

话音未落,一发冷箭直插胸口,血流如泉涌,应倒地。

大家一阵短暂的慌乱后,立刻停止了行军。在骑马传令兵冒着流矢的情况下迅速结阵。

盾手在前护卫,长矛手在中,弓弩手,火铳手在后。静静的等待敌人的再次突袭。

坐镇中军的汤和下令前军后军迅速向中军靠拢,防止鞑子骑兵截断大军,分割包围。

放出斥候,严格观察敌军动态,搜索敌军主力所在。

一般来说,蒙古骑兵善于野战,也善于袭扰,如今迅速结成大阵,只能提防一时,万一敌人骑兵突袭,在接下来的行军过程中分割包围,步军。明军主力又没能找到敌军主力,这一仗胜负难料。

后发的征虏大将军徐达与王保保也是老对手,各有胜负。但是汤和一般是在西征打仗,对北方战场不是很熟悉。

这会汤和先锋部队,未知道对方的战略意图,王保保算定只要运动吃点这支明军北征先锋主力,那么元朝的战略撤退就有了意义,那么接下来集结力量发起反扑,就有了先机。

突遇突袭汤和大军由此等了5个多时辰,严防死守没能等来元兵的再次袭扰。

斥候回报,并未发现元军主力。奇怪了,王保保这是想干什么?

往后数日,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小股元兵骑兵袭扰北伐大军,但是不做纠结,打了就跑。

派出骑兵去追击,有时候能全数消灭袭扰的小部队,有时候追不到,茫茫黄河平原,无处寻觅踪影。

一连数日,汤和有些意识到,情况有些不对,这些个小部队似乎并不在意是否能多数杀伤明军。而是在以一种牺牲少数来拖延明军的进军时间,他们到底要干什么呢?尽管如此,但是也没能让汤和诸将想明白,以为只是元兵的骚扰小伎俩,立功心切的几人未等后续大军兵合一处,先锋突进。

直到大军行至过黄河最近的渡口,才赫然发现这里已经筑起了一座小城,白塔山这个位置要了命了,是遏守渡过黄河的咽喉,如果绕道,或者是走海路,必然会影响后续战争的进程,这一仗无法避免。

前文说过,蒙古人是游牧民族善于骑兵野战,弓矢大规模杀伤敌人,西征和入主中原后学习了先进的火器技术,融合了阿拉伯与宋朝的先进火器技术。原来王保保是要靠这座土城防守反击,要知道元朝时期打仗,蒙古人破东欧的野战部队容易,可是在城堡上吃了亏。再说攻击大宋,也在钓鱼城下襄阳城下吃过大亏。所以蒙古人格外重视学习筑城的技术,元大都算是集大成者,但是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此时的明军尚未有红衣大炮这种攻城利器,也没有掌握回回砲这种大型杠杆投石车的技术。只能依靠紧急打造的云梯,冲车,弓箭,火铳,还有土炮等攻城。如此一来这座土城的优势就格外的展现出来。

击破王保保大军,进军上都歼灭元军主力如此巨大的功劳放在眼前,汤和心里能不激动吗?让你筑城,咱们这就一锅端了,管你是鱼饵也罢,阻挡也罢,先吃了再说。

是役,血红的明军日月军旗铺天盖地的围攻这座小小的土城。就如同是大海的浪花拍打在了礁石上一般。一名攻城的兄弟倒下了,血染战旗,另一名军士赶紧的接过军旗,博命攻城。奈何城高,奈何没有攻城的利器。

数次组织敢死队,于城下埋炸药,都没有成功。

围困日子长久,明军的死伤严重,粮草日渐不足。未尝一败的徐达大将军第一次在这座土城下,萌生了退兵的想法。

王保保的15万大军对上明军的10多万大军,明军除去粮草辎重满打满算能战斗的军队也就8多万人,于王保保的军队旗鼓相当甚至于处于劣势。如此一来,攻城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现在已经是疲惫之师。

王保保并未用全部主力守城,要知道10万人攻击一座坚城1万人守城已经有把握了,土城又背靠黄河,水源食物都不差。反而明军远道而来,辎重不足,攻城失利必然军心浮动,王保保趁此机会,亲帅10万大军从原本分散躲藏的地方合力杀出,一举重创北伐明军。

一时间低沉的号角声响彻战场,长时间围城疲惫的明军,面对四面八方潮水一般拥涌来的步骑蒙兵,犹如在梦里,稀里糊涂就死在了乱军只中。

汤和赶紧组织大军结营抵抗,苦苦死战,原本的进攻大好局面化作泡影。辎重损失无算,病员损失甚重。

至正二十八公元1368年,洪武元年十月初,王保保派军南击汤和,在韩店大战,明军惨败。

捷报传来后,在上都的顺帝大喜,晋封王保保为齐王,赐金印,又令其收复大都。因此,王保保集合主力,北出雁门,经保安州、居庸关,向大都进发。

徐达等人认为北平有孙兴祖据守,且有坚城,不足为虑,王保保倾巢而出,冀宁太原空虚,明军主力均在太行东南部真定、彰德一带,离冀宁很近,于是采用“批亢捣虚”的战术直取冀宁。

王保保已行至保安州,听说明军动向后果然慌忙回救冀宁,明军决定夜袭王保保,再加上有其部将豁鼻马投降为内应,奇袭行动十分顺利。

王保保当晚正在读兵书,发觉明军袭来以后仓促奔出营门,穿了一只靴子就跨马逃走,只有十八骑跟从,其余4万人马都做了明军的俘虏。

这是至正二十八年即公元1368年,洪武元年十二月的事。

以上韩店失败的故事在《明史》中就几行字的描述,因为是大败。所以很多细节有待未来的考古工作详细解读。

汤和作为一员资深老将,他参加红巾军的时间比朱元璋还要早,可是,他在南方主要担任长期镇守常州的任务,因而指挥大兵团野战的能力比起徐达与常遇春等人还是差一点,南征开始时,虽然他曾经率领水陆大军取得过歼灭浙东方国珍与福建陈友定的战绩,但尚欠缺带领骑兵作战的经验,当在北方遇到王保保这样的劲敌,吃亏就在所难免了。

冯胜是宿将冯国用的儿子,此人多年来习惯跟从徐达打仗,这次改与汤和做拍档,便发挥失常了。杨璟、张彬两人的情况与汤和有相似之处,他们多年来一直呆在南方,并刚刚结束了征战湖南、夺取广西的军事行动,征尘未洗就北上山西,首次在北方平原上与骑兵作战,又遇上了王保保这样不按常理出牌的对手,受到挫败不足为怪。

接着朱元璋决定兵分两路乘胜追剿元军残余势力。明军主帅徐达率一路出西安,主要目标是攻占定西、临洮等地,追击盘踞甘肃一带的王保保、李思齐等人;另一路从居庸关出发继续追击逃亡漠北的元顺帝。

出西安的明军,于洪武二年三月攻占凤翔府,将盘踞关中的元将李思齐击败。李思齐一退数百里,逃到甘肃临洮,观望明军进攻方向,同时摆出进入青藏高原的架势。徐达和明军各路将领商讨形势后认为,临洮是甘肃的军事要地,如占据临洮明军就可以夺取战略上的主动,向西南可以取河湟,向西可攻河西走廊。

于是,明军在徐达的指挥下,一路西进,先后攻克陇县、天水、武山、直抵巩昌今陇西,元军守将不战而降。随即攻克定西,然后明军分两路进兵,冯胜率一队人马取临洮;顾时、戴德率领一路进攻兰州。此时元军残余势力已四分五裂,人心不稳。

李思齐无奈投降了明军,而兰州也被明军顺利攻占,占据兰州、临洮后,明军分兵进攻各地,陆续攻取会宁、静宁、平凉等地。至此,兰州及其周边的大部分地区为明军攻占,洪武二年九月,徐达、汤和等人率军班师回南京。

民间相传明初大将徐达、冯胜奉命自潼关经西安救兰州,攻打元军王保保,久攻不破,恰逢元宵节,徐达命军士做成又粗又长的鼓,扮成社火队混入城内,以大旗为号,里应外合,终于攻破了王保保城。为了纪念这场胜利,这种鼓被命名为“太平鼓”,并成为兰州社火的主要表现形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