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召唤群雄帝王系统 > 第十二章:勤王大军

召唤群雄帝王系统 第十二章:勤王大军

作者:咏橘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5-04-01 05:38:31 来源:笔趣阁

三日后,卯时末,崇德殿。

今日的朝会,乃是大朝会,京城内文武百官都要到场,不够品级的官员,便在殿外站着。

最近这些时日,整座京城内,都沉浸在了敌国兵锋的重压下,如今京城局势稍有缓解,这些王公大臣们,才算是略微安心。

赵长青这三日,过得极不开心。

他这三日,都在思考一个问题。

按照正常情况发展,自己杀了刘坤之后,不应该受到惩罚吗?那些不属于给事中管理的言官不跳出来弹劾自己吗?

为什么一个个都跟没事人似得?

他想不明白,是真想不明白。

一定是某个环节出错了。

就算不惩罚,也不用奖励吧?

这是什么狗屁不通的逻辑?

如此一来,我的昏庸值怎么办?

他站在崇德殿里,深深感受到了殿内众人那投来的目光中藏满了恶意。

刘坤,多好的一个官,怎么就让自己杀了呢?真是手贱!

未等那些大臣们有事禀报,大魏皇帝便看向赵长青,使了一个手势,由身边太监通报,“大皇子斩除奸逆,澄清给事中,有功于朝堂,特赐免罪金牌一副,除造反、大逆不道之外,皆可免于牢狱之灾。”

赵长青听到这个讯息,顺利懵逼了。

还特么真赏?

你赏了,岂不是证明我做错了?那我的昏庸值怎么办?

众皇子、大臣们,也是纷纷吃惊。

刘坤之案,经过两日调查,确实该杀,这没什么好说的,但是毕竟大皇子独断专行先斩后奏在先,这已经违背了大魏律法,功过已然相抵,怎么还给他赏赐?

这算什么道理?

不过朝堂之上这些人精,在细想之后,都没有站出来反对皇帝陛下的意思。

只因这‘免罪金牌’,用在皇室中人身上,只是一件可有可无的物甚而已。

什么?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呵呵。

懂什么叫阶级吗?

赵长青懵逼过后,百般无奈,心不甘情不愿的领了赏赐。

随后,太监又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紧接着,先是大魏右相李子渊向皇帝讲了一下各个饱受战乱地区的民情,然后左相钟丘又开始说道:

“启禀陛下,江南道节度使萧逾明亲率十万勤王军,不日就可到达京城,以解京畿之难,等各道勤王大军赶来,便是向敌国发起反攻的时刻。”

满朝文武大臣面露喜悦光彩。

各个义正严辞:

“这次,定要让楚国付出代价!”

“对,将楚国彻底赶出大魏境内!”

“将这些楚蛮子全留在大魏,杀光他们!”

这一刻,无论文臣武将,都极力主战,只因楚国做的太过分了,使魏国损失惨重不说,而且还将魏国百姓当作猪狗牛羊一般戏弄斩杀,正所谓是可忍孰不可忍,忍到极限无需再忍,各路勤王大军一到,一定要打出大魏的军威。

大魏皇帝虽然高坐龙椅之上,但也是听到了大臣们纷纷议论的声音,但是不管怎样喧哗,他都没有阻止,自楚国突然兴兵犯境,大家伙心里都在憋着一股委屈。

等他们渐渐没了喧嚣声,大魏皇帝才点了点头,突然就此事问起赵长青道:“朕听陈庆之说你懂领兵打仗之道,且说说看,待勤王大军赶来之时,我们要怎么做?”

问我?

啥意思?

本皇子哪懂什么打仗?

怎么办?

咦。

有了。

这些大臣们不都说等各路勤王大军赶来,要好好教训一下楚蛮子吗?本皇子偏偏要和你们反其道而行之,这样才能收获昏庸值,我真是太聪明了!

“启禀父皇,儿臣认为,待各路勤王大军赶来之后,应以防守为主。”说到这里,赵长青故意停顿了一番。

他看到朝中不少大臣露出愤怒、不解、惊讶等神情,就知道自己说对了,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不过,他恰恰没有注意到,皇帝的神情既没有不解也没有愤怒,只是有些许的不可思议与好奇。

赵长青继续道:“不战而屈人之兵,上善伐谋,然后和他们谈判。打仗多不好啊,会死人的。”

赵长青很苦逼。

本来想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秀一把孙子兵法,毕竟这个世界可是没有什么孙子兵法的,但是他话到嘴边,却发现自己啥也不懂,啥也不会,啥也不是。

只能瞎编了。

爱咋滴咋滴吧。

反正自己不怕喷。

“不战而屈人之兵?”

“上善伐谋?”

“好句啊!”

本来想喷大皇子的这些大臣,一个个的都因为他所说的两句话而议论纷纷起来,大多数都自动忽略了最后一句话,只当大皇子是在开玩笑。

毕竟,说出这样话的人,自污藏拙多年的人,岂能胡造乱编?肯定是有其深意啊!

什么?你不懂大皇子的话?

那你就是不聪明,没领略大皇子话后真意!毕竟从一鸣惊人到现在,大皇子的所作所为,都给人一种深藏不露的印象!

就连大魏皇帝,都在细细品味那句出自《孙子兵法》的名句,好像是抓到了什么点,瞬间感觉悟出了什么,突然,眸里似有光芒闪烁。

“不战而屈人之兵?不就符合朕的想法吗?老大…真的是令朕不得不刮目相看啊!”

大魏皇帝喃喃自语过后,心中似乎下了什么决定,断然开口道:“大皇子所言有理,各位大臣怎么看?”

“有理?”

赵长青深深皱了皱眉头。

感觉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

下一秒。

果然。

特么的。

昏庸值又没了?

“臣等赞同!可以防守为主,拖垮敌军,使敌不战自退!”李子渊率先开口附和大皇子。

并向他投以蕴含莫名情绪的目光,像是在说,大皇子您就死劲造吧,背后有老臣呢!

赵长青注意到了他的眼神,浑身上下顿时打了一个冷颤,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心中道:“劳甚子,这糟老头子坏滴很!”

李子渊话音刚落,随后,满朝文武大臣齐齐附和。

若是能够以最小的代价而胜敌军,这是所有人都想看到的结果,而且若是各路勤王大军齐至,无论防守还是攻打,己方都已经立于不败之地,就完全没有必要非得求个一鼓作气,这样一来,反而得不偿失。

满朝文武大臣的表现,使赵长青顿时深深怀疑起了人生。

王八蛋!

古代人这么好忽悠?

早知道就闭嘴了!

一个个的,都让人不省心!

你们如果都赞同了,我还能有昏庸值吗?

毕竟,一个人昏庸是昏庸,一群人昏庸不叫昏庸,叫决策失利啊!

皇帝陛下很是开心的点了点头,趁热打铁,又问道:“那你们说说看,等勤王大军来到,是让他们驻守京城,还是在京外安营扎寨?”

如何妥善安排勤王大军,不使各路封疆大吏寒心,成了目前的一大难题。

不过,这一次,赵长青在听到皇帝的问话后,识趣不说了。

说了也是瞎胡扯。

还是不说为妙了。

那些皇子们,因为赵长青刚才的大放光彩,早就令自己的心中深深郁闷,当然得趁着自家父皇的问话,好好表现一把。

不过,他们这些来自于不同阵营的皇子,都像是通过气一般,所答都是一致的,基本上都讲要让勤王军入驻京城。

毕竟,刚才大的战略已经制定出来了,那就是防守。

怎么防守呢?

那就是守城啊!

怎么守城呢?

肯定是得依靠那些勤王大军啊!

所以,让勤王大军驻京肯定是必然的事情啊!

赵长青听到各位皇子们的回答后,微微摇了摇头,自觉后退了两步。

摇头后退是因为他感觉自己的压力好大,这些皇子们,说话一套一套的,说的啥自己都听不懂,还怎么争皇位?

而且他们说的虽然听不懂,但是莫名觉得很有道理。

算了。

先溜吧,应该没我啥事了,靠柱子上先休息一会吧!

等将来攒够了昏庸值,兑换了武道境界,就把他们全杀了,谁让他们一个个的这么聪明,搞得自己压力山大。

在此之前,还是先苟吧。

然而,大魏皇帝听到皇子们的回答后,都觉得不是很满意。勤王大军入驻京城,威胁到了皇权怎么办?

即使不威胁,趁机要钱要权怎么办?

都是问题啊!

怎么能让勤王军入城呢?

这些人都没脑子的吗?

一个个的都不为朕考虑。

咦。

大魏皇帝胡思乱想的瞬间,突然注意到悄悄溜到柱子后面的大皇子,心想,“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你小子还想偷懒?”

于是立刻问道:“你的几位弟弟都已经说了自己的意见,你这位做大哥的怎么看?”

赵长青闻声一愣。

啥意思?

又让我讲?

我他妈不懂啊!

算了,总不能说自己不知道吧?

还是和他们反着来吧,毕竟他们说的都很有道理,那么站在道理的对立面,没准还能捞一波昏庸值。

想到这里,赵长青一扫胸中淤积,开口道:“启禀父皇,儿臣认为,勤王军不可入驻京城。只因一旦勤王军入驻京城,行动受限,很容易便会让敌军钻空子,他们很可能会围住京城,到了那时,怕是悔时弯矣。”

别问我什么空子,我特么哪儿知道?

围住京城?我瞎编的。

我是真不懂啊!

然后,赵长青这番话,却让所有人陷入沉思。

以大魏皇帝想的最多,“老大果然精通兵法深思熟虑,除京城之外,在敌国眼中,还有很多大魏的土地可以侵占,而攻陷京城,只不过是当务之急。

若是他们见京城久攻不下,定会围而不打,徐徐图之,这样一来,京城就犹如瓮中之鳖,有各路勤王大军在京,再加上粮草资源无法来到京城,必然致使京城大乱,从而受困其中。

但若是让勤王大军分驻京外,不光起到拱卫京畿的作用,还可监视敌军动作,此为一举两得,大善。”

大魏皇帝自诩为想通赵长青话内深意后,立刻讲了出来,使满朝文武大臣皆然赞同。

这一次,他们再次对这位不按套路出牌的大皇子刮目相看。

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可想而知,短时间内,谁人也无法阻挡大皇子的前进的脚步了。

真是令人感到无比惊讶。

大魏皇帝也很高兴。

满朝文武,至少都没了前几日闷闷不乐的表情。

今日的朝会没有白开。

解决了两大难题,即对敌国大的战略与如何安排各路勤王大军。

而其中,唯有赵长青难受、想哭。

嘴贱,真是嘴贱!

本皇子啥也不懂,还以为说错话了呢,结果倒好,反倒赞同我的意见了?

也罢!

吃一堑长一智,待会回去之后,得好好缕缕思绪,这几天总感觉怪怪的?到底怪在哪呢?

我已经明明很昏庸!很败国了啊!

一定是自己的战略出了问题,值得深思!

咦。

不对。

等等……

赞同我的意见好啊!

万一我的意见使国力受损,昏庸值岂不是手到拈来?

对对对!

没有万一!我啥也不懂!我的意见一定是错的!

哈哈!

开心!开心!

如果我的意见使勤王大军惨败,岂不是会收获大把的昏庸值?

天呢,原来败国如此简单?

我可真是个天才。

下朝之后。

皇帝陛下特意将兵部尚书、军机处大臣,议政处(内阁)大臣留下,而太子,也没有退去,他有辅国辅政的权利,留下来也无可厚非。

皇帝不顾留下来的五六位大臣惊讶表情,问李子渊道:“你有将朕不愿打仗的想法泄露?让大皇子知晓了?”

李子渊跪地道:“臣未有。”

皇帝闻声皱了皱眉头。

不足片刻后,突然大笑起来。

然后开口道:“这老大,果真精通兵阵之术,能将目前局势了解如此透彻,而且应对起来所施措施也非常恰当好处,假以时日,必成军中翘楚。”

有大臣不明白是何意,问起皇帝。

皇帝又道:“打仗这个东西,若非举国之战或已到不死不休的那种程度,其实都是拼个家底。

楚国大军,长途跋涉来到我大魏,已然损耗众多,我们若是直接将楚国打败,这个自然很容易,只需要各路勤王大军精诚合作,自然可期。

但是若想一劳永逸,我们只有源源不断的消耗楚国国力,如何消耗?这便用到了老大的法子,防守。

我们依靠本土优势,可源源不断的与敌对抗,但是他们呢?从楚国到大魏,路程有多远?物资送一次要多久?路程当中谁敢保证不出问题?

他们不会甘心退兵,因为他们没有从战争中获得巨大利润,但是不退兵,就要和我们比国力比消耗,如此一来,大楚岂不是不攻自破?

而老大后来又说和谈,怎么和?怎么谈?无非就是趁敌兵坚持不住之际威胁他们要挟他们,以弥补此次战役我大魏的损失!

此为阳谋!上谋!老大,心思缜密,是个帅才!”

皇帝一番话,使众人醍醐灌顶,就连太子,都深深震撼在自己大哥的‘上善伐谋’当中。

接着,他们又一起商谈,关于勤王军驻扎一事。

若是赵长青此刻在这里,肯定会哭笑不得,甚至还会再次晕倒去让赵子龙请御医。

大皇子殿下啥也不懂,王公大臣们全靠脑补。

反正他就是藏拙,反正他就是知兵,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要认真考究、仔细思量,因为看似没什么营养的一句话,其背后定然有深意……

毕竟,大皇子能够自污藏拙多年,而且还如此不按套路出牌,所以他说的话,怎么能用常理度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