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召唤群雄帝王系统 > 第十一章:初上任

召唤群雄帝王系统 第十一章:初上任

作者:咏橘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5-04-01 05:38:31 来源:笔趣阁

大魏皇帝在位十六年,虽无大功,但也算得上是守成有余、兢兢业业,堪称大魏五代帝皇中最勤劳者也不为过,而且为人仁义,自为帝至今,不曾杀过一名读书人。

深得魏国四海民众爱戴。

大魏右相李子渊来到‘宣政殿’中,向大魏皇帝行礼过后,便将手上的奏章呈现给他,缓缓开口道:

“按照钟相建议,微臣已将此番各路勤王军所需粮草凑足,此外,敌国先锋虽然退去,但是其后援部队,一直在源源不断的往京城这边运输。

大概近几日内,很有可能会对京城有大动作,但是依照城内布防兵力,最起码也可坚守三四日左右,届时,最少也会有一路勤王大军来到,以解京城燃眉之急。

此外,因国难在即,北方多地都已经出现饥荒、囤粮、哄价等问题,微臣已按照陛下意思,派遣吏部官员调查各处地方官,吩咐户部首先不惜一切代价赈济灾民与联合各地商户共同抗灾,最大限度尽量避免灾荒之后闹民乱。

北地的问题,经由各部商议,决定以南方富庶之地筹集金银拯救。”

大魏皇帝听到李相说完之后,头也不抬,专心致志的批阅奏折,低头喃喃一声,“各地灾民以及来到京城的沦陷城镇百姓,要妥善处理,这点你全权负责,还有,楚国退军以后,你要做好谈判准备,这仗不能再打了。”

李相一愣,微微点头。

大魏皇帝批阅了几张奏折之后,抬头看了一眼仍然站在原地的李相,不动声色的问道:“还有事?”

李相当即跪倒在地,声音颤抖道:“臣…有罪!”

“李相为国操劳日久,何罪之有?”大魏皇帝依旧不动声色。

李相缓缓开口,将今日与九皇子所谈,稍加润色,省略了一些大逆不道的话语,讲给了大魏皇帝听。

大魏皇帝放下手中的笔杆,面色平静,道:“说说你的真实想法吧。”

李相身躯颤抖一下,皱眉间思绪略微挣扎,最终呼出一口浊气,道:“臣,想助大皇子一臂之力!”

说出这句话,他已经考虑到了所有后果。

大魏皇帝闻声突然咳嗽两下,面色刹那间如充血般红润,他道:“好,但是老大的胜算不是很足,你依然要做好准备,朕,不会偏袒任何一个儿子,只有在杀戮争夺当中脱引而出,才可配为将来大魏之主。”

“陛下不怪罪为臣?”李相反问道。

大魏皇帝摇了摇头,道:“朕的身体每况愈下,怕是撑不了几年了,如果老大真的有心争上一争,朕可以给他一个机会,这样也方便朕在将来给他谋一条出路。”

李相问道:“陛下不看好大皇子?”

大魏皇帝道:“天时地利人和,老大都不占,怎么能赢?难不成你要朕冒天下之大不韪,废除太子?你觉得可能吗?而且,即使朕百年之后,思来想去,也找不到他能赢的一丝机会…

所以,朕才让你做好准备,你是朕一手提拔上来的大臣,朕不想你晚年遭罪。”

李相闻声,感激涕零道:“臣,知道了。但臣,想试试。”

大魏皇帝平静点头道:“告诉朕,为什么如此看好老大?”

李相直言不讳道:“微臣有个直觉,大皇子将来若是为大魏之主,必使大魏雄霸五国,奠基大魏霸主之路。”

大魏皇帝笑了笑,挥了挥手,李相明意,徐徐退去。

待李相走后,大魏皇帝的眸子里,有寒光闪烁,“朕虽有疾,但还未死,可你李子渊,已然半截身子入土了,还不想方设法明哲保身,去挺老大?他…能有什么胜算!

争吧,朝堂局势越乱,朕…便越容易荡清寰宇。”

李子渊出了宣政殿的那一刻,身板挺的笔直,眸里似都闪烁着异样光彩,他抬头望向黑幕中一轮明月,似乎看到了大魏的明天,是那样的清而明。

他走了两步之后,转身看向宣政殿,喃喃一声,道:“陛下,您终究是老了,这天下,早已不是你我的天下,而是年轻人的天下。

大皇子,但愿您莫要让老夫失望,如果您真的能够完成你所言那般,老夫即使以这腐朽之躯,也能将你抬到那个位置。”

李子渊赌对了。

他赌其实皇帝陛下早就知道九皇子来到丞相府。

而且相府当中,有皇帝陛下的耳目。

既然如此,倒不如一切坦白,反正都是心知肚明的事情,一切后果,都取决于当今陛下的态度。

摸清这一点,李子渊更有信心,助大皇子赵长青争取龙位宝座。

然而,赵长青现在都不知道,无声无息间,居然多了一个强有力的盟友?

这就是所谓的啥也不干,躺赢?

翌日清晨。

赵长青睡了一个好觉。

今日阳光明媚。

今天也是他上任的第一天。

六科给事中,稽查六部百司之事。

相当于现在的监察部门。

被誉为最有实权的言官。

新官上任,他准备要烧三把火。

从哪里烧呢?

先点名吧。

六科给事中的办公地在京城皇宫外附近。

衙门里。

原掌印长官现副掌印、左右给事中、若干给事中,总计二十余名官员排成一列,恭迎大皇子大驾光临。

赵长青没这么多客套,带着赵子龙检阅了一番给事中的工作。

说是检阅,其实就是走了一圈衙门内。

什么封存的奏折、科举试卷、六部每月工作规划等,他统统不感兴趣,因为看不懂。

检阅完毕之后,原掌印长官刘坤一脸憨笑道:“今日下官已经差人将这两日六部中所有大小事务一应具细的条文带来,大皇子您要不要先瞅瞅?”

眼前的这位大皇子,他以及他的各位同僚,都有些了解,如今满京城的官员之间都在传大皇子自污藏拙,如今一鸣惊人,深得当今圣上器重的事。

所以这样的大人物,他们是不敢得罪的,只能处处小心伺候着,生怕对方一个不满意,从而导致自己人头落地。

赵长青摆了摆手,坐在椅子上,望着面前站立众人,最终将目光放在掌印长官刘坤身上,淡淡开口道:“那些东西都不急,先放好吧。对了,本殿下一不小心占了你的位置,你不会怀恨在心吧?”

那刘坤闻声,顿时汗流浃背,连忙道:“不敢不敢,殿下说笑了,纵使借给下官一百个胆子,下官也不敢恨殿下啊,而且殿下来到给事中,下官高兴还来不及呢。”

赵长青听到他的声音后,微微一笑。

确定他是一个狗舔子了。

可以。

杀了吧。

“子龙,将他拉出去砍了。”

赵长青淡淡道。

舔狗该杀。

此人坐着掌印长官的位置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杀了他,肯定有不少昏庸值。

至于父皇那边,自有说辞。

赵子龙不问原由,面对所有人吃惊表情,立马就将刘坤拉了出去,这孩子听到赵长青的声音后,一时间反应不过来,不知所谓,一脸懵逼。

说错话了?

当下意识想喊出‘饶命’二字时,已经为时已晚,他……硬生生被赵子龙扭断了脖子,彻底失去意识。

给事中所有大小官员,无不心中震撼。

随后,他们的动作,使赵长青一脸懵逼。

原先设想的谩骂自己或者要告御状弹劾自己等等情况都没有发生。

他们反而跪下高呼自己英明……

这…特么什么情况?

有一人向前两步,跪倒在地,双手捧着一个奏章,声音激昂道:“下官张真,本想当着大皇子殿下面弹劾刘坤,没想到大皇子早已探究此人罪行,将其就地伏法,下官钦佩之至。

刘坤此人,勾结朋羽,贪污受贿,狐假虎威,实乃死有余辜罪有应得!”

赵长青听到此言,脑袋懵懵的,好像有点晕,有点供血不足的感觉。

什么情况?

我这……

好像杀人杀对了?

我特么…

不对,一定不对。

刘坤此人如若贪污,怎么还可能坐稳给事中的位置?

他一定是个好官!

只是有点舔狗性质而已。

杀这种人没有负罪感。

一定是这样。

他说的一定错了!

一定错了!

然而,下一刻。

所有给事中的官员都纷纷呈上准备弹劾刘坤的折子,赵长青在这一瞬间,才明白自己究竟做了什么,刘坤,多好的一个人啊,就这么死了,多可惜啊!

他搞得给事中如此天怒人怨,定然是个‘好官’啊,有他在,愁什么昏庸值?

哎呦卧槽!

杀错了!

好后悔!

怎么可以这样,你们这些人,大大的坏,等老子杀错人了,你们又一个个冒出来,他娘的,貌似整个给事中,除了刘坤之外,没一个好官!

不行,本殿下撑不住了。

“子龙!”

“属下在!”

“快叫御医!”

“?”

“我要晕了!”

“??”

“——”

“殿下!殿下!您怎么了?快请御医!”

……

皇宫。

宣德殿。

有密报呈上圣前。

皇帝看到密报之上所述,不由得大笑起来。

有贴身太监问道:“陛下,何事如此高兴啊?”

皇帝道:“老大此人,颇有手段。从给事中发来的密报中说,老大刚刚上任,就杀了原掌印,杀了之后,给事中大小官员无不义愤填膺。

随后,弹劾刘坤的奏折如雪花般递往御史台、政议处,想来老大在杀之前,早就通过自己的手段将刘坤此人调查的一清二楚。

杀了他,不光安抚了给事中所有官员,还在第一时间笼络了所有民心,彻底掌握了给事中。

而且刘坤贪污受贿、勾结朋羽,所涉人数众多,令人发指,但是老大却没有调查下去,而是点到为止,假借头晕之故,先行离开给事中,这步棋,走得极妙。

不光给了自己退路,还给了他人退路,一来二去,将此事平息下去,给那些涉事之人敲响钟鸣,使他们不再肆意妄为,自然而然的他们心中也会对老大感恩戴德。

真是好手段啊,我本以为,等他彻底掌握给事中这一机构,恐怕还要费些时日,现在看来,完全是多虑了。

拥有雷霆手段,又懂得点到为止,老大这些年,藏的可真够深啊。”

杀刘坤一人,一举多得,此为上上之策。

皇帝的贴身太监,在心中也觉得大皇子这么些年隐藏的太深了。

而刘坤之死,使朝野动荡。

所有大小官员、王公大臣,都在猜测刘坤死后,大皇子能够获利多少,他们渐渐在心中觉得,大皇子此人太阴险,今后万万不可与之为敌。

也有为数不多的几位官员,想要弹劾大皇子,说他不经刑部等机构审查,就杀了刘坤,此为不知朝廷法度。

但没有丝毫例外,此类弹劾奏折,都被李相压了下去,并把这些闲的蛋疼在皇帝面前找存在感的人,统统骂了一遍。

被赵子龙背着离开给事中来到皇宫御医院内的赵长青,是真晕了。

经御医把脉诊治后,说是被气的。

休息一下便好。

休息完之后的赵长青听到赵子龙说,朝野上下都在议论刘坤之死,有相当一部分人在骂自己时,他显得无比有精神。

然而听到赵子龙最后一句话后,赵长青又晕了过去。

那句话说是说,“陛下已经将刘坤之罪公之于众,并且还要待两日后的大朝会上赏赐殿下您。”

这什么情况?杀了大臣,父皇不怪罪反而赏赐?

这是什么操作?

我怎么看不懂?

晕了晕了……

我一定还没醒,再睡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