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国姓窃明 > 第316章 光复二府(六千字大章)

国姓窃明 第316章 光复二府(六千字大章)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3-22 13:16:29 来源:笔趣阁

“王爷用兵如神,算无遗策,古今无匹!末将实在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猵

“尼堪的反应,满达海尚善等人的推诿,多尔衮旨意下达所需的时间,竟都在王爷预算之内!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怕是都做不到如此高屋建瓴!”

“连最后强攻建奴中军大营时的具体部署,王爷都能在扬州城内、远远眺望,结合斥候汇报,便点出我军战术之不足,末将用兵多年,从没听说有如此神人!”

随着尼堪被炮弹打成肉泥,明军三路将领收兵回报时,一见到朱树人,自然是佩服到五体投地,几乎想如巨鹿壁上观的诸侯将领、见到项羽时那般膝行而前。

朱树人自然是云淡风轻扶起诸将:“这没什么,黄将军刘将军,你们都还是第一次跟随本王作战吧?以后跟湖广诸将那般,跟随本王久了,就习惯连战连捷了。”

黄蜚、刘肇基愈发肃然起敬:他们原本跟的是北方督抚,南归后又跟南直隶这边兵部直辖,一辈子打了多少憋屈仗。早知道早几年投奔到湖广的督抚门下,现在肯定已经战功赫赫了。

唉,这都是命呐,好在现在也不算晚。

今数雄已灭,唯鞑尚存,留给大明将领立功的敌人不多了!得抓紧抱紧王爷的大腿!猵

(注:这是黄蜚刘肇基他们的心理活动,所以他们当然觉得天下敌人已经不多了,也不知道朱树人将来灭完鞑子是否会继续开疆拓土)

好在,他们想什么,朱树人立刻就投其所好了。一番简单的抚慰后,朱树人便勉励他们再接再厉:

“二位将军,趁着尼堪覆灭,正是我军扩大战果的良机!实不相瞒,就在决战之前,我已经吩咐西路合肥黄得功黄将军,亲自率军佯攻北伐凤阳了!

等寿县、淮安清军得了尼堪战死、其军覆灭、黄将军又猛攻凤阳的消息,必然会担心凤阳有失、全线崩溃,从而收缩退却,暂时军无战心。这几天,便是我们收复失地的良机!”

黄蜚、刘肇基闻言,顿时再次打了鸡血,自告奋勇:“末将也愿率军先进淮安,而后沿淮河策应黄得功将军夺回中都!”

倒是旁边一直负责水路打辅助、跟在后面的郑成功,今天恰好也在,他比较谨慎,跟朱树人也熟,所以听话很仔细。郑成功仔细琢磨了一下朱树人的措辞,便狐疑确认道:

“王爷刚才说的是‘已提前让黄将军佯攻凤阳’?为何是佯攻呢?那实际要打哪里?”猵

被郑成功点出细节,黄、刘等将也稍稍冷静下来,兵升起同样的疑惑。

朱树人淡然一笑:“用兵也要张弛有度,打了胜仗也不能自大,要时刻冷静评估敌我实力。此番我们算是狮子搏兔,而且充分利用了鞑子各部人心惶惶决策不齐的漏洞,才扑灭了尼堪。

清军在淮南战场至少还有五万人,戒备森严死守,我们是没那么容易得手的。现在要强攻,我军至少集结二十万主力,以四倍人数,才能有较大把握对鞑子实现要塞攻坚。

大军连战疲惫,物资损耗也巨大,炮弹枪弹火药都要补充生产,士卒要养伤,南直隶军队要重新按湖广新军标准训练,这一桩桩一件件摆在那儿,本王从哪里去找二十万招之即用、战之能胜的兵马?

所以,还是不能鲁莽全面收复淮南,只能是诱骗敌人守备失序,随后重点收复。在鞑子心中,中都凤阳对我大明的意义肯定是最重大的,让黄得功稍一趁机佯攻,肯定会吸引左右清军都来增援。

而且清军如今刚刚大败,很多将领也有心稍稍退却休整,重整旗鼓,如果是因为我军攻凤阳,他们往凤阳靠拢,最后导致其他地方出了意外,多尔衮也不会责怪他们——

要为淮南战场负总责的,此前是多铎,又后来是尼堪,如今尼堪新亡,多尔衮新的任命未到,这段时间差里,淮南诸将只要选择稳妥,虽退也没有罪过。猵

但如果选择激进,贪多务得,大小都想保,最后却败了,什么都没保住,那就会遭到多尔衮的事后追责清算——是你的话,你选择求稳还是求激进?”

朱树人这么一番鞭辟入里的剖析,立刻让诸将豁然开朗。

确实,在主将再次突然被明军击杀歼灭的情况下,满达海和尚善之间是互不统属的,肯定会出现短暂的指挥失调。这种情况下,求稳才能做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明军摆出趁势强攻凤阳的架势,不管是不是真的,他们去救了,而且确保凤阳不丢,战后就没有罪责。如果什么都想保住,越权搞点儿花里胡哨,最后玩脱了,那就有罪!

别以为只有明军将领才会把个人仕途利益摆在国家利益之上,清军将领一样也会!

只是原本清军处在国运的上升期,大家都能打胜仗,这种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矛盾被掩盖了。而一旦前线形势进入衰退期,这些矛盾统统都会暴露出来!

这时候,阴毒敏锐的敌人就能第一时间抓住,并且加以利用、放大其后果!趁他病要他命!猵

黄蜚和刘肇基皆心悦诚服,异口同声诚恳追问:“那依王爷之见,以收凤阳为幌子,实则我军却是该……”

“拿地图来,”朱树人一挥手,自然有幕僚取来地图,朱树人便随手指点了两下,“我军的真实目标,自然是先收复淮安和寿县——

淮安之要,不必多提,那是邗沟入淮之地,自古运河要冲。寿县也是差不多同等重要,那是淮入淝水的要津,淝水由此往南,再经合肥注入巢湖,由巢湖再经濡须水、濡须口入长江。

掌握了淮安、寿县,江淮之间的枢纽就尽数入了我大明之手,这‘守江必守淮’的部署便算是基本达到了。纵然淮安寿县之间的凤阳未能收回,也不影响防线。

到时候清军最多在淮河北岸诸支流中囤积些船只,可以在凤阳附近摆渡南北,但就算到了淮南,后续还有水网纵横,骑兵难以快速推进。

北方来船,被卡住淮安、寿县两处脖子后,又无法进入淮河以南水系。我大明在淮南的屯田也能恢复大半,邗沟以东、淝水以西的淮南田地,可以完全不用担心敌军打草谷劫掠,

邗、淝之间的土地,只要靠近坚城要塞,别太偏僻,或者能被其他水网支脉庇护,也都能让百姓耕种,淮南驻军的军粮压力也就小得多。”猵

朱树人这番解说,其实稍微有点多余,在场都是有军事素养的,当然知道寿县和淮安的交通枢纽价值。

早在三国时,南北对峙在皖地就集中在淝水、濡须水一线。从寿春之战,到合肥、濡须口,为了这条江淮之间的河道打了多少仗。

后来南北朝、五代十国,但凡南北分治,在寿春也是反复拉锯。五代末年的后周,周世宗柴荣要攻南唐的淮南十四州,一共打了三年,光是寿州(寿春/寿县,一个地方)就跟南唐大将刘仁瞻打了两年半。寿州一旦易手,剩下的十三州几个月就彻底崩了。

可以说,后世安徽地界上,江淮之间只有淝水一条道,而后世江苏地界上,苏北也只有淮-扬的邗沟一条道。控制住这两条道,就等于分别控制住皖、苏两省的南北沟通。

明军众将领会了鄂王爷的思路后,也是人人振奋,各自领受了任务,自去部署进兵、佯攻主攻搭配不提。

……

朱树人这边刚刚做好部署,对面的清军满达海部、尚善部和李成栋部,也才刚刚得到尼堪的覆灭消息不久。猵

甚至可以说,在这个时间点上,他们只是知道尼堪的主力多半是完蛋了,只有少量部队突围出来。但尼堪本人是死是活,他们依然没有准信。

只能说,清军的将帅死得太快太频繁了,此前刚吃了一次“不知道多铎死没死”的亏,导致部队调度出现混乱,拖了好久。现在才确认多铎死讯没几天,尼堪又来这么一手。

清军在两淮的指挥,岂不得再次混乱个五六天的?

而明军当然不会给清军反应时间,几乎是在得知尼堪溃败的同时,满达海等人就收到凤阳方向清军的急报:

“二位贝子爷,合肥黄得功突然北上,以主力猛扑凤阳方向,凤阳与合肥之间的定远县,已经被黄得功围攻了,是否城破尚不可知,城内外消息已经断绝!

凤阳周边的怀远县、临淮县也发出告急!明军还喊出了‘复中都,杀汉奸伪王’的口号,士气极盛,似是志在必得!留守凤阳的耿仲明向诸位贝子求援甚急!”

满达海和尚善一惊,稍一咂摸明军的口号,立刻就意识到了这事儿的靠谱程度应该很高——猵

此前投靠他们的明伪帝、小福王朱由崧,如今还被软禁在凤阳城内呢。

历史上清军刚打到江南时,也没急着杀害明朝诸王,就是想留着诸王作为棋子,便于劝降更多明朝武将,瓦解抵抗意志。还是等攻下南京,又攻下杭州后,觉得彻底板上钉钉了,多尔衮才要求把俘虏的朱明九位王爷一起押到北京,统统斩首。

如今南京久攻不下,潞王登基建立的政权眼看站稳了,清朝自然更不急于杀福王这个曾经僭称伪帝的家伙了,就想留着他恶心朱常淓朱树人,拿来当一块类似于后世汪精卫效果的旗帜。

而站在朱常淓和朱树人的立场上,若是能偷袭凤阳得手,团团围困最终杀光,鸡犬不留,把朱由崧杀了以绝后患的,多尔衮肯定会觉得朱树人这个决策太划算了,政治意义巨大。

虽然事实上,哪怕朱树人全力强攻凤阳,也不太可能得到朱由崧——

一旦战事危机,清军想趁着合围之前,以骑兵把个别重要人物送走,简直是太容易了。尤其朱由崧又不用留下指挥军队,这种吉祥物临阵脱逃也根本不会影响到士气。

满达海和尚善合计之后,都觉得凤阳不容有失,满达海率先提出:猵

“英亲王派我来援淮南,本就是为了试图营救豫亲王。其实豫亲王殉国后,我部便该西归。只是未得摄政王明旨,才确切襄助三哥(尼堪)再战几场。

如今三哥也败了,凤阳又告急,那是明人中都,一旦被明军重新攻克,对那帮南蛮子士气鼓舞不小,眼下既然没人给我军令,我便回救凤阳,在凤阳等候摄政王或英亲王的下一步指示!”

尚善一听,顿时也生出了走意,他的主力此前在江南被重创过一次,如今带的部队很多都是回到江北后,尼堪重新划拨给他的。

而且他们都吃过一次添油战术的亏了,无论如何不愿意再落单遭到各个击破。

而清军此前来淮南,一切都太顺利,得到的太容易了,便不太珍惜,北方骑兵游牧对于淮南的水网节点的重要性认识,也不充分。

种种因素加持之下,尚善也决定到凤阳待命,只让李成栋和孔有德自行决定,是在淮安节节阻击明军,还是跟随主力一起去凤阳决战。

孔有德李成栋不知扬州战场北上的明军有多少,但暗忖连尼堪都那么容易覆灭了,他们要是留下落单,怕是愈发要承受明军无尽怒火,这时候还是保存有生力量比较重要。猵

种种类似考虑之下,整个两淮清军都开始往凤阳收缩集中,试图打一场跟明军的决战,在防守中痛击明军。

……

满达海等人做出决策、并开始移动部队后次日,多尔衮的旨意才送到了淮安,

听说满达海等人已经离开淮安,而尼堪生死不知,信使只好再折返沿淮河逆流而上,最终在野外行军途中追上了诸将。

但即使这封旨意送到了又如何呢?首先,这封旨意的直接领受人应该是尼堪,多尔衮发出时,只知道多铎死了,并不知道尼堪也死了(而且多尔衮从北京下达命令的时候,尼堪确实还没死,是信使在路上赶了两天路后,半路上尼堪才死的)

所以即使送到,时效性也大打了折扣,并不能对进一步的新情况做出指示。

当然,多尔衮命令中的大原则还是可以借鉴的,比如多尔衮告诉尼堪,既然多铎已死,没必要再做无谓牺牲,可以“酌情收缩兵力,以待时机。从豫地援淮南各军,也可视情况重归旧部”。猵

多尔衮说的那个“酌情收缩”,当然本意是让清军可以别急着攻打扬州城了,没有意义。但现在情况有变,满达海等人当然也能进一步解读,把“别攻扬州”扩大解释为“淮安都能酌情放弃”。

就算不是所有人都这么解读,只要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这么解读,剩下的就算不这么解读也会被卖队友、独力承受明军的怒火,死了还有可能落下一个不听指挥的罪名帮活着的战友背锅。

那谁还想当冤大头?

满达海等人自然是继续给多尔衮回信,让多尔衮在尼堪生死不知的情况下重新给出指示,并且说他们已经去集结防守凤阳,争取在一场阻击战中痛击明军。

……

此后七八天的淮南战局推演,倒是没什么细节值得赘述的,因为双方都没有发生明显的血战决战,只是在运动拉扯为主。

凤阳那一路的黄得功,此前还真就是耍诈假装冒进的,还稍微冒了一点险——黄得功从合肥北上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就攻破定远县,毕竟攻城还是要时间的。他只是以分兵围城,鼓噪炮击,随后就以主力绕城继续北上,大张旗鼓。猵

换言之,黄得功是在自己身后留下了一颗没来得及拔干净、随时有可能引爆的钉子的,威胁着他的补给线。这种冒进,正常情况下并不符合兵家注意事项。

但既然攻打凤阳都只是一场调动敌人的佯攻,就无所谓了,黄得功本来就不用在乎去凤阳的部队的后勤安全。但凡不安全了,直接撤退不就行了?演还不能演浮夸一点?

在清军被调动的情况下。到了二月初五前后,兵力空虚的寿县和淮安,分别被明军围攻、攻破了。明军主力集中了超过守城清军十倍以上的兵力,对两座小县进行了重点拔除,还集中了不少重炮用于攻坚。

而且攻城的时候,也没有彻底围城,都选择了围三缺一,特地把城北濒临淮河的水门空出来,让清军守城部队可以逃命。

有路可退的情况下,清军的坚守意志自然更加薄弱,最后一个个表示要“突围去协防凤阳”,被明军彻底拔除。

也是到了这时候,多尔衮的下一道命令又到了凤阳,这时清军也确认了尼堪的死讯了,多尔衮让尚善赞摄淮南清军指挥权,让满达海回去继续听阿济格调遣,

然后多尔衮会委派如今负责山东防务的七哥、饶余郡王阿巴泰,带他的两个儿子岳乐、博洛南下,接替原本多铎、尼堪的使命。尚善只要坚持到新的王爷上司抵达,就可以交权了。猵

毕竟此前清军增援淮南的两部分兵马,一部分就是河南阿济格那边派来的,一部分就是山东清军南下。

而山东清军本来就是阿巴泰的部队,现在多铎系的旧淮南清军被歼灭得差不多了,把指挥权还给阿巴泰,正好避免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让他带领老部下更得心应手一点。

此后大约十日,双方就在进行着零星的拉锯、最终确认对峙分界线,肃清己方包围圈内的残敌。

明军也没有进一步大的动作,只求首先和淮安能彻底拿稳、刚攻下的城池也能有时间重新加固防务、坚壁清野、调度后勤优化部署。

淮安府全境、凤阳府除了凤阳县以外的其他淮南诸县,也基本上在这一波反推中光复了。总收复土地面积大约相当于一个半府。

二月十五,奴儿哈赤第七子、多尔衮的七哥,饶余郡王阿巴泰终于风尘仆仆抵达了凤阳城,算是稳住了两淮清军的士气。

阿巴泰已经五十六岁了,历史上他也就只剩两三年阳寿,如今身体并不太好,也不受重用,只是地位较高,起到一个定海神针的作用,稳住两淮清军人心。猵

具体的指挥工作,自然会渐渐交给岳乐和博洛——岳乐和博洛的地位,也不过是贝勒,而此前在此领兵的尚善已经是贝子。要让贝勒长期指挥贝子,拥有绝对权威,那是不太够的。有个王爷压着,情况就好很多。

对面的明军,也很快掌握到了这个信息,知道阿巴泰和博洛等人到了。

朱树人也非常给面子地吩咐黄得功:

“明日再佯攻一下,然后就有序撤走吧,留下些这阵子积攒的破烂,来不及运走也没价值运走的,等退兵时放一把火。

就当是退得仓促,来不及把物资带走,慑于阿巴泰王爷的威名,不得不‘败走’退回合肥。”

黄得功闻言,还有些不服气:“王爷!黄蜚刘肇基这段时间跟着你,频频立功,末将可是您的老部下了,怎么反而让末将扮演这种诈败的角色,您不能厚此薄彼啊!”

朱树人笑骂:“你不是也好歹指挥了收复寿县的战役?这功劳也不小了。再说,就是因为你久随本王,威名赫赫,这样才好骗过鞑子嘛!鞑子哪里会想到,本王会用麾下威名最盛的猛将打佯攻!猵

至于给阿巴泰一点甜头,那也是为了转入休战。鞑子输了那么多场,如同一个红了眼的赌徒,这时候你说你不陪他玩了,他能善罢甘休?总要最后让他小胜一场才下牌桌。

朝廷已经得到不少了,需要时间慢慢消化胜利果实,就先这样吧。”

黄得功听了这话,才心里舒坦了不少,立刻表示去执行军令。

次日,明军最后火力准备佯攻了一把凤阳城,然后就“败退”了,还放火烧了一堆营地里不方便带走的垃圾。

清军小追一把,结果一些先锋骑兵因为试图抢劫财物,还被明军营地内放的火烧死了几十个人,更有数百号人被烧伤了皮肉烧坏了衣甲。

见明军其实退却有序,准备森严,清军也就不敢追了。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回到凤阳城后,吹嘘打了一场大胜仗,斩获缴获无数,还把岳乐和博洛这两位少将军贝勒爷吹到了天上。

似乎此前的战败,都是尼堪、尚善的无能,等岳乐、博洛一来接手,立刻就能转败为胜!猵

双方都有了面子,明军取得了军事和后勤上的重大实利,清军却似乎保住了政治资本,没让明军“截杀降清伪帝”的阴谋得逞,两淮战场就此转入防守对峙。

明军也确实需要这些时间,来慢慢消化胜利果实,深化军制改革——

朱树人封鄂王爷、大都督、总领中外诸军事,已经一个半月了,但他还没时间把南直隶的旧明军好好改造一番呢。

南直隶境内的铜陵铜矿、马鞍山铁矿,也没来得及跟湖广的大冶铁矿等处一般进行近代化工业改造,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光是把南直隶、江浙种田升级到跟湖广模式匹配,至少就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PS:后续肯定有一段战略相持阶段种田的。如果大家不爱看,觉得都可以反攻了,那我争取快一点,几章把后续种田略写完。猵

但时间线也会推进得比较快,指望隆武元年或者二年就立刻转入全面北伐、战略反攻,这是不可能的。也不符合实际,物资消耗军备消耗太严重了。

看大家留言意见吧,再次申明,我不是那种想水字赚钱的人,这种书的成绩,还不配让我水字,谁特么为了每个月五千多块钱去水,干点别的什么不好。要是跟忽悠刘备那样一个月两万,我水水也就水水了。

要是还有人攻击我种田水字,我就略写推进时间线好了,免得被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