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国姓窃明 > 第81章 防止情报泄密的最好办法就是下克上独走

进了塔山城,郑成功能得到的前线军情,一下子比前几天从吴三桂那儿了解到的,又详细了一大截。

毕竟李辅明已经在这打打停停坚守半年了,虽然一直被围,可敌人是谁、有多少兵马,还是能摸清楚的。

眼下要精诚合作,李辅明也就把他知道的全部和盘托出:

“……如今这塔山周边的敌情,便是这般情形了。听说老奴自去年腊月,就已经病重回去了。

如今留在松、杏、塔、锦之间围城、隔断的,主要是驻扎在前沿的伪郡王、镶白旗主阿济格。以及在后方围困锦州的伪亲王、正蓝旗主济尔哈朗。

鞑子的部署,是以阿济格统筹遮断我三城之间的联络、围困松山,并以济尔哈朗为后援。阿济格本人如今驻扎在松山、杏山之间的马场镇、跨小凌河扎营,还在小凌河上临时修了桥。

如此,无论松山、杏山哪边有人想突围、联络,他都能分兵阻击,不用再临时张罗渡河集结兵力。

阿济格麾下,还分出镶白旗两个甲喇,分别掐在松山与我塔山之间的窑乡、以及杏山与塔山之间的北屯,这都是我塔山与另外两城联络必经的要道。

唉,真是天不佑我大明,说句良心话,鞑子如今留下的兵力,比半年前大战时,已经少了至少一大半——当时是八旗尽出,与我们血战,现在只留两旗围城。要是老奴早几个月发病,病在决战之前,说不定洪督师就赌赢了!”

李辅明说着说着,又情绪化起来,想起惋惜之处,不免痛拍自己的大腿,拍得甲叶乱响。

他最后的感慨,在前线明军中已是人所共知,郑成功等人却不知道,不由好奇追问。

李辅明也就多说了两句,告诉他们伪汗黄台吉其实去年初冬决战的时候,就已经身染重病了,具体什么病至今没打探到,反正是打完就回去养病了。

后来听说,冬天的时候,老奴的伪辰妃病死(海兰珠,布木布泰的姐姐),老奴又是大病一场。

郑成功听完后,难免也跟着稍微惋惜了一会儿。

毕竟按照历史,黄台吉也就还剩一年多好活,无非这儿没有穿越者,所以没人知道这点。要是沉树人在此,就绝不会感到意外了。

野史上很多都说黄台吉最后重病期间有被多尔衮谋害之类,但这些显然都不可信,黄台吉死前最后一年多,健康状况就已经很差了。

多纠结敌酋的健康状况也没用,郑成功很快就恢复向前看的心态,略一合计,说道:

“既如此,这松锦战场如今一共也就鞑子两个旗的人马。我听说鞑子一旗五甲喇,一甲喇五牛录,每牛录三百户、战时每户各出一丁。

所以一甲喇是一千五百骑,一旗是七千五百骑,两旗满编也就是一万五千人马,之前历战数场肯定也多有折损,估计就是勉强万人。咱三城官军,好歹还有数万吧?怎么就被围得一点都动弹不得?”

李辅明闻言,不由冷笑,觉得郑成功纨绔子弟,不知天高地厚:“说得轻巧!两旗不少了,去年决战时,虽是八旗尽出,可我军也有八总兵十三万众!

当日决战后,我军被歼灭就有五六万之多,在笔架山被践踏蹈海而死亦不计其数!三城兵马剩下的,最多不过五万。

这又消耗了半年,我们和杏山人少还好,军粮消耗慢,主力都在松山,怕不是早就已经开始吃死人了。这样疲惫之师,便是面对两旗也绝无可能迎战。何况,这只是说满洲真鞑来了两旗,阿济格还有蒙军旗和汉军旗呢。”

李辅明也是怕涨敌人志气,好歹没说出“女真满万不可敌”这种话,但言语之中的神态语气已经非常明显。

郑成功也知道自己不了解情况,年轻识浅,立刻表示虚心受教。

李辅明见他不过十八岁一少年,血气方刚,能来救援就够急公好义了,便没多纠缠。

两人重新精诚合作,谋划起具体突围方式。

一番合计后,郑成功建议:“如今看来,松山的洪督师是绝不可能救了。您这儿不过七八千人,只要我们海上的舰队藏得够好,不被鞑子提前发现。

此去笔架山不过二十五里,趁着敌军巡逻的空档,步兵行军也有可能赶到笔架山,那儿有深水泊位,大船可以直接靠岸,上船很快,就算被鞑子追上,也能反身死战,为友军登船争取时间。所以,救出贵部应该是没问题的。

但按您所言,杏山曹变蛟曹军门那儿,至少还有一万多友军,他们离海也不远,到笔架山码头大约是四十五里,若是能约定时间,一齐赶到笔架山,咱此番也算是功德圆满了。

不如,咱就约定在后天黎明,在笔架山接应,你们可以自行算好时间,半夜出城,争取避过鞑子斥候耳目,或者干脆确保截杀掉一队鞑子斥候。

如果可以,最好再摆出一副要以少量骑兵、陆路往西南逃跑的样子,迷惑鞑子的注意力,如此,则夜间更有把握走脱。

杏山哪边,我明日再派小舢板去北湾登陆,设法通知,无论是否通知得到杏山守军,我们都会后天黎明到笔架山接应。”

郑成功想得很明白,如果直接让李辅明走陆路、去六十里外的杏山通知曹变蛟,那就一定会被清军截住。

所以,只能是迂回,先偷空子摸黑回到海上,然后再派几艘船往东北方迂回六十里、再找个浅滩上岸。

鞑子对各城之间的交通要道看守是很严密的,却不会提防漫长的海岸线浅滩。加上明军有望远镜,总能找到空档。

然而,郑成功这个计划,仍然被李辅明找到了两处破绽。他思忖再三,摇头不看好道:“此法还有两个漏洞。其一,郑提举你通知我军和通知杏山曹军门,至少相差了一天多。

可今晨你们摸黑进城之前,半路上截杀过一小队鞑子斥候,如今鞑子说不定已经发现他们有一队斥候没有回营,难道不会警觉么?再拖下去,必然打草惊蛇夜长梦多。

所以,非要通知杏山曹军门一起发动的话,今日我们这边还得做点戏,至少要分出百十骑,假装突围想从陆路逃回山海关、还得跟敌军小队斥候交战一番,暴露行踪,这样才能掩饰你们来过。

否则,说不定明日开始这塔山周边的围困,就会加强很多,到时候还想偷偷出城,简直痴人说梦。”

郑成功一想,确实也是这个道理,要想不提前惊动鞑子,实在是太难了。

李辅明见对方也认可,脸色一冷,转头吩咐手下的守备李同泰:“城中还有多少战马?”

李同泰心中一寒,有种不好的预感,但还是说道:“不过两百匹,许多伤病马匹都被杀了吃肉了,咱都五个月没运进军粮了,全靠存粮撑到今日。”

李辅明一咬牙,森然道:“今晚黄昏时分,你带一百骑突围,所有马都带走,争取一人双马,再把城中仅存的肉脯都带上。

你尽量选军中勇士、武艺高强的军官,这样遇到鞑子斥候,也能一战。你出城时就是黄昏了,天黑后应该能摆脱。

随后就尽量往南逃跑,命好就自己跑回山海关吧,若是半路不幸被截杀,其他袍泽弟兄也会记住你们的,你们就算是为主力引开敌军注意,拖延了时间。

我会给你一件我个人的信物,山海关吴三桂应该认得。你只要活着到了那儿,就不会被当成逃兵。”

李辅明没敢写密信跟吴三桂说明情况,怕的就是万一李同泰半路被鞑子骑兵截杀会泄密。

只带信物的话,由李同泰口头转述情况,就不存在风险,反正鞑子看到信物也看不懂,信物本身没有机密信息可供解读。就算李同泰受伤被俘,他也犯不着主动供出鞑子都预测不到的机密军情。

李同泰听完总兵的吩咐,知道这事儿做成了是大功一件,而且自己也确实有可能依靠塔山军仅有的战马偷偷熘掉、比袍泽更快回到安全之地。这也容不得他拒绝,一咬牙就答应了。

李辅明确认好这边不会出岔子后,这才回头跟郑成功指出他计划的另一处瑕疵:“你想后天黎明在笔架山接应,这个想法很好,但未免对敌情太不了解了。

笔架山乃是此地以东一处涨潮时会与陆地隔离、退潮时与陆地连为一体的半岛,素来为塔、杏官军的补给码头。仅仅半年之前、松锦大战开打前,那儿还曾筑有临时粮仓,堆积后方海路运来的存粮。

当时决战失败后,阿济格便带人烧、夺了笔架山的存粮。那儿既然设施齐备,不可能没有守军。如今,似乎还有一个甲喇的编制,驻扎在彼。

考虑到鞑子此前数战也多有损耗,一个甲喇不可能是满编一千五百骑,但就算是一千骑,外加偶尔有一两个牛录被派出去巡哨,笔架山码头驻扎三个不满编的牛录,也不是你们区区些许水手可以仓促击败的。

而且你们还不能提前动手,提前动手就会打草惊蛇。只能是距离后天黎明约好的接应时机不久、最多半个时辰,甚至一刻钟,才可以猝然发难。

而我军和杏山曹军门的退兵,如果要跟你们里应外合夹击笔架山守军,也是难如登天。鞑子本就骁勇,还有依托码头营寨,我军要赶夜路急行军奔驰二十五里,曹军门要摸黑急行军奔驰四十余里,赶到笔架山哪有余力立刻投入激战攻营?”

李辅明不知道郑成功军力,当然也就没敢期待对方能在接应前、才抢滩登陆歼灭守卫码头的清军。

郑成功听到这个数字,心中也是微微胆寒。但他毕竟才十八岁,也不觉得自己命值钱,反正他还没怎么建功立业过,所以很快就调整过来了。

他这几年一直以沉大哥为榜样,沉大哥都建功立业天下知名了,自己不冒点险为国尽忠,怎么可能名扬天下!

“放心!我军这次其实也有战兵五千!海船上还有红夷大炮,抢滩攻打一座码头,鞑子的骑射之利未必发挥得出来!就这么说定了,雷打不动!

我军后天黎明寅时正拿下笔架山码头!不论你们和曹军门来与不来,我们坚守笔架山码头一个半时辰!辰时初刻出海撤退!过期不候!一个半时辰,有多少人能突围到笔架山、逃上船,各安天命!”

郑成功也绝对不敢多留,否则鞑子的骑兵主力部队就有可能赶到了。骑兵走夜路急行军,一个时辰五十里也是可以做到的。

郑成功刚才已经看过李辅明指点的地图了,阿济格本人驻扎的小凌河畔马场镇,距离笔架山也就五六十里。

明军的撤退部队遇到甲喇级别的鞑子骑兵,还有可能阻击拖延,遇到旗级别的大军,定然是凶多吉少了。

李辅明听完,也是默然不语。他知道郑成功今晚偷熘之后,不会再派人跟他联络废话了,所以,就算后续有变,他也只能选择去或者不去,不可能再有机会重新另约时间。

如果郑成功没做到,明晚后半夜他却带着塔山守军主力突围、后天凌晨赶到笔架山却没发现接应部队,那塔山守军就等于是放弃坚城,被阿济格在野外诱歼了。

有那么一瞬间,李辅明甚至此时此刻都还在怀疑“郑成功是不是鞑子派来骗我们放弃地利的奸细”。

但理智告诉他,有那么多证据,而且战局都拖延了那么久,一切都应该是真的。如果要使诈,鞑子早该使诈了。

事到如今,鞑子就算什么都不做,再围困两个月,一样能拿下塔山——以城内的存粮情况,再过一个月就要人吃人了,再过两个月,怕是人吃人都吃光了。

“罢了,就当冲到笔架山野战一场!能多杀几个鞑子也够本了!要是真在塔山城里等饿死,说不定最后杀的鞑子人数比后天轰轰烈烈一把还少呢!”

李辅明和郑成功商议到傍晚,随着天色已黑,李辅明让李同泰带着百余骑,率先出城往山海关方向走陆路突围,以提前为疑兵。

李同泰走后,又熬到深夜时分,李辅明才亲自护送郑成功等人出城。

临了时分,李辅明心中还有一丝忐忑,追问了最后一个问题:“你们此番来援,行事必然机密吧?鞑子细作甚多,朝中又多有奸佞易被收买,此事若是被鞑子提前探查到了军情,便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郑成功却很有自信,还很骄傲于对方终于问到了这个担心,他得意说道:“当然,这北京的衮衮诸公有多不靠谱,沉大哥早就料到了。

所以,咱这番行事,从头到尾都是沉大哥自掏腰包、自己贴钱来急公好义的,朝中压根儿不知道细节。我们拿的只是漕运军粮的工钱、却适逢其会多做了这么多事!

连朝中大臣都不知道的事情,鞑子去哪儿收买刺探军情!”

郑成功此番朴素的道理,立刻让李辅明深以为然,最后一块石头也落了地,同时对沉树人和郑成功的仗义,有了更高一层的认识。

郑成功此刻的做派,就像是一战时德国海军的希佩尔上将——当时德军的恩尼格码早就被英军破译了,包括日德兰海战在内,一切德军精心设计谋划的战役,其实都是被英国人将计就计了的。

但希佩尔将军经常会随机应变、下克上独走,带着战巡分队在外面巡航时,保持着无线电静默临时起意就干一票。结果这种连德军参谋部都不知道的计划,往往能有奇效,反而斩获一些英军战果。

毕竟连自己总参谋部都不知情的事情,英国老破译恩尼格码也不可能得到。

明末北京那些兵部机要官员,身边被鞑子收买的内奸都不知道有多少。这种刺探程度,可以说比英国人破译恩尼格码也不遑多让。

可惜连崇祯和周延儒和陈新甲,都不知道郑成功具体要做什么、怎么做。鞑子的刺探,反而只会导致他们的麻痹大意、灯下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