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国姓窃明 > 第82章 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

国姓窃明 第82章 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0 08:38:11 来源:笔趣阁

郑成功既然有办法悄悄联络上李辅明,后续再想联络曹变蛟,自然也是如出一辙,过程也就无需再赘述。

总而言之,郑成功在三月初二凌晨联系上的李辅明、三月初三凌晨联系上的曹变蛟,双方都约好三月初四凌晨,突围到笔架山码头登船,窗口期只有一个半时辰,过期不候。

当然了,说是顺利联络,在细节上还是有些微变化的。首先,因为跟曹变蛟联络的死士,是不会再提前冒险出城回船上,也不用舢板接应。

所以这一次去杏山的联络死士,并非郑成功亲自带队,而是在张名振麾下选了个千总带队。

这些人进城后,说好时间,也不给曹变蛟回信商量的机会。不管曹变蛟走不走,他们都会在城内养精蓄锐歇一个白天、等到半夜时出城去笔架山逃命,曹变蛟肯走就跟着一起走。

郑成功第一次时选择亲自去联络,也不过是年轻人血气方刚,一时冲动。有些事情做过一次之后,就没这么热血好奇了,没必要一再冒险。回船上后,他就听了张名振的劝。

另外,为了更快取信于曹变蛟、免得到城下叫门时多生波折,所以郑成功从塔山回船上时、李辅明也派了几个跟曹变蛟相熟的心腹军官,先跟着郑成功一起走。

回头这几个人再跟着报信的死士一起做舢板到北湾摸黑抢滩、进杏山城,如此,才确保了联络的可信性。

工夫在戏外,还没开打,密谋联络上就已经花了很多心思,而且可以说这些才是决定胜败的关键。

鞑子这边,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机会戳穿明军的阴谋,他们至少有两次机会看出破绽,可惜,人性总是有弱点的,最终的结果,也就变得难以预料。

……

时间线回朔到三月初二这天、正午用膳时分。

鞑子军队第一次发现异常,其实也就是在这个时候。

位于塔山和杏山正中、当道要害的北屯寨中军大帐内,清军镶白旗主阿济格麾下甲喇章京,额尔逼,原本正在大口大口地吞噬着肥羊腿。

额尔逼四十岁左右年纪,相貌粗豪肥硕,不修边幅。连后脑勺上的金钱鼠尾、和满脸的络腮胡子,都黏腻得板结在一起。

他吃饭的样子,也是非常粗野,没有快子勺子,只是一手持棒骨,一手持刀。

羊腿就直接捏着骨头啃,只有肥腻无骨的羊尾油,才拿刀子随手切割、叉着吃。

如果有现代人、看到这种将卡路里炸弹不要命似地暴风吸入的场景,肯定会怀疑人生的吧。

不过,如果被额尔逼的外貌欺骗、觉得他不过是个脑满肠肥的猪猡,那就大错特错了。

他至少也是一个孔武有力的灵活胖子,狡猾则未必,但至少有野兽一样灵敏的战斗嗅觉。

额尔逼吃饭的时候,属下一般不太敢以小事打扰。等他吃得差不多了,心情正好,麾下一个牛录失鲁忽才过来禀报:

“主子……昨晚丑时派去塔山周边巡查的一队斥候,至今未归,已经延期多时。奴才又派人去找过了,还是没有音信。”

额尔逼络腮胡子抽动了一下,拿起一根烤羊的竹签一边剔着牙,一边语气凶狠地问:“本该什么时候回来的?”

失鲁忽顿首回禀:“按说是三个时辰一个来回,辰时末最晚己时正就该回的。奴才怕是小事耽搁,就多等候了一个时辰,还让人去寻。

结果如今第二批的都回来了,说塔山城周遭没有任何异常,南蛮子也没有丝毫出动的迹象。”

额尔逼想了想:“那些南蛮子都几个月没动静了,不应该啊。午后多点起一些人马,别走海边,免得被城内蛮子发现。

从城西山后面绕过去,迂回到城南,沿途设伏,卡住塔山到高桥的要道。看看蛮子有没有走陆路突围的打算,如果有,就正好截杀!

按说,要是我们的斥候真是死在出城的蛮子手上,那些蛮子估计也是想突围。如果探路顺利,被那些先头冲出去了,后续或许有更多想逃的。如果只是试探,说不定杀了我们的斥候后就回城报信了,咱先小心一点。”

那牛录想了想,谨慎提醒:“主子,您说会不会不是城里出来的蛮子,而是山海关吴三桂那边派来联络的蛮子?如果是吴三桂的人,咱要不要派人去马场、禀报旗主?”

额尔逼想了想:“有这种可能,但那样事情就大了!你们这群废物,一队斥候被人全数杀了,都没活口逃回来报信,很有面子么?

你这狗奴才,想直接捅到主子那儿让我丢人不成!一会儿先派两个牛录试探一下!真要是有阴谋有大军出动,再去烦主子不迟!”

遇到一点小事也立刻上报,显然是对全局而言最稳妥的做法。

可人性都是有弱点的,额尔逼也是傲气之人,不愿意这种丢人的事情直接让阿济格知道,总想先靠自己的力量弄弄清楚,先捂一会儿盖子。

要是今天都弄不明白,再上报也不迟。

而且他心里还存了一个想法:我大清和明朝南蛮子打了这么多年,明人官僚臃肿,决策迟缓的毛病,已经是大清各级将领人所共知的了。

吴三桂要是有所举动,说不定吴三桂自己的人还没出动,阿济格主子就已经从皇上那儿先得到消息了——

去年松锦之战决战前,皇上的消息就非常灵通。洪承畴都没最后下定决心和皇上决战呢,皇上就先已经知道,洪承畴肯定非追求速战不可。

因为皇上当时就已经刺探到,大后方北京城里,南蛮子兵部职方司有两个喷子张若麒、马绍愉,专门负责纠察武官怯战、失职。

这两个喷子在南蛮子那愚蠢皇帝崇祯面前,疯狂上奏攻讦洪承畴养寇自重、劳师糜饷、怯敌畏战,把崇祯都激怒得下了死命令严诏,逼着洪承畴速战强攻,洪承畴要是不冒险,就会被问罪!

(注:这两个喷子后来崇祯死后第一时间就投降了李自成,两个月后清兵进北京又降了清,最后顺治念在他们当年搅屎棍逼着洪承畴送人头的功劳,张若麒还当到了一省布政使。)

南蛮子内部都是这种废物狗文官,怎么可能发生“吴三桂有所举动,但大清的细作却没有刺探到”的情况呢!

这一切,都促使额尔逼准备先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这个小意外,要是一两天内搞不定,再上报旗主不迟。

……

清军令行禁止还是很给力的,额尔逼的决策,当然立刻被毫无保留地执行了。

当天下午,额尔逼麾下两个牛录,就在塔山东南、塔山撤往高桥的半路上,找险要之处设伏了。

黄昏时分,李辅明麾下阳泉营守备李同泰,就悄悄穿了李辅明的衣甲、战马,藏了一副尺寸不大的李辅明旗号,带着两百匹马、一百骑兵,一人双马,打开塔山南门,绝尘而去。

他们故意选择的黄昏出城,也是为了给敌人反应时间,制造“昨晚明军骑兵有出城试探,遇到阻击后有所伤损,失了先机,所以又躲回去了,如今趁着天又要黑了,才故技重施”的假象。

而且这样的设计,也确实很说得通——前一天是凌晨出城,走不了多远天就亮了,这次却是傍晚出城,能在黑暗中躲藏整整一夜呢,明早就算被发现,估计都跑出去至少七八十里了。

一切都很符合弃军突围者的逻辑。

李同泰出城前,跟一百勇士最后饱餐了一顿酒肉壮胆,他们内心同样燃烧着“安全跑完两百六十里,一直逃回山海关”的念想,求生欲非常强烈。

刚出城时,还比较紧张,唯恐立刻被鞑子发现。但是都出城十几里了,城墙也渐渐消失在背后的地平线上,李同泰才放松了些。

走出整整一个多时辰,都快四十里地了,中间也稍稍休息了一阵,随着天色全黑,李同泰在琢磨着晚上到哪儿稍作休息,然后继续奔驰。

然而,就在走到塔山到高桥之间、大约一半多路程时,随着经过一段两侧山坡夹束的所在、绕无可绕时,两旁山坡上忽然就火把缭乱、呐喊牛角大作。

“鞑子伏兵!弟兄们跟我冲!”李同泰听到连绵的号角声时,就知道自己被埋伏了。

辽西走廊地势狭窄,一侧是燕山,一侧是大海,而且有好几处燕山山坡一直能延伸到海边,没什么路可以绕,骑兵又无法时时弃马登山,被人有备而来截击,还是很容易中伏的。

鞑子兵没有金鼓声,看来来的也不多,而且应该都是骑兵,所以才没携带鼓车,只能让人在马背上吹牛角发起进攻号令。

“弟兄们跟鞑子拼了!突围冲出去就能活着回山海关!冲不出去都得死!”这群山西骑兵也激起了凶悍之心,此刻他们不是在为总兵大人而战,而是为了自己活命不得不死战。

只有突围,才有活路!

“杀!”明军骑兵不管不顾,也不在乎道旁山坡上、清军游骑站定了放箭,明军只想向前,把正面堵路的敌人全部撞死!

“喀啦!嘎喇!噗嗤!”钢矛长枪马刀,奋死往对面的人身上招呼,利刃入肉之声不绝于耳。

连临死的惨叫,都似乎被压抑了几秒,才蓄力爆发出来。

一个对冲,便是十余骑重重坠下马来,明军骑兵和鞑子骑兵都有。

“这些南蛮子很悍勇嘛?怕不真是李辅明的精锐家丁?快上!畏战者斩!主子早就说过赏格,杀一个蛮子总兵,牛录直接升甲喇!小兵直接升牛录!”

被额尔逼派来擦干净屁股的失鲁忽,正想洗刷今早自己手下斥候被蛮子全灭的耻辱,见李同泰奋勇杀来,他也是不惊反喜,坚信自己逮到大鱼了。

他和另外一个牛录,各有二百骑不到,加起来三百五六十骑,而对面的明军骑兵不过一百多骑,三倍多的兵力还拿不下来么!

清军骑兵也纷纷向前,悍勇死战,丝毫不畏明军的搏命冲锋。

双方都穿着铁札棉甲,装备精良。

马刀只有砍在面门、手腕等处才能激起入肉的血腥声响,砍在其余地方,都只能带来阵阵裂帛声和牙酸的金属扭曲摩擦声。唯有骑枪长矛的全力冲锋贯刺,才能枪枪入肉,直接把人扎个对穿从马背上捅下来。

“鞑子受死!”李同泰身着缎面的棉衬铁甲,在些微的火光中,看起来都很是显眼,因为那是李辅明的铠甲,总兵级别的高级将领才穿的。

也正因为这套铠甲,他如同磁铁一样吸引了无数疯狂贪婪赏赐升官的鞑子骑兵的密集围攻,不一会儿就已经被砍了三五刀。

幸好他身手敏捷,总能避开长矛贯刺、反杀冲过头的敌军,至于马刀的砍杀,在这种优良钢甲的保护下,并没有什么大碍。

他大呼酣战,不一会儿竟杀了七八个鞑子骑兵,旁边的几个亲兵,也先后为了掩护他,或挡刀而死。

可惜,人纵然有精良钢甲,战马却没有那么全面的保护,血战之后,李同泰的马匹终于因为连中数次马刀乱砍,失血过多悲嘶把他甩了下来。

“杀了这个蛮子总兵!”清军骑兵愈发振奋,纷纷嗜血豺狼一般冲上来抢人头。

一直在旁边观战的牛录章京失鲁忽,见状也冲了上来,唯恐被另一个牛录抢了功劳。他枪法精湛,稍稍迂回,一根骑枪刁钻至极地朝着李同泰后心扎来。

李同泰听到背后破风之声,连连转身,已然不可能彻底避开,仓促间他只得稍稍扭曲身体,避开胸腹要害,但还是被一矛捅在侧肋上,幸好铁甲和肋骨偏斜了枪刃,只是刺穿了腋下的肌肉、从背后贯穿而出。

失鲁忽本以为这一枪定然可以把这个明军总兵钉死挑飞,没想到对方避过要害、被贯穿了身侧的肌肉,竟愈发凶顽,还能不退反进,顺势趁着双方逼近,佩刀高举、狂勐朝着他面门剁来。

失鲁忽骑枪还扎在对方铁甲和肌肉里,一时抽不出来,又忘了放手,竟这般被一刀噼中面门,当场毙命跌下马来。

清军骑兵见牛录主子被杀,也是大骇,为了躲避罪责,疯狂挺枪朝李同泰刺来。

李同泰中了失鲁忽那一枪时,就知道今日完了。他不想死得太窝囊,竟忍痛急中生智,大吼一声:“我乃大明总兵李辅明,怎会死在尔等宵小杂种之手!”

他拔出佩刀,摆出自刎的样子,却没有抹脖子,而是一刀抹在自己脸上,顿时鲜血喷溅,一样很快毙命。

清军骑兵又对着他乱捅一阵,扎得刺猬相似,确认死透了,这才开始搜尸,顺便又搜其他战死的明军亲兵的尸。

至于还有几十骑走脱的明军骑兵,他们也不及去追了,几十个小兵而已,逃了就逃了,大鱼有抓到就好。

另一个捡了便宜的牛录章京,不一会儿就得到了属下奴才的喜报:“主子大喜啊!从这蛮子的亲兵马匹上,搜出了李辅明的旗号!这绝对是李辅明无疑了!恭喜主子高升甲喇!”

那牛录哈哈大笑,挑出一个刚才杀敌最凶悍、也确实有补刀过李同泰、还很会拍马屁的亲兵,拍拍他的肩膀,说道:

“你小子也不错,是你亲手捅死这李辅明最后一枪的,失鲁忽这厮贪功被杀了,回头你小子不就是牛录了!”

“李辅明”被捅了这么多枪才死,而另一个牛录已经跟他同归于尽了,谁补刀到了致命一枪,还不是他说了算?

这边得了“李辅明”自刎毁容了的首级,扒下铠甲、旗帜,一并让人送回北屯,交由甲喇额尔逼定夺。

至于大战之后的清军骑兵,自然是继续就地设卡,他们之前得到的命令就是一直在这儿固守,现在虽然杀了一批明军骑兵,也不可能立刻见好就收,还得继续执行命令。

因为截击假李辅明的关系,当晚郑成功的离去就愈发灯下黑了,并没有丝毫被发现。

而半夜时分,在北屯的额尔逼得到了属下捷报,听说是杀了李辅明,他也是大喜过望,立刻下令再多调一个牛录去南边,继续扼守高桥和塔山之间的要道,他已经笃定李辅明部肯定是城里粮食吃光了,只能不计代价陆路往南突围。

至于北屯这边、原本负责掐断塔山和杏山之间联络的任务,倒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但阿济格郡王的命令也不能不执行,所以稍微留下一两个牛录还是有必要的。

三月初三一整天,倒是什么意外都没有发生。

依然躲在塔山城内的李辅明,其实也不知道额尔逼已经调整了部署、如今他和曹变蛟之间,只有不到五百鞑子骑兵在监视。也只有这五百骑兵,才能在三十里路程之内、支援到笔架山码头的清军守兵。

但不管明军总兵们知不知道敌情部署,三月初三半夜,他们都必须出城、人衔枚,悄悄摸向城外数十里的笔架山码头。

曹变蛟因为路远一些,比李辅明要多走二十几里路,所以还得再早出发一个半更次。

亥时正,曹变蛟就趁着鞑子不注意,摸黑离开了杏山城。子时末刻,李辅明也整顿好部队出发了,只留下了几骑亲兵断后留在城里,以备大军走远后,在城内放火,把带不走的物资统统烧了,以免资敌。

也只有这些执行断后放火任务的士兵,才能分配到仅剩的几匹马,以便放完火追上步军主力。

……

在渤海上、远离海岸线观测距离之外,漂泊了两天的郑成功和张名振,同样不知道李辅明和曹变蛟执行计划执行得如何了。

他们只知道,自己必须按照约定做好自己份内的事。三月初四凌晨丑时末刻,明军水师船队终于抵近到了笔架山附近海域。

郑成功亲自拿着望远镜,朝着码头方向瞭望。码头上居然还有不少火炬的光芒,看来鞑子占领笔架山后,一直有好好利用这座码头,守军日常看护还挺严谨。

“红夷大炮准备!瞄准那些有火光的位置,先别开火,让小船冲滩靠上去,尽量悄悄摸上岸。如果被发现了,听到敌军嘈杂,你们就听我号令,果断开火!”

郑成功仔细叮嘱着船上的炮手们。这些炮手有些还是从郑家带来的,知根知底,郑家做了二十年海盗,用红夷大炮还是非常有经验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