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国戏子 > 068 童子试(二)

大国戏子 068 童子试(二)

作者:执笔画事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7 15:14:17 来源:笔趣阁

“杨柳春风三月三,画桥芳草碧纤纤。一双燕子归来后,十二红楼卷绣帘。”

三月初的南方,已是花开草长,比起依旧有稍许微寒的大西北,这里已经算惠风和畅了。即便如此,早起时,依旧有些微凉。有了昨日仓促出门的经验,晚娘今日早起了些,待沈临上门,梅长青主仆二人早已收拾停当,从容出门。

上了马车,唐胖子尚且还好,一如昨日一般,上了车就睡眼朦胧的倚着车厢打哈欠,沈临却有些不大对劲,自出门见他,梅长青总觉得他今日似乎哪里有些不对,看向自己的眼神里总是怪怪的,此前,大抵是慑与沈老的警告与自己的那顿胖揍,他对自己恭敬是恭敬,但眼底总有几分桀骜不驯、不服,今日的这番恭敬却像是发自内心的。

每当与梅长青对视,沈临总是目光躲闪,他与梅长青的关系实际不熟,抛开烟花巷他胖揍自己那次,也就昨日闲聊过几句,那时候沈临居高临下,便是放低了身姿,也不过与梅长青平等罢了,今日却不同,自打听了祖父之言,他才知道,梅长青不仅才能远高于自己,便是自己引以为傲的身份,在人家眼里也算不得什么。

人都是这样,没了可仰仗的傲气,他才能懂得什么叫谦卑。

梅长青不知道沈临为何如此变化,也懒得去纠结这些问题,眼下他正盘算着一会儿的诗赋考试,虽说大脑里有唐诗三百首垫底,但免不了还是有些忐忑,天晓得考官会出什么类型的题目。

文采如当年的“诗圣”杜甫者,也是一辈子屡考屡败,临了也没考中个进士,为啥?梅长青当年也很好奇,要知道,自中唐起,进士科第一场皆或诗或赋,都不如大周这般一诗一赋复杂。

为此他专门百度研究过,有将原因归咎于他不善经营人脉关系、有说当年官场黑暗的——但梅长青不敢苟同,不善经营人脉?从他“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叩富儿们,暮随肥马尘。残怀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一诗中可见,杜甫非是那种放不下面子求人的人,再从他献过吹捧皇帝的“三大礼赋”也可以看出,他并非“木头”一根;至于扯上官场黑暗?那更是纯属扯淡,杜甫本身就是个妥妥官二代,他祖父杜审言不仅是进士出身,而且做到膳部员外郎,算是核心权力圈”中的一员,父亲杜闲也当过奉天令,当年尚有贫寒之子登堂,他又怎能怪官场黑暗呢?

归其原因,不外乎就两点。

其一,就是他不善经义、策论;其二,他诗赋写的好,但不一定科考里的诗赋也写的好。科考里的诗赋,不仅要迎合时政,更要“光明磊落”,写出当政者要求的“正能量”,而非抨击时政的悲凄之词。

同昨日一样的等待,一样的流程,只不过少了一番陈少卿与沈临等人的斗嘴,少了一些乐趣。

梅长青坐的依旧是“天字壹号房”,大抵在院试之前,这里会成为他的“专座”。进门后,他见到了经考时翻看他试卷的巡官,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官吏,钱塘县主簿,名为马思远,马思远见到梅长青,冲他礼貌一笑,梅长青不敢怠慢,还以微笑后,进入号舍静坐等待。

他可不敢跟巡官有什么多交流,天晓得背后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盯着,要知道,历来科考都不只是学子们在博弈,政治斗争在其中从来都没落下它的颜色,两人要是再多点交流,指不定会被人戳着脊梁骨,捏造出个什么幺蛾子呢。

“噹噹噹——”

铜锣声响,待考卷发现后,他才松了口气,如他料想般的一样,一诗、一赋。诗题,“水陆草木者甚多,何为之气节?”;赋题,“赋以梅。”

梅长青边手里研墨,边脑子里搜寻,他脑海里这样的诗赋存储不少,片刻便挑选出两首相对较应景迎政的诗赋,赋定梅,干脆诗也写《梅》,于是,待墨泽均匀,他蘸墨挥毫,诗,《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寥寥二十一字,一气呵成,不过才是盏茶功夫。梅长青又开始发愁,再抄一首赋,也顶多不过一个时辰,眼下尚早,早早写完,自己该做什么?虽然科考可以提前交卷,但如此一来,免不了会落下个狂生之名,这名在这个年代可不是什么好名,基本都没什么好下场,好比如三国的祢衡、杨修——

既不能提前交卷,梅长青干脆闭目休酣,直至日悬中天,才再次动笔,《梅花赋》(唐·宋璟《梅花赋》),“——景翳翳以斜度,风悄悄而乱吟。坐穷檐而后无朋,进一觞以孤斟。步前除以彳亍,荷藜杖于墙阴。蔚有寒梅,谁其封植?未绿叶而先葩,发青枝于宿枿,擢秀敷荣,冰玉一色。胡杂遝乎众草,又芜没于丛棘,匪王孙之见知,羌洁白其何极?——万木僵仆,梅英载吐;玉立冰洁,不易厥素;子善体物,永保贞固。”

未免写完等待,梅长青干脆边写边练起书法,凝神用心,一番抄写下来,时辰也已不早,待他搁笔休息,马思远如昨日般,再次站在他的号舍前,端卷查看,没一会儿,面色变的复杂,久久不愿释手,直至锣声响起,他才缓缓收起试卷,对这梅长青微不可闻的赞了声“好”。

考官们收好一众学子试卷,待学子们离开后,将之交于学官封好,才各回了衙门。马思远进了县衙后院,县令杨宁正坐于堂上与县丞闲聊,见他进来,便笑道,“思远辛苦了,巡考两日,可有发现良才?”

马思远苦笑一声,谦虚道,“卑职不过一举人出身,哪敢妄评良才。”接着正色道,“不过试卷倒是看过几份,那陈氏公子陈少卿,沈氏的公子沈临,倒是才如其名,非是泛泛之辈,更让卑职惊喜的是,大人治下,怕是要出一奇才,当真是可喜可贺。”

“哦?奇才?”

杨宁一脸惊喜,他乃附郭县县令,属上县县令,官居六品,比一般县令官高一两品,可谓是幸也不幸,存在郡府眼皮之下,如无什么特殊贡献,他这辈子的官运怕是也就如此了。若他治下一旦能出个进士,便算他行政教化之功,也算是大功一件,到时候朝廷必对他有所嘉奖。

当下便欣喜的问道,“思远快说说,这奇才是哪家子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