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龙起荆襄 > 二百五十四章 家庭作坊与产业化

刘琮走在吴县的街道,天气炎热,并没有多少人出来逛街,刘琮看到了一家店铺人满为患,刘琮看了一眼。

“公子,这是您给的配方制成的蚊香,驱蚊的效果非常好,非常受欢迎,就是贵了点!”

古法蚊香制作并不难,有简易的,有高端一点的,区别是用料不同,简易的就使用木炭和艾草制成,将艾草晒干磨粉,木炭也是磨粉,加入水将其搅拌,搓成美观的形状,也可用模具固定。

高端的就是里面用的材料更多,有的还是加入香料,更高端的则是直接制作熏香,许多熏香有驱蚊的功效,不过熏香除了驱蚊还有多种好处,基本只有达官贵人用得起。

我国使用熏香的历史达数千年,古代相对粗糙一些,真正要比较精细要等到宋朝时期,这种挣钱利器刘琮当然不会放过。

不要小看了蚊香,蚊香虽然只能是驱蚊,但是作用很大!蚊虫历来都是传播疾病的载体,尽可能少的被蚊虫叮咬就能减少很多疾病的传播。

简易的蚊香价格很低,3钱一片,大概能燃烧5个时辰左右,通常普通人家一片能使用2-5天,他们可不会向后世那样奢侈的使用。

一般点上一个时辰,驱除一下蚊子,睡觉的时候就没有什么蚊子了,蚊香主要还是夏天使用,由于蚊香制作使用大量的艾草以及木炭,这也间接促进了百姓的收入。

古代夏天晚上没那么热,白天也是酷热难当,这也是相对而言,刘琮走到一家熟识的店铺。

“老张,你这是太忙了吧?”

刘琮看着老张还是几个学徒都是赤膊上阵,满头大汗,老张的内人是不是过来给他擦擦汗。

“二公子,您来了,多亏了您让我来扬州,今年这边是供不应求,竹床,竹席,竹椅子都做不过来!”

古代人也怕热啊,他们没有空调,没有风扇,全靠精神胜利法,心静自然凉,竹床就是一个很好避暑工具。

老张的手艺好,找他制作的人也多,自然是忙不过来,天不亮就得起来带着徒弟去山上砍竹子,接近午时才回来!中午天热便在屋内制作竹床。

刘琮看了看,有简易的,有稍微好一些的,应该是根据客户的定制要求,不是每个客户都钱包丰厚,简易的两头有一个十字交叉的竹腿支撑,

高端的类似后世四合院喜欢用的卧榻,好几层,款式也好看,一看就是有钱人定做的,老张跟着刘琮一起看着卧榻式的竹床!

因为许多款式虽然是刘琮设计的,但是刘琮自己都没用过,刘琮一直在军营住着,不需要这类,自己也就一张竹席就能解决了问题,直接放在营帐内即可。

“老张,你去忙,我就随便看看!多带点徒弟,你手上的功夫多着呢,以后一些小东西绝对能让你挣大钱!”

刘琮打趣道,老张也笑呵呵的应是,如竹篮,背篓等,篾匠手上功夫多,刘琮还准备研究一些鱼竿来,这类普通百姓肯定看不上,他们直接下水就能捞鱼了,哪还需要钓鱼!

但是对于一些富贵人家来说,这是非常好的消遣方式,富贵人家钓鱼是娱乐活动,并非是为了能钓多少鱼,而是享受这个过程。

刘琮稍微待了以销毁就走了,毕竟自己在这里,老张就一直跟着,刘琮怕影响到他的工作,因为后世刘琮也讨厌天天过来视察的领导,影响工作。

刘琮路过医院,并没有进去,忙忙碌碌的情况就知道里面的情况,刘琮不准备去添乱了,夏天多发感冒!

古代感冒并非后世那么轻松,致死率在古代也不低,古代没有维生素药品,很多都靠自己免疫力来抵抗,而营养缺少,医疗技术低下,也是一项危险病例。

不过荆,扬还好,夏桑菊和板蓝根对感冒还是有些效果的,在荆州开发荆南和扬州的时候,这两个药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德润,你觉得我的提议如何?”

刘琮问了问阚泽,这也是刘琮问的第一个儒家先生。

“为什么二公子会有这样的想法?”

阚泽没有回答,反问了一下刘琮。

“先帝遗诏,若不遵守,对先帝不忠,且公主常年居住在我家府上,日后难免议论纷纷,导致公主名声受损!其次,也是了天下考虑!

天下姓氏者,以刘姓居多,皇室姓刘,而皇室大多都比较能生育,子生孙,孙又生曾孙一直下去,如果再过两三百年,天下最少有十分之一都是高祖之后,届时又如何处理?

如中山靖王便有一百二十余子女,只需十代,子女数量就可达几十万人,以后又该如何处理,今大汉因此问题已经有不少家族改姓,难道一直靠改姓来?如此还不如直接定下规矩,停止争议!”

刘琮说完,阚泽也是在沉思,没有人会想这个问题,与其说是不愿意想,这种问题迟早要面对的,汉朝历经已经近四百年,各地的汉室宗亲数不胜数!

而汉室宗亲大多家庭条件都比普通百姓要好,条件好,自然要多生,如果再继续这样下去,庞大的基数下,汉室宗亲越来越多,日后又该如何处置?

“公子所说有几分道理,但是伦理关系有岂能如此随意!”

“其实我倒是赞成二公子的做法,以我钱家为例,钱家目前分为两支,我们这一支迁移到扬州已经三代,如果十几二十代以后,两支已无亲情关系!

况且并非没有论证,晋文公的父母也算是同宗了,但晋文公之才能有目共睹,可见我也同意公子的说法,这血缘关系随着随着年代的久远而淡薄,对后代并没有影响!”

钱宝说道,家族小,人丁不兴,两支来往比较亲密,那么亲情还在,但是对于大家族来说,光分支就十几万人,分支里面许多人都没多少亲情!

刘琮后世可经历过,后世家里祖坟因修路迁移,祖坟是刘琮祖上十四代!后来办酒席迁移祖坟的时候,许多人过的时候,主家都不清楚那边还有分支!都是他们分支之间还有联系相互通知的。

家族里面并非所有的人都会反对,因为这里面涉及的东西确实很多,为了让这项比较好的推动,刘琮已经妥协到九代!

九为数之极,刘琮也知道襄阳肯定会进行大规模讨论,刘表自身为大儒,必然会加入讨论之中,蔡邕为刘表亲家,也会偏向刘表,至于郑玄,宋忠的态度不好说,但是黄承彦肯定会支持刘表一下。

荆州本土的如庞德公已经在迁家的路上,准备迁到秣陵,韩嵩被刘表派去汉中出使,从荆州到汉中的并不好走,哪怕是水路也不好走。

刘卓等人的态度不明,刘琮对这事并没有多大的把握,起码目前是没有,好在陈珪与刘琮见面之后,也赞同此事!

刘琮不想这事了,顺其自然,实在不行就拖上几年,这几年刘琮搞一下舆论,引导一下风向再想办法。

刘琮最关心的还是产业,如篾匠产业,一直以来,从西周到近代,国人采用的都是家庭式的小作坊,规模小,缺乏改进的空间。

这种模式下也有好处,工作时间灵活,自由度高,缺点则很多,工作效率慢,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

刘琮一直在培养大量的工匠是希望大规模生产,对一些产业形成产业化!产业化并不意味着大量工人失业,相反,有时候还能增加就业!在汉末连年征战,人口大量锐减的情况,根本不需要担心这个!

更何况刘琮还准备征战四方,扩大版图!产业化的好处很明显,有详细的规范,分工精细,工作效率更高等优势。

但是如何解决,刘琮很犯难!这和观念有问题,自古以来,百姓为了有安全感,希望自己身上有一门能吃饭的手艺。

产业化之后,分工精细,不少人很难学到手艺了,成为一个机器之中的一个零部件,这使得百姓很多没有安全感!

百姓去学徒,家里人都很支持,能有自己的一门手艺,精细分工之后,很多人很难学到完整的手艺,这时候未必就会支持了。

刘琮的构思是两者结合,产业化要推行,如竹床,每一步分工明确,有破竹的,有负责竹片打磨等分工起来,制作起来自然更快。

其中经验老到的大师傅可以负责高端定制,普通师傅负责一般常规产品的制作,学徒负责在每一步的步骤,由普通师傅指导,如破竹熟练了,可以申请去做打磨!学徒有俸禄,这样阻力应该小一些。

而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大师傅也好,普通师傅也好,不要负责销售了,刘琮现在也是在思考阶段,前提自己必须有足够的篾匠!

凭借自己的威望信誉,能让大师傅和普通师傅安心每月拿俸禄做工!不过有缺陷,就怕恶意竞争,一旦大师傅不愿意在你这做了,出去自己做,来个恶意竞争,事情就不好处理。

如何绑定住大师傅才是关键,人心本贪,况且自古以来,恶意竞争就是我们的传统之一,如何规范市场,刘琮有些头疼,除非像棉被一样有官府进行指导价!也不是不可以,就是舆论又要说刘琮与民争利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