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 第三百十三章 曹昙孤注一掷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第三百十三章 曹昙孤注一掷

作者:晶晶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5 21:24:36 来源:笔趣阁

桓楷心中失望,曹昙终究不是曹操,缺少了那种百折一回的坚韧和毅力。

“主公,洛阳已为赵广所占,徐胤又去了汝南,我大魏兵马折损颇多,依属下之见,我们不如先返荆州,有襄阳、许昌两座大城在手,也正好养精蓄锐,恢复实力。”

桓楷这话音刚落,曹昙突然竭斯底里的发作起来:“退退退,这攻不下洛阳,被围于一隅之地,还不是等死,桓先生,你不是自比贾诩吗?快快拿一个主意出来?”

曹昙这话颇为刺耳,让桓楷皱起眉来。

魏国复立已有两年,曹昙从一个被弃的曹魏皇室到复兴魏国的君王,心态上逐渐由卑微到自豪,从自豪到自傲。

这一点,从曹昙对辅佐他的文臣武将态度上已能察觉,桓楷感觉到的比较晚,如徐胤这样手握重兵的大将,则更有体会。

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

桓楷心中悲凉阵阵,曹昙这情急的一句话,将桓楷的心伤的体无完肤。

好的计谋又岂是容易得来的?桓楷不是神仙,每一次给曹昙出谋划策,他都是彻夜不眠,想了又想,虑了又虑,就这样也不能保证一定能够成功。

就如这一次魏军奇袭洛阳,桓楷考虑到的就只能是晋、汉两家争斗,魏军有空隙可乘,哪能具体料想到徐霸中了激将法丧了性命,随后赵广又兵不血刃的占了洛阳。

“主公,唯今之计,只有一策。”桓楷艰声说道。

曹昙一听桓楷果真有主意,急追问道:“先生快快说来?”

桓楷紧皱了眉头,犹豫好半天后,终于下定决心道:“主公来看,从宛城沿洛水向郩山一带西进,可入武关道,沿途经上洛、峣关、蓝田,可径取汉都长安,我大魏若是能杀入关中,再锁了潼关,则赵广辛苦所创的基业,就尽落入主公之手矣。”

曹昙趴在帛图上,顺着桓楷手指向的地方一一看去,果然见一条红线曲折向西向北,指向的地方正是长安。

关中的富庶,曹昙早有耳闻。

在他看来,赵广这些年之所以东征西讨屡战屡胜,除了自身的能力外,最主要的就是依靠关中雄厚的根基。

据关中者得天下。

看着秦岭以北的广阔土地,曹昙两只眼睛越发的热切,魏军如果能够抄了赵广的后路,则在地理位置上就有了先天的优势。

诸胡入侵在曹昙看来只是小打小闹,而背靠着草原,只要招募足够多的胡骑,魏军就能凭借铁骑的冲击威力,横扫关东无对手。

“桓先生好算计,襄阳虽好,但却是孤城一座,本王决定了,集举国之力,兴兵三万,杀入关中,复我疆土,立我军威。”

曹昙野心勃勃,为了能够在关中发展,他连襄阳都可以放弃。

在魄力方面,曹昙确实当得起豪杰称号,这或许也和他一穷二白起家有关,反正本来就什么都没有,襄阳、许昌放弃就放弃。

曹昙要兵进关中,在汉国的腹地,闯出一片新天地。

魏军首先要拿下的就是谷城,这座汉水畔的县城就位于襄阳的西北方向,正面是荆襄平原,背后则是新城三郡和武关道。

“主公,属下斗胆,再问一句,真要和汉国开战吗?”桓楷脸上阴睛不定,好半天发了狠问道。

曹昙重重的冷哼一声,恨恨道:“不打汉国,难不成还和司马炎那懦夫一样,迁都逃跑不成,我们不像晋国,有开封可以逃,我们只有一座襄阳,我们逃无可逃。”

桓楷咬了咬牙,沉声谏道:“主公既然已经定下决断,那吾等自当尽力,谷城守将寇林这些日子不理政事,沉迷享乐,副将李贵已经被吾拉拢,其已应允时机成熟即可献城归我大魏。”

桓楷不负毒士之名。

眼光毒辣的他,这段时间也没闲着,晋国那边发展暗作,汉国这边发展细作,倒也让他找到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利用对象。

谷城副将:李贵。

李贵此人,能力平平,见风使舵的眼光却是不错。

当年在赵广攻打成都之时,靠着小机灵骗了丘建出城,随即就临阵投降了汉军,让本以为李贵忠勇无双的丘建差一点没气昏过去。

成都投降之后,李贵凭着临阵投降的微末之功,在汉军中充当三线部队的裨将,日子过得倒是安稳。

去年汉军发起宜都、公安战事,蜀中的精兵强将大多被罗宪抽调到了荆州一带,留在巴蜀的地方郡兵人数不少,但有带兵打仗能力的将领,却是寥寥。

李贵矮子里面拔高个,算是其中的佼佼者。

建隆七年十一月,李贵接了将令,率三千辅兵增援谷城,这一到谷城,李贵就被寇林看中,当了守城的副将。

谷城和西陵一样,属于两国边境城池,又都有水路交通,来往商船不少,李贵一到谷城,就显示出了其善于钻营的本领。

寇林得了李贵进贡的好处,对其更加的信任。

寇林驻守此处已有经年,平淡乏味的日子一天天的累积,让这个人到中年的汉军将领有些迷茫了。

刘封死的早,留下的子女唯寇林一个。

这些年来,寇林一心一意想为刘封恢复声誉,这个心愿没有实现,他对其它事情均无什么兴趣,包括娶妻生子。

而今,随着新汉重建,特别是定都长安之后,朝堂对当年蜀汉将领、官员的功过重新进行了评定。

去岁,在陈寿的主持下,刘封的功绩被肯定,特别是不救关羽、失陷上庸两件事情,都作出了客观的评价,这让寇林悬着的一颗心终于定了下来。

心情已了,谷城又无战事。

寇林整个人就完全放松下来,对赵广提醒的防备魏军偷袭之事,也不是那么上心。

在他看来,汉军节节胜利,一向只是打别人的份,哪有不开眼的敢来捋汉国的虎须,莫非是不想活了。

更何况,谷城的位置虽然重要,但背后还有房陵、上庸、新城三郡、还有武关、上洛、峣关等重重关隘,一处失守虽然被动,但也难以憾动汉国大势。

“人生苦短,是该好好享受一番了。”抱着这样的心态,寇林将谷城防务大半交到了裨将李贵。

李贵在谷城见到的是汉、魏两国商贸的大量财帛,心志本就不坚的他,哪里经得住诱惑。

襄阳城中私养的小妾、贪墨藏匿的财帛都见不得光,更不能让汉国司闻曹的官员知晓。在桓楷的有意引导下,李贵的这些痛处很快就被桓楷抓了把柄,显了原形。

其实,对于复归魏国,李贵心里也没多少抵触。

汉国制度太过严谨,让一向舒适惯了的他很不习惯。相反,魏国这边唯才是举、不择手段的做法,倒让李贵心有戚戚。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因寇林的放松大意、李贵的反复叛降,谷城防御部署出现了一个大的漏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