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 第三百十四章 无当飞军又重来

新汉建隆八年,二月一日。

元宵节刚过,天气渐渐转暖,又有稍许的寒意,蓄谋已久的魏军在曹昙的亲自率领下,沿襄阳至谷城的大道疾进。

魏将许综率二千精兵为先锋,在徐氏兄弟一死一离的情况下,同为名将之后的许综得到了曹昙的大力提拔和重用。

许综的升迁,让投奔曹昙时间不长的典玄、文武很是羡慕,两人年纪都在二十到三十之间,刚刚成亲生了儿子,倒也不愁断了继承。

由于晋代魏的后遗症,典韦和文聘的爵位是魏国所封,到了晋国已无用处,这也是典玄、文武不得不出仕。

为家人搏一个前程、爵侯,是典、文两人最大的愿望。

相比从蜀汉演化而来的汉国,曹昙的魏国他们相当更熟悉些,而且以曹昙求贤若渴的心情,他们被重用的可能性,也比投奔赵广要大的多。

谷城。

丹水流经这座夜幕下的小城,在南方一带,河道是交通命脉,水埠是一个个驿站,南来北往的商贾在经过了一天的跋涉后早已沉沉入睡。

寇林在城中自有府邸,嗜酒如命的他今晚又有商贾宴请。

李贵和两个来自西羌的氐人商贾作陪,胡商给寇林送上了西域的美酒,还有一大笔的钱币,那种据说是古波斯王朝的金币,让寇林一见就喜不自禁。

酒和财。

对于寇林来说,是无法抵抗的诱惑,这和其幼年经历有关。

刘封因受刘备猜忌,而不得不自尽,当年的年龄在三十岁上下,寇林当时刚刚出生,什么情况都不知晓。

其后,刘备虽然让寇林承了侯,但也只是虚职,不让他饿死罢了,这倒也怪不得刘备,因为当时蜀汉全部的力量都用在了北伐和东征上。

过惯了节衣缩食的日子,寇林的心中,对钱财就有了浓浓的兴趣,这种特别的兴趣,随着汉国版图的不断扩大,赵广麾下能征善战将领越来越多而越发明显。

“哎,大将军的手下,又多了两员名将,我这个老朽也要急流勇退了。”当着李贵的面,寇林举起酒樽,一饮而尽。

李贵连忙把酒樽倒满,讨好道:“将军说的是羊祜和杜预两个吧,听说这次大将军取洛阳,不费一兵一卒,当真是神人也,末将佩服得五体投地。”

寇林哈哈大笑,自豪的说道:“大将军是什么人?当年在沓中,我和马公亭两个,可以说是左膀右臂,不说别的,就是阵斩秃发树机能和摩天岭阻击战..........。”

寇林醉眼朦胧,开始重复起当年的光辉事迹来,虽然相比汉国之后的众多胜仗,沓中和摩天岭只是小规模的战事,但寇林却最喜欢讲这一段。

那是他曾经拼杀过的岁月。

那是他的青春印迹。

渐渐的,在烈酒的作用下,寇林和往常一样,开始胡言乱语起来。

李贵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向两个胡商使了一个眼色后,即疾步离开了阁署,今晚,他要做一件名垂史册、惊天动地的大事。

寇林醉眼半睁半闭,睡意沉沉中,他的眼睛在浑浊中露出一丝清醒,却又有一分的无奈。

李贵的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

可他却已经无能为力。

寇林发现自己被架空的时间仅仅在三天前,这还是他偶尔一次酒醉巡查,才发现跟随自己的老部下一个个不见了。

“兄弟们都去哪里了?”谷城的大半守军将校已被李贵替换,寇林已经指望不上原先自己的部下了。

不听从李贵命令的,已被调离。

听从李贵命令的,早已成为一丘之貉。

二月二日,夜。

谷城城外。

典玄、文武二人早已等的不耐烦了,要不是夜盲症的困扰,他们恨不得马上带着部下杀到城门口。

“这李贵是反复小人,当真可信?”典玄撸了一把疲惫的眼睛,对旁边的文武低声问道。

城头上迟迟没有约定的火把出现,李贵这人本是复降之人,可靠程度不高,要不是桓楷一力保荐,典、文二人早就下令趁夜猛攻城池了。

文武拧起了眉头,紧紧盯着前方漆黑如墨的旷野,道:“桓先生妙计无双,他的话不会有错,我们且再等等。”

魏军先锋两将,文武为正,典玄为副。

曹昙也是看到文武比典玄更加的沉稳,才做出的这一安排。

夜袭攻城之类的手段,听起来很诱人,实际上却多不可行,魏军远道而来,战况不熟,冒然进攻,极有可能炸营四散。

最好的方法,还是里应外合,有细作带路,成功的可能性会成倍增加。

“两位将军快看,城楼上有动静........。”一名眼尖的魏军斥候急从城墙近处跑了进来,低声急报。

待典玄、文武看去,城头果然三堆火起,李贵没有让曹昙失望,在离开寇林府上之后,他即带着亲信来到了城门口。

“破城!”

“首入城中者,赏十金。”

魏军将校兴奋的飞快奔跑,将城门口涌了过去,谷城的富庶他们早有耳闻,在赵广复夺洛阳城之际,谷城争夺战,随着李贵的叛汉而打响。

二月三日,谷城经过一天的恶战,胜负终于分出。

有备而来的魏军在李贵的带路下,逐一攻占汉军的一个个营垒,守卫的汉军将卒虽然有心抵抗,但怎耐带兵的将校早已被收卖。

寇林带着残兵冲出城外,回望城楼上被斩断的汉国旗帜,不由得懊悔不迭。

“好在还有无当营在新城、房陵驻守,也许还可挽回。”好半天,渐渐清醒过来的寇林收拾起队伍,向新城三郡方向撤退。

轻敌、轻信,以致遭逢大败。

寇林失察失职之责,无可辩驳。

对于朝堂会如何降罪,寇林还没有去考虑,他现在只想着一件事:拼尽全力,保住新城三郡。

李贵不是汉军中的宿将,对无当营的情况不了解。

这支声名在外的军队二次全军覆没后,又开始了第三次重建。

张瑛授命于危险之际,其选用了父亲张嶷、兄弟张护雄当初挑选蛮兵的方法。

张嶷接手时的无当飞军,已是这支强兵青黄不接的当口,其兵卒构成和诸葛亮、王平时期并不一样。

张嶷凭着自己的威望,在诸蛮各部中精选老实本份的年轻蛮人,而那些恃勇斗狠的家伙,则一个不要,这样的法子很呆笨,但却是无当飞军战斗力的保证。

老实意味着听从号令,不打折扣。

本份意味着不偷奸耍滑,临阵时不会畏惧逃跑。

张瑛的声望,没有办法和张嶷相比,由于军伍经验不足,在实战指挥方面,也不如张护雄来得更强,但张瑛有一点长处,他读的书多。

读书可明智。

张瑛在决定再建无当飞军后,对孙子兵法、春秋等战国兵书感了兴趣,这两年多时间下来,倒让他对军伍之事越发的沉稳下来。

汉军南征北讨,连战连捷。

若是换了其他人,早就耐不住性子,要吵着上阵了,张瑛却是不然,他依旧在上庸练着无飞营的蛮兵,仿佛外头一切都和他没有什么关系。

上庸的这支无当新军,不在李贵的考虑和打探范围内,自然也不会引起桓楷的重视。

其实,就算曹昙、桓楷知道张瑛率军驻守在上庸,他们也不会多作留意,一支军队在短时间内连续全军覆没,只能说明这一支军队战斗力甚忧。

有些人,注定是要为背负重要责任而来。

不管他人在哪里?

张瑛不会想到,他的无当新军重组以来的第一仗,就要面对魏军的大举进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