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 第二百七十三章 大弟子祖逖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第二百七十三章 大弟子祖逖

作者:晶晶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5 21:24:36 来源:笔趣阁

因接待大型商队的缘故,驿馆的场地四四方方,看上去很是空旷。

“百鸟朝凤!”一声稚嫩的呼喝声响起。

赵广听到自家枪法熟悉的名字,不由的寻声看去。

只见黎明前的一抹亮色中,一个短褐打扮的小少年正在练武,手中一杆桑木短枪呼呼带风,气势很是不错。

按赵广本来的意思,这驿馆暂歇也是安慰一下有些失落的诸葛婉,并不想多生事端。

不过,眼前这六、七岁的少年长的虎头虎脑,练的又是赵家枪法,看刚才的架式很是不错,这倒让赵广有了攀谈一番的兴趣。

“嗯,这百鸟朝凤枪使的力道不差,不过,招式却是用老了,且看我来!”赵广一边笑道,一边将龙胆亮银枪持在手中。

“呼!”

“呼呼!”

风声挂起,枪影疾动,赵广遂在小少年面前,将百鸟朝凤枪关键的三式给练了一遍。

小少年刚才已经练的满头大汗,此时却是圆睁着双目,一眨不眨的盯着赵广的一招一式,稚嫩的脸庞上俱是羡慕之色。

“弟子范阳祖逖,恳请恩师传授枪术!”少年兴奋的叫喊一声,朝着刚刚收势的赵广卟嗵跪下。

赵广心头一惊,这稚子少年倒是聪明,知晓非亲非故,要是一板一眼请求赵广传授枪术难度甚大,直接就自称弟子了。

而更让赵广震惊的还是这少年的名字:祖逖。

在中国的历史上,被一致公认、称为民族英雄的人物不多,祖逖闻鸡起舞,击楫中流是最为悲壮的一段历史。

“弟子范阳祖逖,恳请恩师传授枪术!”少年见赵广没有应声,又叫喊了一声。

“逖弟,你也不问问长者何人,就这般强行拜师,祖家的礼仪何在?”未等赵广回答,从驿馆的客舍,出来一个方脸阔眉的青年。

听他说话的语气,估计是祖逖的长兄祖该。

小祖逖见兄长喝斥自己,只得不情愿的站起身来,他本想着先下手为强,凭自己小儿的无赖在赵广跟前卖一个好,却不想被祖该撞个正着。

赵广瞧着祖逖不甘心的模样,心中倒是喜欢起来,收一个民族英雄为弟子,这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好事。

说不定以后的史书上,在讲到祖逖时,还会带上一句:赵某某是其恩师。

“祖逖,汝父可是上谷太守祖武?”赵广问道。虽然少年自称是祖逖,但万一是同名同姓,那就是乌龙事件了。

祖该听到赵广说出父亲名字,心知遇见了汉国重要人物,连忙上前道:“使君明见,家父生前正是晋国的上谷太守,前不久因胡虏入寇而战死!”

得到祖该的确认后,赵广终于肯定,面前的小少年正是祖逖。

“祖逖,你要拜师学习枪术,倒也不难。不过,你可知晓,我又是何人?”赵广哈哈一笑,扶起还跪在一旁的祖逖。

“大将军........。”正说话间,驿馆的驿丞跑了过来,见到赵广之后,连忙上前见礼。

这驿丞是汉军中的老卒,从江油关一路跟着赵广转战,参加过固原大战,后来因身体残疾才始从军中退了下来。

被人识破真实身份,本想逗一逗小祖逖的赵广只得无奈的摇头。

祖逖听到自己强求来的恩师竟然是大将军赵广,天不怕地不怕的小脸终于出现了惧色,赵阎王的名头在晋国已经家喻户晓,达到了小儿止啼的地步。

祖逖虽然不信赵广杀人如麻的事迹,但从赵广身上隐隐传来的杀气,还是让他感到了丝丝寒意。

“既拜我为师,那就先收拾一番,等会和我一起回转长安,见过大人。”赵广淡淡一笑,牵过祖逖粗糙的小手。

祖逖自投罗网而来,让赵广不由得心花怒放,这年头师傅不是随便拜的,师徒相当于父子关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比父子还要更加的关系牢靠。

因为父子还可能因为意见不一,分属不同阵营,而师徒则是一脉相承,见解有延续,学说有继承,弟子以师为荣,师以弟子为耀。

收了祖逖为徒,赵广心情大好。

虽然儿子还不知在哪里?但有了徒弟祖逖,也是后继有人了。

从历史上祖逖的为人来看,这个人值得信赖和托付,赵广不用担心他有什么不忠不义的行为,而唯一需要提醒小祖逖的一点,就是恩义在心中,愚忠不是忠。

长安。

久已不见,秋后的城池被笼上了一层金黄色,本来属于城外的灞桥,如今随着城池的外扩,渐渐的成为了热闹的集市。

瞧见“大将军赵”的旗帜,长安的百姓纷纷欢呼起来,对于他们来说,赵广这个名字不是什么阎王,而是带给他们和平和安宁的保护神。

祖逖已经被诸葛婉带到了辇车上,小家伙一口一个师娘,叫得诸葛婉面露娇羞又喜不自禁。

祖该、祖纳没有祖逖那样的运气,不过他们也借着祖逖的关系,跟着赵广的队伍一起向长安而来。

在长安他们还要参加秋季的科举,为出仕汉国而做好准备。

至于更小一些的祖约,则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熊孩子,这一路上的景致已经让他目不暇接了,而灞桥上叫卖的吃食更让祖约口水流的哗哗。

苏愉、诸葛绪、黄崇等汉国重臣已经早早的等在城门口,他们等候赵广回归已有好几个时辰。

在没有赵广的时日里,这几个重臣身上的担子不轻,就连最为年轻的黄崇,两鬓都已结了微霜,苏愉、诸葛绪就更不用说了。

“大将军,你可算回来了,要是再不见你的身影,这长安我也不想呆了。”苏愉见到赵广的影子,忙不迭的抱怨道。

这些日子来,幽燕侨民在长安闹腾的太厉害,而苏愉因为先祖是苏武的缘故,跑到他府上的侨民士族最多。

在他们想来,有苏武在北海牧羊的典故,苏家在抗击胡虏上立场坚定,也肯定会支持收复失地、驱逐胡虏的主张。

“辛苦各位了!刘渊等匈奴诸胡在幽燕的洗掠行径,我已知晓,明日一早朝议,大汉将重点讨论是否出兵北境诸事。”赵广朝苏愉一拱手,回答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