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 第二百四十五章 魏国复立了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第二百四十五章 魏国复立了

作者:晶晶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5 21:24:36 来源:笔趣阁

羊祜在忿闷中,被一道诏令给调离。

经营了十余年的荆州,就这么拱手让人,羊祜心里颇不是滋味,这就像种了一年的稷子,眼看着就要收获了,却被抢先割了去。

羊祜心里有气,但又无处可说。

毕竟,他只是给司马炎打工的,而不是老板。

正如好友杜预劝说的一样,这大晋是司马家的大晋,不是羊家的大晋。

杜预因救援洛阳不力,加上族弟杜模在新汉出仕,被放置在洛阳任闲官已有近半年,一身武库的本事,使将不出来,心中不比羊祜爽快多少。

“罢了,一切是梦是场空。就这样,当个闲云野鹤之人也好。”在回转洛阳的一路上,羊祜心中渐渐枯井无波。

从历史上来看,羊祜其实是个蛮纯粹的人。

无论是以前的魏国,还是现在的晋国,羊祜的态度都是一如既往,干好自己的事,让别人去说吧。

在新汉没有崛起之前,羊祜认为司马昭、司马炎父子最具开国帝王相,起码比蜀汉的刘阿斗,东吴的孙内斗要强了许多。

一统天下的希望,就在大晋,就在司马炎身上。

但经过这几年的锤打,特别是晋军被赵广一轮又一轮的痛殴,羊祜的这一信念已经渐渐动摇,特别是从晋、汉两国的国力昌盛来看,长安的汉国无疑比洛阳的晋国更有生命力。

这一点,明眼人,特别是来往的商贾其实看的最为清楚。

长安被陈寿主持重建、改建之后,再现当年天下第一城的风姿,特别是经过规划井井有条的坊市、整洁明亮卫生的街道厕间、还有透明公开的赋税律条,都让商贾们感到放心加贴心。

公开、透明、公正。

这是赵广在治理新汉时提出的第一个要求。

内政上重要事项在颁布前,要在城门的张榜处公开,要让受到影响的人先知晓。

同时,在处理不同的问题时,要秉持公正的立场,不能厚此薄彼。

与长安相比,洛阳虽然是中原第一大城,云集了全国的名士、财富和资源,但就城市管理来说,洛阳已经落在了长安的后面。

一次落后,次次落后。

司马炎不是穿越众,他也不甚清楚,第一印象对于人的感受来说,非常重要。

就好比来往西域和中原的胡商,他们现在选择的定居地,都会是长安,而不是洛阳。

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住着放心,住着舒服。

不提羊祜接下来何去何从,且说走在复魏之路上、无所不用其极的曹昙。

听到羊祜被罢免的消息,等在豫州与荆州交界处的曹昙就马不停蹄,仅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就从汝南赶回邓县。

随同他一起回来的,除了张统、许综之外,还多了夏侯庄的儿子夏侯湛。

夏侯湛的投靠,也标志着沉寂了多时的夏侯家族,终于又想要再搏一把了,历史上,夏侯骏、夏侯庄靠着嫁女儿夏侯光姬勉强保持了家族的延续。

这一次,夏侯家的男人们决定,跟着曹昙再战一次。

邓县县城署阁门口,徐胤、徐霸俱在,桓楷这个立下大功的毒士更是笑意吟吟,三人一起迎候曹昙这位主公回归。

“主公,万事俱备,襄阳城中,末将已安排了亲信人手,只要我们行动迅速,就可打城中守军一个措手不及。”徐胤难掩兴奋之色,急急抱拳谏言。

襄阳这座城池,在久驻荆州的徐胤看来,就是一座攻不破的坚城,几字形的突角,三面汉水环绕,唯一向南的一面,又有一座岘山护卫,不论从哪个方面进攻,都面临极大的困难。

易守难攻。

只要城内粮秣充足,将卒士气不落,徐胤有信心守住城池一年以上。

而在这一年之中,晋、汉、吴、魏四方角力,魏国虽然最为弱小,但却处于正中央的位置,至于如何左右逢源、伺机壮大,那正是考验曹昙这位年轻君王智慧的磨刀石。

曹昙满意的朝徐胤点了点头,在这一场构谄羊祜的阴谋中,徐胤的重要性突显而出,而接下来要复夺襄阳,也有赖已被任命为荆州刺史的徐胤。

当然,徐胤有功,徐霸、桓楷等人功劳也不小。

特别是桓楷,鞍前马后,洛阳邓县来回跑,如果不是他得到了荀勖、贾充的信任,这一次计谋也不会成功。

曹昙朝着众人微微一笑,道:“一切如诸公所料,襄阳城中,还有晋军荆州诸部将校,我们必须小心再小心,切勿走漏了风声。”

桓楷也跟着嘱咐道:“后日凌晨,徐将军的兵马将从樊城出发,渡汉水护送徐将军进入襄阳,许将军率领的邓县兵马,埋伏在汉水以南,只等城中号令一起,即从打开的城门处进城。”

“张将军,你领一部水军在汉水下游巡视,以防吴国的水军趁隙而来,好在近日,吴国镇西大将军陆抗已经回转建业,为其族兄陆凯奔丧去了,不然的话,我们还需要遣出更多的人手,来应付江陵方面的吴军。”

说到陆抗时,桓楷神情一下变的凝重起来。

这一次举事的时机,恰到好处。

在羊祜被调离的前夕,吴国左丞相陆凯实在气不过孙皓的残暴,一病不起而逝。

陆凯不仅是吴国的左丞相,同时也是陆家的当家人,他这一死,本就受到猜忌的陆家,在吴国的地位就不稳了。

在陆家人的急切期盼下,陆抗见对面的羊祜没有举兵来犯的意思,遂将荆州防务交给了上大将军、左大司马施绩,自己回转建业奔丧。

暂时离任将防务转交给施绩这员老将,陆抗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施绩原名朱绩,也是三国后期的孙吴名将,左大司马、当阳侯朱然之子,吴少帝孙亮登基后恢复本姓“施”。

相比主要负责对晋国战事的陆抗,施绩这个左大司马一直负责荆南、巴丘包括西陵一带的事务,其中西陵因步家的关系,施绩插手的不多。

巴丘也就是后世的岳阳一带,是施绩的驻军之地。

孙皓登基之后,陆抗对其滥杀的残暴做法越来越不满,吴国在与汉、晋的比拼中,国力差距越来越大,让陆抗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

陆抗希冀着这一次回建业,看看是否能劝说下这位原本还算敬业的年轻皇帝。

不得不说,陆抗和羊祜的脾气、性格真的差不多。

两个人不仅在军事上惺惺相惜,在政见上的见解也颇有相似之处。

新汉建隆五年,元月六日,阴雨夜。

在曹昙、徐胤、桓楷等人的精心策划下,复魏军夺取襄阳的军事行动进行的很顺利,经过一夜的混战,城中的晋军残余部队或被俘,或溃散。

城中的晋军低级将校在听到羊祜被调离的消息后,心中对晋国朝堂的怒气一直没有消散。

加上徐胤也经常的过来与他们发发牢骚,晋军将校们对徐胤也很是认可,对朝廷即将派过来的王浑则殊无好感。

王浑这人军事才能不差,但却器量不大,又喜欢争功,跟羊祜完全两个类型。

襄阳晋军将校没有想到,徐胤已经投靠了曹魏一方。

一场几乎兵不血刃的兵变之后,襄阳城头,晋、魏大王旗变幻,曹家的魏国大旗再一次飘扬了起来。

除了有五、六百人因倒霉而来不及投降被杀外,曹昙顺利的接手了羊祜留在襄阳的荆州军万余人马,还有将近五万左右的屯田流民。

一举拿下襄阳之后,曹昙志得意满,还很年轻又缺少挫折打击的他,正如羊祜对其的评判一样,心中颇有些飘飘然。

曹昙第一次没有听从桓楷“缓称王”的主张,立即向天下发出了复魏的诏令,一方面派出使者前往汉、吴两国,希望结盟交好,另一方面遣出多路人马,攻打荆州晋军驻守的竟陵、宜城、邓县、新野等城。

魏国复立的消息传开,让司马炎大为震怒,本就继承了曹魏衣钵的晋国,现在十分担心,那些依旧对曹魏有感情的臣属,会一个个弃晋投魏。

甚至于司马炎在朝会时,看向祖上曾是曹魏旧臣的官员时,眼神中都是怀疑居多,疑心病重的司马炎也越发的信任,他一手简拔的年轻将领、官员,还有司马家的诸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