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 第一百九十九章 姜维要出征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第一百九十九章 姜维要出征

作者:晶晶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5 21:24:36 来源:笔趣阁

姜维从新汉大战略角度出发,提议攻打新城三郡。

这一点没有问题,但具体到如何进攻,又需要好好的商讨一番,以往赵广统兵出征,都是参军司大范围讨论,提出多个意见和建议,最后汇总归类,整理出一个最合适的选用,这一办法好倒是好,但也有一点弊端。

突然性和隐蔽性几乎为零。

人多嘴杂,只要有一人得知,身边的人总能知晓一二、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广出征的消息也就自然而然传扬开来了。

这一次攻伐三郡,赵广和姜维决定改一改这个套路,军事行动还是要注重一下保密性,原因就是对手是晋国的名将羊祜、杜预和王濬。

这三个人都是赵广的老对手,也是晋国一方西线的重将,其中羊祜是荆州牧、镇南大将军,总领荆州事务,新城三郡一带由于靠近荆州,又深入新汉腹地,也归属羊祜来管辖。

杜预从永安败回后,就到了羊祜的手底下,担任征南从事参军,前番羊祜进攻汉中,杜预就受命在武关道上阻击赵广,他也是和赵广几次交手,不能说经验丰富,但论及对赵广的重视程度,晋军将领中只怕没有几个能比得上杜预。

原因无它,赵广在永安江面上,给杜预留下的阴影实在太大。

王濬也是老熟人,从巴西郡撤退回上庸后,王濬就一直滞留在三郡,司马孚之死给他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虽然司马炎力排众议,没有过多怪罪王濬,但要想再往上升职,那难度实在太大了。

司马晃死了老爹,不敢指责司马炎欺负老人家,只能将气撒在能出气的王濬身上,当然,羊祜那里也受了一些牵连,不过,羊祜与司马炎关系深厚,又兼坐镇荆州关系重大,司马晃的告状暂时还没起到多大的作用。

不过,王濬的年纪已有六旬,对这些也看的比较开,他的性格本身就属于爽朗旷达,恢宏大志的一类,司马家瞧不上他,那也没什么,只要羊祜看得上自己的能力就行。

本来,马隆也在武关道的上洛一带镇守,这是一员老将,也是一员勇将,好在开春的时候,司马炎因为匈奴五部在并州太原郡闹腾的实在不像话,太原王家已经几次要求朝廷派兵马进行镇压,马隆因此被派到了晋阳一带,主要负责监视和压制匈奴诸胡。

对于这一任命,马隆很是高兴,相比在武关道狭小的山道上对付汉军,他更向往在广阔的平原上与胡虏交锋。

另外,马隆也想明白了,他发明的偏箱车虽然在峣关一战中被克制没发挥什么作用,但并不是偏箱车过时了,不行了。

而是特殊的地形条件下才被发石车压制的,要是换到平原上,偏箱车的移动速度远远超过发石车,石块击中偏箱车的概率将大大减少。

不得不说,但凡喜欢发明的人,都有一颗不断钻研的心,想通了这一点的马隆,带着建功立业杀胡虏的雄心壮志北上了。

他的传奇故事才刚刚开始。

这里不谈马隆如何,反正以后还会再见面,先说赵广这一边,在与姜维私下商定了征讨新城三郡的总体方略后,赵广就开始在不停的调兵遣将,开始有针对性的部署。

说真的,新城三郡虽然位置上深入新汉腹地,但要是真打的话,也不太好打,几条道路都是关隘重重,一旦被敌方事先布防,要想突破难度相当的大。

这其中:赵广最中意的一条进军路线,是沿着武关道一路向南,顺着丹水攻占上洛、武关,到达谷城一带,然后再由汉水逆流而上,取房陵、上庸、新城三郡。

这一路线好就好在水路交通便利,运输粮秣、辎重等不像山道那样艰难,但问题就是上洛一带有晋军重兵把守,而且谷城距离襄阳不远,万一要是羊祜提早反应过来,派兵堵住丹水,那进退不得的汉军就只能无功而返。

不走这一条路线的话,就只有从汉中向东进攻了,这里的木阑道曾经给羊祜、王濬留下过深刻的印象,在前番进军汉军失利后,王濬也是痛定思痛,在木阑道的反方向,同样修筑了层层的隘口围堵,用以防备汉军的进攻。

“大司马,打新城三郡,从武关道进军的话,我们一要行动隐蔽,最起码在进攻上洛之前,不能让晋军一方发现我军意图;二要攻势凌厉,必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上洛、武关、谷城这三处要隘,绝不能让羊祜从襄阳派援兵过来;三要关门打狗,拿下谷城之后,新城三郡的晋军就是瓮中之鳖,我们可以围困城池、断其粮道,促其投降,若有不从,则大兵压境,一力破之,以震慑其众。”

赵广杀气腾腾,将自已的设想向姜维讲了出来,姜维在战术方面的造谐相当的高,要不然的话,也不会在沓中回援剑阁的军事行动中,甩开魏军的围追堵截,提前到达剑阁设防。

“元忠,你有没有考虑过一点,进一步调动上洛的晋军,让他们离开上洛驻地,从而确保我军在武关道的军事动作更有突然性?”姜维思虑了一阵,忽然提出了另一个设想。

赵广一怔,调开上洛守军,这如何能成?上洛是晋军防范关中汉军南下的重要隘口,羊祜在此驻有六千余精兵,虽然原先的守将马隆调走了,但接任的张雄也是一员猛将,在永安时也吃过赵广一次亏,用兵相当的谨慎,不是那么好骗。

“大司马有何良策教我?”赵广虚心的一拱手,向姜维深施一礼。

姜维哈哈一笑,胸有成竹指向沙盘说道:“元忠,你来看上洛的东面,正是洛水的上游,两地之间有便道畅通,前番马隆率军进攻峣关,就是走的洛水这条水路,我们要是遣一支精兵抢占洛水,摆出沿洛水而下,兵发洛阳的态势,你说上洛的晋军会如何应对?”

赵广倒吸一口凉气,姜维这一手,不就是沓中至剑阁大迂回的翻版吗?

当年,姜维在阴平桥头虚晃一枪,逼的诸葛绪回师武都救援,姜维却乘机袭占了空虚的白水关,这一回要是调开上洛的晋军,则汉军南下最大的障碍将不复存在。

“大司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实在令人叹服,关于东进洛水的疑兵由谁来率领,不知大司马有何考虑?”赵广感慨之余,也索性一事不烦二主,在领军将领上再听一听姜维的意见。

姜维傲气的抑了抑头,自信的说道:“这最合适的人选,就在元忠你的面前,由他来领兵,不仅上洛的晋将张雄会上当,就是洛阳的司马炎也一样看不出真假来?”

赵广张大了嘴,瞪着姜维已快全白的须发,好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姜维自荐?

这怎么可以?万一有个闪失,那他赵广将痛失左膀右臂,不,从心理上来说,赵广其实已经将姜维视作自己在战场上的良师益友。

姜维见赵广忧心冲冲,遂出声安慰道:“元忠,你不用多虑。我姜伯约领兵作战,虽然也曾败过,但那是形势所迫为了自保,又兼军粮不济、辎重不足,现在大汉国势欣欣向荣、兵精粮足安定、甲具器械齐全,我还想多活几年,再看一看你赵元忠收复更多的疆土,只要疑兵调动张雄的目的达成,我即领兵撤回,不作无谓之牺牲。”

“另外,这几年元忠你一路东征西讨,战功显著,我姜伯约也是统兵之将,却在长安坐享其成,心中实在不甚得意。这次武关道之战,距离关中长安不远,只要引开上洛的晋军,我就立马回师关中,并不会影响大汉的大局。”

姜维郑重其事的把自己的想法向赵广说出,老将军的脸庞上,带着期盼又带着兴奋,让赵广不由得心中感叹。

确如姜维所说,这些年他考虑问题太单一了,没有过多从姜维的角度来体会他的感受,一味的将姜维留在后方镇守,对于这一位戎马一生的名将来说,并不是幸福。

姜维更向往的,是将军恨不死于疆场的决然,是马革裹尸还的悲壮,是在全军将士山呼海啸的欢呼声中,迎着冲向敌将,斩将夺旗的那份荣耀。

“绝域轻骑催战云,男儿应是重危行。这是元忠你在出征河东时唱的从军歌吧,大丈夫当如是,怎么样?这收复三郡之战,你来唱主角,我来唱配角,我们好好的比一比,谁的本领更厉害,谁的计谋更出色?”

姜维语声切切,让赵广感受到了蜀汉老一辈将领的人格魅力,还有那种豪迈决然之气,也正是这一种精神,让赵广奋不顾身,在沓中拼死断后,誓为挽救蜀汉覆亡而付出生命。

“大司马,那我们就一起并肩作战,为实现丞相遗志而努力,为复我汉土而拼杀,大汉,壮哉........。”赵广为姜维之言而动容,也不由的激动起来。

“大汉,壮哉!”

赵广、姜维第一手联手出征,这一次,纵算前面有重重困难,赵广也再无畏惧,因为他的身畔,有一员老将在辅佐着他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